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

  蔣介石對他新添的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一職覺得理所當然,非他莫屬,也就未作謙讓。但他接受這個職務後,考慮到如果中國戰區內沒有英國人、美國人參加戰區司令部工作,他不就成了個光杆司令嗎?美國不來人也可,但總要在戰略物資上有所支持吧!

  於是他向羅斯福提出,要一名美國高級將領來中國擔任戰區司令部參謀長。考慮的目的在於:一是由美國人來當參謀長,才能體現中國戰區的國際性;二是蔣介石擔心指揮不動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以及英國的殖民地軍隊,紙上談兵的中國軍隊入緬作戰一事,至今還束之高閣,要想順利實施,必須有美國人居中調解才成;三是由美國人當參謀長,他才能名正言順、理直氣壯地直接向美國政府要錢要槍要炮。

  羅斯福也想派一個人去中國戰區工作,不過,他的動機卻與蔣介石不一樣。美國向中國戰區撥款和支援數量可觀的武器裝備,這些款子和武器裝備是美國納稅人的血汗,他不想像敗家子一樣,大手大腳地花這筆血汗錢,必須派一個既懂軍事指揮,又會搞經濟核算的當家人去中國,為美國人管理好這些款子與物資。

  物色人選的任務交給了陸軍部長史汀生和馬歇爾。

  他們幾經篩選,把目光瞄準了現任第1集團軍所屬第3軍軍長史迪威少將身上。

  實際上幾天以前,史迪威就從馬歇爾那裏得知了這一消息,隻不過當時確定的人選是第1集團軍總司令德魯姆中將。史迪威還樂觀的認為:“從各方麵來說德魯姆都是個合適的人選。”他的副官多恩更是風趣地說:“蔣介石是個自命不凡的人,那就讓我們給他派一個全美國最自命不凡的家夥去和他打交道吧!”

  史迪威沒有想到,這項任務最後會落到了自己頭上。

  史汀生、馬歇爾輪番和史迪威談話之後,他們認定找到了合適的人選:史迪威曾4次赴中國工作,總計時間長達十幾個年頭,其足跡遍及中國各省市,他對中國了如指掌,並且掌握了關於中國軍隊的許多第一手豐富材料,有足夠的經驗幫助美國對付那些將來的難題。更重要的是,史迪威除了能講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與中國的高層人物均很熟悉,和中共方麵周恩來、葉劍英關係也很密切,考慮到這些,美國人相信應該可以有效地協調國共兩黨關係,加強中國的抗戰力量。

  於是,馬歇爾向史迪威明確了派去中國的任務:“你的主要工作是協調同盟國的關係,消除分歧,監管滇緬路運輸,同時使中國的各派力量聯合起來,爭取掌握指揮權,給他們下達總體的作戰任務。美國會在經濟上和裝備上給予大力支持。”

  史迪威有些顧慮的回答說:“我最擔心的是指揮權問題,隻要有指揮權,這些事情都是不難辦好的。我希望能就此問題得到蔣介石的明確答複”。

  馬歇爾表示:“我們會向宋子文提出這個問題。並且,為了使你更好地完成任務,你將光榮地晉升為中將。”

  隨後,宋子文接到了美國準備派史迪威赴華的決定的通報,通報詳細提出了史迪威所應享有的職權:第一,監督和管理美國援華軍用物資的分配與使用;第二,在蔣介石的統轄下,指揮所有在華美軍及經指定的中國軍隊;第三,作為美國軍事代表,參加在中國舉行的一切國際軍事會議,並擔任蔣介石的參謀長;第四,管理和改善中國境內的滇緬路運輸。為使中國能接受這些要求,史汀生表示將增加華南和緬甸地區的美國空軍,並向所有交由美方指揮的中國軍隊提供全部武器裝備。

  接受了最後決定的史迪威覺得自己像隻“烤熟的山羊”終於被送上了祭壇。

  1月29日,美國宣布了史迪威的赴華使命。同時,國會於二月初通過了一項前所未有的5億美元對華巨額貸款。陸軍部還準備通過海運,向中國派去400名軍事教官和技術人員,幫助訓練中國軍隊,教會他們使用美國的武器裝備,並向他們傳播美國的戰術和技術。當然,這也是美國的戰略需要。

  出發之前,羅斯福總統親自召見了史迪威。

  在他們這次20分鍾的會麵中,羅斯福滔滔不絕的談話幾乎壟斷了全部時間。一向沉默寡言,絕不多說一句廢話的史迪威感到坐立不安。

  羅斯福似乎沒有興趣聽史迪威對此行的看法和建議,也不想了解這位史汀生和馬歇爾十分賞識的陸軍將領。史迪威也難以在一時間找到可以和總統好好溝通的方式。沒有能夠在對華問題上達成一致的基礎,這給史迪威的後來的赴華使命留下了嚴重後患。

  好不容易找個空子,史迪威向羅斯福問了一句:“總統先生是否有信要帶給蔣介石?”

  事先他通過史汀生向羅斯福提出了這一要求,希望羅斯福能給蔣介石寫一封私人信件。顯然,羅斯福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他搖搖頭,稍稍停頓了一下,想找出幾句振奮人心的話來結束他們的會麵。最後,想了想,他說:“告訴蔣介石,我們永遠支持中國的事業,我們一定會堅持到底,直至中國收複全部失地。”

  史迪威離開時,很難描述自己心情。

  世界因太平洋戰爭的突然爆發而震動,也隨之發生了可以預知和不可預知的重大變化。

  對中國來說,太平洋戰爭突然爆發使遭到日本痛擊的美國大大加強了對中國的援助力度,但是美英軍隊在東南亞戰場上丟盔棄甲一敗塗地,中國在凶焰萬丈的日本人麵前很快便顯出更大的危機。

  蘇德戰爭爆發後,蘇聯象征性的援華運輸遂告中斷;隨著日軍侵入法屬印度支那,滇越鐵路切斷;珍珠港事件兩周後香港陷落,又一條補給線中斷;西方援華物資隻能經滇緬公路通過仰光輾轉運到昆明。在這樣的形勢下,到1942年1月,援華物資運輸總量已經從正常的月35000噸劇減為不足6000噸。

  陳誠一次前往夫子祠兵役幹部訓練班作報告時便講:“自‘七七’事變以來,中國抗戰後方所需各種戰略和各種民用物資:汽油、煤油、柴油、橡膠、汽車配件的百分之百,藥品、鋼材、棉紗、白糖、紙張的百分之九十,都需從西方進口。如果日軍切斷滇緬公路,斷絕中國同外部世界的一切聯係,中國軍民無異於困守孤城,坐以待斃——國內的各種戰略物資儲存最多隻夠維持三個月。”

  為防止日軍乘虛而入奪取澳洲和整個太平洋,美國一如既往地期望中國戰區長久地拖住百萬以上的侵華日軍。

  緬甸戰場已經不僅僅是東方戰略的要求,而是曆史形成了它在全球戰略中極其重要的位置。

  在這樣的曆史環境下,中國西南諸省,特別是四川,也就成為了支撐抗日戰爭的最重要的後方基地。

  中、美、英聯席軍事會議結束後,蔣介石在“堯廬”外廳接見了中外記者的訪問。

  英國路透社記者首先提問:“委員長如何看待戰爭前景?”

  美聯社記者接著發問:“據我所知,目前形勢對中國相當不利。萬一緬甸不守,滇緬公路被日軍截斷,請問中國政府有能力應付孤立無援、四麵受敵的困難局麵嗎?”

  蔣介石挺著腰,從容答道:“目前日寇氣焰雖盛,但畢竟乃一區區島國,英美軍隊雖連遭挫折,但隻要齊心,將戰略中心轉移到亞洲戰場,破敵指日可待,諸位先生對戰局大可不必如此悲觀。我願意借此機會向大家透露一個消息。鑒於亞洲乃至我國的局勢日趨嚴重,我國政府已作出決定:不日將出兵緬甸,與日寇決一死戰。”

  記者席中響起一片議論聲——無疑,這是一個石破天驚的重大新聞!塔斯社記者趕緊提問:“請問蔣委員長先生,中國出兵有必勝的把握嗎?”

  蔣介石鎮定的點點頭,提高聲調說道:“日寇雖然氣焰囂張,逞凶一時,但事關我中華民族之存亡絕續,我軍乃堂堂正義之師,與日軍不共戴天,此次入緬作戰,我軍必然人人奮勇殺敵,置之死地而後生。”

  泰晤士報記者發問:“請問中國出兵還有其他背景嗎?”

  蔣介石稍加思忖,字斟句酌地答道:“絕非本人危言聳聽,此番日軍倘若吞並緬甸,不日必然大舉入侵印度,進軍中東,一旦日德兩凶在埃及、伊拉克會師,世界從此就再無寧日,盟軍也將陷入絕境。當前緬甸不保,印度也危在旦夕。因此中國軍隊入緬,其目的不僅保障滇緬交通線,更為保障盟軍統一戰線大業!”

  “號外,號外,中國即將出兵緬甸!”第二天,重慶城大街小巷到處都響起了報童的叫喊聲。

  世界反法西斯陣線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一番高瞻遠矚意義深遠的談話被突出地刊登在《中央日報》及國內外各大報的頭版位置上。

  在長達4年半與日軍慘烈纏殺已經精疲力竭山窮水盡的中國,居然宣布即將出兵緬甸與日軍在另一戰場交鋒,這一重大事件立刻成為影響中國、亞洲和世界局勢發展的最新熱點。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