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附錄文景之治年譜

  高帝

  元年(前206 年),冬十月,沛公劉邦至霸上,秦王子嬰投降,劉邦與秦人約法三章。項羽坑殺秦降卒二十萬,至鴻門,欲擊劉邦。在鴻門宴請劉邦,欲殺之,劉邦得項伯助,逃歸。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宰割天下,封劉邦為漢王。

  二年(前205年),冬十月,項羽殺義帝於衡陽。三月,劉邦率兵攻魏,魏王豹降,陳平投奔劉邦。劉邦彭城大敗。

  三年,冬十月,韓信、張耳破代,擒夏說。進伐趙,獲趙王歇,斬陳餘。夏四月,圍劉邦滎陽,範增勸項羽急擊,項羽不聽,範增辭歸,發病死。令禦史大夫周苛與魏豹守滎陽,周苛殺魏豹。

  四年,冬十月,韓信襲破齊曆下軍。三月,項羽置劉太公高俎,欲烹之。劉邦幸薄姬。劉邦立黥布為淮南王。

  五年(前202年),春二月甲午(3 日),劉邦即皇帝位於氾水之陽,時年五十四歲。郎中令王恬啟。太尉盧綰,後九月為燕王。治長樂宮。劉恒生。

  六年,將軍酈商為衛尉。汲侯公上不害為太仆。據張家山漢簡,公上不害守廷尉。

  七年,冬十月,上擊韓王信於銅鞮。十二月,信亡走匈奴,其將曼丘臣、王黃共立故趙後趙利為王,收信散兵,與匈奴共距漢。上從晉陽連戰,乘勝逐北,至樓煩,會大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用陳平秘計得出。使樊噲留定代地。十二月,上還過趙,不禮趙王。是月,匈奴攻代,代王喜棄國,自歸雒陽,赦為合陽侯。辛卯,立子如意為代王。二月,至長安。蕭何治未央宮,立東闕、北闕、前殿、武庫、大倉。博士叔孫通為奉常,治禮儀。

  八年,擊韓王信餘寇於東垣,過趙,趙相貫高欲殺劉邦。

  九年,冬十月,淮南王、梁王、趙王、楚王朝未央宮,置酒前殿。上奉玉卮為太上皇壽。十二月,貫高等謀逆發覺,逮捕高等。春正月,廢趙王敖為宣平侯。徙代王如意為趙王,王趙國,時年十歲。丞相蕭何遷為相國。禦史大夫周昌為趙相,符璽禦史趙堯為禦史大夫。叔孫通為太子太傅。

  十年,冬十月,淮南王、燕王、荊王、梁王、楚王、齊王、長沙王來朝。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萬年。九月,代相國陳豨反。奉常叔孫通為太子太傅。

  十一年(前196年),九月,絳侯周勃為太尉,冬十月,遣周勃征代地。破陳豨,立子劉恒為代王,時年八歲(實際六歲)。劉邦在邯鄲,繼而至洛陽。一月,誅淮陰侯韓信三族。三月,誅梁王彭越三族。衛尉王氏。

  十二年(前195 年),夏四月甲辰(25 日),劉邦死,六十一歲。五月丙寅(17 日),葬長陵,劉盈即位,年十五歲。衛尉酈商。年十三。戚姬被製成“人彘”,死。太子太傅叔孫通複為奉常。

  惠帝

  元年,營陵侯劉澤為衛尉。十二月,趙王如意被呂後鴆殺。賜民爵。徙淮陽王。春正月,城長安。

  二年,冬十月,齊王來朝。七月辛未(5 日),丞相蕭何薨。七月癸巳(27 日),齊相曹參為丞相。(由此可見從齊國到長安,22 天可以走一來回。其先聞蕭何薨,則驛騎已行一遍矣,已而得征書,必過一二日。則十天可行單程。)

  三年,秋七月,南越王稱臣。城長安。

  四年,立皇後張氏,除挾書令。

  五年,十月,桃李杏實,燠熱也。春正月,城長安。八月己醜(5 日),相國曹參薨。九月,長安城成。

  六年,十月己醜(此日期可能有誤。十月無己醜),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曲逆侯陳平為左丞相。絳侯周勃複為太尉。十月,齊王肥薨。匈奴冒頓單於與呂後書,言不遜(知為此年者,呂後得書,召丞相平及樊噲、季布議也。平自十月方為丞相,樊噲薨在六月,宜在十月平為丞相之後,六月噲薨之前)夏六月,樊噲薨。張良薨。複置太尉官,周勃為太尉,十年遷。

  七年,春正月辛醜朔,日食。夏五月,日食。秋八月,帝崩。九月,葬安陵。

  呂後

  元年,除三族罪及妖言令。立惠帝五子為王侯。免趙堯禦史大夫,抵罪。上黨太守任敖為禦史大夫。

  二年,春正月,詔班序列列侯功臣位次,世世勿絕嗣。頒布《二年律令》,抬高呂氏權威。齊悼惠王子劉章入宿衛,封朱虛侯。

  三年,伊水、洛水溢,流殺千六百家。

  四年,廢少帝,立恒山王弘。衛無擇為衛尉,四月,封樂平侯。

  六年,劉興居封東牟侯,宿衛長安。

  七年,正月,趙幽王劉友餓死。六月,趙共王劉恢自殺,國除。燕王建死,呂後殺其子,國除。南越寇邊境,使隆慮侯周灶擊之。

  八年,封中謁者張釋卿為列侯。七月辛巳(6 日),崩於長樂宮。八月庚申呂產入未央宮,被劉章斬殺。第二天,殺呂祿、呂媭,夷滅呂氏。征代王劉恒為皇帝。

  文帝

  前元元年,十二月,下詔廢除連坐罪。立劉啟為皇太子。廢除詛咒妖言之罪。楚元王劉交死。有獻千裏馬者,下詔禁止四方來獻。遣陸賈出使南越,南越王廢除帝號稱臣。齊哀王劉襄死。征召河南太守吳公為廷尉,吳公推薦賈誼,征召賈誼進京,賈誼請改正朔,易服色,興禮樂,帝謙讓未遑。

  二年,冬十月,陳平死。下詔讓列侯就國。十一月,周勃複為丞相。三月,立諸子為諸侯王,詔先立趙幽王少子辟強為河間王,朱虛侯章為城陽王,東牟侯興居為濟北王;然後立皇子武為代王,參為太原王,揖為梁王。秋九月,與郡守初為銅虎、竹使符。

  三年,十月,遣列侯就國,周勃免相。十二月,灌嬰為丞相,罷太尉官。城陽王劉章死。淮南王劉長殺辟陽侯審食其。五月,匈奴寇河北、河南,遣丞相灌嬰擊之。幸太原,複晉陽、中都民三歲租。

  四年,十二月,灌嬰死。禦史大夫張蒼為丞相,袁盎為禦史大夫。封齊悼惠王子七人為列侯。絳侯周勃就國,賈誼出為長沙王太傅。周勃有罪下獄,旋赦出。

  五年,除盜鑄錢令,更造四銖錢。太中大夫鄧通寵幸,受賜蜀郡嚴道銅山,得自鑄錢。徙代王劉武為淮陽王,太原王劉參為代王。

  六年,淮南王劉長謀反,流徙死。與匈奴和親,冒頓單於死,老上單於立,文帝遣宗室女翁主和親為單於閼氏,又使宦者燕人中行說傅翁主。中行說不肯行,強使之。中行說至匈奴,降單於,教匈奴謀漢。梁太傅賈誼上書言政事。

  七年,未央宮東闕災。

  八年,封淮南王劉長子四人為列侯。徙淮陽王劉武為梁王,王四十餘城。

  九年,春大旱。

  十年,將軍薄昭有罪自殺。匈奴寇狄道。

  十一年,行幸代,梁王劉揖墮馬死。周勃死。晁錯上書言匈奴事。

  十二年,賈誼死。出孝惠皇帝美人令嫁,除關禁,出入無用傳。周勃長子周勝之嗣侯。

  十三年,除秘祝之官,又除肉刑。

  十四年,匈奴老上單於寇邊,入蕭關,殺北地都尉卬。發兵擊匈奴,匈奴走,罷兵。

  十五年,新垣平設五廟。

  十六年,封齊悼惠王子六人、淮南厲王子三人皆為王,淮陽相申屠嘉為禦史大夫。

  後元元年,新垣平詐覺,謀反,夷三族。

  二年,代王劉參死。與匈奴和親。周勝之有罪死,國絕。申屠嘉為丞相。

  三年,行幸代。周亞夫封條侯。

  四年,免諸官奴婢為庶人。

  五年,行幸隴西、雍、代。

  六年,匈奴入侵,周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繼而拜為中尉。

  七年,封竇廣國為章武侯,周亞夫為車騎將軍。夏六月,帝崩。

  景帝

  前元元年,尊劉恒為太宗。改革肉刑,頒《笞令》。

  二年,六月,丞相申屠嘉死。八月,晁錯為禦史大夫。與匈奴和親。

  三年,十月,祝賀朝賀新年。楚王劉戊削東海郡、薛郡,趙王劉遂削常山郡,膠西王劉卬削六縣。正月甲子,七國起兵反叛。晁錯腰斬,夷三族。周亞夫為將軍。

  四年,複置關,出入用傳。

  五年,遣公主嫁單於。

  六年,皇後薄氏廢。栗姬死。

  七年,正月,廢皇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四月,立王氏為皇後,立劉徹為皇太子。周亞夫為相。

  中元元年,四月,赦天下,封故禦史大夫周苛、周昌孫子為列侯。

  二年,三月,臨江王劉榮自殺。梁孝王謀反發覺。

  三年,十一月,罷諸侯禦史大夫官。周亞夫免相。

  四年,赦天下徒作陽陵者死罪;欲腐刑者許之。

  五年,立皇子劉舜為常山王。

  六年,梁王來朝,上書留長安,不許,六月死。

  後元元年,八月,丞相劉舍免,衛綰為相。直不疑為禦史大夫。周亞夫有罪下獄,嘔血死。

  二年,三月,匈奴入雁門,太守馮敬與戰,死。發車騎、材官屯雁門。五月,詔家產四萬可為官。

  三年,正月甲子,劉啟死。劉徹即位,年十八。

  重慶出版集團文藝出版中心近期推出曆史類讀物書目

  史傑鵬“青梅煮酒話西漢”係列

  《文景之治》(已出)

  漢文帝劉恒用極高明的政治手腕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強化了皇權,又輕徭薄賦,國勢日蒸。景帝即位,政策因循未改,又內誅權臣,外侵諸侯,引發七國之亂。由於漢朝富強,叛亂迅速平定。文景兩朝,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有確切文獻記載的盛世。

  《武皇開邊》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銳意開邊,驅匈奴於塞外;卓然黜陟,網才俊於朝中,奠定了後世政治文化的基礎,雖使三邊烽火未息,百姓疲憊,而過不掩功,差足以媲美前代賢君。

  《昭宣中興》

  昭帝少年聰慧,委任霍光,重新效法文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漢朝國勢逐漸恢複。宣帝出自民間,深知百姓疾苦,嚴厲駕馭官吏,有法必依,匈奴聞風歸降,漢朝號稱中興。

  《元成衰微》

  元帝多才多藝,柔仁好儒,乃至法令廢弛,百官懈怠,國勢日下。成帝縱酒好色,政權委任外戚,為王莽篡位埋下了禍端。

  《王莽篡位》

  哀帝踐祚,欲一改元成兩帝法令廢弛的頹廢風氣,然而天不假年,中道崩殂。平帝三歲即位,王莽攝政,造作讖緯,終於篡位改朝,國號為新。

  陳羨“亂世史”係列

  《縱橫十六國》(已出)

  凡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膾炙人口、英雄輩出的《三國演義》,以“三國歸晉”的雄壯篇章收場了,然而“歸晉”之後的分合大勢,卻少有人知。

  一段漢人與胡人對峙的曆史,一個血與火交織的時代,一部號角伴鍾聲共鳴的詩篇,這一切是如何開始,又是如何收場的呢?

  本書以曆史事件為主幹,以曆史人物為線索,以輕鬆詼諧的筆觸,講述了三國之後一個半世紀壯烈的十六國紛爭的曆史。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已出)

  從公元38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即代王位開始,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南征滅陳為止,前後綿延兩百年,是中國曆史上的南北朝時代。這個大朝代上承魏晉、下接隋唐,整個中華世界幾乎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民族大遷徙大融合的時代,也是思想大轉折的時代。其中發生的某些變化,甚至在各個方麵影響到我們今人的思想。

  《悠悠南北朝:叱吒三國的統一路》

  一對棋逢對手的冤家,一位爭議千年的皇帝,一場難分正邪對錯的大動蕩,一段滄海橫流、顯英雄本色的大時代。從黑暗走向盛唐,整個中華民族在烈火中涅槃。“悠悠南北朝”之《叱吒三國的統一路》帶你走進公元六世紀的古中國,品味一部滿載恩怨情仇、風急雨驟的曆史悲喜劇。

  天涯“煮酒論史”係列

  《史評千秋古鑒篇》

  《金戈鐵馬古戰篇》

  《風流人物古韻篇》

  《曲水流觴古風篇》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