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3、陣地遺囑,決死抗日――抗戰中的郭汝瑰

  郭汝瑰,1907年出生於四川省銅梁縣(今屬重慶市)一個家道中落的書香之家。他既具有先天的精靈,又獲得後天的教養:先就學於黃埔,後進日本士官學校,歸國再入陸軍大學,複銜命赴歐洲考察,造就了一個飽受高等軍事教育的現代化軍人。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侵略軍大舉侵犯中國,抗日戰爭全麵爆發。盧溝橋的炮火擊碎了書齋的寧靜生活,他決定奔赴前線殺敵。

  郭汝瑰所在的第18軍第14師(軍長羅卓英,師長霍揆彰,都是陳誠派嫡係人物),奉命北上攻擊滹沱河畔之敵,進入河北石家莊西麵地區,接著在平漢沿線向順德東西一線追擊。隨後駐紮在五台區,奉命對敵後襲擾,中途從廣陽轉移至上海,奉命參加淞滬會戰。

  根據1937年8月20日《第三戰區作戰指導計劃》:江南岸守備區由第54軍以積極行動徹底殲滅敵軍之登陸部隊。其中第14師主力位置於常熟附近,以一部在苑鎮、福山鎮、白茆口,向沿江警戒;認真查察國防工事陣地,妥為考慮戰術戰鬥上之運用並修補增強之;與瀏河之五十六師取聯絡。8月30日《第三戰區軍隊分區》:第十四師屬第十集團軍左翼軍,指揮官由第十集團軍總司令陳誠兼,副指揮官為霍揆彰,於登橋(不含)沿新涇河至瀏河口各據點構築堅固工事。

  第14師的兩個旅奉命在南北塘口一線作戰,該師42旅旅長曾粵漢心存膽怯,師長霍揆彰怕其誤事,讓郭汝瑰(該師參謀長)與其交換職務,代理42旅旅長在南塘口一線布防。郭汝瑰在數十架敵機狂轟濫炸下,率部堅守陣地。這天正值他30歲生日,為了消除緊張氣氛,他開玩笑說:“有這麽多的日本人給我放炮做生,我郭某真是洪福不淺。”“我什麽也不顧了。”郭汝瑰把鋼盔往頭上一戴,詼諧地說,“不過頭還是要顧一下的。”眾人一聽,轟然大笑,氣氛一下輕鬆多了。郭汝瑰又給大家打氣壯膽,指揮所穩住了陣地。接著郭汝瑰精心配備了部隊,作好固守準備。

  日軍采取輪番炮擊後衝鋒,84團一營營長宋一中潰退下來,郭汝瑰冒著槍林彈雨,親自督戰。宋一中又帶領士兵衝了出去,奪回了陣地。戰局危急時,83團團長鄒毓南力主退卻,郭汝瑰喝住他,並拿出紙筆,給師長寫信留下《陣地遺囑》:

  師座鈞鑒:

  今天適逢我三十歲的生日。舉目四顧,我八千健兒已犧牲殆盡!而敵攻勢未衰,前途未卜。若陣地存在,我當生還晉見鈞座。如陣地失守,我也戰死疆場,身膏野草,再無見麵之期了。他日抗日戰爭勝利後,你為世界名將,乘船過吳淞口時,倘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我有兩支鋼筆,請給我兩個弟弟一人一支。我那隻手表,就留給我妻子方學蘭作紀念。臨穎匆匆,順頌軍祺。

  職 郭汝瑰負弩頓首

  民國二十六年九月十三日於南塘口陣地

  這位團長看了,滿麵羞愧,抓起一支衝鋒槍撲向前線。郭旅士氣大振,上下一心,與日軍反複衝殺七天七夜,8000多人隻剩下2000多人,堅守住了所有陣地。郭因戰鬥中的勇敢機智,受到陳誠的器重,不久,被任命為54軍參謀長。

  日軍的強攻和蔣介石決策的失誤,導致了長達三個月之久的淞滬抗戰失敗,上海淪陷了。國土的淪喪,同胞的慘死,強烈地震憾著郭汝瑰,他更加悉心研究戰略戰術。

  上海失守,南京淪陷,日寇圍向徐州,延緩了進攻臨時首府武漢的步伐。國民黨軍隊經過整頓補充,根據德國顧問的建議,40多個精銳師在武漢三鎮擺開了與敵決戰之架勢。陳誠為司令長官兼武漢衛戍總司令,搞了個環形防禦背水陣。郭汝瑰為第九戰區第54軍參謀長(軍長為霍揆彰,轄第14師師長陳烈、第18師師長肖文鐸)。

  一天,武漢衛戍總司令部參謀長兼武漢警備司令郭懺私下告訴郭汝瑰說:“武漢失守,抗戰還打不打下去就是一個問題了。”郭汝瑰深深地覺得,此次會戰關係抗戰的前途。他認為,根據武漢地形,這樣的環形陣地一個攻破,幾十個師都有被壓迫於水際而遭殲滅的危險。麵對五萬分之一的軍事地圖,揣摩了幾天後,郭汝瑰準備向陳誠進諫。

  在召開的軍長、軍參謀長、師長等有關人員參加的作戰會議上,陳誠宣布已擬定好的作戰方案時,郭汝瑰鬥膽直言:

  “此方案是步南京保衛戰的後塵。這樣的環形陣地,有一點被突破,必將全軍崩潰,有下河吃水的危險。”並有理有據地推斷了日寇的進攻線路,令人信服地分析了利用武漢外圍有利地形進行積極防禦的構想,最後說:“敵人費九牛二虎之力,突破武漢外圍,也隻獲一座空城,我軍則無重大傷亡。武漢撤退後,亦可憑借崇山峻嶺的天然屏障,與敵人周旋,機械化部隊將無能為力,40多個精銳師可不受很大損失,中國便可繼續抗戰,日軍永遠不可能征服中國。”郭汝瑰的語音未落,響起一陣掌聲,陳誠也點頭稱是,並指定郭汝瑰等重新研究作戰方案。後來,武漢保衛戰的作戰計劃基本上按郭汝瑰的意見重新製訂。結果,武漢戰役的進程也大致與郭汝瑰的預計差不多。各軍均因實施外圍作戰,未受重大損失,隻長江北岸的白崇禧丟了兩個野炮團。

  郭汝瑰的戰役謀劃得到了實踐證明,也得到了陳誠的肯定,後被提升為嫡係第20集團軍參謀長,並由陳誠推薦給蔣介石批準郭汝瑰為暫編第5師師長。

  1941年12月8日拂曉,日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宣告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英國等國政府相繼正式對日宣戰,世界反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41年10月初,郭汝瑰奉命接替戴季韜任暫編第5師師長。一見麵,戴季韜未談軍務,卻口口聲聲懇求“請老兄幫忙,請老兄多照顧,多海涵……”郭汝瑰不知底細,問參謀長田君健。田說:“戴師長有困難,人員、槍械、彈藥、被服、裝具,交不夠數。”郭汝瑰恍然大悟:“噢,這好解決。該怎麽辦你就怎麽辦吧,我都承擔。”參謀長說:“差得多呀!”郭汝瑰心想:再多,無非是吃缺額。舉目四顧,比比皆是。先把部隊接過來要緊。這個部隊土匪習氣很重,若弄不好,萬一人家把部隊拉出去再當土匪,那就麻煩了。他問:“差多少?”參謀長據實以告,這個師共三千多人,卻上報七千多,謊報了四千人!謊報的軍裝、襯衣、被蓋全部賣了。一個士兵每月配米四十五斤,戴師長每月多領的十六萬多斤米,轉手變成現金,連同四千人的薪餉一起裝進腰包。這個分量不輕的矛盾擺在麵前,如何處理?隻有兩條路,一是上報,二是上告。郭汝瑰想了想,拿出自己的圖章交給參謀長:“差就差吧,往上報!差多少我全包下來。你放心去辦,代表我在移交冊上蓋章好了。”

  交接之事辦完,戴季韜登門致謝:“承蒙老兄照顧,不勝感激之至!老兄的盛情,兄弟沒齒不忘!我即將離開此地,剩下一點大米帶不走,就送給老兄,一點小意思,請莫見外!”“那好吧,這個情我領了。”

  說是“一點大米”,實際上是幾十萬斤。一百八十斤的大麻袋,堆起來是一座山,運起來得幾十隻船。郭汝瑰先是一怔,隨後把米像戴季韜一樣變成現金。但他不往自己腰包裏裝,而是在洞庭湖邊買了五百畝淤沙地,辦起了農場,名為“守本農場”(其部隊的代號叫守本)。同時辦了個“守本織布廠”。這就使“守本部隊”抗戰致傷的殘廢官兵及其家屬有個安身立命之地,為奮勇殺敵的官兵解除了後顧之憂。

  1941年12月8日至30日第九戰區會戰部署:1941年12月30日,第七十三軍之暫編第五師推進至五裏堆附近集結。1942年1月1日,國軍第10軍和第73軍已於長沙市郊及嶽麓山亙湘江西岸占領陣地完畢。4日3時,長沙城郊日軍全線開始猛攻,守軍沉著應戰。第73軍從嶽麓山方麵渡湘江向長沙東南郊,配合第5軍、第37軍、第78軍、第79軍等合圍猛烈攻擊日軍,並由湖跡渡銜尾猛烈追擊。5日7時許,長沙城郊附近已無敵蹤,第73軍北上繼續追擊日軍。7日,殘敗之敵潰逃至麻林市、福臨鋪地帶。郭汝瑰率部從青山市方麵,自西向東猛烈截擊,隨後又追擊至影珠山、新市,痛殲潰敵。至16日,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以傷亡萬人以上、被俘139人、被虜獲步騎槍1138支、機槍115挺等的慘痛代價全線潰敗。敵炫耀戰力之企圖,全部粉碎。

  郭汝瑰率部參加長沙第三次會戰,以自己獨特的見解和作戰部署,配合其他軍隊痛殲了日侵略軍,受到了戰區司令長官薛嶽的嘉獎。

  (陶昕)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