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將軍飛赴重慶告杜聿明的禦狀戰果輝煌。
蔣介石端坐在沙發上靜靜地聽史迪威發泄完對違抗他命令的杜聿明、廖耀湘等軍師長們的憤怒後,對他的努力和工作進行肯定和安撫,還告訴他,新22師師長廖耀湘著即交付查辦。
除此以外,蔣介石還給了他足夠多的安慰,給了讓他沒法不感動的種種承諾。比如馬上派羅卓英前往緬甸,出任中國遠征軍第1路軍司令長官,協助史迪威指揮中國的將軍們,明確第5軍軍長杜聿明,第6軍甘麗初服從於羅卓英,羅卓英則服從於史迪威的命令。
他對史迪威說:“羅卓英老成持重,極有責任心,一定會很好地協助你展開工作的,從此以後,你對遠征軍的指揮就不會出現任何障礙了。”
這樣的結果使本來就已經交叉重疊的指揮係統又多了一個層次,更趨複雜。
一周之後,一枚讓史迪威寄托了期望的關防大印從重慶空運到了曼德勒,但上麵鐫刻的是“同盟軍中國戰區總參謀長”,而不是遠征軍總司令。
此刻的史迪威意識到自己顯然受到了蔣介石的愚弄,不由心煩氣躁,抓起黃銅大印,狠狠往地下一摔,沉默了大半天。
同古保衛戰打得慘烈無比,給了日軍重大殺傷,由於中國當局的有意誇大,受到了國外輿論的高度評價。但是,這一仗終究是以遠征軍丟掉戰略重地同古而結束的。中國遠征軍不服氣,很少受到如此重大打擊的日軍更不服氣,蔣介石為中國遠征軍未能達成同古會戰的戰略目的也同樣不服氣,他渴望並需要一場貨真價實更為重大的勝利,來盡快扭轉因同古的陷落已凸顯不利的戰局。緊接著的軍事會議上,蔣介石主持通過了“平滿納會戰”計劃。
當第200師剛剛安全撤離同古,日軍55和18師團遭到沉重打擊,正被阻擊在塔瓦堤東西線時,史迪威就竭力想挽回戰局,決定在平滿納發動一次反攻,在已撤至西線的英軍協同下,由剛從同古撤下來的第200師和被阻於此的96師集中於平滿納一線,由新22師在第一線逐次阻擊日軍並將其主力吸引到200師、96師陣地前,乘敵攻勢頓挫之機,舉第5軍全力反攻,另由暫編第50師從莫契、雅多、保拉克直插敵後,進行夾擊。
“平滿納決戰”,是史迪威帶到重慶去的新的戰役計劃。但在梅苗的這次軍事會議上,杜聿明也拿出了一套“平滿納會戰”計劃,同樣上報了蔣介石。
他的計劃是:以96師在平滿納東西之線構築堅固陣地,拒阻並消滅敵人,以200師、新22師置於平滿納東西兩側,中國軍隊打響後,西線英軍也同時出擊;以4月上旬剛在曼德勒集中完畢的第66軍置於央米丁、基榮當之線,乘敵人在96師陣地前攻勢受挫時,全線反擊,將日軍包圍於平滿納之間殲滅。
史迪威和杜聿明計劃的指導思想基本相同,隻是決戰地域和使用兵力略有不同,目標則完全一致,要旨都是在西線英軍的配合下,將中國遠征軍主力集中於緬甸中部的平滿納一帶中央戰線,以頑強的阻擊大量殺傷敵軍,將日軍一至兩個師團誘至遠征軍預設陣地後,圍而殲之,以此迅速扭轉緬甸戰局。
蔣介石出於內外有別,支持了史迪威的計劃,並在內容上與杜聿明的“平滿納會戰”進行了綜合與調整。
在梅苗會議上,蔣介石以“中緬印戰區最高司令”的身份,宣布由亞曆山大統一指揮中、英、美聯軍,並讓史迪威鄭重轉告亞曆山大將軍,請英軍務必堅守西線,以配合中園遠征軍在平滿納殲滅日軍。
當天夜裏,蔣介石對剛剛從同古撤下來的戴安瀾將軍進行了深談,表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喜愛與器重。
奉召匆匆從前線趕來參加軍事會議的戴安瀾和隨蔣介石前來的中宣部副部長董顯光同住一室,夜裏11點過後,他倆已經脫衣睡下,這時突然有人前來敲門。戴安瀾起床把門一打開,外麵站著的竟然是身穿長衫的蔣委員長。
“啊,校長……”戴安瀾尷尬不堪,因為他和董顯光身上都隻穿著褲衩和背心。
蔣介石親切地笑了:“衍功,不要緊張,我是特意來找你聊聊的。”
董顯光一聽這話,知趣地抱上自己的衣服,到另外的房間裏去了。戴安瀾也抓起自己的軍裝往身上套。蔣介石走到董顯光的床前,脫下鞋子就上了床,將雙腿一盤,對戴安瀾揮揮手道:“隨便一點好了,我們師生二人,就無拘無束地聊一聊。”
戴安瀾就這樣穿著背心和褲衩,同蔣介石聊了起來。蔣介石問他有關同古戰役的情況,戴安瀾一一詳細匯報。說到慘烈處,蔣介石百感交集地說道:“日本人曆來看不起我中國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認為中國人曆來是一盤散沙。同古之戰,不在軍事意義上的勝與負,而更貴在我軍團結勇勵之精神,它讓日本人感受到了中國人萬眾一心的力量。是中國的黃埔精神,戰勝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啊。”
隨後,蔣介石誠懇問道:“衍功,同古之戰是你打的,我軍以後和日軍類似的戰鬥想必還有很多,你有什麽經驗和教訓,可以提醒我?”
戴安瀾認真想了想,字斟句酌地說:“校長垂詢之事,也正是學生近日常作深刻反省的問題。200師從同古撤下來後,不少人為我200師鳴不平,把我師失敗歸咎於西線英軍迅速後退,使200師過分前突,右翼失去掩護,最終遭致同古陷落之命運。而學生以為,英軍不打招呼丟棄陣地後撤,固是不義,但200師受挫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英軍的行動,而徹底喪失製空權,才是我部遭受重創的根本原因……”
“哦,快說來聽聽,”蔣介石把P股往前挪了挪,做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把你的想法都告訴我。”
“現在已是機械化戰爭時代,常規作戰的標準樣式是空軍與地麵坦克的協同,前不久北非沙漠的英德坦克戰,便揭示出現代戰爭的一個基本規律:即使作戰雙方都是現代裝甲坦克部隊,沒有製空權的一方必敗無疑。而緬甸戰場機械化程度與歐洲戰場相比較而言,還隻能算是半機械化水平而已。比如同古之役,雙方雖有不少坦克裝甲車,但交戰仍是以步兵為主,而對我步兵殺傷力最大的,就是日軍的飛機,它們每天數次在我們頭頂上轟炸掃射,我軍卻毫無還手之力,隻有乖乖等著炸彈掉下來。”
蔣介石連連點頭:“對,你說得很好,一定要改變當前不少將領偏激的看法,更不能過分誇大英軍後撤的因素。英軍對我軍配合不力,這是有著複雜原因的。今後,我們也不必過多地依賴英國人。隻要他們願意提供更多的後勤物資給我們就行了,仗,主要還得靠我們中國人自己打。”
蔣介石繼續說道:“我們有近一千萬平方公裏的國土,如此廣闊遼遠的山河,如此綿亙浩蕩的幅員,不僅一個日本傾其全部的力量,不能全部侵占,就是兩個三個日本以兩倍三倍於現在日本的力量,也不能侵占我全國的土地。其次,我們是一個有五千年悠久曆史的民族,擁有全球人類四分之一的人口。以如此曆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偉大國家,一個小小日本要來吞並我們,要想全部消滅我們,是絕對做不到的事!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麵來看,我們的國家又太貧弱,武器太落後,單單依靠自己的力量,短時間裏是無法打敗日本的,英國人也不行,要獲得最後的勝利,需要借助美國人之力。”
這一對師生之間推心置腹地交談,足足持續了兩個多鍾頭。
蔣介石夫婦返回重慶的第二天,“平滿納決戰”拉開了序幕。
中國遠征軍和英緬軍組成了3道防線,杜聿明的第5軍居中迎戰,甘麗初的第6軍防守東線毛奇、羅依考等地,英緬軍防守西線卑謬、仁安羌一線。因為仁安羌有英國開采的大油田。由英軍防守仁安羌是一舉兩得之事,既可呼應、支援中線中國遠征軍,又可以保護油田。
史迪威設想,由第22師將日本第55師團引誘到平滿納一帶,由中國遠征軍和英緬軍來個3麵包圍。
從4月5日開始,廖耀湘按計劃指揮新22師,在斯瓦主動挑戰,然後且戰且退,如期將日軍第55師團引誘到了列威。第5軍之96師、200師也到達了攻擊位置。
日軍15軍團司令官飯田接到第55師團被圍的求援電報,立即下令第18師團前往增援,並令56師團從東線突破防線。
老謀深算的飯田十分狡詐,他從中國遠征軍和英緬軍動作中,判斷出對手有在平滿納圍殲第55師團的企圖,決定從對手的兩處軟肋突破,一處是東線第6軍,另一處是仁安羌的英緬軍。飯田這一著棋,立即把史迪威的“平滿納決戰”計劃徹底打亂。
中國遠征軍甘麗初的第6軍,防守平滿納東線。而東線戰場從毛奇至臘戍近千公裏,第6軍隻有兩個師的兵力,兩個師要防守近千公裏是很困難的。日軍第56師團選擇羅衣考作為突破口,一夜之間就占領了羅衣考,而甘麗初的第6軍一與日軍接觸,便倉皇後退。
4月16日中午,史迪威接到甘麗初後撤的電報,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氣得對著羅卓英大罵甘麗初。
羅卓英問史迪威:“東線已被日軍突破,‘平滿納決戰’計劃是否還繼續下去?”
史迪威還是信心十足,他認為第5軍的正麵防線形勢很好,而且已對敵人第55師團形成了半月形攻擊態勢,隻要能在17日這天解決戰鬥,“平滿納決戰”計劃是可以圓滿完成的。
17日拂曉,史迪威下令第5軍全線反擊。第5軍向日軍陣地猛烈攻擊,日軍拚命地投擲燃燒彈、毒氣彈,第5軍進攻受阻,由於守備防守嚴密,日軍也無法前進,雙方呈對峙膠著狀態。
不料,此時噩耗卻接踵傳來,英國人已於12日突然放棄了平滿納西北一側,以及要地薩斯瓦、東敦枝和新榜衛,14日又放棄了重要空軍基地馬圭和屏障仁安羌油田的新甸,遂使平滿納西南要地悉數丟失。中國遠征軍平滿納戰線的右側完全暴露在日軍的威脅之下。
噩耗此時才到來,是英國人對中國遠征軍封鎖了消息。
其實,就在蔣介石飛臨梅苗主持軍事會議,讓史迪威敦請英軍堅守西線,並且參加決戰的遠征軍各部按照計劃到達指定位置正作發起進攻的準備時,以“撤退”而聞名世界的亞曆山大將軍在沒有通知中國遠征軍的情況下,就已經下令英軍於4月4日開始全線北撤。
亞曆山大雖然口頭上與史迪威答成了堅守西線的約定,但是自從新加坡、馬來西亞、仰光接連失陷後,早就擬定了放棄緬甸退守印度的計劃。他們丟掉一個無足輕重的緬甸,卻很清楚緬甸是中國人的生命線。中國人無論如何為了守住緬甸也會同日本人血戰到底,而英國人則完全沒有必要為了區區緬甸付出更大的傷亡和消耗,滿門心思隻盤算著如何盡快地從緬甸脫身。
現在英印第17師和裝甲長7旅在日軍第33師團進占普羅美後就撤至薩斯瓦,英緬第1師後撤到馬格威,將中國遠征軍的右翼陣地完全暴露在日軍的攻擊下。
史迪威、杜聿明和蔣介石精心謀定的“平滿納決戰”頓成泡影,緬甸戰局急轉直下。
由於東西兩線都被日軍突破,平滿納預設陣地的左右兩翼均已暴露在日軍的攻擊下,加之日軍第18師團的正麵進攻,平滿納會戰的條件和機遇已經喪失,形成了相反的戰鬥格局,第5軍反而成為了日軍包圍殲滅的對象。
史迪威、羅卓英與遠征軍長官反複權衡後,隻得於4月18日忍痛下令撤出平滿納陣地,退守敏鐵拉一線,準備曼德勒會戰。
英國人不是傻子,既然敢於不惜自毀國際形象,在大敵當前之際背信棄義,將自己的中國盟軍置於險地而自保?那就必有不能不為的“道理”。
其“道理”就是他們骨子裏就無意參與中國人搞的什麽“平滿納決戰”。
當“同古大捷”被中國政府在國際上炒得沸沸揚揚時,英國人無疑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們作為在這塊國土上發號施令近百年的主人,麵對日軍的進攻被打得落荒而逃一瀉千裏,而中國遠征軍千裏迢迢剛一開到,就給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人當頭一悶棍,打了一個漂亮的大勝仗,兩相比較,英國人可謂顏麵盡失。呆在新德裏的韋維爾在給亞曆山大的信中更是透出了強烈的擔心,他寫道:“中國軍隊在緬甸打勝仗,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這必然會製造出使中國人賴在緬甸不走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