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女孩·女人

  一個周末,父母又如期來看望我,順道“審查”小齊。他那天穿得很正式,像要出席重要會議。我不禁竊笑。爸媽的神情始終嚴肅,而且提了許多問題,都是我不曾想到的。一起吃過飯後,爸媽的神態似乎鬆弛了一些。我挎著爸爸胳膊前麵走,小齊和媽媽後麵並排聊著。我隻聽媽媽說,她很多事都太天真,什麽都不懂,你要多幫助她……接著還說什麽,聽不太清,爸爸腳步太快。沒辦法,父母眼中,我始終都是長不大的小孩子。不過,看情形,他好像過關了。

  爸媽又是當天來回。我們送他們去火車站的路上,父親和我談了很多。爸爸說,他和媽媽相信我的眼光和判斷能力,所以這方麵他們隻提建議不作任何幹涉。如果想好了,可以住在一起,那樣彼此都能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前提是,一定要先領結婚證,否則絕對不可以。小齊的父母要去拜望一下,見老人時熱情大方一些。至於儀式,兩家見麵商量後再定。

  父親又沉吟半晌說,小齊看來不錯,也有能力。不過人生的機遇有時很難說,尤其他現在從事的工作,你要有心理準備,也許他到一定位置就上不去了,到時你千萬不要有任何怨言責難,很多事情不由自己,要看淡一些,否則隻會傷害感情。最重要是人品好,對你好,對家庭負責任。你也不能懈怠,你們要共同學習、進步。爸爸給我和小齊拍了張合影,就和媽媽踏上了歸家的列車。

  得到爸媽的允可,小齊很興奮,希望從此可以在一起生活。我不點頭也不搖頭。他又說,先回趟家吧,我爸媽早盼著看兒媳婦呢。回來咱們就領證。我故意逗他玩兒:“那你爸媽要不喜歡我呢?”“那不可能啊,你這麽漂亮可愛。”“要是真不喜歡呢?”“我喜歡他們就喜歡,沒有那樣的如果,不過非要那麽假設,無論如何我都要娶你。”他看我的眼神由溫柔漸漸變得熾烈,然後突然把我抱起來,很快地轉圈兒。我先是一驚,繼而,我們之間一片歡笑聲……靜靜地,他把我輕放在房間的小床上,伏下身來溫柔地吻我,繼而在耳邊柔聲地說:嫁給我吧,我會讓你永遠幸福的。

  我好容易從浪漫的迷亂中回過神兒來,小聲嘀咕:原來和我偽前衛一樣,你是個假木頭啊。他笑得燦爛,很快又正色道,我早認定你了,不然絕不會牽手的。他又一次抱住我,這次是緊緊的,是我曾渴望許久的那種被壓榨般的擁抱,有點痛非常暖,仿佛要把彼此銘刻在自己的身體裏。喘息在身邊洶湧。他,想要我。可是……我突然激烈地掙紮起來。他立即放開了我,神情窘迫又委屈。

  我終究不是一個真正的前衛女性,沒有那個紅本兒,我會覺得背叛父母,也被男人看輕。現代青年男女似乎很多都不這樣想了,有些男性網絡寫手開始宣揚新的戀愛婚姻觀:以婚姻為前提才應允做愛的女人,是功利的;為了愛情而義無返顧赴魚水之歡,才是純潔、真性情的女子。這個世界,早被施了“乾坤大挪移”,我很難分辨怎樣才是真正尊重自己、珍惜愛情。這樣的選擇隻是我的“慣性”。

  他輕輕環住我說,不要擔心,不要怕,我明白的。眼淚莫名地湧出來。他以為我不能原諒他,連連請罪。而我,隻是突然想起爸爸為我精製、並配以解說的“電子相冊”。片尾爸爸這麽說,北京的冬天很冷,前麵的路還長,願揚揚一路走好。我想:今年的冬天,不會那麽冷了吧。

  領證那天,雖然我們都裹著厚厚的羽絨服,裏麵卻大有“乾坤”:他全套西裝領帶一絲不苟。我穿的則是他特別喜歡的那件中式服裝,點綴了手工繡花的橘紅色寬袖收腰小褂,衣襟上是被當作扣子的小銀鈴鐺。他中意的,就是這麽個喜興勁兒。證領得平常,心裏卻難平靜。填表、宣讀的時候怎麽也莊嚴不起來,彼此望望,忍不住偷笑。不過,對結婚證上的相片我總有點耿耿於懷。

  現場照相時,攝影師不停地啟發我笑得燦爛再燦爛,卻不許他有一點微笑痕跡。那張照片看起來,好像我多慶幸自己終於嫁出去,他卻正襟危坐的模樣。真是很不平等!我們牽著手奔出登記處大門,一進一出,就大不同了。他笑笑地擁著我,問:“現在可以叫你老婆了吧?”“別這麽叫我,本來就老了,越叫越老。”“那我就叫你小老婆,哈哈哈。”“越來越壞,還想妻妾成群啊。”“以後都聽你的,你想怎麽著就怎麽著。”從此,一旦我故意鬧他,他一定會說這句話。我說,隨心情吧,想怎麽叫怎麽叫。像很多甜蜜小夫妻一樣,我們之間也有許多不同場合的昵稱。在這裏為了避免讀者掉滿地的雞皮疙瘩,就用最平常的稱呼——小三兒。他上麵有兩個姐姐,排行第三。寫了大半天“小齊”,別扭壞了,我幾乎沒這麽叫過他。

  那天,我們還吃了頓“紀念晚宴”,並不奢華,但是溫馨。領完證後,要忙的事接踵而來。小三兒說頭等大事就是給我搬家,然後回山東拜望他的父母。還有,他看房的熱情高漲,說是一定要讓新娘住新房。

  來北京後,對於生活自理能力並不強的我來說,搬家總是件煩惱事。好在北京有位初中同學郭月寧,他很熱心,對我頗為照顧,每次動遷、收拾、擺放,他總是不遺餘力。可是,人家畢竟有女朋友,總是麻煩他我很過意不去。何況,他每次勞累一番後總還請我吃頓大餐。所以,我常和小三兒說,這種雪中送炭最讓人感動,會記住一輩子。他說,你放心吧,咱們以後一定湧泉相報。現在好了,搬家的時候我再不會有什麽歉疚之情,小三兒是我的夫君啊。他說,永遠要做我的靠山和港灣,永遠愛我,願意為我做任何事情。我問他:永遠有多遠?他說:永遠越來越遠。

  我已不想去思考,被情話繚繞、浸潤是女人天然的美容品。

  我在想,下麵該怎麽寫?所謂的“身體寫作”是否該嚐試呢?我可以麵對並欣賞自己和他的身體,享受陰柔與陽剛交纏的歡愉。

  可是,這樣的“私密”我不知怎麽寫才是含蓄與激情拿捏得當,怎樣才真性情又“無傷大雅”?不曉得那些所謂“身體寫作”的女人是否有過我這樣的躊躇,她們是否害怕麵對父母、親友?小三兒要我不必有太多的顧慮,他會幫我把關的。

  我也覺得不能不寫,就像電影中有些鏡頭,也許“越界”,但不可或缺。

  如今媒體上常看到有關“性教育從娃娃抓起”的呼籲,現實的種種尷尬、傷痛已讓人們無從回避。

  看看曆史上一些有關婚嫁的記載,好像也不能說現在的孩子就是什麽身體早熟。萌動似乎的確發生得很早,這種本能很難遏製。不過,也許由於媒體自覺、不自覺的誘導,孩子對於男女關係的興趣和敏感度漸趨低齡化,隨波逐流者不在少數,雖然那與真正的“關係”還天差地遠,但看到他們那麽小就開始學著取悅異性、風傳著誰和誰的緋聞,還是會不由得生發一些惆悵。

  我隱約記得,自己開始對愛情或者說男女關係產生好奇,是初二年級以後。當時班裏已有同學雙雙對對,而我也被班裏同學歸入此類。可我當時完全不明白友誼與愛情,究竟有什麽分別。後來,經人指點看了幾本瓊瑤的書。雖然有點臉熱心跳,還是似懂非懂。

  一天晚上,爸爸叫我進裏屋,遞過來一遝雜誌,我就像平常那樣隨意翻翻,爸爸突然製止了我,神色有些不自然,讓我回房再讀。這和他從前的作風大不相同,以往他多少要指點幾篇,並作一番評論的。待我燈下品讀才知父親良苦用心。原來,除了最上麵那本雜誌打“掩護”,其下全是有關生理衛生常識的文章。也許爸爸是希望我了解並能保護自己,但又不至於引起我對這方麵更多的興趣,所選文章皆極理性且充滿了醫院的味道。我沒翻幾篇,就放下了。現在想來,爸爸此舉應是無奈、憂慮中激發出的智慧。

  再因此誘發起濃厚興趣,是因當時轟轟烈烈盛傳一本禁書。

  那時我就明白,“欲蓋彌彰”的確是最好的促銷手段。從朋友處頗為不易借到此書,其實已算“潔本”。書中到處是“此處刪去……字”的注釋。我完全是挑著一些片段在看。文字的魔力的確神秘,不同的遣字用句,表達方式帶來的感官反應,太不同了。

  如今看來,那本書與其說是歌詠愛情,倒不如說是赤裸裸、並無美感的肉體行為描寫,是有人評價的典型的“鹹濕”作品。隻不過當時這種具象描寫頗為罕見,人本能的“窺視欲”使其“萬人空巷”。那時看得並不愉快,刺激也惡心,覺得恐懼和厭棄,又欲罷不能。

  我始終覺得,自己的“性啟蒙”應該是在台灣一檔速配節目——《非常男女》中完成的。當時我18歲。與大陸那些“才藝展示+高談理想”的速配節目不同,《非常男女》相對接近婚姻和男女關係的實質,非常娛樂也比較真實。愛情、婚姻、避孕藥、性、物質基礎、家庭背景……都會被納入每期的“非常問題”。有趣的是,節目中的所謂“兩性專家”通常都是大齡未婚男女。或許看得清清楚楚,還能義無返顧投入,的確很需要勇氣。

  節目中有位男嘉賓的話我挺難忘。他帶著憨厚的笑容說:柳下惠那樣我的確做不到,我很難想象和一位美女擁坐在棉被裏看星星,一夜什麽也不發生。我一定是做不到的。話畢,現場一片掌聲和善意的笑聲。

  我曾憧憬過這樣的浪漫情景,看過節目才知道這幾乎隻可能是“前奏”。因為耳邊總是一片“掃黃打非”,所謂三級片是23歲時被一女友“誘惑”著看的。那是一幕青樓中的才子佳人,或許因為有故事情節,裏麵女人又很漂亮,倒覺得這種片子銜接上了電視劇熄燈、伏倒後的種種纏綿。

  渴望在身體裏膨脹,卻清楚知道隻能壓抑。冷眼旁觀,總覺得情欲一旦燃燒,會讓女人完全失控。如果遇人不淑,仿佛萬劫不複。我深知自己不是灑脫女子,玩不起又逃不開,隻好和男人玩迂回戰。雖然身心疲憊,畢竟不曾痛不欲生。

  現在,有了兩張紅燦燦的證書,小三兒眼睛裏直躥的火苗燃燒著我。我知道,他可等不及典禮後的“洞房花燭”。

  初初被愛人擁抱、親吻、撫摸,的確有種從未有過的幸福感覺。繼而,卻不敢看小三兒灼熱的目光,耳邊越來越粗重的喘息更讓人意亂情迷。在他懷裏,任其撩弄,仿佛融化為一汪柔波,春情蕩漾。漸漸身體變得滾燙,內心羞怯而甜蜜。

  在中國,“好人家”是絕對忌諱談及性愛的。一則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程朱理學”盛行之後,為了畸形的“家庭穩定”,舊中國長期盛行“青樓文化”,使大多數中國人習慣於把女性簡單、武斷地分為兩類:賢妻良母或淫娃蕩婦。前者是妻子,負責操持家務,傳宗接代。後者謂情人,提供精神慰藉、聲色情欲。

  當我和小三兒有過第一次後,我像很多“淑女”一樣情難自禁、含羞帶淚地問他:你還會覺得我是清純的好女孩兒嗎?“更漂亮可愛,是嫵媚、性感的小女人了。”他柔聲安慰我,並輕拭淚痕。

  很多在傳統家庭成長的女孩兒,於此方麵依然會有心結,倍加需要所愛男人的尊重、嗬護與撫慰。隻有這樣,她們才可能有一天真正自信、快樂地綻放。

  而遇到不懂憐香惜玉的男人,是女人的極大悲哀,仿佛暴殄天物。這樣的男人太自私也太愚蠢,性愛本就是予取予求,要懂得尊重對方,並學習製造情趣,女人快樂會帶給男人更多快樂。而女人在其中享受的,更比男人細膩、豐富。

  我的幸福,皆來自小三兒溫柔的堅持,我終於體味到什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那的確是種從不曾有過的快樂——“春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我一向不喜歡將男女作兩棵樹之喻,如今更覺蒼白,那絕非屬於夫妻間的意象。沉浸在纏綿、激越的愛情中,我們常常舍不得片刻分開。我更欣賞,著迷於陝北民歌中的“酸曲”了——“牆頭上跑馬還嫌低,摟著你睡覺還想你”,“龍不翻身不下雨,雨不灑花花怎紅”……熾烈而傳神!

  中國的語言也實在精確而微妙:疼愛。疼,讓愛更有質感,更紮心紮肺銘心刻骨。

  男女相合,其注腳也許是天下最大相徑庭的了,很多肮髒、卑劣的話語皆生發於此。可是人們也不吝用最美好、高貴的詞句歌詠、甚至膜拜它。劃分界限極為清晰,所依據通常有二:合法且受親友祝福的婚姻內進行;彼此相愛。

  前者是社會硬指標,無需爭辯解釋。至於愛情,我如今對它的理解是:寵愛、尊重、欣賞、疼惜。

  女友們都愛問我一個古老的問題:到底嫁個她愛的還是愛她的人呢?如果她們在我婚前問,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後者,因為大家都深諳一個道理,在愛情裏被動方才是所謂的勝利者。可是,這麽多年,我也體會到,愛情中,還有另外一個真理:隻有被感動和體貼,不會真幸福,也難懂得珍惜。何況,婚姻又不是一段充斥著優越、命令的雇傭關係。首先要兩情相悅,繼而男人“多愛一些些”,幸福感才會油然而生。

  至於物質生活,當然很重要。女人,終究大多是感情動物,關鍵時刻要拎清楚得失輕重。

  女友們又問我:那你信緣分嗎?我說,從前完全不信,覺得男女間隻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如今觀念大逆轉,好像更能明白那段話了——對的時間遇到錯的人是一生心傷;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生遺憾;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是一生幸福。我倒不能完全認同一時對錯就會主宰一生。不過,對的時間遇到對的人確是一段善緣。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