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前言 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的東線其他戰區(概述)

  一、東線北段形勢1942年間,東線北段和中段戰局,主要圍繞莫斯科會戰形成的幾個戰略突出部展開。

  東線北段,蘇德兩軍在列寧格勒和傑米揚斯克兩個方向交戰。

  列寧格勒方向。1942年冬末春初,紅軍竭盡全力地努力,企圖突破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包圍,但未能取得顯著效果。德國人則維持著對列寧格勒的炮擊和空襲,並企圖消滅港口內的蘇聯海軍艦艇。

  當德軍從冬季大反攻中恢複過來後,再度策劃進攻列寧格勒。為此,希特勒決定加強圍困列寧格勒的德軍,並在鐵路運力緊張的情況下,從東線最南段的克裏木,將德第11 集團軍的一些部隊調到遙遠的北方戰線。包括800 毫米口徑“多拉”巨炮在內的一些超級火炮也被部署到了列寧格勒方向。同時,出於對北方集團軍群司令的指揮能力不滿,希特勒決定讓克裏木的征服者―曼施坦因來指揮這次戰役。

  就在德軍調兵遣將之際。8月19日―27日,蘇聯列寧格勒方麵軍和沃爾霍夫方麵軍卻先後發動進攻,向姆加和錫尼亞維諾方向實施衝擊。蘇聯人企圖以此來結束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經過激戰,紅軍一度突破了德第18 集團軍陣地。

  德軍頓時陷入危險境地,被迫調來大量援兵,並將原本用以攻擊列寧格勒的第11 集團軍投入反擊。這些舉措迫使紅軍在10 月初結束了這次進攻。蘇聯人為列寧格勒解圍的計劃落了空。但德國人因為兵力和彈藥遭到嚴重消耗,攻打列寧格勒的計劃也同樣破產。

  傑米揚斯克突出部方向。1942 年5 月間,蘇軍西北方麵軍繼續著1941―1942年冬季反攻後的攻勢。但由於蘇軍戰術的拙劣和德國航空兵對地麵部隊的有效支援,紅軍的進攻慘遭失敗。俄國人肅清拉穆舍沃走廊的企圖也未能達成。經過多次殘酷交戰,傑米揚斯克突出部成為了無數人的喪魂之地,眾多蘇德家庭在這裏失去了親人。這個血肉磨盤,也因此得到了“小凡爾登”的名聲。

  總體而言,蘇聯人在1942 年間,在東線北段發動了多次凶猛進攻,卻基本都無功而返。但德國人也因連遭猛攻而喪失了進攻能力,大量兵力被牽製在了這個戰區。在1942 年6 月初,德北方集團軍群有34個師,而在l0月底則為44個師。到1943 年4 月1 日,該集團軍群依然擁有42 個德國野戰師,兵力多達642000 人。

  二、東線中段形勢在東線中部,蘇德兩軍在大盧基到奧廖爾1500多公裏長的戰線上對峙。如筆者拙著《東線1941-1945:斯大林格勒》介紹的那樣,蘇聯人在1942年曾判斷德軍可能在這一方向恢複進攻,以奪取莫斯科。因此,紅軍最龐大的重兵集團被配置在這個地區。

  1942年紅軍坦克部隊急速擴充德國人在1942 年夏季對莫斯科到底有多大野心?這也是個很難說清楚的問題。但德中央集團軍群至少指望德軍在東線南段發動“藍色行動”後,可以迫使蘇軍削弱東線中段的部隊。然後德國人就可以從這裏乘虛而入。

  為此,中央集團軍群也製訂了一些作戰計劃,其中就包括所謂的“颶風”戰役。其目的是消滅尤赫諾夫、基洛夫和別廖夫三角地帶的蘇軍,並推進到奧卡河和沙尼亞河一線。

  但當東線南段德軍實施進攻後,東線中部蘇軍兵力並沒有明顯削弱。相反,蘇聯人7 月還在布良斯克方向實施了進攻。雖然成效不顯著,卻迫使德國人放棄了“颶風”戰役。

  7 月9 日,希特勒決定實施一次規模小一點的戰役―“旋風”。目的是為未來進攻莫斯科建立出發陣地。而在近期,德國人則可以通過“旋風”,縮短蘇希尼奇地域的戰線,以騰出兵力參加第9 集團軍向奧斯塔什科夫進攻的“德弗林格爾”戰役。“旋風”發起時間預定在8 月7日―9 日。

  但在7 月底,蘇軍又發動了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蘇聯官方史料解釋這次戰役是為了阻止中央集團軍群德軍增援南部戰線,但也毫不諱言拔除勒熱夫這個威脅著莫斯科的德軍突出部的企圖。

  戰役從7月30日開始。8月,蘇西方麵軍第31、20集團軍推進到勒熱夫―維亞濟馬公路,並與前來阻止的德國裝甲部隊展開激戰。加裏寧方麵軍也得以逼近勒熱夫。在蘇軍兩路強攻下,德第9集團軍陷入苦戰,有個團在一周時間內就失去了8 個指揮官。蘇聯方麵的損失也相當嚴重。

  戰場森林內潮濕的空氣中彌漫著屍體的惡臭味。

  由於蘇軍的強大攻勢,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克盧格要求取消“旋風”行動,將預定使用在這次戰役中的裝甲部隊(500 輛坦克)用來援助第9集團軍,但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絕。8 月11 日,“旋風”行動開始。德第2裝甲集團軍向蘇希尼奇附近的蘇軍發起進攻。但因為兵力不足,加上蘇軍陣地堅固、雷場遍地,德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8月22日,進攻被迫停止。這次失敗對希特勒個人打擊很大,以至於宣稱這是1942 年最大的錯誤。

  8月23日,蘇聯軍隊的勒熱夫―瑟喬夫卡戰役也已經結束。蘇聯人既沒有如預期的那樣占領勒熱夫,也沒有能在這一地域的伏爾加河右岸建立登陸場。但在德國方麵,由於德第9 集團軍遭受的巨大壓力和損失,陸軍總部要求該集團軍撤退的呼聲也開始高漲。

  斯大林格勒大反攻開始後,西方方麵軍和加裏寧方麵軍在朱可夫協調下,再度進攻德軍第9集團軍防守的勒熱夫突出部。蘇聯人企圖以此防止德中央集團軍群抽調兵力增援斯大林格勒,並為下一步進攻斯摩棱斯克準備出發陣地。戰役代號為“火星”。

  進攻在極其惡劣的天氣條件下發起。蘇軍雖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卻無法擴大突破口,導致攻入德軍防線的機械化部隊擁擠在幾條狹窄的道路上,遭到德軍炮火的重大殺傷。進攻宣告失敗。蘇軍遭受了巨大的傷亡。但德國第9 集團軍經過這次戰役也元氣大傷,被迫在幾個月後,放棄了意義重大的勒熱夫突出部。

  扼守勒熱夫的莫德爾將軍,也是本書的主角之一總的來說,1942 年的東線中段戰區,形勢和北段差不多:蘇聯人不斷進攻,但打得很糟糕;德國人的防禦總體比較優秀,尤其是死守勒熱夫突出部的德國第9集團軍和指揮官莫德爾將軍。但這並不改變德軍在紅軍進攻下被動防禦,幾乎無力進攻的事實:德中央集團軍群的龐大兵力也始終被牢牢牽製在戰區內,無法增援東線南段的決戰。

  三、斯大林格勒南北兩翼戰區在東線南部,除了決定命運的斯大林格勒戰區外,其南北兩翼戰區同樣展開了激戰。

  斯大林格勒以北。紅軍沃羅涅日方麵軍9月份的進攻宣告失敗。德國第2集團軍憑堅固的防禦陣地頑強抵抗,打退了紅軍的攻勢。

  在斯大林格勒以南的高加索戰區。從7 月下旬開始,德軍從頓河下遊各登陸場衝向北高加索。在取得初步勝利後,德國人進而企圖經由高加索山主脈中部各山口,衝入外高加索地區。德國山地部隊為此奪取了數個山口,並把納粹的旗幟插到了高加索的頂峰。一些石油產地也落入德軍之手。高加索地區一些反俄民族,在戰爭中站到了德國入侵者一邊。9 月,盤踞克裏木半島的德軍,也渡過刻赤海峽,加入對高加索的攻勢。

  但此後,德國人的進展變得緩慢以至於停滯不前。甚至在希特勒本人親自接手該戰區後,形勢也沒有顯著改善。蘇德兩軍在高加索山脈各山口展開惡戰,德國人未能衝到南坡。

  另外,高加索的命運還一直被斯大林格勒的大戰所左右。畢竟,頓河流域的戰鬥關係到高加索德軍的後方和側翼的安全,絕非可以等閑視之。

  11月,德軍在高加索地區轉入防禦。而在山區,為爭奪山穀、道路和山口的戰鬥一直延續到1942年12 月月中。

  四、東線軍事力量對比的變化經過1942 年東線各戰區的交戰,蘇德兩軍已相當巨大的損失進一步膨脹。

  根據舊統計資料:在1941年6月22日―1942年底,德國東線野戰部隊一共損失了2192359人。其中死亡491334 人,失蹤190017 人,受傷1511008 人。其中1941 年12 月至1942 年9 月間,損失了1688100人,補充隻有1169300人。

  而根據最新的統計材料,德軍1942 年在東線一共死亡了506815 人,占德軍當年全部死亡總數566947 的89%。其中在紅軍反攻的11、12月,東線德軍死亡超過了10 萬人。連同1941 年的損失,德國人截至1942 年12月底,在東線一共死亡了809310 人。這個數字要比舊統計多30多萬人,可見舊統計數據的不完整。另外,在1942 年內,德國及其盟軍還有177826 人被蘇軍俘獲。

  1942 年11―12月東線德軍死亡數字:1942 年11 月311981942 年12 月78759總計506815德軍及其盟軍被俘人員情況:將軍軍官軍士士兵總計1942 年1 月1日―6 月30 日1161762575966831942 年7月1日―12月31日211733848167120172143綜合評估上述資料,估計蘇德戰場德軍截至1942 年12 月底的總損失(死傷和失蹤),大約在250萬左右,其中1942年的損失大約為150萬左右。如果加上非戰鬥損失和德國盟軍,數字無疑會更高。傷亡主要集中在前線各野戰師。比如“大日耳曼”師,據稱其1942年就損失了10000到12000人。

  裝備方麵,從1941 年12 月1 日到1942 年12月31日,東線德軍裝甲部隊損失了3195輛坦克,219 輛強擊火炮,91 輛自行火炮,972 輛裝甲車。總計4477輛各類裝甲車輛。

  自開戰以來,德國在東線損失的坦克已經達到5598輛,另有304輛強擊火炮,118輛自行火炮,1731 輛其他裝甲車輛。總計7751 輛。

  蘇聯軍隊在1942年各種原因的死亡人員為1742995人,被俘失蹤1515221 人。兩項合計超過325 萬。連同傷病人員,紅軍當年總損失超過736 萬。損失大約為德軍及其盟軍的3 倍左右。

  裝備方麵,紅軍全年損失戰車15100 輛。包括重型坦克1200 輛,中型坦克6600輛,輕型坦克7200 輛,自行火炮100 輛。

  1941―1942年紅軍紅海軍損失:戰場陣亡(包括撤離中因傷死亡)因傷死於醫院病死等非戰鬥死亡失蹤、被俘傷病凍傷總計1941―1942年6月底111145020288329596130455922819898337386649677878137 1942年第3季度416569694705368968476711466671363952507557

  1942年第4季度3109784934434842120344765577169461685814574041942

  全年137361622022614915315152213475721577073582687369278

  1941―1942年全期1838997321697384492385070347321426432427182511843098損失飛機14700架。其中戰鬥損失9100架。包括1600架轟炸機,1800架強擊機,4400架戰鬥機,1300架其他飛機。

  損失10760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迫擊炮。其中野戰炮12300門,迫擊炮82200門,高射炮1600門,反坦克炮11500門。

  從這些數據看來,1942年紅軍的消耗不是一般嚴重,而且從兩軍的戰鬥傷亡交換率(除戰俘外)看,紅軍的戰鬥效率甚至大大遜色於1941年。如此慘痛的損失,一方麵由於1942年蘇軍質量的大幅度下降,更在於這些兵員被毫不留情地投入了絞肉機式的進攻中。如果從開戰時計算,紅軍的總減員已經接近1200萬人!

  但經過1942 年的戰爭,力量對比還是對蘇聯人更為有利了。盡管在1942年12 月,東線德軍得到了7 個師的增援,各種德國陸戰師總數達到192 個。但到1943 年1 月1 日,兵力還是從三百多萬下降為2908800人。連同海空軍和仆從軍,蘇德戰場的軸心國兵力此時也不過400 萬左右。

  同期,東線德軍坦克總數雖然還有2803輛(不含強擊火炮),但從1942年12月到1943年1月23日,整個東線可以使用的坦克,卻從1300輛下降為495輛。其中A集團軍群34輛,B、頓河集團軍群291輛,中央集團軍群167輛,北方集團軍群3輛。

  相形之下,1943年初,紅軍對德作戰總兵力(包括海空軍和芬蘭方向)依然維持在600 萬左右。

  裝備方麵,1943 年1 月1 日,紅軍有20600輛坦克自行火炮。其中,重型2000輛,中型7600輛,輕型11000 輛。

  全軍火炮迫擊炮161600門,其中76炮23000門,107 或者更大火炮13700門,82毫米或者更大迫擊炮97500 門,反坦克炮14300門(45 炮14200門,57炮1000門),高射炮13100門(76毫米以上8000 門)。火箭炮3600門。

  全軍飛機21900架,包括轟炸機5300架,強擊機5000架,殲擊機11600架。

  在上述裝備中,有8100 輛坦克自行火炮,12300 架飛機,91400 門火炮迫擊炮,被用於對德作戰。

  處於劣勢的德軍,戰略態勢在1943 年初也全麵惡化。東線北段和中段,德軍在蘇聯人不斷的猛攻下陷入被動的陣地戰;高加索德軍困頓於崎嶇的山區,看著亞洲的石油望“山”興歎;而在決戰中的東線南部,當德國第6集團軍幾十萬精銳大軍被斯大林格勒逐漸吞沒的同時,紅軍的新一輪打擊狂潮即將洶湧而至。

  1942年12月東線德軍兵力調動(筆者綜合整理)(新增)第69步兵師,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原為陸軍總司令部駐挪威預備隊,調往北方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第28軍第5空軍野戰師,4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得到高射炮營加強,調往A集團軍群第42軍(克裏木)第7空軍野戰師,2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霍利德戰役集群第48 裝甲軍第8 空軍野戰師,4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得到高射炮營加強,調往頓河集團軍群第9 空軍野戰師,4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得到高射炮營加強,北方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第50軍第10空軍野戰師,2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北方集團軍群第18集團軍第6裝甲師,第11 坦克團,第4 、114裝甲步兵團,第76裝甲炮兵團,來自西線,調往霍特戰役集群第57裝甲軍(撤離部隊)第1 裝甲師,原第9 集團軍第41裝甲軍,調往法國休整裝甲師摩托化裝甲步兵師山地師殲擊師步騎兵師警衛師空軍野戰師野戰訓練師後備師總計新增減少12月2012461211195419271注:1.本表以1941 年底東線146個師為計算基礎(包括黨衛軍“希特勒”師);2.統計時間為月底;3.本表不包括芬蘭戰區德軍。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