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號外,中國即將出兵緬甸!”第二天,重慶城大街小巷到處都響起了報童的叫喊聲……局勢的發展卻再容不得有一絲的猶豫,中國不能坐等……史迪威沒有想到,這項任務最後會落到了自己頭上……
#####
1941年12月7日清晨,這天正是個星期日。初升的太陽,驅走了沉沉的夜幕,把一片金色的光芒灑向太平洋環抱之中的夏威夷群島。美國太平洋艦隊的86艘各類艦船,停泊在瓦湖島的珍珠港裏,船上的水兵們揉著惺忪的睡眼,剛剛從夢中醒來。昨天那個周末之夜,水兵們紛紛擁向火奴魯魯的酒吧、舞廳,從美酒和女郎中尋找歡樂,很晚才回到艦上。
7點40分,日軍特遣艦隊向珍珠港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發動了突然襲擊。從6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380多架飛機,將炸彈像雨點般地投向港灣裏的艦船和陸地上的機場。30多艘日軍潛艇悄悄潛入港內,用魚雷向美艦發起攻擊。
仿佛是世界末日突然降臨,刹那間天昏地暗,海濤翻卷,槍炮轟鳴,高大的椰樹與飄揚著星條旗的旗杆被攔腰辟斷,來不及起飛的戰機與水泥跑道在猛烈的轟炸下變成灼燙的碎片碎塊四處飛濺,林立的大小軍艦上黑煙滾滾……
不到兩個小時,珍珠港內一片火海,美國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兩小時後,日本得意揚揚地發布大本營第二號新聞公告“帝國海軍於今天淩晨對夏威夷方麵的美軍艦隊和航空隊斷然進行了猛烈的大空襲”。
又過了短短的40分鍾,日本公布天皇裕仁的對美宣戰詔書。
這一重大事件對於在這場世界大戰的舞台上擔任主要角色的各個大國政府首腦之間引起的反應既強烈迅速,又是耐人尋味的。
德國東普魯士拉斯滕堡的興奮和意大利羅馬的狂喜激蕩著希特勒和墨索裏尼,英國倫敦在震驚失態之餘迅速支援盟友,丘吉爾政府對日宣戰,蘇聯莫斯科則無異於被注入了強心劑,斯大林大大減少了遠東的兵力部署,全力投入莫斯科前線……
中國,重慶。7日晚11時。黃山清幽靜謐的“雲岫樓”。
蔣介石接到留美學新聞的中宣部副部長董顯光打來的電話,告訴他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消息,吃驚不已,心如大潮洶湧。他激動地披上大氅,走到收音機前,將頻道擰到了東京。裏麵傳出了東京廣播電台播音員反複播送的一條臨時插播的新聞:“帝國陸海軍於今天淩晨在西太平洋上,與美國進入了戰爭狀態。”
“快聽聽美國方麵的消息!”宋美齡不知何時進來的。她邊說邊擰到了美國方麵的頻道上,對蔣介石說,“聽聽美國的消息,就可以證實日本的消息可靠不可靠了。”
美國華盛頓廣播電台正反複播放著一個男播音員充滿憤怒的聲音:
“新聞公告,美聯社華盛頓12月7日電,羅斯福總統發表聲明說,1941年12月7日,這是個叫人永遠不能忘懷的可恥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遭到日本帝國主義海軍突如其來但蓄謀已久的襲擊……”
聽完宋美齡的翻譯,為大半個中國已經淪於敵手,中國軍隊也已陷入彈盡糧絕山窮水盡境地而焦慮萬分苦苦支撐的中國最高統帥突然跌坐在沙發上,如釋重負,長長地籲了一口氣……
此時的宋美齡同樣激動不已,眼角甚至滲出幾星淚花。她也坐到了沙發上,久久地凝視著有些失態的丈夫。她當然清楚美國對日作戰對蔣介石意味著什麽,對苦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又意味著什麽。
自“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政府向美國多次求援,一直遭到美國政府的冷淡拒絕,這使蔣介石心中十分不快。最讓人氣惱的是美國政府還向日本出口鋼鐵、汽油、橡膠等軍需物資。
珍珠港事件發生,日本公開向美國宣戰,必然將美國推向中國一方,美國與中國也將成為一條戰壕中的戰友,中國不再孤軍作戰,這是令蔣介石高興的一個方麵。此外,美國、英國在經濟、軍事上均超過日本,有美英參與抗日行列,這樣,中國戰場成了國際反法西斯戰場的一部分,由此可以從“租借法案”物資中,分配到更多的戰略物資。如此,怎能不讓蔣介石激動!
美日戰爭爆發的消息傳到重慶街頭,激起了不同的反應。
軍事委員會與國民政府各個機關的官員們很快意識到戰局將會有大的改變,一直壓抑的氣氛也輕鬆起來了:日本偷襲珍珠港,毫無疑問已經將山姆大叔激怒,對日宣戰幾乎是必然的了,這樣一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將被美國吸引過去,而美國也不得不支持中國——中國將不再孤立了。
然而,街頭四處叫著“號外”的報童帶給普通百姓的是更多的惶惶不安:小日本居然打美國了!小小的日本居然打到了美國人頭上,還有哪個國家不敢打?強烈的威脅感讓普通的民眾膽寒,更加擔心起抗日的戰況來,緊張的空氣在重慶城裏四處彌漫。
次日天色微明,蔣介石與宋美齡雙雙佇立於耶穌像前虔誠禱告一番後,隨即飛車下山,在上清寺德安裏101號的“堯廬”官邸召集文臣武將舉行國民黨中央常委特別會議,研討對策。
12月9日,中國政府以林森主席的名義發布文告,正式對日宣戰。緊接著,蔣介石采取了一連串積極的行動,促成中、美、英、蘇各國對德、意、日的聯合作戰。
重慶街頭又立即喧嚷起來,市民們的恐慌立即被政府的堅定態度所驅散。報童在街上飛跑,叫賣號外,人們從屋子裏潮水般地擁出來爭相購買報紙。急於了解時局的市民擁擠在街道上,喧鬧聲音蓋過了車輛的嘈雜聲。一時間,各種議論漫天飛,悲觀的、樂觀的、冷靜的、狂熱的……戰時首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激動中。
蔣介石積極致電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建議在重慶召集聯合軍事會議,主動協調各國作戰。
大洋彼岸的羅斯福忙得焦頭爛額,一塌糊塗,無法抽空來中國重慶開會,他分別回電給駐華大使高斯和中國的蔣介石,同意在重慶開會,並建議因為中國戰場是東南亞主戰場,請蔣介石主持召開這次聯合軍事會議,由高斯代表他參加會議。
蘇聯方麵斯大林以對德戰事緊迫為理由婉轉表示拒絕出席會議。
英國人老謀深算,不置可否。
日本人絕沒有耐心去等待對手的反應,對英國人曖昧的態度予以了非常幹脆的回應。
在偷襲珍珠港當天,日本同時對關島、威克島、吉爾勃特群島、香港和馬來西亞發動了瘋狂而淩厲的進攻,打得各地英美守軍無法招架,潰的潰,降的降,一敗塗地。12月10日關島陷落,22日威克島被占。25日香港英軍投降,23日呂宋大部淪陷,美軍退守巴丹半島,早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1個多小時前,日軍統美支隊已在馬來西亞哥達巴魯登陸成功,9日英國主力艦“威爾士親王號”“卻敵號”在關島以東海麵雙雙被日機炸沉,英軍士氣大挫,18日檳榔嶼棄守,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行將不保。與此同時,日軍第15軍於8日入侵泰國,陳兵泰緬邊境,大舉空襲緬甸,積極準備入緬。
接著,日軍於1942年初對緬甸、印尼、婆羅洲、新幾內亞群島展開第二波全麵進攻。從西南太平洋、大洋洲直到中南半島,都遭到日本侵略軍鐵蹄蹂躪,大地在燃燒,人民在悲號!
英國人大挫銳氣的局勢更讓中國政府倒吸一口涼氣:保持滇緬公路的暢通迫在眉睫——中國購置武器裝備和取得國際社會軍事、經濟援助的三道橋梁是緬甸、遠東和香港,但日軍已經封鎖了海上通道和大部分陸上交通,由於空運費用昂貴、運量小,中國大量物資補給就主要依賴緬甸這一條關係中國生死攸關的補給線了。
在仰光的車站港口,堆積著中國向西方國家購買的大量戰爭物資,一旦落入日軍之手,將給中國抗戰造成極為重大的惡果。
事實上,中國統帥部早在12月9日就向英方提出願向英方派8萬精兵入緬助戰。
根據1940年春中國印緬馬軍事考察團同英國遠東總司令空軍上將羅伯特·布魯克-波伯姆爵士和緬甸英軍司令馬克裏德中將達成《中英共同保衛緬甸》的協議規定:一旦發生戰事,中國將派軍隊進入緬甸,同英軍一道保衛緬甸和滇緬公路安全。
中國軍事委員會未雨綢繆,很早就開始了入緬作戰的準備。在貴州的第5軍、第6軍已經調至雲南昆明一帶防務,還新組建了第66軍,以備將來先行入緬,昆明也設立了以軍令部次長林蔚將軍掛帥的軍事委員會駐滇參謀團,積極籌劃入緬和負責協調中、英作戰等事宜。
英國人卻有自己的盤算和顧慮。麵對中國提出的作戰計劃,大英帝國的回應卻是——阻撓中國軍隊入緬作戰。
局勢的發展卻再容不得有一絲的猶豫,中國不能坐等。
臨近1942年新年了。12月23日,中、美、英三國聯合軍事會議如蔣介石所願,在重慶黃山“雲岫樓”舉行。美國代表勃蘭特和馬格魯兩位將軍出席了會議,英國代表則是在英國殖民地印度擔任全軍總司令的韋維爾勳爵,此後不久,他又增加了一個新的頭銜:英美荷澳遠東戰線最高司令官。
韋維爾上將是一個很有特點的職業軍人,他身材魁梧,性格倔強,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他失去一隻左眼,因此當他跟別人會麵時,常常用剩下的那隻右眼瞪著對方,使人感到他像一頭隨時都會發怒的獨眼公牛。
韋維爾上將飛抵重慶白市驛機場時,帶來二十幾名衣飾鮮亮、趾高氣揚的軍事助手和參謀。這些狂傲的大不列顛軍官從走下飛機的第一刻起,就以一種西方人的優越感俯視前來歡迎他們的中國主人,並且公開把中國的委員長稱做“酋長”,那意思是中國人還都是原始的部落民。
在乘車去市內下榻賓館的路上,展示在他們視野之中的中國戰時首都也的確難以給他們一個美好的印象。在韋維爾等人看來,所謂戰時世界“四大名都”之一的重慶已經不能稱為城市,而是一大片醜陋得難以名狀的廢墟。
不少大公司隻剩下一個彈痕累累的門廊。一個國家的首都最起碼的繁華與熱鬧景象在這裏根本就難以見到。大街上到處都是難民、乞丐和傷兵。醫院人滿為患,饑餓籠罩城市。為了躲避日本人轟炸,幾年來人們幹脆把每一幢建築物都抹上泥灰,把玻璃塗黑。入夜,全城幾乎見不到燈火,連環繞城市半島的長江和嘉陵江也死氣沉沉,凝固在無底的黑暗中。
蔣介石的黃山官邸位於長江南岸,距市區二十幾公裏。這是一座向陽的官邸,視野開闊,草木蔥蘢,站在觀景台上可以鳥瞰重慶市區和兩條夾峙在山穀裏的彎彎河流。抗戰期間,委員長一般都在這裏會見來訪的外國軍政要人。
蔣介石真誠地歡迎並宴請遠道而來的英國客人。他身著戎裝,滿臉微笑,親自在別墅庭院的大門口歡迎貴賓到來。美麗優雅的宋美齡則親自為丈夫充任翻譯。
中國軍隊參謀總長何應欽、美國陸軍航空司令勃裏特同蔣介石、韋維爾一道開始了會議。
蔣介石顯然對即將開始的雙方會談持樂觀態度,素日嚴肅刻板的臉上一反常態的笑容可掬。
結果並不像他所希望的那樣,會議一開始,三國的“同盟關係”就出現了裂縫。
注重實際利益的美國人基本上支持中國的意見,沒有異議。但是英國人卻心存芥蒂。高傲的英格蘭紳士決不會願意讓其他人染指自己在亞洲的殖民地。英國人從來沒有忘記中國在曆史上與緬甸曾保持過的那種宗藩關係——即使將緬甸丟給日本人,將來打完仗還能收複,可是如果中國人賴在那裏不走,豈不是給大英帝國造成一個難以解決的隱患嗎?
因此,韋維爾蠻橫地拒絕討論一項全麵的計劃,隻同意研究加強緬甸防禦問題,而且不顧起碼的外交禮儀,會議剛剛開始,便趾高氣揚地當麵對中國的最高統帥宣讀了一份態度強硬的備忘錄,要求中國將囤積在仰光的租借物資,部分地轉入緬甸防務,規定入緬中國軍隊必須由英國人指揮。
主人被客人來了一個下馬威,原本還算輕鬆的會議氣氛一下顯得十分尷尬。
蔣介石聽得怒火中燒。
中國全麵抗戰以來,英國人為了緩和與日本的矛盾,使日本人不損害他們在中國的既得利益,一次次助紂為虐,做出了許多嚴重損害中國利益的事情。最可恨的是應日本人的要求封閉滇緬公路長達三個月,給中國的抗戰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就在不久以前,駐緬甸的英軍還公然將在緬境內的一批美國援華軍需物資占為己有,並擅自闖入中國運輸管理局,強行取走卡車150輛。麵對這樣的盟友,如何讓人不氣憤?
蔣介石其實十分瞧不起這個日薄西山的老大帝國,軍隊紀律鬆弛,鬥誌渙散,戰鬥力相當差,早已被德國人打成了一隻病貓,但在中國人麵前,他們卻依然處處顯得強橫霸道,目中無人。他們對中國輕侮已至極點,實際上根本不願意將中國作為平等合作的盟友對待,這更讓民族自尊心極強的蔣介石厭惡透頂。
但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緬甸作戰關係到滇緬路的安危,與中國的利益息息相關,蔣介石也隻得強壓怒火,努力擠出笑容:“韋維爾將軍閣下,我們還是以大局為重,大家不遠千裏來到中國,研究在東亞最有效的陸海軍行動是我們的主要目的,擬訂完整的計劃和組織永久機構無論對中國還是貴國都是有益的。緬甸問題,希望閣下能看得長遠一點,不要隻局限於一國一時。”
韋維爾根本不予理睬蔣介石提出的全麵反擊計劃,獨眼裏流露的滿是不屑:“緬甸的確防務空虛,貴國可以派兵入緬作戰,但是……”他僅剩下的一顆眼珠子閃爍著狡黠的光芒,開始一一羅列對中國入緬的人數和入境時間的各種煩瑣要求,“我們希望中國的盟友在開始采取你們的行動之前,能夠嚴格遵守我們大英帝國的規則,我相信,這對我們在緬甸的合作都有好處,當然,可能你們散漫的中國人也許還不習慣……”
蔣介石的忍耐終於超過了極限,暗罵這隻自以為是的獨眼老狐狸,一臉慍怒地說:“我不知道貴國到底是如何看待形勢的?照閣下這些規則拖下去,日本人恐怕沒有這個耐心。他們威脅的可不單是中國!到底是否支持中國抗戰,就看將軍閣下的態度了!”
何應欽在一邊終於也忍不住了,譏諷地對獨眼將軍說:“不要中國人進緬甸閣下完全可以明說。中國也可以把在緬甸的所有租借物資全部退還美國,撤回中國駐緬甸人員,停止中、英、緬的一切形式的合作,坐視貴國和日本人抗衡,相信這應該不是閣下樂意看到的局麵吧。”
美國軍事代表團團長勃裏特將軍一看事情要鬧僵,趕緊兩邊調解,一邊做手勢安撫蔣介石,一邊轉身遞眼色示意韋維爾道歉。
蔣介石冷冰冰地對韋維爾說:“中英兩國唇亡齒寒,形勢不容懈怠,情況危急,貴國在東南亞現在的情況大家都已經看到了。我國派遣10萬精兵入緬相助,也是幫助維護貴國利益。將軍閣下請慎重考慮!否則,不要到時怪我們中國人不夠朋友!”
同樣被激怒的韋維爾,一隻獨眼瞟也不瞟蔣介石,漲紅了臉,提高音調對勃裏特將軍說:“難道中國人希望來解放緬甸嗎?那真是大英帝國的恥辱!我們根本無需中國人援助,隻要將美國的援華物資撥給我們就可以了!”
重慶會議消息傳到華盛頓時,羅斯福與丘吉爾在華盛頓也在召開阿卡迪亞會議,正在對盟國在全球的總戰略作出規劃,確立歐洲戰場為重心。
重慶風波引起了美國的不安。
美國人再清醒不過的看到中國戰場能有力地吸引和牽製住日軍,大大減輕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壓力。中英關係的不睦,會損害美國的重大戰略利益。所以在這次會議上,美國建議成立中國戰區,由蔣介石出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在越南、泰國和緬甸的盟國軍隊也統由蔣介石指揮,並在重慶設立一個聯合計劃參謀團。這樣可使中國在總戰略中發揮作用。
丘吉爾大為不滿,認為美國對中國在全麵戰爭中所能作出的貢獻未免估計過高,隻同意中國戰區包括中國大陸和越南、泰國。他還高傲的宣稱自己當英國首相不是來給大英帝國送葬的,而是要充分維護她的利益。
羅斯福對他的態度十分惱火:自己在緬甸戰場雖然自顧不暇,卻又不願讓中國人插手緬甸事務,英國人實在短視和自私!
羅斯福清楚,中國人的參戰,不僅對亞洲戰局至關重要,對在歐洲已經焦頭爛額的英國也很重要,隻要拉著中國人在亞洲堅持抗戰,英美就可集中力量對付德國人。作出這樣的安排對於盟國不論是在戰時還是在戰後都是有利的:蔣介石不會因此得到很大的指揮權,因為在中國沒有盟軍可以指揮,在泰越地區盟軍亦無作戰計劃,這不過是個榮耀的虛銜。
於是,羅斯福不顧丘吉爾的不滿,邀請中國為聯合國“共同宣言”的發起國之一,與美英蘇共同領銜。
1942年1月1日,26個同盟國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宣言》。根據美國的意見和安排,中國作為四大國之一,列於美、英、蘇之後,在宣言上領銜簽名。宣言約定“加盟諸國應盡其兵力與資源,以打擊共同之敵人,且不得與任何敵人單獨媾和”。表明了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蔣介石對羅斯福總統“歡迎中國列為四強之一”興奮不已,1942年12月29日,蔣介石接到了羅斯福的一封加急密電:
“致蔣介石將軍閣下:
中國為保證在對敵鬥爭中有效平等合作的共同努力得以形成,在西南太平洋地區應有一個最高領導人來掌握英國、荷蘭、美國的軍力。這就適當地顯現出對中國地區的聯合軍力該有個相應的領導者。在這個地區我們建議開始時應包括泰國和印度支那半島這些聯合軍力容易進入的地方。
在英國、荷蘭政府的代表同意下,我希望由您來承擔指揮現在或將來在中國國內的聯合軍力。……
富蘭克林·D。羅斯福”
接到美國總統的密電,麵對羅斯福的“商榷”,蔣委員長興高采烈地接受了。
昔日還是一貧弱之國的委員長,一夜之間成了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的心情的確有春風得意之感。他請派一名得到羅斯福充分信任的美軍將領出任中國戰區統帥部參謀長,“俾得聯合作戰之實效”。
“俾得聯合作戰之實效”這樣一句充滿了東方人的智慧與玄機的語言,後來的事實證明羅斯福和他的幕僚們要想準確無誤地理解它的豐富內涵需要長達數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