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仲實(1890-1969),又名夏首勳,重慶市江津白沙鎮人。幼時入私塾讀書。1907年考入四川陸軍小學第二期學習。1910年被選送到陝西陸軍中學,1912年轉入保定軍校步科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在川軍中任職,逐步升為川軍第10師第20旅旅長。1925年春,他任第10師師長。1927年至1933年,四川“二劉之戰(指劉湘、劉文輝)”以劉文輝失敗告終。夏仲實也離開了軍隊。
抗戰爆發後,他再度出山,臨危授命。於1938年春出任第30集團軍第78軍軍長,率部出川抗日,轉戰湘、鄂、贛等省,抗擊日寇。他以身作則,治軍嚴明,愛撫士兵,足智多謀,故全軍奮勇殺敵,沉重打擊了敵人氣焰。
夏仲實率部先後參加了武漢會戰的南潯、萬家嶺戰役,南昌會戰的武寧戰役和長沙會戰的平江戰役等,皆連戰連勝,重創頑寇。因此榮獲國民政府頒發的陸海空軍甲種一等獎章。尤其在江西德安萬家嶺戰役中,率部擊斃了敵酋青木師團長,榮獲三等雲麾勳章。
武漢會戰:南潯、萬家嶺戰役
1938年6月以來,日軍由俊六大將統率、岡村寧次和稔彥王指揮的第101、第106、第6、第3、第13、第10、第16、第9、第27、近衛等師團及波田支隊,先後集中於南京、合肥地區,溯長江向安慶、九江進擊;占領九江後,分五路向西進犯。采取分進合擊的戰法,欲達其侵占武漢的之目的。在長江以南,其中一路沿南潯鐵路南進,掩護敵左側背。
當時,夏仲實是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武漢衛戍總司令陳誠)第三十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第78軍軍長,負責長江南岸之戰鬥。
1938年8月25日,辛潭鋪、岷山、大屋李等要點相繼失守。南潯路左側遂感威脅。9月2日,夏率部向馬回嶺以南陣地轉移途中,與敵增兵一聯隊遇見,激戰竟日,阻止了敵直下德安的企圖。21日,敵第27師團沿瑞武路向西南迫進,企圖攻占武寧,以威脅德安。26日,麒麟峰陣地被敵軍突破,夏仲實、李漢魂兩部協力反攻,將敵擊潰,奪回陣地。27日,敵又以一部南竄層嶺,策應德星、瑞武二公路和萬家嶺之敵。為了殲滅策應之敵,10月6日,夏調德星路的葉肇軍增援,協同歐震、俞濟時等軍猛力圍攻,敵藉據點工事死守,激戰至“雙十節”國慶日。
特別是10月9日夜的萬家嶺戰役。據親身經曆過這晚作戰的老人回憶:這晚上“黑”,“伸手不見五指”,根本不是形容詞。漆黑的夜暗中,手榴彈炸出的白光、機槍吐出的火舌,亮如紅豆的跳彈……在贛北萬家嶺地區灼射著一個周長約15公裏的戰爭之環。這個巨大的光環沉重地滾動著,一寸一寸的緊縮。如神話傳說中太上老君的乾坤圈,以無窮之法力在收縛天譴魔王。廝殺之圈,死亡之圈,血肉之圈……每縮小一圈,圈外便露出一轉血肉模糊的屍體――戰爭之輪的車轍之痕。
光環的核心,劉鼓劉村一棟土牆的堂屋裏,燭光閃閃。草席上端坐著一個老軍人,懷裏抱著一把戰刀,雙目微閉,像一個入定的高僧。“倘若神明,就來救我。倘無神明,即沉我湖底,以葬魚腹!”鬆浦淳六郎力圖掩飾內心深處的驚恐,便扮出這無可奈何的神態,煎熬著一分一秒的時間。
北麵的“廣崽崽”400整數奮勇隊在夜暗中,猛插敵後,第950、第952團左右夾擊,血戰茅坪,橫掃熊村,日軍據點被奮勇隊的刺刀戳得支離破碎。葉肇揮軍掩殺,摧枯拉朽,席卷田鋪蘇,一鼓作氣,衝上了萬家嶺最高峰。這山望著那山高。400兒郎殺得性起,又衝下山來,向敵縱深猛鑽。
南麵的第74軍在王建基的迫擊炮炸響後,第51師400奮勇隊殺向張古山,敵張古山軍警部隊以勁旅自詡,也頂不住中華男兒刺刀猛烈,200多武士高手,一個不剩地被捅倒在山頭。第58師400奮勇隊直取箭爐蘇300守敵,6小時殊死搏殺,300日軍全給紮得一身窟窿才見出高低。俞濟時令兩師合兵一處,將猝不及防的背溪街500餘日軍又給殺了個精光。
西麵南田一線,第32軍第139師第723團上校團長柴敬忠自領300奮勇隊,手提“中正”式殺向熊家畈。100餘守敵被消滅得一個不剩,但柴團長在拚刺中不幸陣亡。
東麵第90師師長陳榮機率1000多光脊梁勇士分兩批在輕、重火力掩護下,衝上了扁擔山。黑不隆咚的扁擔山上,奮勇隊小夥子們金口不開,埋頭猛殺。第一批勇士下山,第二批勇士上來;一個小時後,這一批下山,那一批又上來……光脊梁的小夥子啞巴一樣,五上五下,扁擔山上500鬼子,沒一個直立穿衣服的了。
這場戰役,可憐鬆浦第106師團9000餘官兵,經過10多天苦戰,現在隻剩1000餘人了。我軍殲滅敵軍約四個聯隊之眾,擊斃了敵酋第106師團長鬆浦淳六郎,俘獲械彈輜重無數。中國軍隊遂與日軍隔修水河對峙。戰區長官陳誠大力誇獎並表揚“萬家嶺大捷給敵人以沉重打擊”,蔣介石也下令嘉獎並授予夏仲實三級雲麾勳章。在繳獲的日軍文件中還發現:日軍陸軍部發出指令,要湘、鄂、贛日軍“小心提防穿草鞋、戴鬥笠的中國軍隊(指川軍)”。
南昌會戰:武寧戰役
武漢失守後,南昌的戰略地位愈顯重要,浙贛鐵路成為聯結第三戰區與第九戰區的主要運輸線,且有南昌空軍機場直接威脅日軍對武漢及沿江占領區的統治。南昌遂成為日軍此時誌在必得的首要目標。
1939年3月至5月,日軍第11軍在岡村寧次的指揮下,集結三個師團,兵分三路,於3月17日發起進攻。此時,夏仲實所在的第30集團軍主力在修水、武寧間澧溪地區東北占領陣地,與武寧方麵的日軍對峙;一部控置於修水附近,總司令部駐修水縣西南的渣津。20日,敵軍主力(中路)由箬溪附近攻擊武寧東北陣地,經我軍奮勇堵擊,將日軍第六師團一個聯隊殲滅殆盡。21日,敵一部由津口南渡攻擊第78軍陣地,亦被我軍擊退。23日,敵以飛機、大炮、毒氣彈向我軍陣地猛烈輪番轟炸,我官兵傷亡中毒者約及半數,但士氣仍極旺盛,陣地屹立未動。至27日,包圍第78軍。29日,在武寧近郊,我軍與敵軍發生激烈巷戰。是夜,我軍退出武寧城,轉入武寧以南河南岸,繼續拒止敵之西進,並準備反攻。
長沙會戰:平江戰役
1939年9月歐戰爆發,日本阿部內閣認為:以戰爭徹底“解決中國事變”的時機已到。於是,9月14日,日軍集結第3、第6、第13、第33、第101和第106等師團主力約18萬兵力,從贛北、鄂南、湘北三個方向,同時向長沙發動進攻,以求在“一個星期內占領長沙”。
9月17日,高安以東地區日軍進攻高安、靖安、武寧。武寧以西地區的第三十集團軍第七十八軍節節抵抗,激烈戰鬥,收複高安陣地,並拒敵於上富地區。後經第十九集團軍增援反攻,日軍退回奉新、靖安、安義地區原陣地。武寧方麵敵軍也被打回原陣地。
9月28日,平江被甕江東竄之敵占領,並以一部於30日東竄三眼橋應援。夏率部在10月2日將嘉義、獻鍾一帶敵人擊潰後,並將三眼橋之敵驅回平江。此時,嘉義、獻鍾之敵一部向平江潰逃。我軍乘勝追擊,堵擊潰逃之敵。6日,克複平江。7日,克複南江橋。
夏仲實率部身先士卒、在前線拚死作戰殺敵,但因不屬嫡係受到蔣介石排擠;加上國民黨推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使他感到非常失望。遂於1942年憤而辭掉軍長職務,掛印封金回到了家鄉江津。夏仲實回到家鄉江津後,興辦實業,積極創辦正太銀行,籌辦白沙水電公司和水利發電廠,為白沙鎮的經濟文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陶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