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是中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日子,日軍投入中國戰場的總兵力達到32個師、16個獨立旅、3個騎兵旅,包括海軍在內,共100萬餘人。根據當時軍政部長何應欽的報告:“日軍已經占據中國12省521縣”。這一年5月,史培謙在南嶽遊擊幹訓班結業後,隨31集團軍入川,過涪陵、萬縣、萬源,一路翻山越嶺,到達陝西任91師2團6連連長,隨後,開赴五戰區“隨棗”前線。
史培謙回憶道:“在行軍途中,我曾多次自我激勵,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殺敵報國在今朝。誰知部隊到達前線後,主要任務是警戒鍾山方向之敵,暫無出擊任務,心中頗為遺憾。正在為此納悶,師長命令成立挺進大隊打遊擊,並任命我為大隊長,頓時心情激動。但又覺得打遊擊我還是首次嚐試,怕沒有經驗。忽然想到在南嶽遊擊幹訓班時,接受過八路軍軍事教官邊章武老師的教導,學到不少開展遊擊戰理論和方法,因而壯大了膽子,決心實幹一番”。
首次伏擊
根據上級指示,挺進大隊遊擊範圍,隻限敵我陣地前麵方圓四十華裏的丘陵地帶。當時的敵我態勢是日寇為了進攻我五戰區,前後三次受挫,戰鬥處於膠著狀態,敵我雙方各取守勢,因而在雙方陣地前形成四十華裏的真空地帶。據當時情報表明,敵人以“朱集鎮”維持會的漢奸為向導,經常派出小股部隊進行掃蕩、搶劫,當地群眾深受其害,無不深惡痛絕。
據初步偵察,這方圓四十華裏的地帶屬丘陵地區,森林茂密,水源充足,村舍分散,地形比較複雜,是打遊擊的好地方。1941年8月1日,史培謙所在挺進大隊進入遊擊區。在遊擊區,為了進一步搞好與當地人民群眾的關係,他們學習八路軍的方法,幫助當地農民種莊稼、割穀子,農民的疑慮漸漸被解除了,軍民打成一片,遊擊區內遍布著由當地農民組成的義務情報員,為部隊通風報信。當時的遊擊活動,常是分散宿營。餘家衝一處破廟是遊擊隊常住之地,此事被朱集鎮維持會的漢奸告密,鬼子決定當天晚上偷襲遊擊隊。哪知鬼子的活動,已被我方安排在朱集的坐探及時報告了遊擊隊,遊擊隊當即決定作好伏擊準備,用一個分隊兵力,配備一挺機槍,利用通往朱集鎮大路右側一帶灌木叢的有利地形,天黑前作好隱蔽埋伏。
這天正是舊曆十八,月明之夜,星光曠野,百步見人,遊擊隊員個個聚精會神,注視前方。大約10點左右,遠處發現一束亮光閃爍,鬼子來了。不一會兒,走在先頭的五名尖兵哢噠哢噠的腳步聲,已清晰可聞。不料此時我方機槍射手過分緊張,沒等鬼子大隊進入伏擊圈,就猛地開槍射擊,走在前麵的幾個鬼子兵被擊斃倒地,後麵的鬼子兵聞槍聲,掉頭就逃跑了。巧遇殺敵良機,僅獲小勝,這次戰鬥令史培謙感到十分遺憾。遭遇鬼子兵9月的一天,天氣格外炎熱,中午史培謙帶領一個小分隊在一個房子裏乘涼休息。大約午後2時左右,突然一個不滿十歲的孩子,跑得氣喘籲籲地進來說道:“隊長,不好了,鬼子從你們房子背後大路上走來啦!”情況緊急,目標不能暴露,史培謙立刻作出最壞的應變措施,命令大家準備好手榴彈,萬一敵人真的闖進來,決心拉開導火線與敵人同歸於盡。幸運的是,隻聽鬼子哢嚓哢嚓的腳步聲從房子背後向前麵走了,小分隊當即趁機撤離到左側高地叢林中,靜待鬼子歸來。
下午5時左右,果然鬼子原道而歸,小分隊集中步槍射擊,當場打死鬼子六人。頑固的鬼子立即用自動火力掃射,由於這次沒帶機關槍,隻好迅速轉移。史培謙很有感慨地說:“這次阻擊取勝,多虧當地的一個群眾餘大嫂及時派個孩子跑來報警。”
土木嶺是我方前沿陣地十五華裏遠的一處集市小街,由於鬼子常來掃蕩搶劫,居民大都逃離他鄉,隻剩下戰火摧毀的殘垣斷壁。
1941年9月20日上午10點左右,鬼子20餘人和幾十個偽軍,攜帶著搶劫的財物,竄進土木嶺小街歇息。
挺進隊聞訊後,立即決定包圍土木嶺。一排正麵堵擊,二排在街西頭高地策應,三排在街東麵叢林中隱蔽埋伏,計劃先把敵人團團圍住,等待天黑後發動攻擊活捉鬼子兵。
各排進入陣地後,不料一排王排長殺敵心切,急於取勝,沒等天黑就提前發動進攻。敵人據險拚命抵抗,王排長不幸中彈身亡。副排長繼續指揮戰鬥,從街頭衝殺過來,敵人趁天黑奪路而逃。事後清理戰場,這次戰鬥打死打傷敵人15人,十分遺憾的是未能活捉鬼子。
1942年10月上旬部隊移防,挺進隊奉命撤離遊擊區調回師部,來去三個多月,成效卓著,受到上級表彰。每當回憶起這段遊擊戰的經曆,史培謙總是十分感慨,他說:“隻有取得群眾的支持,才能擴大遊擊戰果。使我最難忘的遊擊區的餘大嫂,她的丈夫被鬼子抓去修工事,後來被鬼子兵活埋了。她看見我們打鬼子,對我們非常熱情,她經常為我們送情報,為戰士們洗衣縫補,每當我們戰鬥勝利歸來,她總是和村民們熱情地款待我們,她的形象我一輩子也忘不了。”
(李金榮衡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