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強國強軍:並駕齊驅的複興路

  強軍建設是普京執政後複興俄羅斯,實現強國夢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國力的衰落注定了強軍之路的坎坎坷坷。

  一、“庫爾斯克號”警鍾長鳴

  (一)118條生命:悲劇發生

  2000年8月12日,對於俄羅斯海軍乃至整個軍隊是一個悲劇性的日子。在巴倫支海上進行演習的俄羅斯北方艦隊下屬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在海底失事,與指揮部失去聯係。

  “庫爾斯克號”是俄羅斯海軍奧斯卡Ⅱ型多用途戰略導彈核動力潛艇,1994年5月建成,1995年1月正式在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服役。“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技術先進,裝備精良,不說比同類型的美國潛艇更勝一籌,至少不會相形見絀。它的排水量為24000噸,最大下潛深度為300米,續航能力為120天,裝有24枚巡航導彈,可以攜帶核彈頭。另外還配有28枚現代魚雷。“庫爾斯克號”是航空母艦的克星,曾被俄羅斯媒體稱為“航空母艦終結者”。

  2000年8月,北方艦隊在巴倫支海距離俄羅斯海岸線僅90公裏的區域進行軍事演習,為組織海軍艦隻大編隊再次遠航地中海展示俄羅斯海軍實力作準備。在這次演習中,“庫爾斯克號”擔任水下演習指揮艇。8月12日白天,北方艦隊指揮部失去了與“庫爾斯克號”的聯係,北方艦隊旗艦“彼得大帝號”的聲納裝置記錄下一聲砰響,當時,沒人想到“庫爾斯克號”已經出事,更沒有人為此發出特別警報。後來的報道證實,在同一時間、同一海域的美國潛艇的聲納也聽到兩聲有別於魚雷發射的聲響。挪威的地震專家也記錄到兩次來自俄羅斯海軍演習區域的地震波。

  發現與“庫爾斯克號”聯係不上後,艦隊指揮部每隔半小時呼叫一次。晚上,發出“庫爾斯克號”出事的警報,搜救大隊出動尋找。8月13日淩晨,躺在深海108米處的“庫爾斯克號”被發現。8月13日7時,國防部長伊戈爾,謝爾蓋耶夫元帥向普京總統報告“庫爾斯克號”出了故障和意外的情況。軍方認為,情況可能不是特別嚴重,“庫爾斯克號”上儲備的空氣和食品足夠用一周,救援行動已經展開,潛艇也可使用救生密封艙主動地撤離人員。出於對軍方和專業人員的信任,普京沒有改變到索契短期休假的計劃,隻是要求每兩個小時報告一次有關“庫爾斯克號”的情況。這就給後來遭到輿論指責落下了話柄。

  8月14日,水下救援設備考察了“庫爾斯克號”出事現場的情況,發現的卻是一幅可怕的景象:潛艇的艦首部分被毀壞,潛望鏡移位,外殼有巨大的裂縫,救生用彈射裝置受損。得知這些情況,經驗豐富的海軍總司令弗·庫羅多耶夫認為,潛艇人員生還的可能微乎其微。但人們都盼望出現意想不到的奇跡。海軍總司令的聲明被俄羅斯媒體忽略了,隻有《共青團真理報》發表了庫羅多耶夫的意見,並且不無譏諷地評論道:

  做出如此極端悲觀的聲明就意味著把自己半個上將肩章扯下來,要麽是庫羅多耶夫不想對同胞說謊,要麽是按照古老的海上迷信描繪比可能的情形更壞的境況。可海軍軍人的家人到底該聽哪一頭呢?

  俄羅斯政府和軍方沒有放棄希望,仍然進行積極的營救,成立了由副總理伊,克列巴諾夫為主席、海軍總司令弗·庫羅多耶夫為副主席的事故調查委員會負責救援工作,北海艦隊司令波波夫擔任直接指揮,“庫爾斯克號”的設計和建造人員被請到北海艦隊出謀劃策。但是,由於風大浪高和強大的海底潛流,試圖把水下救援設備與潛艇對接的嚐試一次又一次地失敗。實際上,俄羅斯擁有世界一流的水下救援設備,但是,卻沒有深水潛水員,北方艦隊的潛水員不能在深於60米的水下工作。而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僅僅在北方艦隊的總部所在地摩爾曼斯克就有幾十位能夠下潛到水深300米處工作的潛水員,軍隊也曾有過能潛到300米深處工作的潛水員和可以在任何時候出海的潛水用船。可惜在經濟轉軌時期,潛水行業慘遭淘汰,其主要潛水用船被賤賣到國外,深水潛水員也隨之在異國他鄉服務。令人吃驚的是,波羅的海艦隊最大的潛水用船居然以一美元的象征性價格賣給了希臘。到了救援“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時,俄羅斯竟找不到可以下潛到108米打開“庫爾斯克號”救生艙艙口的深水潛水員。

  到8月15日,普京總統決定利用外援。16日,俄羅斯政府向挪威和英國政府發出具體的救援請求。兩艘挪威救援船19日晚到達“庫爾斯克號”出事地點。8月21日早上,挪威潛水員成功打開救生艙口,證實所有艙室均已進水,潛艇上已經沒有存活者。21日下午,俄羅斯軍方正式確認“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上的118人全部遇難。

  (二)民族的悲傷

  “庫爾斯克號”失事後,普京政權承受了很大的壓力,輿論對普京保持沉默的無所作為大加指責,對普京沒有中斷休假去救援前線坐鎮而怨聲載道,對遲遲不向國外求援更是怒氣;中天。一時間,媒體上對普京政權的批評甚至攻擊鋪天蓋地而來。麵對悲劇性災難,普京選擇了忍辱負重。8月22日,普京飛到北摩爾斯克,在“庫爾斯克號”官兵駐紮的營區看望了從全國各地聚集到這裏的死難官兵的親屬。普京首先會見了“庫爾斯克號”艇長根納季,利亞欽的妻子,與她交談了一個多小時,然後,普京在軍官之家大廳會見了死難官兵家屬,回答了他們提出的所有問題。普京言辭誠懇,言其所想,就像親人一樣和死難家屬對話,進行安撫,這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庫爾斯克號”悲劇的發生,許多高級將領,包括海軍總司令弗,庫羅多耶夫都向普京提出了辭職申請。但普京沒有接受,他不願用不分青紅皂白的懲罰所謂替罪羊來推卸責任。8月23日,普京接受俄羅斯電視台的采訪時說,雖說他在總統的位置上才百餘日,但還是感到對這次悲劇有完全的責任和過失。普京這種勇於承擔責任的做法與葉利欽時代有很大的區別。

  為了真正弄清“庫爾斯克號”葬身海底的原因,也為了防止核泄漏汙染環境,同時也為了把死難者遺體打撈上來對家屬有所交代的人文關懷,更為了俄羅斯海軍的核心機密不被他人偷竊,俄羅斯決定打撈“庫爾斯克號”潛艇。在挪威深水潛水員和荷蘭馬蒙特公司的合作下,“庫爾斯克號”被打撈出水。

  2002年7月26日,俄羅斯檢察長烏斯季諾夫按照普京總統指示,向社會公布“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的原因。原來,“庫爾斯克號”葬身海底是因為魚雷裝置中的易燃物過氧化氫泄漏並引發魚雷爆炸。“庫爾斯克號”上的魚雷是靠過氧化氫反應裝置來推動的,每一枚魚雷裝有1000升過氧化氫。過氧化氫是易燃物質,燃燒時會產生高溫。2000年8月12日,“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在準備發射魚雷時,過氧化氫從魚雷泄漏,引起魚雷爆炸,爆炸引起核潛艇隔艙內溫度急劇升高。兩分鍾後,存放的魚雷發生第二次大爆炸。爆炸發生時,“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從第一到第五隔艙的人員就已經遇難,隻有23人撤到第九隔艙。但是海水很快通過被燒毀的通風管道湧進來,剩餘的23人也窒息而亡。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事故對俄羅斯軍隊無疑是一個重大悲劇,集中暴露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隊建設的嚴重問題。

  由於經濟持續下滑,導致軍費開支嚴重不足。這對包括海軍在內的俄羅斯軍隊建設極其不利。“庫爾斯克號”出事前幾年,由於軍費嚴重不足,部隊缺乏武器裝備的維修更新費用,武器裝備完好率不足50%。1998—2000年,俄羅斯每年的軍事撥款隻有40~50億美元。軍隊開支處於入不敷出的窘境。軍費不足,部隊無法更新裝備,裝備老化,又缺錢維護,自然容易出事;一度時期,俄羅斯軍隊的訓練費用隻是軍費預算的1%,軍事訓練不足,很難保證部隊軍事技術水平和人員素質的提高,從而保證部隊的戰鬥力;後勤保障也就大打折扣,而海軍艦艇保養費隻能提供真正需要的8%—10%,海軍70%的艦隻需要維修保養,沒有保養經費,戰艦隻能盡可能留在海港裏,甚至海軍不得不將一時用不著的潛水用船連同潛水員一起廉價轉讓,以致“庫爾斯克號”失事後,整個海軍找不到深水潛水員,最後隻好靠挪威商業公司深水潛水員完成潛水工作,但時間已經過了一個星期,政府落了營救不力的抱怨;軍費不足,部隊官兵的收入大為減少,福利更是每況愈下,加上經濟危機導致通貨膨脹,一部分中下級軍官的生活甚至下降至生活貧困線以下,拖欠2—3個月的軍餉是常事。軍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充足的保障,軍人的地位也直線下降;軍人收入少,社會地位低,適齡青年逃避兵役愈演愈烈,直接後果是兵源不足,且素質低下。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悲劇使俄羅斯軍隊形象大為受損的同時也敲響了警鍾,引起人們對軍隊建設的進一步關注。為了避免悲劇重演,俄羅斯隻有深化軍事改革,才能實現強軍強國的雄偉藍圖。

  二、變革軍事戰略構想

  (一)軍事戰略思想的演變

  變革俄羅斯的軍事戰略構想是普京政權為推動軍隊建設,確定強國強軍指導原則之舉。

  俄羅斯的軍事安全戰略不僅關係到俄羅斯的軍事建設,而且更關係到俄羅斯的發展道路。俄羅斯的軍事安全具有兩方麵的含義:

  一方麵指安全客體——俄羅斯的個人、社會和國家沒有危險、不受威脅的狀態;另一方麵指民主製度下的俄羅斯以國內外的戰略環境、安全威脅為根據和以國家資源的現實能力為條件的、經過科學論證的、以追求國家或國家聯盟免除威脅為目標的軍事戰略的理論和實踐體係。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事安全戰略構想從葉利欽時代到普京時代有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推動這種演變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蘇聯解體後,社會發生根本性變革和國力衰落的現實條件,為新的軍事安全戰略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經濟和政治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俄羅斯社會轉型導致國家發生根本變革,而俄羅斯急劇的社會轉型則導致經濟急劇惡化,經濟實力大幅下降,使俄羅斯必然放棄蘇聯時期的超級大國的軍事安全理論和軍事擴張政策。出於帝國理念,蘇聯打著履行國際主義義務的旗號,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爭奪霸權,把世界每個角落發生的騷動都看成與自己的國家安全息息相關,都要與美國一爭高下、決一雌雄。而國力的衰落使俄羅斯沒有能力繼續蘇聯軍事安全理論,俄羅斯成為民主國家也使俄羅斯沒有因為意識形態原因與西方全麵軍事對抗的必要。

  第二,俄羅斯重振大國雄風的現實需要。軍事實力是綜合國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政治目標極為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俄羅斯要重振大國雄風,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堅實的後盾,就會使目標大打折扣。而要建設強大的軍隊,必須有符合實際的軍事理論和實踐體係的支撐,因此,不能不對軍事安全戰略構想進行變革。

  第三,時代背景的變化。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不僅使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的聯係日趨緊密,而且在安全上的相互依存更為加深,盡管大國之間由於各自戰略和安全目標不一致,分歧和競爭,特別是地緣政治考量在所難免,但是,經濟全球化導致的一損俱損的緊密的經濟聯係和相互依存的安全利益,使得大國之間又不得不以互利合作為主,爆發大戰的可能性不大,經濟全球化的洪流在以摧枯拉朽之勢;中擊傳統的思想觀念和製度安排的同時,也催生著新的發展觀和安全觀。

  隨著冷戰的結束,國際安全形勢日益鮮明的特點是非傳統性安全問題,尤其是國際恐怖主義的威脅凸顯。與傳統安全威脅相比,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跨國犯罪、販賣毒品、國際走私、非法移民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更具不確定性、跨國性、危害性、普遍性等特征。國際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的凸顯使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之間在安全方麵的共同利益大大增加,相互合作,共同對付非傳統威脅的利益需求上升;同時,非傳統安全問題又與地緣戰略競爭等傳統安全問題交織在一起,使國際安全形勢更加複雜。這不能不影響到俄羅斯對軍事安全戰略的選擇。為了跟上經濟全球化步伐,應對國際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挑戰,俄羅斯不能不隨時代的變化轉變發展思路的同時,重新考慮國家的軍事安全戰略構想。

  第四,俄羅斯軍隊與發達國家,特別是與美國在軍事變革方麵的差距在擴大的現實。從海灣戰爭到科索沃戰爭再到伊拉克戰爭,這一場又一場的局部戰爭除了是高科技武器的展示場,還生動說明由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新工藝為主要特征的軍事變革在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已經碩果累累。當發達西方國家的軍事戰略思想、武器裝備、作戰方式發生革命性變革的時候,俄羅斯軍隊正在政治動蕩和經濟衰落之中苟延殘喘,曾經叱吒風雲的俄羅斯軍隊雄風不再,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日益擴大。麵臨淪為世界二三流軍隊的危險,為了應對挑戰,跟上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步伐,俄羅斯不能不重新設計軍事安全戰略構想。

  第五,曆史的經驗教訓。蘇聯為了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維持龐大的軍事機器,造成國防開支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過大,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12%~13%、國家財政開支的45%~50%,遠遠超過國家經濟的承受能力。龐大軍費開支直接的惡果是嚴重製約經濟發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蘇聯在造成巨大資源浪費的軍備競賽這場昂貴的遊戲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後也在軍備競賽的比拚中土崩瓦解。

  (二)確定軍事安全戰略

  俄羅斯從蘇聯這個紅色帝國吸取的經驗教訓是一份珍貴的遺產,使俄羅斯不得不根據自身的安全需要和經濟承受能力來選擇軍事安全戰略。

  1.對國際形勢總體判斷是選擇軍事安全戰略的出發點

  從葉利欽時代的《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說》到普京2000年1月10日批準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國家構想》、4月21日簽署的新版《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說》,再到2003年10月俄羅斯國防部召開高級軍官會議通過的《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的緊迫任務》的文件可以看到,俄羅斯對自己所處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特別是地緣政治現實及發展趨勢的判斷越來越冷靜,對客觀現實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葉利欽時代,開初對國際形勢做了樂觀的估計,認為冷戰結束後,意識形態的對抗不再存在,俄羅斯沒有明顯的敵人,對俄羅斯的直接軍事入侵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俄羅斯的安全問題主要來自國內;但隨著北約正式啟動東擴進程,俄羅斯與美國及西方關係的疏遠,又認為北約東擴惡化了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環境,重新確定美國為首的北約是俄羅斯外部安全的重要威脅,從而調整軍事安全戰略,提出現實遏製原則來應對挑戰,以強硬路線對抗強硬路線,堅決反對北約東擴和西方旨在反對俄羅斯的科索沃戰爭。

  普京執政後,很快意識到以強硬路線對抗西方、對抗美國是條沒有出路的死胡同,應單方麵退出與美國的角逐。“9·11事件”後,普京抓住機遇改善同美國的關係,也讓美國看到俄羅斯在美國國家安全戰略中的地位和價值。在這種背景下,俄羅斯在2003年10月初國防部召開的高級軍官會議上通過了《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發展的緊迫任務》,對形勢的總體判斷比2000年版的《俄羅斯國家安全構想A和《俄羅斯軍事學說》更為積極,認為隨著俄羅斯與外部世界關係的改善,特別是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關係的改善,俄羅斯麵臨的軍事威脅相對不大,與美國和北約爆發大規模常規戰爭甚至核大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幾乎可以排除。所以,俄羅斯的軍事安全戰略應從關注全麵戰爭轉入應對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和局部戰爭。

  2004年12月7日普京在莫斯科反擊戰63周年慶典上發表演講

  2.對現實和潛在的安全威脅的清醒認識,是製定軍事安全戰略的主要依據

  普京執政後,對俄羅斯麵臨的安全威脅的可能性、程度和可能的方位的認識和把握也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普京在2000年4月21日批準的《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說》中認為,俄羅斯及盟國軍事安全方麵麵臨的潛在威脅主要有北約東擴;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加緊削弱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在重大的國際安全問題上無視俄羅斯的利益;對俄羅斯提出領土要求;幹涉俄羅斯內部事務;在俄羅斯國界和周邊國家發生軍事衝突且不斷升級;針對俄羅斯及其盟國的國際恐怖活動;外國特工機構及其操縱的組織在俄羅斯領土上猖獗活動等等。到了2003年10月,俄羅斯國防部召開的高級軍官會議,通過的《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發展的緊迫任務》則進一步明確俄羅斯麵臨三大威脅。

  一是外部威脅,包括部署部隊和武器以便進攻俄羅斯及其盟國;幹涉俄羅斯內政,利用政治和武力手段使俄羅斯某一地區脫離俄聯邦;俄羅斯及盟國周邊地區出現武裝;中突策源地,並威脅到俄羅斯及盟國的安全;擴大軍事同盟,增加軍事盟友,危及俄羅斯及盟國的安全;周邊國家不穩定,未經俄羅斯許可和未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外國軍隊進入俄羅斯友好鄰國等。

  二是內部威脅,主要包括企圖用武力改變憲法製度和破壞俄羅斯領土完整;攻擊國家的經濟、軍事、生活保障和通信設施,策劃、準備和實施致使國家權力機關無法行使職能的行動;在俄羅斯進行大規模團夥犯罪,威脅政治穩定的民族分裂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運動等。

  三是跨境威脅,主要包括在別國建立、裝備、訓練武裝,目的是將其派到俄羅斯及盟國境內活動;境外分裂主義、民族主義、極端主義勢力支持的、旨在破壞俄羅斯憲法製度、威脅俄羅斯領域完整和公民安全的行動;跨國犯罪等。跨境威脅兼有外部威脅和內部威脅的特征,表現形式是內部威脅,實質是外部威脅。

  3.國家的實際能力是確定軍事安全戰略的物質基礎

  軍事安全戰略的確定除了必須根據國際安全需要之外,還和國家的經濟實力和資源能力息息相關。蘇聯以美國50%~60%的經濟實力,建立了與美國勢均力敵、並駕齊驅的軍隊,成為俄羅斯人引以自豪的光輝成就。然而,這遠遠超過國家經濟和資源承受能力的軍事負荷卻嚴重地製約了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終蘇聯也在軍備競賽中敗下陣來。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急劇經濟和社會轉型,在激進的“休克療法”和自由化改革中,經濟危機頻頻發生,經濟實力大打折扣。普京上台後,經濟連年增長,但國內生產總值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不小,能用於國防預算的資金非常有限,2004年,俄軍費總預算137.16億美元;平均每個士兵才一萬多美元,而美國是18萬美元,英國為15萬美元,法國和德國為10萬美元,即使土耳其也有1.5萬美元。如果俄羅斯按照美國模式要維持100萬人的軍隊,就須1800億美元軍事預算,按法國、德國標準,也需1000億美元。俄羅斯的國民經濟顯然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軍費負荷。因此,俄羅斯必須從有限國力的實際出發來確定軍事安全戰略,以便利用有限的資源,重振軍備,恢複軍事大國的形象和地位。

  (三)軍事安全戰略的基本內容

  俄羅斯軍事安全戰略的轉型是從葉利欽時代開始的。普京執政後,盡管俄羅斯的軍事理論和戰略還在探索之中,尚未最終定型,但從《俄羅斯聯邦安全構想》、《俄羅斯聯邦軍事學說》、《安全法》、《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發展的緊迫任務》、《俄羅斯聯邦國家2010年前武器裝備發展規劃》等法律或文件中,可以看出俄羅斯軍事安全戰略具有以下的基本內容:

  第一,俄羅斯的軍事安全戰略具有防禦性質,建立在自由民主法律理念和製度安排的基礎之上,以保衛和發展國家利益、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為主要任務。

  第二,強調核威懾保障俄羅斯國家安全的特殊意義和作用。俄羅斯從蘇聯那裏繼承了龐大的核武器庫,將其轉變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盾牌,這對於經濟衰退,資金有限的俄羅斯來說,是保持威懾力的捷徑。因為比起常規高技術兵器來說,蘇聯傳承的核武器與美國的差距小得多,無需太多的投入,就能使俄羅斯的核潛力保持在足夠水平上,發揮有效的威懾作用。

  俄羅斯的核盾牌的威懾作用主要體現在兩方麵:(1)對核大國的戰略威懾,防止核大國發動或介入對俄戰爭,或者控製與核大國衝突的規模和級別;(2)威懾常規對手,使其不敢輕易動手,防止其針對俄羅斯發動戰爭,或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為了保證核威懾起到應有的作用,俄羅斯強調:(1)先敵使用。如果俄羅斯遭受嚴重的安全威脅,而常規武器又不能消除威脅,俄羅斯有權使用核武器,即使沒有受到核攻擊。(2)擴大使用核武器的對象和區域範圍。俄羅斯及盟國一旦遭到核國家或與核國家結盟的非核國家的進攻,俄羅斯核武器打擊的不僅僅是核國家,也可能打擊非核國家。(3)注重戰術核武器的威懾作用。鑒於當今世界局部戰爭不斷,成為戰爭的主要樣式,因此,俄羅斯應加緊發展非戰略性核武器,在關鍵時刻在戰役戰術層麵起到遏製和威懾作用。

  第三,加快軍事改革,走質量建軍之路。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和資源能力負擔不起龐大的軍隊,隻能走精兵之路,縮減軍隊人數,不斷提高軍隊素質和裝備的現代化水平,從而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威懾力,滿足國防需要。

  第四,加強國防安全合作,積極改善國際安全環境:(1)加強與獨聯體國家在集體安全和反對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三股勢力方麵的合作,保證俄羅斯周邊地區的穩定;(2)退出與美國的對抗,加強與美國在打擊國際恐怖主義,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領域中的合作;(3)發展同歐盟、中國、日本、印度的全麵關係,保證西部和遠東地區的穩定和安全。

  第五,加快國內經濟政治社會改革的步伐,通過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維護民族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從根本上消除國內安全隱患。伊拉克戰爭後,一些俄羅斯軍事專家認為,由霸權主義引發的地區不穩定是俄羅斯麵臨的主要威脅。再加上“9·11事件”後,國際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增長,俄羅斯及其盟友被卷入局部戰爭或反恐戰爭的可能性增大,因此,俄羅斯應具有同時在兩個局部戰爭中作戰的能力。

  三、增加軍事撥款

  (一)葉利欽時代的“死亡預算”

  增加軍事撥款是普京夯實強軍物質基礎的有力措施。

  在現代高科技條件下,國防預算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軍隊戰鬥力的強弱,因為除人員素質和核武器之外,軍隊的戰鬥力主要取決於高技術兵器和軍事訓練素質,而高技術兵器的研製、采購及軍事訓練是需要大量經費投入的。俄羅斯軍隊擁有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大約隻有22%,而發達國家已經達75%以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不小。如不及時改變這種狀況,俄羅斯軍隊很難在世界強大軍隊中保有一席之地;而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增加軍事撥款。

  葉利欽時代,軍費嚴重不足,1999年僅為47億美元,被稱為“死亡預算”。這樣低的軍事撥款連維持軍隊生存都困難,更遑論改革和發展了。

  (二)逐年增加軍費

  普京執政後,隨著俄羅斯經濟逐步好轉,財政收入逐年增加,得以不斷大幅增加軍事撥款。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65.1%,占當年財政支出的18.81%;2001年在2000年的基礎上增加29.21%,占當年財政支出的18.74%f2002年增加19.26%,占當年財政支出的14.38%;2003年增加20.41%;2004年增加15.69%;2005年增加28.34%,占財政支出的17.30%;2006年,俄羅斯國防開支計劃為6683.2億盧布(約合238.6億美元),比2005年增加22%,盡管數額還不到美國軍費預算的5%,居世界第七位,但對於軍費一直捉襟見肘的俄羅斯軍隊來說,畢竟日子好過多了。

  隨著軍事撥款的逐年增加,國防預算中軍隊更換裝備的經費也不斷上升,到2003年,更換裝備的費用就占到國防預算的50%,軍人的工資和福利則隻占43%,這是俄羅斯軍隊在蘇聯解體後首次實現維持和發展費用達到40:60的大致平衡。俄羅斯國防部部長伊萬諾夫在莫斯科向記者透露,2006年,俄羅斯國防采購資金達82.7億美元,比2005年增加18.8%,國防采購資金的70%用於采購新型武器裝備和軍事硬件,以及俄羅斯軍隊的硬件設備的全麵升級。伊萬諾夫聲稱,到2017年,俄羅斯的國防預算的70%用於發展軍事力量,30%用於維持日常軍事行動。

  隨著軍事撥款大幅度增加,軍人待遇也逐步提高。普京執政後,多次大幅度提高軍人的工資;同時,開始實施合同兵役製。2006年9月22日,俄羅斯財政部長庫德林在國家杜馬會議上宣布,2007年1月1日起軍人的工資增長10%;12月1日,軍人工資將再增加15%。庫德林還承諾,在2010年前徹底解決軍人住房問題。軍人待遇的提高,有助於穩定軍心和人員,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

  四、深化軍事改革

  深化軍事改革,走質量建軍之路,是普京強國強軍的核心內容。

  俄羅斯的軍事改革是從葉利欽時代啟動的,俄羅斯軍隊在建軍思想、戰略任務和組織結構方麵完成了脫胎換骨的根本性轉變。與此同時,俄羅斯軍隊開始實施諸如裁軍、精簡機構、職業化建設等軍事改革措施。但是,由於國家經濟惡化,政治動蕩,軍事改革也步履維艱,在軍費開支大幅度壓縮的情況下,軍事改革因經費緊缺而大打折扣,改革措施的實施一拖再拖,收效甚微,俄羅斯軍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大幅度滑坡,武器裝備狀況不斷惡化。普京執政後,提出複興俄羅斯的強國目標。強國則必須強軍,進一步深化軍事改革,是重振軍事大國雄風的必然選擇。普京時代深化軍事改革的舉措主要有:

  (一)加速國防部文職化進程,推進軍事管理體係現代化

  文官統率軍隊是民主理念在軍事領域的重要體現,也是俄羅斯社會生活走向非軍事化的重要步驟。普京上任後不久,就任命非職業軍人謝爾蓋,伊萬諾夫擔任國防部長。此舉被認為是軍事領導機構走向現代化的標誌。

  2004年6月11日,俄羅斯國家杜馬通過《國防法修正案》。這項法案規定,國防部長通過國防部指揮武裝力量,表明俄軍總參謀部不再擁有管理軍隊的權力,國防部部長成為軍事管理體製中的關鍵人物。在俄羅斯轉型過程中,俄羅斯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對軍隊實際指揮權的爭奪一直不斷。以前的《國防法》也有“國防部部長通過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對武裝力量實施指揮,總參謀部是對武裝力量實施指揮的主要機關”的條款,而《國防法修正案》刪除了這項條款,明確規定國防部長通過國防部指揮武裝力量。《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部條例》由國防部長而非總統批準,將軍隊的指揮權集中於國防部,結束了指揮權之爭,避免軍隊出現兩個指揮體係,也有助於推進文官統率軍隊的軍隊民主化進程。

  (二)進一步調整軍兵種結構

  按照普京總統的命令,俄羅斯在2001年6月1日前,把原屬於戰略火箭軍的軍事航天部隊和導彈太空防禦部隊組建成獨立的兵種——航天兵。航天兵的主要任務是對導彈襲擊提供預警,並摧毀敵人的來襲導彈;提供軍事氣象等信息和通訊保障等。現代戰爭,特別是科索沃戰爭的實踐證明,陸海空軍的行動越來越依賴來自太空的信息支持,俄羅斯為了適應21世紀的現代戰爭需要而組建了航天兵這樣的獨立兵種。

  在組建航天兵的同時,俄羅斯把戰略火箭軍由軍種降格為兵種。這樣,俄羅斯軍隊現在就擁有陸軍、海軍、空軍三大軍種和戰略火箭兵、空降兵和航天兵三個獨立兵種。

  (三)精兵裁員,走質量建軍之路

  精兵裁員是俄羅斯軍事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精兵裁員,俄羅斯要把軍事武裝力量的數量減少到與政治大國地位相稱的100萬,並使軍隊逐步實現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俄羅斯軍隊的裁員是從葉利欽時代開始的。普京執政後,繼續精兵裁員的方針,到2003年,俄羅斯軍隊的數量減為146萬人。2004年10月,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宣布,俄羅斯在2005年裁員10萬人,爭取在2006年初將俄軍總數壓縮到110萬人。

  在裁員的同時精簡機構:(1)裁減高層指揮機構。2004年後,各軍兵種司令部及參謀部人員裁減10%。(2)裁減非戰鬥機構。海軍向聯邦工業局移交船舶修理廠,國防部對軍事院校實行優化組合,裁減大批軍校教員。

  (四)積極推進軍隊職業化

  以合同兵役製取代義務兵役製為內容的軍隊職業化改革,也是俄羅斯軍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俄羅斯軍隊建設的戰略性舉措。在葉利欽時代,由於軍費缺乏,隻提出了改革方案並沒有真正實行。從2001年起,俄羅斯國防部在空降兵第76師首先開始合同製試點。在大量裁減軍隊員額的情況下,俄羅斯軍隊加快了職業化改革的步伐,把合同製試點經驗加以推廣。

  俄羅斯國防部製定了分兩階段完成軍隊職業化的改革方案。第一階段為2003-2007年,把所有快速反應部隊轉為合同兵役製;到2008年開始第二階段,逐步實現整個軍隊完全職業化。2003年4月15日,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宣布,2004-2007年,俄羅斯武裝力量常備部隊裁員後(2002年底,俄軍已組建10個師、7個旅和13個團,總共16.6萬人的常備部隊),將實行合同兵役製。16日,俄軍總參謀長兵役局局長瓦·阿斯塔寧宣布,2004年首批實行合同製的部隊有27個。在2005年,俄羅斯有四萬名軍人實行合同製,俄羅斯聯邦軍隊駐在車臣的1.3萬人在2005年6月前全部轉為合同製。據俄羅斯國防部官員透露,到2007年第一階段改革計劃完成,將有25%的俄羅斯士兵成為合同製軍人。

  (五)加強軍事訓練

  軍隊的戰鬥力在高技術條件下是經過嚴格的軍事訓練練出來的。由於軍費嚴重不足,俄羅斯軍隊一度花在戰鬥訓練的費用隻占軍事預算的1%,很難保證部隊的戰鬥力不下降。隨著軍事撥款的大幅度提高,俄羅斯軍隊的軍事訓練費用也在不斷增加,軍事訓練活動逐漸正常開展。以2004年為例,俄羅斯軍隊的訓練的次數增加,規模擴大,強度和水平提高。2004年2月10-18日舉行了自蘇聯解體後規模最大的“安全-2004”戰略核演習,普京總統親自審查演習計劃,並親臨核潛艇和航天發射場觀摩演習。參加演習的各軍兵種部隊出動了所有先進裝備,地域橫跨歐亞,空中攔截、海上封鎖、空降突襲、太空作戰等演習科目交叉進行,演習顯示俄羅斯仍具有強大的戰略核威懾力量,也檢驗了部隊的實戰能力。

  2004年4月,俄羅斯在加裏寧格勒這一敏感區域進行春季聯合演習,針對北約東擴,展示常規武裝力量的戰鬥力;6月,俄軍又在遠東舉行五年來規模最大的“機動-2004”軍事演習,訓練把部隊從一個地區調往另一個地區的能力。

  2004年9月,俄羅斯海軍唯一的一艘重型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參加“大西洋-2004”遠洋出海訓練,旨在檢驗裝備,培訓專家。

  (六)加快國防工業改革的步伐

  國防工業是俄羅斯軍事組織的一部分,也是俄羅斯國家軍事安全戰略的重要問題。在葉利欽時代,開始了國防工業急風暴雨式的改革。隨著大量裁軍,國家緊縮和停止了軍事訂貨,把軍工企業推向市場。但這種改革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惡化了軍工企業的生存環境。普京執政後,積極推動國防工業的改革。

  首先,重新規劃國防工業改革和發展戰略。2001年3月22日,俄羅斯聯邦國防工業係統改革規劃小組成立;隨後,《2010年前俄羅斯聯邦國防工業和發展規劃》出台;10月,俄羅斯國防工業係統改革規劃小組製定了《俄羅斯聯邦國防工業係統2010年和更遠將來發展的基本政策以及2002—2006年國防工業係統改革和發展》的聯邦規劃。2002年1月,俄羅斯公布《國家武器裝備計劃:2010年》。這些文件確定了國防工業新一輪改革的基本任務、內容、政策和步驟。

  其次,繼續進行國防工業結構重組,一方麵是國家大型企業重組,先後組建了“蘇霍伊”開放型航空股份控股公司(拳頭產品是“SU-27”、“SU-30”戰鬥機)、開放型股份公司“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主要產品是軍用和民用大型發動機)、巡航導彈作戰係統“康采恩”,由國家大型專業企業組成(生產戰術導彈,開放型股份公司)等軍工“龍頭”企業;另一方麵,有國防工業係統五個管理局內部的企業重組,比如,俄羅斯航天航空局計劃在幾年內成立18個航天康采恩和17個航空康采恩;俄羅斯彈藥局則在2002—2004年,先後在本行業成立了六個龍頭股份公司;2002年,俄羅斯常規武器局宣布在幾年內成立九個優化重組的股份公司。

  第三,增加國防定貨和國家撥款。普京執政後,隨著經濟情況好轉,軍事撥款的大幅度增加,國防訂貨也逐漸擴大。2006年,俄羅斯國防采購資金達82.7億美元。除了國防訂貨,同時加大對國防科研和實驗的撥款。

  第四,推動武器和軍事技術的出口。普京執政後,俄羅斯武器和軍事技術出口不斷增長,出口額2000年為36.8億美元;2001年達44億美元;2002年達48億美元,占世界軍火出口總額的12%。值得指出的是,中國是俄羅斯武器出口的第一大客戶,中國每年從俄羅斯進口20億美元的武器。2001年秋季,中國與俄羅斯簽訂了購買40架SU-30戰鬥機的合同,價值15億美元。這一項目使俄羅斯得以啟動生產第五代戰鬥機的計劃。

  通觀這幾年俄羅斯的軍事改革,盡管成果顯著,但不盡如人意,為達到強國強軍的目的,俄羅斯正在醞釀實行新一輪的大規模軍事改革。據2005年12月13日的俄羅斯《獨立報》披露,俄羅斯總參謀長盧耶夫斯基大將召開秘密軍事會議,商討總參謀部作戰局局長亞·魯克什上將擬訂的軍事改革方案。該方案的主要內容是:(1)調整軍隊指揮體係,廢除六大軍區,取消陸海空三軍軍種司令部以及空降兵和航天兵兵種司令部,代之以遠東、中亞和西歐三大方麵軍,成立混合各軍兵種的地區司令部;(2)進一步精兵裁員,走質量建軍之路,俄軍再裁減10萬人,屆時俄羅斯武裝力量總數為100萬,同時減少3000個將軍職位。

  俄羅斯總參謀部出台這一方案是為了高效能地應對恐怖主義和局部戰爭的威脅,解決各軍兵種協調這一老大難問題。俄羅斯大多數專家認同總參謀部的設想,但認為實現這一方案需要巨額資金來改變武裝力量現有的通信、駐地等基礎設施。

  12月14日,俄羅斯國防部長謝,伊萬諾夫對外宣布,俄羅斯國防部沒有對武裝力量結構進行重大改革的計劃。與此同時,伊萬諾夫也承認,建立地區指揮部的設想是正確的,但應考慮聯邦預算的承受力和防止指揮體製出現混亂的問題。目前,新一輪軍事改革應保持連續性,謹慎從事仍是主流觀點,也是國防部部長出麵否定總參謀部改革方案的主要原因。

  五、鍛造核盾牌

  (一)核戰略力量的現代化

  發展軍事技術,鍛造核盾牌是普京政權強國強軍的重點內容。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俄羅斯為了促進軍隊現代化,積極發展軍事技術,爭取在2010年使先進武器設備達到軍隊裝備總量的35%,2015年達到45%。與此同時,俄羅斯也致力於核戰略力量的現代化。

  龐大的核武器庫是俄羅斯維護國家利益和保衛國家安全最可依靠的軍事資源,是具有強大威懾力的戰略工具。在經濟政治和社會實力缺乏重大影響的情況下,軍事力量,特別是核力量是支撐俄羅斯大國地位、爭取與強國平等對話的物質基礎。因此,隻有不斷提高核盾牌的質量,保持世界一流水平,才能保證俄羅斯的核戰略威懾的可靠性。為此,俄羅斯在2003年10月出台的《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發展緊迫任務》中,把保留戰略核遏製力量潛力,並使之保持在隨時能給入侵者以預定打擊的水平,置於俄羅斯軍隊的四大任務之首。

  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的發展方向是減小規模,優化結構,提高質量:(1)在陸基戰略核力量方麵,俄羅斯將加快生產和部署有很強突防能力的白楊-M導彈。(2)在海基核力量方麵,俄羅斯決心奪回核潛艇的優勢,開始建造新一代戰略導彈潛艇和新型潛射彈道導彈。2006年,第一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將服役,第二批六艘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也在2004年開始建造。2004年9月,新型潛射導彈布拉瓦I圓錘-30)試射成功。這種第四代戰略導彈核潛艇具有較強隱身性能,裝備有威力很大的潛射導彈,能保證海基核力量突破任何可能的反導彈係統,保持高水平的威懾力。(3)在空基核打擊力量方麵,主要是實現國-160戰略轟炸機的現代化,使之能發射高精確度的巡航導彈。除戰略核武器之外,俄羅斯還計劃生產、部署一萬枚當量在幾十到近百噸TNT的新一代微型核武器。

  針對美國發展國家導彈防禦體係和戰區導彈防禦係統,俄羅斯決定發展能突破導彈防禦係統的新型導彈係統。2004年11月27日,在俄羅斯國防部召開的總參各軍種、兵種和各軍區、海軍各艦隊的高級將領會議上,普京宣布俄羅斯正在試驗一種新式核導彈,這種導彈很快就會裝備俄軍。普京特別強調:“世界上任何一個核國家目前都沒有這種導彈係統,而且未來一段時間也造不出來。”

  (二)發展航天兵

  打造核盾牌除發展核武器外,發展航天兵,爭奪製天權也是重要內容。伊拉克戰爭後,俄羅斯認識到航天偵察、導航係統、信息傳輸和指揮控製技術的高低對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的勝利起著較為關鍵的作用,而俄羅斯在情報偵察、信息通訊和指揮控製係統方麵與美國相比差距不小,俄羅斯應優先發展航天部隊,迎頭趕上。盡管俄羅斯沒有可能支持龐大的太空發展計劃,但集中一定的資金,將俄羅斯的航天偵察及信息傳輸技術保持在較高的國際水平上是有能力的。2003年4月5日,普京總統視察了航天部隊。早些時候,他對航天部隊發展規劃下達了指示。2002年,俄羅斯有11顆軍用衛星上天;2003年又發射36顆衛星,其中有12顆軍用衛星。按照《2006-2015年航天發展規劃綱要》,今後10年,航天經費將大幅度增加。2006年,俄羅斯全麵恢複全球衛星導航定位係統,此後還將啟用新型導彈預警係統。

  第五節驕人的成就:有目共睹的高增長

  普京從葉利欽手上接過權力棒,也接過了經濟的爛攤子。入主克裏姆林宮後,普京以鐵腕治國,政局很快走向穩定,政通人和也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普京提出的強國富民和加快經濟增長戰略的實施,更加促進了經濟連年快速增長。2004年2月14日,普京對選民發表講話,認為俄羅斯的經濟狀況已經出現根本性變化。由於業績顯著,人氣旺盛,2004年,普京又以超過70%的得票率順利蟬聯總統。普京在第二個任期內,俄羅斯經濟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總之,普京當政以來,俄羅斯經濟發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一、主要經濟指標連續七年顯著增加

  在普京當政的七年中,俄羅斯經濟的主要指標無論從增長幅度還是從實際增長值看,都明顯增加。其中,國內生產總值2000年為10%,2001年為5%,2002年為4.3%,2003年為7.3%,2004年為7.1%,2005年為6.4%。1999-2005年,俄羅斯的GDP累計增幅達46.5%。固定投資2000年增長17.4%,2001年增長10.0%,2002年增長2.6%,2003年增長12.5%,2004年增長10.9%,2005年增長10.5%,2006前10個月的固定投資增長了12.6%。2005年的人均GDP為5300美元,2006年將達到6000美元。

  2005年9月5日普京在克裏姆林宮接見俄羅斯問題的專家時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工農業產值穩定增長

  在普京當政後,工業產值增幅近44.9%。1999-2004年,工業產值年均增長8%。俄羅斯工業產值增長令觀察家們注意到的是具有結構性增長的特點:機器製造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2%,超過能源工業年平均增長6%的速度一倍;農業產值盡管有起伏,但總體仍然呈現增長趨勢。

  三、居民收入增加,通貨膨脹率逐年下降

  普京當政後,由於國家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加上外貿順差增加,老百姓得到實惠,收入快速增長。居民的月均實際工資大幅度增長,2000年增長20.9%,2001年增長11.9%,2002年增長16.2%,2003年增長10.9%,2004年增長10.9%,2005年增長9.7%。而居民實際貨幣收入的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2000年增長11.9%,2001年增長8.5%,2002年增長8.9%,2003年增長14.9%,2004年增長8.2%,2005年增長8.8%。根據俄羅斯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6年6月,俄羅斯居民月平均實際收入為10013盧布(相當於人民幣3000元)。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率卻逐年下降,從2000年的20.2%下降到2005年的10.90%。

  2004年12月28日普京普席新年樅樹晚會

  一方麵是收入連續增加,另一方麵是通貨膨脹率不斷下降,俄羅斯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根據俄羅斯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06年,莫斯科市的人年月平均工資為27898盧布(約合1058美元),2006年前九個月,莫斯科市平均工資的增長幅度為9.4%,而同期全國平均工資的增長幅度則為10%。俄新網莫斯科3月27日報道,俄羅斯經濟發展與貿易部社會經濟發展監測數據表明,到2006年2月,失業人口總數570萬,僅占工作人口的7.7%。四、對外貿易大幅增加,外匯儲備快速增長

  普京當政後,在國際市場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持續攀升的條件下,俄羅斯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大幅度增長的勢頭。2003年開始,每年外貿總額增長都在25%以上。外貿順差也逐年增加,2004年為800億美元,2005年有1202億美元的巨額外貿順差,2006年上半年為751億美元。與此同時,俄羅斯的黃金外匯儲備也快速增長。俄羅斯中央銀行2006年12月28日宣布,截至12月22日,俄羅斯聯邦黃金外匯儲備已達到2992億美元,比年初的1822億美元增長了64.2%,已經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中國和日本。

  五、財政收人穩步增長,提前償還外債

  普京執政以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財政金融狀況大為好轉,從2000年起,財政預算開始由赤字轉為盈餘,並連年增加。2005年,聯邦預算盈餘16702億盧布,2006年上半年則達到10668億盧布(約3100億人民幣)。財政狀況的良好改善為俄羅斯償還外債提供了條件。2005年1月31日,俄羅斯提前償還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部債務,並在2006年8月18—21日,全部還清所欠巴黎俱樂部的237億美元的債務。六、外國投資大幅增加

  普京執政後,俄羅斯經濟改革逐步深入,經濟持續增長,大大改善了投資環境。俄羅斯成為了世界範圍內投資的新熱點。2004年,俄羅斯吸引外國投資405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117億美元。2005年,俄羅斯吸引的外國投資總額已達536.51億美元,直接投資達130.72億美元。

  §§第四章 重振大國雄風:實用主義外交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