當曆史學家在為印度河文明的創造者是誰爭論不休的時候,古人類學家也在南亞次大陸追蹤人類的遠祖。他們認為,人類起源的搖籃不是非洲,而是在印巴次大陸或喜馬拉雅山麓。
1930年,美國耶魯大學的G・E・劉易斯博士在巴基斯坦境內的西瓦利克山發現了一個異於猿類並已傾向於人類的上頜骨化石,他將之命名為“臘瑪猿”,並宣稱它是人科動物。後來,臘瑪古猿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零星發現,尤為重要的發現是中國雲南的祿豐臘瑪古猿化石,因為它是第一個完整出土的頭蓋骨,一直到80年代初,世界人類學家的大多數,都認為臘瑪古猿可能是人類的祖先,並紛紛把它寫進了教科書。
生活在距今1400萬年到800萬年前的臘瑪古猿,為何如此受到學者們的關注呢?這還得從它所處的自然環境說起。
大約從4000萬年開始,大規模的地殼造山運動使喜瑪拉雅山脈隆起,年均氣溫急劇下降,猿類棲息的森林也開始從高緯度地區向低緯度地區移動,猿類也不得不隨著賴以生存的常綠闊葉林區的南移被擠壓到熱帶。
而且,西瓦利克的常綠闊葉林區急劇縮小,趨於草原化,那麽,古猿麵對著被山脈和海洋的包圍,失去逃生的場所,它們為了生存,隻有從樹上下來,改變生活習性,直立行走,才能適應草原的生活;隨後,已適應了草原生活的猿人,才能向中國和易於生存的熱帶非洲、東南亞遷移。
不過,到了20世紀80年代,上述關於臘瑪古猿是人類的直係祖先的假設就被新的發現否定了。根據分子人類學的基因研究,證明人和非洲大猿類分歧的時間為600-400萬年前,這也是人類起源的初始,而在此前不可能有人科動物的成員。一時間它對傳統說法造成極大的衝擊,並引起激烈的爭論。
後來,通過比較解剖學的深入研究,人們發現臘瑪古猿的齒弓呈“V”字形,跟人的拋物線形齒弓有較大的距離,據此判斷,臘瑪古猿隻可能是現代亞洲猩猩的祖先。這樣,在古生物人類學界,臘瑪古猿這顆耀眼的“明星”也就隕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