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

  1942年5月28日,史迪威乘坐美軍的B——25轟炸機離開新德裏,經過5個多小時的飛行,抵達印度東部的阿薩姆邦。這是他第一次乘坐這種時速達400公裏的新式飛機,感覺雖然不怎麽舒服,但速度快得很,遠遠超過了美軍在中國裝備最多的DC——3型與C——46型運輸機。

  第二天,飛機繼續向昆明飛行。

  現在,日軍占領了緬甸全境,猶如在印度和中國之間打進了一個巨大的楔子。從印度東部的美軍空運司令部飛往中國昆明,為避開日軍的雷達偵測,隻有向北繞行,飛越號稱“世界屋脊”的喜馬拉雅山脈,由於這條彎曲的航線狀似駝峰,飛行員們就取了個“駝峰航線”的名字。

  這是一條極其艱難和危險的航線。喜馬拉雅山東段的海拔高度在4500米左右,飛機必須在5000米以上的高空飛行,這相當於通常飛行高度的兩倍。在這樣的高空飛行,氣候極為寒冷,空氣十分稀薄,而且常常會遇到強烈的渦旋氣流。這種危險的氣流,會使飛機失去控製,甚至能把飛機的機翼折斷。

  地麵陽光燦爛,可在5000米以上的高空卻寒冷異常。再加上病體未愈,史迪威隻得蜷縮在厚厚的皮飛行服裏,可這還不夠,徐小冬見他冷得發抖,隻得再往他身上搭上了一條毯子和一件大衣,但史迪威仍然覺得冰冷刺骨,而且伴隨著胸悶、氣促,他隻好讓徐小冬給他戴上氧氣麵罩,這樣畢竟會舒服一點。第一次飛越駝峰使他感到,在這樣的航線上向中國空運物資,實在是太艱難太危險了。

  自3月上旬仰光陷落,滇緬路已被截斷。最初,臘戍、畹町、保山等地尚有一些積存物資,可以運往昆明和重慶。不久,日軍占領緬北,並推進到中國境內的怒江西岸,臘戍、畹町等地未及搶運的物資,或付之一炬,或被日軍奪走。

  隨著遠征軍的失敗潰退,打通滇緬公路的目標化為了泡影。

  為了維持對華援助,設在印度阿薩姆邦的美軍空運司令部於5月開始飛越“駝峰航線”,但是當月的對華運輸量僅為80噸,與原滇緬路每月運輸5000噸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此前,羅斯福曾向蔣介石許諾,為中國戰區提供100架DC——3型運輸機,可現在隻有5架。由於運輸困難,美國的對華租借物資在途中大批積壓起來。在印度的阿薩姆邦,堆積了4.5萬噸,在美國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港,還有15萬噸無法裝船。

  飛機在昆明機場降落,史迪威原打算馬上飛往重慶,但由於天氣惡劣,飛機無法起飛。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天氣仍無好轉,史迪威心急如焚。而比史迪威心情還要著急的蔣介石此時在重慶曾家岩德安裏的官邸裏背著手來回踱步。

  接踵而至的壞消息像一顆顆重磅炸彈,把他不久前剛剛燃起的一點希望和興奮炸得粉碎,一臉沮喪的神情比那陰沉的天氣還要灰暗。

  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他曾經著實激動了一陣子。他認為,日本對美、英發動戰爭,無異於“飲鴆止渴”;而美、英參加對日作戰,費不了多大力氣,用不了多長時間,便可輕易取勝,他也就可以坐享其成了。

  然而開戰近6個月來的事實卻大大出乎他的預料。日軍的凶猛攻勢接連不斷步步獲勝,美英等國損兵折將節節敗退。美英等國既然讓中國作為“四強”之一在《聯合國家宣言》上領銜簽字,卻又不讓中國參加聯合參謀長會議和軍火分配委員會,同盟國的重大作戰行動和租借物資的分配,中國無法直接參與意見。美英等國執行“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租借物資的絕大部分都給了英國和蘇聯,分配給中國的份額僅為1.5%,由於緬甸作戰失敗,運輸更加困難,這1.5%也幾近斷絕。

  蔣介石憤憤不平,滿腹怨氣。原以為可以借用美英的力量對付日本,自己坐收漁人之利;沒想到,美英卻把中國推到前麵,要讓他擔負牽製日本的主要責任。在多年的國內政治鬥爭中,他從未做過賠本的生意;在目前同盟國的複雜關係中,他也絕不願給別人當槍使。

  此時的蔣介石有一種吃了英、美兩國大虧的感受。

  緬甸的失敗使滇緬公路被完全切斷,出動10萬中國軍隊不僅沒能保住滇緬公路,反而把滇西數縣讓日本人占去。英國人的自私世人皆知,然而他卻隻能牙齒被人打掉了含血往肚裏吞,對丘吉爾無可奈何。不久前,由於杜立特率領從“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飛機轟炸了東京等日本本土後,降落於中國的浙江衢州機場,引來氣急敗壞的日本人對浙江的大舉進攻,瘋狂報複。中國作出了這樣重大的犧牲,但同盟國對中國的支持卻沒有任何新的舉措,中國要求參加參謀長聯席會議也被拒之門外。

  忍無可忍的蔣介石終於開始采取行動。

  5月25日,他致信羅斯福,發出了警告,除非親眼看到盟國增加對中國的援助,否則他對盟國的信心會徹底動搖,這很可能導致中國整個抵抗運動的全麵崩潰。他甚至威脅說,中國的親日分子正準備推翻他的統治,以便單獨與日本媾和。

  蔣介石和史迪威,一個在重慶,一個在昆明,兩地相隔約700公裏,但兩個人各自的想法和打算,似乎比這地理上的距離更加遙遠。

  6月3日下午,烏雲散去,天空放晴,史迪威在昆明滯留了5天之後,終於飛抵重慶。第二天他支撐著虛弱的病體,立即會見了蔣介石,向蔣介石匯報了緬甸作戰的全部情況。

  蔣介石超乎尋常的熱情接待了他,似乎是對史迪威的有意安撫。雖然被自己當作看家本錢的最看重的兩個最精銳的機械化軍遭到了慘重的損失,但為了繼續從美國人手裏得到武器裝備和必需的物資,他還得爭取史迪威能夠為他向美國政府多要一些援助。

  史迪威非常清楚自己在中國扮演的諸多角色中,唯一能迫使讓蔣介石認真對待的就是美國援華物資的分配權。所以,他索性利用蔣介石想繼續從美國索要物資這一心理,將整頓和改革中國軍隊這一重大的問題直接向蔣介石提了出來。

  史迪威認為,蔣介石長期高高在上,很少去視察部隊,他手下那些唯唯諾諾、昏庸無能的將領們隻給他說好聽的,因而使他陷入了無知和昏庸的自鳴得意之中。隻有讓他了解前線作戰的真實情況,認清中國軍隊目前存在的嚴重問題,才能促使他采取斷然有力的措施加以改進。

  蔣介石和宋美齡微笑地注視著史迪威,似乎很急切地想知道他對緬甸戰役的看法和對將來的打算。

  “英國人隻關心保衛對他們具有戰略意義的印度,從一開始就沒有決心堅守緬甸。”史迪威從對英國人的抨擊引出了話題。“他們不屑於同中國軍隊合作,以致延誤了許多重要的戰機。”隨即,他把話鋒一轉,把整個緬甸戰役的真實情況都攤在了桌麵上:“中國軍隊的普通士兵和下級軍官都是非常優秀的。他們作戰勇敢,不怕艱苦,服從命令,遵守紀律。營、團級軍官雖然表現各異,但大多數是很不錯的。師和軍的指揮官是個大問題,他們當中隻有很少人是稱職的。”在被認為“稱職”的高級軍官中,他讚揚了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和新38師師長孫立人,接著他便指名道姓直言不諱地斥責一批將領如何當麵違抗他的命令,如何按兵不動,拖延時間,使入緬部隊一次次陷入被動,以致最後招致失敗。他邊說邊拿出了一張名單,要求蔣介石嚴肅軍紀,將杜聿明、甘麗初、以及陳勉吾、馬維驤、餘韶等軍師級將領槍斃。

  蔣介石對史迪威把緬戰失敗的原因完全歸罪於遠征軍高級將領非常難堪,因為這些人的所為都和他直接、間接的指示脫不開關係,史迪威向他提出處理這些人,實在無異於給他劈麵耳光,盡管如此,他仍然強作笑顏,熱情地問這問那。

  史迪威十分坦率同時也盡量委婉地把批評的鋒芒對準了蔣介石。盡管他知道蔣介石是容不得別人對他進行批評的,但他又覺得自己必須講:“在緬甸戰役期間,來自各種不同渠道的信件和指示,下達給各個指揮官,結果使他們無所適從。委員長本人也給各個指揮官寫了很多意見和建議。這些指揮官很敬重委員長的經驗和能力,他們竟然都把那些意見和建議都當成命令,機械地遵照執行,以致造成了指揮的混亂。”

  蔣介石聽完宋美齡的翻譯,仍然微笑著,但那笑裏已經顯露出相當的尷尬。

  史迪威看了一下蔣介石的表情,繼續提出了經過深思熟慮的三點建議:

  第一,必須對軍隊進行整編。中國軍隊過於龐大,以致現有的裝備難以滿足需要。因此,應該裁掉那些缺編嚴重的師,合並一些師,使各部隊達到滿員,首先建立30個滿員的戰鬥師,用最好的美國武器予以裝備,保證充足的物質供應。

  第二,必須撤換一批無能的高級軍官,如果不清除這些人,無論再提供多少物資援助,軍隊還得照樣打敗仗。被撤換的軍官,可以送到訓練班去培訓,對他們進行野戰訓練,同時提拔一批有能力的軍官。

  第三,必須建立有效的指揮係統。在以後的作戰中,應當挑選可以信賴的人擔任前線總司令,給他以總的指示,然後讓他全權掌握部隊和指揮作戰,其他任何人,不論是誰,都不要橫加幹涉。史迪威認為有了這樣一支部隊就完全可以頂住日軍的進攻,贏得戰爭的勝利。

  蔣介石陰沉著臉,一言不發。於是,此次談話不歡而散,沒有任何結果。接下,史迪威渾身疲乏無力,一連十幾天都不得不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大腦一刻也沒有休息,反複思考著中國軍隊的整編計劃和奪回緬甸的作戰方案。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蔣介石依然毫無反應和表示。

  他收到了在美國的宋子文發回的一封電報。電報中,宋子文非常直接地稱美國政府對中國物資援助不如歐洲戰場和對蘇聯的支持,明顯是由於史迪威沒有給美國總統、國務卿、總參謀長打電報反映中國的嚴重形勢,史迪威對他們有影響力卻沒有充分運用,美國的作戰物資是取之不盡的,但分給中國的物資太少,這完全在於史迪威沒有盡力!

  這樣一封電報更增加了蔣介石夫婦對桀驁不馴的史迪威的強烈不滿。接下來的一次會談是10天以後的6月15日。

  這次會談首先談的是訓練中國駐印軍的相關事宜,明確了駐印軍的指揮權仍由史迪威行使——因為與印度土地上的主人韋維爾、亞曆山大等人打交道史迪威明顯地比任何一個中國人都容易得多。

  蔣介石仍然堅持由杜聿明留任第5軍軍長,顯然史迪威在蔣介石麵前陳訴了杜聿明那麽多的不服從命令拖延執行指示的事情,並將他遣送回國,卻一點沒有影響蔣介石對杜聿明的信任。

  史迪威根據兩個月前即已呈交蔣介石的“在印度組織訓練中國軍隊計劃書”,建議把已經和即將到達印度的中國部隊留在該地,並利用美軍飛機向中國空運物資的回程,繼續向印度運送部隊,以便在那裏組建兩個軍6個師共10萬部隊,就近取得美式裝備。

  蔣介石對把中國軍隊置於他的控製地區以外極不放心,但是在印度堆積的數萬噸美國租借物資,確實有著極大的誘惑力,他不得不同意了史迪威的這一建議。同時,他又十分急迫地催促史迪威,加快向中國空運物資的速度。

  史迪威對蔣介石的態度感到厭煩,他絲毫也不重視中國軍隊的整編問題,卻不顧“駝峰空運”的實際困難,隻把眼睛盯著美國的物資援助。

  “你們還是老一套的心理,似乎有了飛機、坦克、大炮就能贏得戰爭的勝利。”史迪威有些激動地對蔣介石說:“中國軍隊的軟弱固然有缺少武器裝備方麵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並不在此。要贏得戰爭的勝利,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徹底地重新整頓陸軍部隊。”

  在所有場合從不離蔣介石左右的宋美齡,看出了史迪威的不滿。她走過去,坐到史迪威身邊,似乎很真誠地說:“你的計劃是很好的,但是很多中國軍隊還存有地方派係色彩,平時裁軍尚且會釀成風潮,在目前戰爭條件下,采取這種斷然措施,委員長不能不考慮政治上的某些影響。”

  史迪威回答說:“這些問題,以我在中國多年的觀察,當然心裏有數。但是,現在有美國站在委員長一邊支持他,我們不應因為一些小小的顧慮,而輕易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蔣介石和宋美齡窘迫地笑一笑,表示出無可奈何的神情。

  最後,蔣介石還是作出了讓步,他同意以羅卓英代替杜聿明,作駐印軍的主管行政和軍紀的副司令長官,由史迪威擔任駐印軍司令長官並負責訓練工作。他甚至還決定了空運部隊去印度接受訓練——因為他要史迪威實現他提出的一攬子要求:美國必須保證向中國提供500架飛機;駝峰航線保證每月運進中國5000噸物資,以實現對日本的反攻。

  蔣介石提出這樣的條件,是由於美國誌願航空隊“飛虎隊”的陳納德向他大膽作出的許諾:如果他能掌握500架飛機,再給他指揮整個戰區空軍的權力,他就能夠切斷日軍的海上運輸線,掌握緬甸和印度支那的製空權,消除日軍對印度的威脅,保衛通往中國的“駝峰航線”,保證為這500架飛機提供燃料和彈藥,使日軍的整個戰爭係統陷於癱瘓,當日軍消耗到一定程度後,中國地麵部隊就可以向日占區發動最後的猛攻。

  陳納德的理論對蔣介石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隻要美國的空軍力量得到加強,用美國飛機,用美國飛行員,扔美國製造的炸彈,就沒有必要去整編軍隊和影響各個集團的利益了——各個利益集團的平衡可是蔣介石實現控製權力的基礎。

  事實上陳納德的誌願航空隊的確戰果輝煌,擊落了許多日本飛機,也使重慶免除了轟炸之虞,對中國的抗戰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陳納德在中國影響的飛速提升,他與蔣介石夫婦的私人感情也急劇升溫,他們甚至在美國方麵為陳納德積極活動運作,幫助陳納德領導的誌願航空隊從第10航空隊裏單獨地分立出來了,陳納德本人也從一個退役的空軍上尉成為了空軍準將。

  蔣介石夫婦大概感到這樣的感情籠絡法對拉攏史迪威一樣有效。於是,宋美齡姿態十分嫵媚的對他說:“我們保證讓你成為一名四星上將。”

  史迪威憤怒之極,恨恨的咕噥著:“真是見鬼!竟會想出這樣的方法來收買我。”

  在以後的幾天裏,史迪威的身體逐漸好轉,但心情卻愈加困惑和苦悶。

  他不由得想到:“我下一步該怎麽辦?是袖手旁觀,還是辭職而去?”

  雙方壓在心底的怒火,終於因為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件而轟然引爆了。

  6月21日,德軍隆美爾占領了利比亞的托布魯克,衝到了英軍占領的埃及亞曆山大港門口,中東麵臨落入德軍之手的險境之中。在這十分緊要的情況之下,布裏爾敦的第10航空隊的重型轟炸機和空運司令部的運輸機,連同飛行人員全部緊急轉向埃及。一批前往中國的B——24重型轟炸機已經由美國本土飛抵蘇丹的喀土穆,也立即轉向飛去支援英軍。而美國方麵把向蔣介石通報這一重要臨時變動情況的任務交給了史迪威。

  沒有事先的商量,進行了才告訴蔣介石,史迪威深知自己如同手裏捏了一枚燒紅的炭丸,對極端注重麵子的中國人來說,這一問題的嚴重性怎麽形容都不過分。但是軍令如山,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去見蔣介石。

  果然,一通盛怒後的蔣介石向史迪威提出了以三項要求為內容的最後通牒,要史迪威立即向美國政府轉達:一是要求美國立即派遣3個師到緬甸前線作戰,二是美國政府向他提供500架飛機及零配件,三是從8月份起美國保證每月經由“駝峰航線”向他提供5000噸物資。除了最後通牒,還有一份中國政府退出盟國的正式文件。

  史迪威見事關重大,立即把蔣介石的威嚇一並轉告了美國政府。

  這一招並未達到蔣介石預期的目的,美國政府明確拒絕了他的要求。

  不久又發生了關於兩架運輸機使用權的爭執,蔣介石直接要求羅斯福召回史迪威,遭到羅斯福毫不留情的回應。羅斯福肯定史迪威首先是代表美國的利益,然後才是蔣介石的參謀長,不論是換了誰都不能改變這種職權的設置。蔣介石滿腔悲憤,隻好集中地衝著史迪威發泄。

  從那以後蔣介石對史迪威的猜疑與日俱增,撤換史迪威的念頭開始在蔣介石的頭腦中不斷地強化。

  史迪威也有自己落入了某種陰謀詭計的圈套之中的感覺。為了緩解美國與蔣介石之間的緊張氣氛,羅斯福總統派自己的特使勞克林·居裏前來中國,對蔣介石進行安撫。

  但是美國政府的確沒有向中國戰區提供更多的戰爭物資的打算,中緬戰區的優先權甚至排在了加勒比地區之後。史迪威在這種情況之下所能做的隻能是單槍匹馬地去說服中國軍隊進行改革和戰鬥。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