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中國式離婚》

  此時,電視台開始熱播電視劇《中國式離婚》,我要小三兒陪著一起看,有敲敲警鍾的小心思。

  看此劇,最初時覺得訝異和憤怒。我震驚於所謂知識女性竟有如此歇斯底裏、撒潑耍橫的一麵。我不禁想起寶玉口中的“婆子”們。女人失去了愛,就會如此瘋狂地枯萎嗎?

  我的憤怒來自於劇中那位中年男人。我堅決不能苟同作者和一些男性觀眾的觀點,即本劇沒有過錯方,一切隻緣於人性。我確信,那位中年男人的“不作為”正是對女人最大的傷害。冷漠,比惡語相向、家庭暴力更為殘忍。女人最渴望的,就是男人對自己的在意、嗬護,所以才會總是癡癡傻傻地追問:“你愛我嗎?”男人以為,承擔了養家的責任,又沒有桃色事件,就是一個好丈夫了嗎?實在荒謬。

  劇中有個細節,更讓我心中疼痛。中年女人在女友的慫恿下,鼓足勇氣買了一件半透明的豔紅色睡裙,希望可以帶給丈夫驚喜,重新點燃他久已倦怠的激情。可是中年男人隻睜著一雙空洞、迷茫的眼睛,仿佛什麽也不曾看見。女人的狂怒無可抑製。我能理解,一個居家型的中年婦女,並不懂得該怎樣嫵媚風情,連挑逗的眼神都那樣尷尬生澀。但是,她很努力。像《尼羅河上的慘案》裏波洛探長所言,女人最渴望的是有人愛她。而男人,就在他慣然的麻木中給了女人最大的羞辱。慘不忍睹。

  不過,此劇帶給大眾最興奮的話題焦點並非我如上所思,而是所謂“身的背叛,心的背叛,身心的背叛”。人們熱衷於爭論,是否因“審美疲勞”而引發背叛,背叛之後是否可以原諒?背叛,可以避免嗎?

  其實,於現今這個所謂開放、多元的社會,背叛很平常,相守和堅貞才是“另類”。連很多“現代”又自視頗高的女人都說,如今隻有平庸窩囊,身邊沒可能存在任何誘惑的男人才會與一個女人相偕終老。小三兒對此言論嗤之以鼻。我了解他今時的真心與決心。歲月能洗盡鉛華、誘惑潤物細無聲。刻意“圈養”好沒意思,出淤泥而不染者才是真考驗。永遠有多遠,未到最後那刻,隻能保持緘默。

  而且,背叛,是否有尺度?有時遇到陌生或舊識的男人邀約,尤其小三兒不在家的時候,也會片刻猶豫;或者,前陣子時尚熱鬧的“八分鍾約會”、“六人聚餐”之類,也曾心癢癢想去玩玩。

  但最終還是會換個角度想想,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老話約束自己。婚姻,要靠兩人共同的嗬護、珍惜,如果總想嚐鮮、獵色,倒不如索性勇敢一點,拒絕婚姻,泰然麵對世俗。不結婚就無從談約束,無約束更無從談背叛。至於三種背叛,對女人而言,往往比較容易原諒前者。我卻一直好奇:當男人身體狂歡的時候,情感如何冬眠?這問題到底屬於生理結構還是人性範疇呢?而男人的勇猛與力量的價值,在現代文明的進程中不斷地被消減,男人的雄性風采,越來越倚靠下半身來成就。或者,男人是該被悲憫的?

  有關愛情,是兩人的事。任其一個,無法把握全局。而個人,究竟是被自我主宰,還是任其他左右呢?

  作者說,她創作此劇最大目的就是為那些“望夫成龍”的女人敲響警鍾——隻想靠別人,終究會靠不住。“望夫成龍”、“望子成龍”,或者幹脆直接“攀龍附鳳”,是中國傳統婦女唯一而終極的理想,因為中國的文化觀一向強調夫貴妻榮、母憑子貴。

  上下五千年,大浪淘沙,這條定則卻在許多女人心中曆久彌堅,執拗地不肯從中解放出來。然而,夫君如若真的攀上高枝,糟糠之妻又常有被冷落遺棄的風險。那時女人則會怨歎:“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悔之晚矣。千百年來,無數傳統中國女性在此中輪回:歡喜一時,掙紮一生。劇中的女人也未能逃脫這樣的命運。

  我認真地問自己:是否有一天,我也會陷入這個怪圈?當我無法為自己贏得精彩,能否在小幸福中享受滿足?似乎很難。至少我是。

  我覺得自己不算是個太物質的女人。雖然,在父母眼中,我的生活方式及品質都已頗為奢侈。不過,對於豪宅名車、名牌我並不怎麽渴望戀慕。如果,我隻需麵對自己,也許可以活得安心快樂滿足。可是,人必然是社會的人,必然要生活在人群中,縱然明白人類的種種虛榮、勢利、貪婪……都是因為自身的渺小可憐,但所謂社會評價體係還是牢牢控製著人們的憂愁歡喜。“攀比”是人生利器,而且身不由己。名利帶來的安全與尊榮感,使天下人撲倒在其石榴裙下。我也漸感越來越難掙脫於這種吸引力。有句話說得直白,卻是真理:有錢人說錢不是個東西時,人們大多仰其境界,沒錢人說錢不是個東西時,人們皆言此人不是東西。

  老子曰:“為腹不為目”。但這還不隻是單純個人欲望的問題。也許有些工作、生活狀態並非自己喜歡、欣賞,但如何能漠視父母、家人的願望和他人的豔羨?又怎可能全然忽略主流價值觀的勢利眼?

  人對“選擇”的至高境界,恐怕就是那句無數人曾信誓旦旦,終不能身體力行的——“走自己的路,任人評說。”(真正前衛男女例外)

  人生,很像一場“秀”。極少人能甘受無人喝彩、寂寞的日子。無論男女。於是,當這種被關注,羨慕的感受不能由自身獲取,女人的這種熱望自然就寄托在男人身上。女人一味在婚姻中自戀式地奉獻,往往想當然地以為男人會因此感恩,其實未必。而且,在這個過程裏,女人自己的人生格局一再縮小,最後隻剩下男人和孩子。然而,男人一旦飛黃騰達,女人又因為強烈的不自信恐慌起來,草木皆兵。隻有兩人真正比翼齊飛、共同精彩才可能擁有更長久的幸福美滿。至少,不會因為失去婚姻而迷失自己。否則,未等男人變心,女人早被自己的猜忌攪亂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