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5

  在新平洋與“欽迪特”會合等待出擊的短暫時間裏,高軍武太想和已經分別近兩個月的蕭玉見上一麵,可是,等他駕車到師部政治科一打聽,“飛鷹”劇團早已化整為零,深入到前沿陣地進行火線鼓動去了。

  隨著美國工兵部隊浩浩蕩蕩地開進新平洋,僅僅過了一周,5座大型機場奇跡般突現世人眼底,山區壩子新平洋轉眼間變成一座喧鬧的空軍基地。筆直的飛機跑道橫貫南北,無數座油庫、倉庫、飛機庫、營房和高射炮陣地密密麻麻布滿新平洋四周。

  1943年12月29日,一架連著一架的大型運輸機降落到了新平洋飛機場。史迪威率領114團攻克於邦之後來到新平洋,將中國駐印軍的前進基地設在了這裏。他不顧旅途的勞累,立即召集指揮部全體參謀開會研究下一步作戰計劃,部署戰鬥任務。

  在會上,高軍武生平第一次大開了眼界,想不到“喬大叔”把反攻緬北這一連串揭幕戰,導演得別開生麵,精彩紛呈!

  很早以前,高軍武便從徐小冬口中知道,史迪威在前一年緬甸大敗兩月後,就製訂了一個收複緬甸的戰略計劃,軍方給這項計劃取名代號為“人猿泰山”。“人猿泰山”原是一部30年代風靡美國的傳奇電影,講述一個被黑猩猩搶走的小男孩如何在原始森林裏長大,並成為一個英雄的故事。這個代號意味著未來在緬甸進行的將是一場艱苦而漫長的原始叢林戰爭。

  “人猿泰山”包括兩個規模宏大的戰略設想:

  一、X軍(中國駐印軍)以收複緬甸北部為目的,與Y軍(中國遠征軍)收複怒江西岸的戰爭同時進行,最終全麵收複緬甸。

  二、隨著X軍推進,屆時將有一支龐大的築路兵團將一條柏油公路從印度的利多一直修到緬甸的密支那,最後重接上中國境內的滇緬公路。新修的這一條公路全長700英裏,途經許多高山大河和原始森林。同時還將鋪設一條大口徑輸油管道從印度加爾各答直到中國昆明,預計總長度為2000英裏。“人猿泰山”計劃的實現將打破日本對中國的全麵封鎖,把中國大後方同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緊緊連接在一起。製訂這個計劃的著眼點出於對戰爭還將持續5年以上這一基本戰略估計。羅斯福總統親自批準了這個計劃。

  “人猿泰山”計劃中,以印度東部重鎮英帕爾為前進基地,中美英聯合兵團(英軍3師、美軍1師、華軍2師)將由英帕爾出發進入緬甸,從霍馬林、錫當、加裏瓦強渡欽敦江,進攻曼德勒,與從雲南出發的中國遠征軍會師後成扇形展開,取道南下,與由仰光登陸及由阿恰布東進之英軍相聚,光複全緬甸,並揮師東進,攻占泰國和印度支那,達於沿海結束。

  這條由英帕爾進攻曼德勒的作戰路線,既占地形、交通的有利條件,又便於後方補給、空中支援,可以充分發揮盟軍的火力和機動性的優勢,且可一舉切斷日軍的交通線,易收分割包圍各個殲滅日軍之效。中國軍隊付出的代價也相應會小得多。

  但是,正如同史迪威的政治顧問戴維斯於1942年7月31日寫給史迪威的信中所說的那樣,“英國無意在近期收複緬甸,卻熱衷於進攻蘇門答臘,反攻馬來西亞、新加坡的作戰,並且將盡一切辦法阻撓中國軍隊在緬甸作戰”。

  史迪威的“人猿泰山”果然遭到了英國人的強烈反對,在美國的壓力影響之下,英國人最終不得不作出讓步,但對“人猿泰山”計劃中的進攻路線進行了改變,決定讓史迪威帶著中國駐印軍去攀越被稱為“死亡之路”的野人山,並且隻以奪取密支那、八莫為作戰目標,把反攻緬甸的作戰局限於緬北一隅,連美國人堅持要修建鋪設的中印公路和輸油管道,也限製在利多、新平洋、胡康河穀、孟拱、密支那、八莫、南坎、畹町一線。

  英國人處心積慮,防患於未然,其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嚴防中國的勢力隨著軍隊的勝利挺進而深入到緬甸腹地。

  英國人給中國駐印軍規定的這條作戰路線,沿途全是崇山峻嶺、重巒疊嶂,原始森林遮天蔽日,蛇獸螞蟥遍地肆虐,河流縱橫,崎嶇無徑。雨季來臨,頓成澤國,使敵易守而我難攻。中國駐印軍不但運輸補給困難,部隊運動也必須披荊斬棘,開路前行。更無法展開大兵團作戰,空軍、坦克、大炮的發揮也會受到很大限製,造成日軍一人守隘,中國軍隊千人難過的局麵。這樣一來,將會使中國軍隊經常處於臨絕又攻天險的困境,從而招致較大的傷亡,延緩殲滅日軍、打通中印公路的進程。

  這樣的變更也同時給英國人自己帶來了災難,由於增加了中國駐印軍的作戰難度,使得日軍能夠調集兵力,突擊印度的英帕爾和科希馬,給了斯利姆將軍指揮的英軍第14集團軍以沉重的打擊。

  幸虧史迪威堅持己見,沒有理會英國人那一套,率領中國駐印軍在緬北發動猛烈堅決的進攻,全殲了日軍第18師團,並及時派精銳增援英帕爾,才使英軍轉危為安。但是整個印度和倫敦,卻已飽受虛驚。

  10月初,史迪威精心策定的戰役計劃排除了種種阻力和幹擾,終於開始實施。

  麵對著英國人製造出的種種困難,關於中國駐印軍的進攻目標和作戰計劃,史迪威早已成竹在胸。他準備率領部隊從利多出發,跨過印緬邊境,首先占領新平洋等大龍河以西地區,建立進攻出發陣地和後勤供應基地;而後翻越野人山,以強大的火力和包抄迂回戰術,突破胡康河穀和孟拱河穀,奪占緬北要地密支那;最後向八莫方向發展進攻,與雲南的中國遠征軍會師,打通中印公路。

  事實上,早在盟軍參謀長會議批準“人猿泰山”計劃之前,史迪威為掩護中印公路的修建,早已派出新38師114團進入緬甸境內展開行動。

  當時,日軍第18師團主力尚在瓦魯班以東至密支那地區,印緬邊境僅有日軍少數守備部隊。他們沿著上一年杜聿明的第5軍和英印難民撤往利多時所走的一些小路行進。一路上,他們看到了一年前從緬甸逃往印度的第5軍弟兄和難民所遭受的重大傷亡的慘劇。水坑和野營地附近散布著成千上萬的骨骸。陡峭的山間斜坡之間,在以前英國人修建後來已經荒廢的公路兩旁,隨處可見鏽跡斑斑的坦克、裝甲車和大卡車,它們全都是一年前被丟棄在路邊的。

  如今,複仇之師卷土重來,槍刺林立,塵土飛揚,戰車咆哮,鐵騎怒吼,氣勢洶洶地越過了印緬邊境線。

  這是一支武裝到牙齒的中國軍隊,這是一群沉睡了多時的雄獅惡虎,他們仰天長嘯著,急不可耐地撲向了印緬邊境另一邊的日本人。

  然而,史迪威卻清楚,要實現這一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國駐印軍雖然經過藍姆伽整訓,全部換上了美式裝備,火力和機動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中國軍隊畢竟從未主動對日軍發起過大規模的進攻戰役,缺乏這方麵的作戰經驗。

  目前可以投入反攻作戰的部隊,隻有新38師和新22師,兵力僅35000人。不久前從國內空運來的新30師,眼下仍留在藍姆伽換裝和突擊訓練,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開赴前線。而蔣介石答應的第50師,尚在國內集中,很可能已經趕不上這次反攻緬北的戰役了。右翼英帕爾的英軍,雖然集結了第14軍和第15軍共6個師,但何時能夠發起進攻,還不清楚。雲南的中國遠征軍的11個師,蔣介石已明確表態,隻要英國海軍不在緬甸南部登陸,他就絕對不允許這些部隊入緬作戰。駐印軍的緬北大反攻,可以說是孤軍奮戰,兵力上對日軍並無優勢。

  當麵之敵日軍第18師團,有足夠的理由成為日本軍隊的驕傲。該師團有32000人,它的前身為著名的“米久留師團”,官兵全部由北九州礦工組成,作戰凶猛,紀律嚴明。是日軍的一支王牌部隊。該師團在中國戰場曾經創造過赫赫“戰績”,其中最著名的“盧溝橋事變”就是由該師團發動的。此後又接連參加過進攻上海和南京的作戰,是製造南京大屠殺的元凶之一。1938年,它又南下在廣東大鵬灣登陸,攻占廣州。1939年在廣西欽州登陸,投入進攻南寧的作戰。1940年,它被調往南洋地區專門進行叢林作戰的特別訓練。於1941年占越南、進泰國、橫掃馬來西亞。翌年2月,第18師團又騎著自行車橫掃新加坡,打得英國人落花流水,戰場俘獲英軍5萬餘人,迫使帕西瓦爾中將最終率領85000名英軍繳械投降,自己的損失僅僅為100餘人!

  第18師團也因此曠世奇功而被天皇授予“菊兵團”的稱號,而菊花,正是日本皇家的標誌,這在日本軍隊裏是至高無上的榮譽。此役也震動英倫三島,連痛心疾首的丘吉爾首相也不得不承認:“日本人的確創造了了不起的奇跡。”隨後,第18師團又投入緬甸作戰。長期的熱帶叢林作戰經驗,使其獲得了“叢林作戰之王”的美稱。以喜歡冒險和喜歡女人聞名的原任師團長牟田口廉也已升任緬甸方麵軍第15軍司令官,現任師團長田中新一中將,曾任日軍大本營作戰部部長,是個詭計多端、老謀深算的指揮官。

  盡管如此,主帥史迪威仍然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他必須打贏這一仗,因為這不僅可以打通中印公路,增加對華援助;而且可以有力地證明他的觀點:隻要加強整訓,更新裝備,實施正確指揮,中國軍隊完全可以戰勝任何強大的敵人。他認為,如果能讓蔣介石對中國駐印軍的戰鬥力刮目相看,或許能促使他在今後整編中國軍隊、進行軍事改革方麵,采取積極一些的態度。

  進入10月,雨季已過,公路逼近野人山和胡康河穀,史迪威發出了向野人山進攻的號令。

  按照史迪威進攻胡康河穀的戰略設想,首期作戰任務的重點是奪取新平洋,然後在新平洋搶修第一個盟軍空軍基地。史迪威把這個基地稱為“東南亞盟軍在緬甸的第一灘頭陣地”。他決心打敗日寇空軍把製空權牢牢地控製在自己手中。

  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一次沉痛的教訓,就是南緬最大的飛機場馬圭機場被日寇奪占,炸毀了英軍絕大部分飛機,同時也控製了緬甸的製空權。

  此後日機可以到處狂轟濫炸並協助陸軍作戰。空軍雖然不可能獨自斬關奪地,但卻可以陸空聯合或海陸空聯合作戰,協助陸軍或海軍取得勝利。

  自從日軍奪取密支那機場後,飛機經常從那裏起飛阻截盟軍飛機飛越“駝峰”,截斷中國與世界唯一的通道,並且任意轟炸滇西及附近的城鎮,協助日本陸軍作戰。因此要想盡快打敗日軍,就必須首先爭奪製空權,由眼下的被動轉為主動。

  史迪威的眼睛盯住了新平洋。

  選擇新平洋有其地理和戰略的重大意義,胡康河穀是新平洋盆地和打洛盆地的總稱,南麵入口就是孟拱。當年杜聿明不聽史迪威指揮,不向印度轉移卻稀裏糊塗地一頭鑽進了胡康河穀。日寇立即封鎖了孟拱,也就是堵住了胡康河穀的南麵口子,杜聿明帶領的數萬大軍如同被裝進了黃眉老怪的布口袋裏,左衝右突也出不來了。而新平洋是日寇北逃的出口,如果開始一舉奪取了新平洋,就封住了日寇北逃的口子。以此為前進基地就可以俯瞰胡康河穀而得以長驅直下。

  新平洋城郭一彎河水款款流過,河岸連著一大片空曠的平壩,向著四周的群山鋪展開去,在這裏修機場,真是天造地設的好地方。

  在連續幾天時間裏,中國駐印軍從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的利多鎮出發,沿大奈河穀向西,翻過那加山脈後不出一兩天,便進入荒無人煙的胡康河穀和綿延數百裏的野人山脈,這條路線恰好是一年前雨季中國遠征軍兵敗緬甸的撤退之路。

  在河穀兩旁的樹林裏,山坡上,還有水窪和溝渠裏,到處都能看見一具具遇難者的骸骨,這些不幸的死者經過漫長的雨季,早被毒蟲猛獸噬空食盡,變成一堆堆支離破碎的白骨,令人慘不忍睹。白天,螞蟥在水坑裏翻湧,烏鴉在頭頂盤旋;入夜,山坡樹叢到處都閃動著餓狼鬼火幽幽的綠眼睛。這一切陰風慘慘的景象無疑都將重新喚醒中國官兵對那場大失敗的慘痛記憶。

  戰爭是這樣一種對抗:不僅比較物質,更比較意誌和精神,勝負則取決於兩者之和。盡管中國官兵提高了作戰技能,裝備了比日本人更先進更強大的作戰武器,但是他們缺少勝利的鼓舞。

  因此,他們一定要創造一項打敗日軍的戰爭奇跡,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每一位中國駐印軍官兵都已經把史迪威將軍下達的命令倒背如流並且從中感受到了一種必勝的信心:“中國駐印軍將士們,你們即將開始偉大的十字軍征戰。為此我們已經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艱苦準備。現在全世界的眼睛都在看著你們,祝你們旗開得勝。讓我們共同祈禱,願萬能的上帝賜福於這一偉大而崇高的事業!”

  山穀裏,大軍沉默行進。騾馬嘶鳴,槍刺林立;山林無語,戰雲逼近。

  戰爭將以嚴厲無情的法則檢驗每一個軍人的膽量和質量,並決定他們以及他們的祖國和民族的命運和未來。

  按照總指揮部作戰意圖,孫立人率新38師衝殺在前,廖耀湘率新22師隨後跟進。預計孫立人將在新平洋、達羅與日軍主力打一場關鍵性的惡仗。史迪威給他們的命令隻有短短8個字,那就是:隻許打勝,不許失敗。

  否則,在他們身後還有一支10萬人的築路大隊將失去屏護,而盟軍的龐大戰略計劃也將因此夭折。

  新38師越過印緬邊境,和盤踞在胡康河穀的日軍第18師團血戰一個多月後,終於突進了野人山。敵人沿途阻擊,勇猛頑強,他們把哨卡設在大樹上,把據點修在河穀兩側的山崖上。占盡了地利。

  但此時的中國軍隊早已與一年前兵敗緬甸的中國軍隊今非昔比。尖兵發現日軍後,即用火焰噴射器或火箭筒一一拔除,時常搞得日本兵渾身著火,發出淒厲的慘叫,從空中墜入林中或穀底。遇到日本人設在密林中的堅固防禦工事或碉堡,一般先用各種火炮進行猛射,把周圍的森林炸得枝葉盡禿,使日軍陣地完全暴露,再用火箭筒、噴火器、機槍和槍榴彈猛射、猛打,直至把對方工事和碉堡完全摧毀。

  戰鬥激烈時,“飛鷹”劇團也顧不得演出了,團員們被分成若幹個小組,到陣地上展開宣傳鼓動工作。他們在林中樹幹上,山崖石壁上,寫上各種鼓動口號:“野人山,我們回來了!”“打回祖國去,祖國在召喚我們!”“為死去的遠征軍戰友報仇!”

  在炮火紛飛的戰場上,精神武器的作用絕不亞於戰士們手中的槍支。

  戰場上出現了一幅奇異的景致,中國軍隊在前麵與日本人打得炮火連天,美國工兵和印度民工緊隨其後亦步亦趨,不分白天黑夜地搶修公路,鋪設輸油管道。野人山中片刻不停地發出天崩地裂般的巨響,大炮的轟擊聲,山石的爆破聲,起重機聲,還有各種開山機、挖掘機、碎石機、平路機、排水機也同時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混糅著無數抬石運土的民工“嗨喲嗨喲”的號子聲。

  這肯定是世界戰爭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觀。一塊土地一滴血,一寸公路一滴汗,在血與汗的交相流淌中,中印公路在這荒無人跡的原始森林中,一寸一寸從印度向著中國的南大門畹町延伸!

  新平洋扼胡康河穀出口,為駐印軍入緬必經之地,由日軍從密支那增派上來的第18師團第56聯隊二大隊駐守。10月20日上午11時,前哨戰在新平洋以西無名高地打響。新38師一個搜索連在行進途中與日軍一個大隊猝然遭遇,雙方立即搶占有利地形,並同時向對方開火射擊。

  按照以往的戰場經驗,日軍一個大隊(營)的戰鬥力往往相當於或超過中國軍隊的一個團。河南戰役,日軍曾經創下一個機動大隊擊潰湯恩伯一個師的驚人的紀錄。因此戰鬥一開始,日軍並沒有把區區一個連的中國兵放在眼裏,他們還是按照老一套戰術,依仗人多,三麵包抄,連連向中國軍隊占據的無名高地發動猛攻。

  但是這次他們沒能如願,因為他們遇到的是中國最精銳的新式部隊。

  搜索連是新38師的開路先鋒,是一個大型連隊,全連兵員332人,配備迫擊炮12門,反坦克炮3門,輕重機槍35挺,戰防槍和火焰噴射器20具。

  士兵裝備的是清一色湯姆森衝鋒槍。

  戰鬥一打響,搜索連即沉著應戰,將敵人放入射程內,充分發揮火力優勢予以殺傷。當日軍士兵端著三八大蓋氣勢洶洶撲上來的時候,冰雹般的迫擊炮彈便劈頭蓋腦地砸下來,暴雨般的機槍子彈始終構成一道道密不透風的火牆,把氣焰囂張的日本人打得暈頭轉向,好像割禾一樣紛紛栽倒在地。輪到中國軍人反衝鋒時,頭戴鋼盔的中國士兵更是個個爭先,勇不可當。他們充分發揮了自動武器近戰的長處,把密集的子彈潑水般掃向敵人。

  盡管日本士兵受過嚴格的射擊、刺殺和肉搏訓練,且戰鬥意誌極為頑強。但是他們手中的老式步槍畢竟敵不過自動武器的威力,中國人不待靠近就把他們打得血肉橫飛,渾身都是窟窿。

  激戰持續到中午2時,日軍漸漸不支。下午,另一連中國士兵及時趕到,兩路一齊夾攻,日軍倉皇敗退,丟棄200多具屍體和許多槍支彈藥。

  前哨戰初戰告捷,中國駐印軍首次創造對日軍以少勝多的奇跡。

  高軍武在史迪威的指揮部碰上了前來參加軍事會議的趙狄和李鴻兩位團長。彼此早已算得是生死之交了,一見麵就親熱地拿蕭玉和高軍武開玩笑,嚷嚷著幾時吃他們的喜糖。

  高軍武則忙著向他打聽蕭玉的去向。

  李鴻大包大攬地說:“這事還不簡單,不在38師,就在廖耀湘的22師,反正拉上來打仗的就這兩支中國軍隊。咱們當兵的也有七情六欲,也重親情嘛,蕭玉的事就包在我身上,一會兒我見了廖耀湘、陳鳴人的麵,托他們回到陣地上,也打電話幫著找找,找著就立刻派人給你老弟送回來。大家都是好弟兄,說啥也得幫你們見上一麵嘛。”

  得以在此次會議上重逢的朋友還有迪克·楊中校。此刻,出現在高軍武麵前的迪克·楊兩眼布滿紅絲,顯出一副精力嚴重透支的模樣。高軍武問後方知,他指揮的美軍戰略服務部101特遣突擊隊裏的緬籍特情隊員早已攜帶特情機潛入敵後,他和幾名助手每天24小時守在情報室的幾部電台旁邊,聆聽著遍布在野人山各處的特情人員來自遠方的呼叫,然後在最短的時裏篩選出最有價值的情報呈送到史迪威的桌上。

  在這次軍事會議上,史迪威對他的前敵指揮官孫立人所取得的成果給予了高度的讚譽,並重點讓他在會上給大家講一講。

  的確如此,在此前或是以後的反攻緬北整個作戰過程中,孫立人製訂的迂回戰術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孫立人在介紹森林戰術時認為:森林戰攻擊最有效的辦法,即用適當兵力從正麵攻擊,吸引敵人,再以主力從森林中另辟蹊徑迂回到敵人的背後,先截斷敵後方聯絡補給線,阻止敵後方部隊增援,然後對正麵之敵施行包圍夾擊,便很容易收殲滅戰的效果,即孫子所說的“以正合,以奇勝”,迂回穿插便是以奇兵製勝。

  聽完孫立人和廖耀湘兩位將軍和迪克·楊向史迪威的匯報,高軍武對眼下戰役的全局態勢才有了初步的了解。

  此時,孫立人的新38師正從於邦地區向太白伽攻擊前進,廖耀湘的新22師的先頭部隊第65團已進至加邁一帶。連遭敗績的日軍第18師團55、56聯隊已退守達羅至太白伽一線。這裏是胡康河穀中一塊少有的平緩地帶,大奈河曲折蜿蜒橫貫其間,日軍在河對岸憑借突起的山地和熱帶叢林構築陣地,以阻止中國軍隊的進攻。其主力部署在太白伽一帶,企圖乘駐印軍發動攻擊、兵力分散之機,從右翼實施反擊。

  史迪威聽完匯報後,當下決定,以新38師第113團向太白伽日軍第56聯隊之左翼攻擊;第114團為主要突擊方向,進攻太白伽敵之右翼,並切斷日軍第55聯隊與第56聯隊之間的聯係;以第112團為穿插部隊,翻越太白伽以北山地,插向日軍左側後,阻斷日軍退路;另以新22師第65團攻擊達羅之敵。

  孫立人與廖耀湘等中國將領各銜軍令,立即重返前線,指揮部隊向日軍發起進攻。

  繼續和史迪威一起留在作戰室長桌邊的是高軍武中校和溫蓋特準將,還有一位,就是史迪威的情報官迪克·楊中校。

  他們均擔負著深入敵後,擔當奇兵的重要任務,需要中國人和英國人共同去完成的任務是唯一的:救出瓦魯班戰俘營裏的盟軍戰俘和僑民。

  秘密深入到日軍的心髒,實施一場掏心挖肝的戰鬥,對久經考驗的突擊隊員們來說,危險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眼下高軍武與溫蓋特考慮的不是突擊隊員們的危險,在當上突擊隊員第一天起,每一個戰士便清楚地知道自己從事的職業就已經與死亡相伴。他們唯一考慮的是如何才能夠安全地將幾千名戰俘和僑民成功地解救出來。

  史迪威首先提出了由溫蓋特製訂,他的幕僚班子修改完善後的作戰方案。為確保成功,由一支突擊隊秘密潛入敵後,接近至瓦魯班預定潛伏地域後,再用特情機與總指揮部聯係。總指揮部收到電報,即派出龐大機群,將另一支突擊隊運至瓦魯班預設地域,實施強行空降,目的是吸引敵軍的主力,製造混亂。待敵軍後方大亂後,潛伏的突擊隊再對戰俘營發起突然襲擊。將戰俘和僑民解救出營後,隨即轉往邁立開江,與“克欽救國軍”會合,然後等待反攻大軍的到來。

  這一修改後的作戰方案得到了高軍武、溫蓋特的一致首肯。他倆十分清楚,在此次行動中如果把秘密潛往瓦魯班的突擊隊比喻為一把鋒利的暗器,那麽,突然飛臨敵後擔任強行空降的突擊隊無疑是一柄削鐵如泥的大刀,他們在將敵人的老巢攪得天翻地覆的同時,必然會承受難以想象的壓力。

  正因為如此,史迪威特別強調“擔任強行空降的突擊隊員尤其危險,尤其需要有自我犧牲的精神”。

  兩位突擊隊主官與史迪威同樣都明白,擔任強行空降的部隊如同引火燒身,且孤軍深入,身陷絕境,日軍必然會不顧一切地試圖將他們殲滅。方案特意作了傷情評估,認為至少會有不下於70%的傷亡出現,而且幸存者需要住院休養二至三個月後才能重新回到自己的戰鬥崗位上。而秘密潛往瓦魯班的突擊隊則如同劍走偏鋒,雖然會曆經難以預料的艱險,但傷亡相應會輕得多。

  英軍的“天才怪傑”溫蓋特準將在高軍武麵前有著老師的至尊地位,行事到底與高軍武印象中的其他英軍將領有著天壤之別。麵對巨大的危險,他顯示出了讓人感動的騎士風度,主動向史迪威表示,由他的“欽迪特”一部來承擔強行空降的任務。用他的話來說,這次行動好比給日本人一個陰陽拳,他的“欽迪特”是陽,高軍武的特務大隊是陰。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兩位突擊隊主官和史迪威一起對戰鬥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與細節進行了戰前分析與預判,並相應地製定了應對方案。

  史迪威對高軍武的特務大隊的作戰特點了如指掌,知道他們和“欽迪特”一樣,是作為一支遠距離滲透、機動性極強的部隊發揮作用的,在作戰行動中,他們主要依靠空投來保證裝備和物資的補充,他們的風格是對日軍的聯絡線和後方重要機關打掉就跑。

  史迪威決定,中國駐印軍從正麵發起進攻,吸引日軍的主要兵力,他希望“欽迪特”能主動出擊,吸引更多的日軍戍守部隊,掩護高軍武的特務大隊能順利地到達潛伏地點“曼哈頓”。當然,最理想的結果是能夠迫使田中新一停下來與駐印軍決一死戰。在這以前,田中一直采取一係列的拖延行動,在駐印軍的打擊下慢慢退卻,而盡量避免與駐印軍決戰。

  布置完任務,他用藍幽幽的眼睛注視著高軍武,從叼著短煙嘴的嘴裏說出一句讓高軍武心驚肉跳永生難忘的話:“從這一刻開始,中國軍隊的曆史將被改寫。高中校,你千萬要記住,這不僅是曆史賦予你的使命,更是時代賦予你的機遇,好好幹吧!”

  史迪威的話,瞬間點燃了高軍武的渴望和激情,熱血漲紅了他的臉膛:“請放心,我和我的優秀的士兵會用行動證明自己。”

  史迪威還把迪克·楊臨時派到特務大隊擔任聯絡官,這充分地表明了他對救俘行動的重視。

  高軍武對迪克·楊印象頗佳,認為他的這位華裔美國朋友是一個渾身散發著坦誠與自信的職業軍人。戰爭爆發之前,迪克·楊是美國政府駐東京大使館裏的一名助理武官,他了解日本人,精通日語,具有強烈的獻身精神。迪克·楊和他帶去的3名助手的任務是加強與特情人員的聯絡,啟動一切敵後抗日力量,給特務大隊以幫助,並且及時把特務大隊的行蹤向總指揮部報告。

  還有更讓高軍武喜出望外的事。

  第二天下午,高軍武和迪克·楊在靶場上看戰士們試射美國人剛剛裝備給他們的一種新式武器。這洋玩意兒全稱為戰車防禦槍,一個班配備了一挺。美軍教官對高軍武挑選出來的近百名戰防槍手進行了突擊訓練,讓他們很快便熟練地掌握了使用要領與方法。靶場上,高軍武也親眼目睹了這種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戰防槍本來是美國人研製出來專門對付敵軍坦克的,高溫彈頭在800米內可擊穿6厘米厚的裝甲鋼板,鑽入車內爆炸後可炸死乘員,毀壞機件。對付裝甲厚度僅為4厘米的日軍輕型坦克已是綽綽有餘。而且重量還不及一挺重機關槍,一人即可扛著奔跑,轉移十分方便。

  在隨之而來的實戰中,中國人驚喜地發現,戰防槍的巨大威力絕非在敵軍的戰車麵前才能顯現出來。

  正在這時,一輛敞篷吉普車從新平洋方向直馳而來。

  高軍武瞠目結舌,開車的是徐小冬。他風風火火送來的,居然是蕭玉和蘇桂貞、謝翔三人!

  高軍武想蕭玉想到命裏去了,可身為主官,當著戰士們的麵,他卻不能喜形於色。

  他在徐小冬肩上擂了一拳頭:“你這家夥,你到哪兒去把他們挖出來的?”

  徐小冬說:“李鴻受友之托,忠友之事,今天一大早,就派人把蕭玉他們從陣地上送了下來。偏偏讓我給碰上了。你說,我這老朋友幫了忙倒沒落上句好話,冤不冤死了?”

  迪克·楊卻沒有中國人這般含蓄內向,見了蘇桂貞,張開雙臂摟進懷裏便是一陣狂吻,差點讓蘇桂貞憋了氣,惹出中國士兵們一片笑聲。

  謝翔討好賣乖地乞求道:“高大隊長,徐隊長已經告訴了我們你們這次去執行什麽任務,作為軍人,這是一生難得的好機會,求你高抬貴手,讓我們也跟著去鍛煉鍛煉吧!”

  蕭玉卻故意板著臉說道:“高大隊,不要自作多情,我們可不是為私事而來的。我們到你這特務大隊來,是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蘇團長,把師部政治科的介紹信給他看看。”

  高軍武問:“什麽重要任務?”

  蕭玉道:“這任務是孫長官交給我們‘飛鷹’劇團的,對作戰部隊進行火線鼓動,激勵每一個官兵的作戰勇氣,並協助衛生兵實施戰地救護。自從來到前線以後,我們一直擔負的就是這樣的任務。你身為一支部隊的主官,能說我們的工作不重要?”

  高軍武連連點頭:“重要,當然重要。”

  蘇桂貞也從迪克·楊懷裏掙脫出來,說道:“高大隊不要麥稈做眼鏡,把我們‘飛鷹’劇團的人看得沒斤沒兩的。我必須鄭重地提醒你,我們也是經受過嚴格訓練的國軍戰士,也是到這裏來打日本鬼子的!”她揚了揚手中的衝鋒槍,“看看,孫長官可沒看不起我們,這是他下令發給我們的湯姆森,到了戰場上二指頭一扣扳機,日本鬼子照樣得去見閻王爺。”

  高軍武回頭一聲吩咐:“鄒喜子。”

  “到。”鄒喜子喜盈盈竄出來。

  “讓他們隨你的警衛排行動,要丟了他們一根頭發,我把你的腦袋擰下來。”

  蕭玉叫道:“我抗議!我們不需要特別保護!”

  高軍武道:“抗議無效,來到特務大隊,一切都得服從命令聽指揮。”

  蕭玉和蘇桂貞擠擠眼,胸脯一挺,舉手致禮:“是,長官。”

  高軍武很快便知道蕭玉和蘇桂貞這樣的宣傳隊員並不僅僅是在舞台上唱歌跳舞玩玩花拳繡腿的角色,她們在“戰幹團”並非是浪費光陰,正如同蘇桂貞揚著湯姆森對他嚷嚷的,“我們也是經受過嚴格訓練的國軍戰士”。

  §§第十四章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