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章君臣相互妥協忙

  漢十二年(公元前165年)夏四月甲辰(25日),劉邦帶著征戰英布時留下的箭傷,抱憾地死在長安的長樂宮中。五月丙寅(17日),太子劉盈即位。

  這時大漢的天下表麵上還算穩固,其實仍蘊藏著極大的危險不安。劉邦生前對此是心知肚明的,在他死前的五個月,也就是他征討英布回師的路上,經過他的老家沛縣,把家鄉父老都召集在一起飲酒為歡,酒筵上雖然充滿衣錦還鄉的自豪和得意,但忽地想起時光如電,自己垂垂已老,而國家動蕩,前途未卜,不由得悲從中來,不能自已,當即慷慨起舞,唱出了那首聞名後世的《大風歌》(史書上一般稱為“三侯之章”,因為詩中有三個“兮”字,而“兮”和“侯”古音又很相近,可以通用):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詩詠言,歌詠誌。抒發真情才是好詩,劉邦雖然沒多少文化(他能當上亭長,按照秦朝選拔小吏的標準,文化也不能算太低),但因為唱這首歌的時候動了真情,竟然流傳千古,三句大白話蓋過了古今無數才高學贍的文人,真可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劉邦這時是多麽盼望能有勇士忠誠無私地幫他守衛這份來之不易的巨大產業啊!

  顯然在以後的日子裏,劉邦腦中一直縈繞著這個悲觀念頭,在他死前的一個月,他又下了一道意味深長的詔書,聲稱:“我起兵十二年來,凡是跟從我的人,按照功勞的大小,都受封為王、列侯、關內侯,跟隨我出蜀漢定三秦的人,都世世免除徭役,我對天下的賢士大夫可以說是沒有負心了。如果你們當中將來仍有對不起我而起兵造反的,希望天下人都來討伐他。”

  這道詔書說得冠冕堂皇,但我們聽在耳朵裏也就罷了,不必放在心上。劉邦他對得起誰啊,功勞最大的三個諸侯王被他殺了,還好意思說“吾於天下賢士大夫,可謂無負矣”嗎?但他仍要這麽說,隻是為了安慰自己。他其實心裏挺惴惴不安的,每個帝王都會犯孔子說的那種“既得之,又患失之”的毛病,劉邦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對他抱著同情的理解。畢竟,我們和他沒有任何利害關係。

  壹

  和劉邦懷著同樣擔心的是呂後。雖然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最可怕的潛在敵人已經及時清洗掉了,但是朝中這麽多功臣驍將,就一定靠得住嗎?當然,這些功臣驍將很大一部分曾經和劉邦是老鄉,關係密切,韓信他們三個人則是半路投靠劉邦的,和劉邦的關係沒有那麽鐵。而且,功臣們僅僅是列侯,沒有反抗朝廷的實力。不過,畢竟他們人數眾多,造反的潛在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劉邦的成功,是曆史上第一個平民布衣的成功,和以前所有王公諸侯乃至皇帝血管裏都流著世襲的高貴血液截然不同。不管史家怎麽粉飾劉邦也是出自堯帝的貴族血統,恐怕劉邦自己也認為那是一個鬼話,騙不了人的。既然劉邦這個泥腿子都能當皇帝,其他的功臣如周勃等就不能當嗎?

  呂後越想越怕,日夜和她的幸臣審食其密切商量對策。審食其也是沛縣人,早在劉邦和項羽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就被安排侍候呂後,漢二年,還曾經和劉邦的老爸、呂後一道被項羽的人馬捉住過,和呂後可謂是生死與共的親密戰友。過了兩年,楚、漢談和,他們才一道被項羽放回。以後,審食其在破項羽的戰鬥中有功,被封為辟陽侯。他和呂後還可能有點不明不白的私情,我們知道,這世上男女情人之間,有時比和爹媽還親,審食其也就自然成為呂後最可靠的親信,可以說是達到了“發不同青心同熱,生不同衾死同穴”的水準。

  此刻,呂後對審食其說:“老審啊,朝廷那些將軍我不放心啊,你想想,當年他們和先帝一樣都是平民百姓,後來對先帝稱臣,心理未必心甘情願啊,如今先帝駕崩,他們豈肯臣事少主?我看啊,幹脆發兵把他們全部殺個幹淨,否則我兒子的皇位坐不穩當啊。”

  利益一致,審食其自然唯唯稱是。於是他們密不發喪,準備調動軍隊,血洗長安。

  但是隔牆有耳,他們的談話卻被一個叫無名氏的家夥聽去了(史書上沒有登記姓名),這家夥立刻轉手,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曲周侯酈商。

  酈商也是楚漢戰爭中久經考驗的戰將,以赫赫的戰功在大漢開國功臣表上排名第六,相當於我們的十大元帥之一,呂後要血濺長安,搞大清洗,他能無動於衷嗎?漢代京師的軍隊分為兩支:南軍和北軍。按照傳統的說法,南軍是由衛尉掌管的,這個說法不一定對。但是衛尉掌握的是宮內屯兵,是正規部隊,專門負責皇宮的守衛,這一點是沒問題的。而酈商當時正擔任衛尉,隻要他願意,完全可以調兵封鎖皇宮。呂後連護衛皇宮的軍權都沒有抓到手,就想策劃大規模流血事變,顯然是不明智的。

  當然酈商不會調兵封鎖皇宮,封鎖皇宮容易,處理善後就難了,不到萬不得已,誰會那麽幹?他首先來找審食其,對審食其說:“老審兄弟啊,我聽說皇帝已經駕崩四天了,皇後卻密不發喪,想把諸將殺光。如果真要這麽做的話,恐怕要出大亂子的。你想想,現在樊噲、周勃率兵二十萬駐紮在燕、代一帶,陳平、灌嬰率兵十萬守護在滎陽,如果聽說長安的諸將遭遇不測,一定會聯兵進攻長安。那時候內外夾攻,劉氏可真的要完蛋了。”

  酈商的話其實也隱含有威脅的含義,雖然他主要闡述周勃、灌嬰等人率軍駐紮在外的威脅,但又談到內外夾攻,也就在暗示,我這個官為衛尉的人不是那麽容易被你們搞定的。

  審食其不是傻瓜,知道酈商的意思,馬上回去報告呂後。呂後為人雖然凶悍,卻也知道硬幹絕沒有好下場,隻好下令立即發喪,把皇帝死亡的消息宣告天下。

  呂後的計劃雖然暫時遭到了失敗,但她攫取權力的欲望於此展現了端倪。

  貳

  太子劉盈即位,時年十六歲,雖然這個年紀也不算小,但劉盈這個人性格比較柔弱,所以劉邦屢次說他不像自己,要換上像自己的趙王如意。當然也可能這些都是些鬼話,真正的原因在於如意的老媽戚姬年輕貌美,深得劉邦寵幸,愛屋及烏,自然巴不得把她兒子也立為太子。

  劉盈的柔弱,對呂後來說,倒是一件好事。呂後性格一向剛毅,又經曆過打江山的血雨腥風,對權力有著蒼蠅嗜血般的熱愛。劉邦活著的時候,她雖然也玩玩權力,但機會不大多,總感到不能盡興。現在劉邦死了,她終於發現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爽一把了。

  首先要報仇。

  第一個最刻骨仇恨的人是戚姬。這個女人不但奪走了自己的老公,讓自己幾年也過不上一次合法的性生活(和審食其偷情之類不合法的不算),尤其不可忍受的是,她的兒子曾經屢次差點把自己的兒子踢下太子的寶座,如果不是一些功臣們死諫,現在自己和她的命運就要掉個頭了。

  她當即吩咐,把戚姬抓起來,剃光頭發,給她頸上戴著鐵鉗,穿著赭色的囚衣,命令她去舂米。

  俗話說“胸大無腦”,這句話也許比較符合戚姬。如果我們用當今網絡的酷評方式來評論一下,大概可以這麽說:你這個豬腦子,都到這步田地了,該覺醒了。不要認不清形勢,要懂得裝孫子,不要覺得天下人都欠你的,哪有那麽多天大的委屈?舂米也不好好舂,竟然還磨洋工,耍奸偷懶,一邊舂還一邊哭哭啼啼地唱歌,這樣三心二意,能舂好米嗎?退一萬步說,你唱歌其實也不打緊,浪費了時間,頂多工資領少一點,可是你不該連溫柔敦厚、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傳統詩教一點都不懂,而完全來直抒胸懣那一套,把你唱的那歌詞抄下來給大家看看,這叫什麽歌詞:

  兒子當大王啊母親卻做賤俘虜

  舂米辛苦啊從早幹到太陽入土

  今天過完了不知道明天活不活

  見不到我的寶貝相隔三千裏路

  我該找誰去向你傳達我的痛苦

  讀了歌詞,我們可能會對戚姬哀其不幸,怒其不醒。這個可憐的女人,自己的保護傘已經進了墳墓,還不示弱,看來是自己嫌命長,誰也沒辦法幫她。

  呂後聽說戚姬如此囂張,氣得臉都青了,“這臭婊子還指望她兒子來救她嗎?簡直是他媽的做夢。”她咆哮道。當即命令把趙王召回長安,以便找機會誅殺。

  老婆有多歹毒,劉邦生前是一清二楚的,所以他事先也算做了點準備,就是派了一個性情耿直的大臣周昌當趙王的相國。呂後的使者到了邯鄲,召趙王進京,周昌回話說趙王身體有恙,不堪路途顛簸。呂後前後派了三次使者,都碰了這樣的軟釘子。她於是不召趙王了,召周昌。周昌這回無計可施,隻好進京。

  周昌前腳一走,趙王後腳就被呂後的使者抱上了馬車,日夜西行,向長安急馳。好在惠帝知道自己老媽的心思,見趙王來了,出入都帶著他,呂後沒有機會下手,就這樣相持了幾個月。等到有一次惠帝早起打獵,趙王不習慣早起,終於被呂後逮著了機會,派人掀開他的被子,捏住鼻子硬生生給他灌了一壺鴆酒。等惠帝回來,趙王早就七竅流血,一命嗚呼,時年十三歲,距劉邦死還不到一年,可謂墳土未幹,愛子斃命,不知道劉邦將來在地下看見呂後,會有怎樣的感想。

  接著呂後就幹出了中國酷刑史上最令人發指的一幕。她把戚姬的手腳全部斬斷,剜去眼珠,熏聾耳朵,灌下啞藥,放到踢球的場地上豢養,稱之為“人彘”。彘者,豬也。就這樣一連養了幾個月。我簡直很難想象戚姬是怎麽度過這幾個月的。一個昔日花容月貌的女子,被她的同類殘害成了不人不鬼的怪物,這讓我不能不感歎人性中隱藏的邪惡。正是這種邪惡,才讓人在神話中塑造出了無惡不作的魔鬼,如果沒有人對自己的揣摩,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有這種想象力的。

  稍有人性的人都不會忍受呂後的這種變態行徑,果然,劉盈看了“人彘”之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當場號啕大哭。這真是一段高貴的哭聲,讓我在閱讀這段曆史時找回了一點對人類文明的信念,魔鬼的兒子受到教化,也會變成天使。惠帝哭完之後,大病了一場,有一年多不能起床。他派人見太後,說:“這不是人所做的事。臣不配當太後您的兒子,也沒有臉麵再治理天下。”於是天天縱情聲色,在花天酒地中麻痹自己,以此來忘卻自己所看到的地獄般的慘狀。醇酒婦人,是貴族們解憂的良品。明朝有一個公子哥,聽見清兵已經占領了全國,自己不想當亡國奴,又不想自殺,就是采用縱情聲色的手段將自己身體淘幹而死的。沒錢的老百姓買不起酒,娶不起老婆,那怎麽辦?沒關係,他們一般沒有這麽“高貴的痛苦”,死的方法還想高貴嗎?所以我們看見那些討不到工資的民工、考試不佳的窮學生都是高墜而亡的。當然,資本家也跳樓,不過都是在破產之後。

  讓惠帝去觀摩戚姬這個“人彘”,本來就是呂後一手指使,也許她本來就想借此達到讓兒子放權,自己攬政的目的罷。知子莫若母,她目的達到了,由此大漢天下開始了長達十三年的呂後統治時期,她和功臣宿將之間的進退也是漢初曆史上最值得回味的階段之一。

  叁

  殺掉戚姬,同時從兒子那裏得到了權力,真是一舉兩得。下一步呂後所想的就是要把重要職位換成自己的人。

  她很快這樣做了。

  前麵我們提到,呂後當初想把功臣殺個幹淨,遭到了衛尉酈商的威脅,這對她是個不小的挫折。所以第二年,呂後馬上把酈商免職,衛尉的職位換成營陵侯劉澤。劉澤是劉邦的遠房堂弟,功勞並不大,隻是因為在征伐陳豨的戰鬥中有功才封侯。但他是呂後的妹妹呂媭的女婿,呂後認為,劉澤當衛尉,可以有效地保護皇族的安全。而且,劉澤又是皇帝宗室,從呂氏和劉氏兩方麵講,都可以大大放心。

  當然,光換衛尉,肯定還不夠,郎中令也必須換。

  按照秦漢的製度,皇宮的戍衛,除了衛尉掌管的南軍外,還有郎中令掌管的郎官。但是兩者各有分工,南軍的士卒一年輪換一次,是由各地征發的青年男子。他們負責守衛皇宮內的外圍,宿舍沿著皇宮內的宮牆環列。郎官則不是普通士卒,而是官吏,秩級在四百石到六百石不等,主要由親信官吏子弟擔任,有的年紀還不小。他們負責守衛宮內的內圍,跟皇帝更親近些。當年趙高要殺秦二世胡亥,就是先在宮門附近收拾了衛尉的部隊,再進而收拾宮內靠近殿門的郎官的,可見郎中令掌管的郎官更接近皇帝,是貼身侍衛。

  郎中令的理想人選,呂後認為是陳平。

  陳平為什麽得到了呂後的青眼呢?考察一下履曆就知道,陳平是漢二年(公元前205年)才投奔劉邦的,和周勃、灌嬰那些功臣們的關係一向不大好,呂後既然擔心周勃等人造反,自然要重用他們的對頭。而且陳平一向是個奸猾的人,非常陰險。他在楚漢戰爭中曾經出了六條奇計,大多數沒有流傳或不好意思公開,可見那些計策一定非常歹毒,見不得人。呂後需要這樣有力的輔佐,何況陳平對於呂後也早想巴結。

  話說前年劉邦派樊噲率軍隊去征討盧綰,他前腳剛走,就有人向劉邦進讒言說:“陛下,聽說樊噲想和呂氏聯手,把陛下的寵姬戚夫人和愛子趙王殺掉,陛下不可不防啊。”劉邦深信不疑,當即大怒,因為樊噲的老婆就是呂後的妹妹呂媭,他完全有殺人的動機。劉邦死前最放不下的就是戚姬和趙王如意,於是當即派陳平持節去軍中斬樊噲的首級。

  陳平到底老謀深算,問道:“陛下派臣去軍中斬樊噲,但是樊噲手握重兵,肯乖乖讓臣斬嗎?”

  劉邦一想也是,派人去斬樊噲,恐怕真會激起樊噲反叛之心,而自己時日無多,恐怕沒有力氣再去親征了。於是他反問道:“你這家夥向來詭計多端,這次就別再賣關子了,和盤托出你肚子裏的餿主意罷。”

  陳平陰陽怪氣地笑了笑:“依臣看,不如這樣,首先要嚴密封鎖消息,陛下僅僅宣告是派周勃去接管軍隊,樊噲回京另有重用,這樣他就不會疑心了。等我們到了軍中,樊噲把符節一移交給周勃,我就立刻宣布詔書,將樊噲就地處斬,你看如何?”

  劉邦雞骨支床地咳了兩聲:“還是……還是你他媽的陰險,嗬嗬……咳咳……,好,就這麽辦。把周勃那小子叫來受詔。”

  於是周勃和陳平一起駕車出發,往樊噲軍隊的駐紮處飛馳而去。

  陳平在路上對周勃說:“皇帝陛下和樊噲是連襟,功勞也很大,現在他發怒要斬樊噲,恐怕是一時氣憤,日後或許會後悔,我們不如把他綁了,帶回長安。陛下如果真要殺,則由他去,反正不要讓我們負責。”

  看,這家夥多狡猾!詭計是他出的,責任也想推卸。一會裝人,一會裝鬼,真難以想象這麽一個帥哥,外麵光彩照人,內裏卻是一肚子的壞水。

  表麵上看,他是說劉邦日後會後悔,實際上是怕得罪呂後。他知道皇帝活不了多久了,天下不久就是呂後的,得罪了呂後還有好果子吃嗎?果然,他們還在回去的路上,劉邦死亡的消息就傳出來了。陳平當即帶著樊噲到了長樂宮,向呂後謝罪。對陳平的乖巧,呂後也暗暗喜歡,她斷定,陳平這小子可以籠絡為己所用。

  宮中的衛戍安排好,呂後才算放了心。她基本上可以放心地坐在長樂宮中,對天下發號施令了。

  肆

  呂後雖然為人殘暴,但我們也不要認為她無惡不作,比秦始皇還要壞。事實上這個女人並不像唐朝的武則天那樣有自己一套成熟的政治主見。她弄權的目的,恐怕最主要的還是想保護自己,她就像一個中了巨額彩票的老太婆,時時擔心被強盜惦記。另外,她還有一些女人常有的嫉妒之心,以及對娘家人無比的信任。有些女人嫁人後,就開始維護夫家。就像漢末王莽的姑姑元後,雖然侄子幫她把漢朝的天下都給偷到了手,可是她卻一點不快樂。她始終覺得自己生是劉家的人,死是劉家的鬼。當然,漢末的人受的儒家教化比較重,元後要那麽想也是很正常的。可是呂後不是這樣,這個在充滿法律氛圍的秦國成長起來的女子,在她眼中,利益是大於教化的。她所有的行為,都圍繞著保護自己的彩票這一基本原則。

  齊王劉肥想破壞這一原則,差點就死在長安。

  那是惠帝二年,新年的十月,劉邦的庶長子劉肥從他的封國齊國來長安朝會。這是漢朝的規矩,新年一到,各地的諸侯王都得來長安參加朝賀,祭祀祖先,進獻黃金和土特產。

  朝會完畢後,親人們一起喝酒。劉肥是惠帝的長兄,惠帝為人仁厚,就讓這位哥哥坐在上座,自己坐在下座,像普通老百姓家裏那樣。本來這也很正常,在朝堂上講君臣之禮,可是在房間裏像普通老百姓那樣講講長幼之禮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可是呂後不高興了。

  本來劉肥的出身就讓呂後不滿意,原來劉邦年輕時候喜歡偷雞摸狗,仗著自己是亭長,在村裏亂搞男女關係。亭長是秦漢時代最基層的官吏,一個亭管轄的範圍大約是方圓一裏,這片巴掌大的地方,多的住百戶人家,少的則隻有幾戶到幾十戶不等。亭長就負責這塊巴掌大地方的治安,相當於現在的片警。官雖然小,但畢竟是公家人,吃商品糧,那些農村戶口的老百姓對他們一般還是要巴結的。除此之外,那時的亭長還有“推薦”人應徭役的特權,我們可以詩意地懸想一下,在二千多年前,在沛縣的泗水亭部,有位姓曹的婦女,她的老公在片警劉邦安排下,不得不去長安服了一年的徭役和兵役,等他一年之後再回來,乖乖,老婆的肚子都像青蛙一樣圓鼓鼓的了,他心裏登時明白了是怎麽回事,但是能怎麽辦,隻能認了。劉邦雖然表麵上是正規國家幹部,去官府告他,讓他丟了公職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後果呢,要知道這個死警察和黑社會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惹得起嗎?隻能打落門牙肚裏吞了。

  好在那時的男女關係也沒有後世那麽嚴肅,劉邦把曹氏的肚子搞大了之後,生的兒子被送回劉家,照樣姓劉。曹氏的老公呢,相當於自己老婆的身體被出租了一年,子宮被出租了一次,卵子被捐獻了一顆,不傷筋動骨,隻是顏麵有點掃地。至於劉邦有沒有給他一點經濟賠償,史書上沒說,我也不好虛構。因為這裏完全是講信史,有一分史料我才肯說一分話。

  這位私生子被取名劉肥,是實實在在的劉家人,隻是地位沒有正妻生的高而已。按照我們現在的詞匯,劉肥顯然算個野種,但是這個野種大概是世界上命最好的野種之一,竟然被劉邦封為齊王,轄地總共統轄七十三個城池,如果按照戰國七雄的標準計算的話,他擁有天下七分之一的家業。

  呂後看見劉肥對劉盈安排的座位竟然沒有謙讓,大為惱怒,她把旁邊的宦者叫來,耳語了幾句。宦者會意,斟了兩杯毒酒分別放在齊王和皇帝麵前。要求齊王舉杯為皇太後敬酒,說些預祝“萬壽無疆”之類的場麵話。

  劉盈看哥哥敬酒,也趕忙站起來,端起一杯酒,想和哥哥同時向母親祝壽。呂後一看大驚,趕忙撲上去把劉盈手中的毒酒倒掉。劉肥看見呂後行為古怪,大吃一驚,酒自然不敢喝了,借口酒醉,辭謝出宮。回到齊國駐京師招待所,派人去打探消息,得知那杯果然是毒酒。劉肥麵如土色,心想,這下別想活著出長安了。在齊國,呂後想害他倒不容易,千不該萬不該來到了長安。

  還好,他手下的內史腦子很清醒。內史,是王國內掌管監獄司法的官員,相當於郡的太守,秩級也很高,為二千石。按照漢朝的法令,諸侯王進京朝見皇帝,可以帶上屬下所有的二千石官員,劉肥這次帶這個內史進京,算是帶對了。

  內史勸諫道:“大王,你這回還是裝裝孫子罷,硬扛著是不行的。”

  劉肥趕忙問:“那我該怎麽做?”

  內史道:“大王知道,太後隻有皇帝和魯元公主兩個親生孩子,疼愛無比。現在大王獨收七十三座城池的稅收,而人家魯元公主才收魯國幾座城池的稅收,人家心裏能平衡嗎?我看大王幹脆向太後獻上一個郡的城池,把這個郡的稅收當作公主的湯沐邑,那麽太後一定會高興,大王也就能活著出函穀關了。”

  所謂“湯沐邑”,是先秦以來的一種特定稱呼,意思是某位大人物除了封地之外,另外又賜給他一個城邑的稅收,專門供這位大人物洗澡花費,實際上這筆錢這位大人物想怎麽花就怎麽花,因為那麽多的稅款,就算他們每天洗十個澡也花不完的。而這筆錢稱為“湯沐”所用,讓人聽得有些異想天開。可見,古代王侯們的用詞的確是挺講究的。

  內史的一番話讓劉肥霎時醍醐灌頂。對啊,命比錢重要,還猶豫什麽。於是他連夜向呂後上書,眼淚汪汪地表達了個人的忠誠,然後誠懇地表示,希望能榮幸地把齊國的城陽郡獻給魯元公主作為湯沐邑,並把公主尊為齊國太後。

  這種做法在後世看來十分稀奇。因為劉肥還是魯元公主的哥哥,哥哥尊妹妹為太後,那就等於尊稱妹妹為自己的老媽了。但既然命懸人手,還顧得上什麽長幼輩分?何況劉、呂兩家反正也都是泥腿子出身,哪裏懂得什麽禮法,亂來也不稀奇。而且在這之後,也就是惠帝四年,呂後還讓魯元公主的女兒張氏嫁給了惠帝當老婆,這等於是外甥女嫁舅舅,呂後的解釋是為了親上加親,真是讓人目瞪口呆。但是功臣集團們覺得這是皇室家族內部的私事,再說為此惹惱呂後也沒有必要,所以沒有任何大臣為此勸諫。

  齊王如此懂事,呂後果然樂開了懷,再也不想殺他了,還命令在齊國駐京師招待所大擺酒宴,慶祝自己女兒在物質和名分上雙豐收。

  伍

  惠帝即位之初,就大赦天下,賜天下老百姓每個人一級爵位。

  在秦漢時代,不但功臣有爵位,老百姓也有。朝廷頒發的爵位一共分為二十級:

  1.公士 3.簪嫋

  2.上造 4.不更

  5.大夫 13.中更

  6.官大夫 14.右更

  7.公大夫 15.少上造

  8.公乘 16.大上造

  9.五大夫 17.駟車庶長

  10.左庶長18.大庶長

  11.右庶長19.關內侯

  12.左更20.列侯

  其中公乘(包括公乘)以下稱為民爵,是賞賜給老百姓的;五大夫以上是官爵,普通老百姓不能擁有。朝廷有喜事的時候,經常會給老百姓賜爵,如果一個老百姓的爵級積累超過了公乘,則可以把超過的轉讓給子孫,或者賣給他人。總之,官吏和百姓之間,爵位有一條涇渭分明的界限。

  有了爵級有什麽好處呢?當然有,那時分配土地都按照爵位的級別來,爵位高的,分配的土地就多;犯了小罪可以免受處罰;退休年齡可以提前;免費領養老糧食的年齡比低爵的年齡可以提前;甚至連他們的兒子也可以推遲服徭役、兵役的年齡。

  劉邦曾經在一道詔書中說過,秦朝的時候,普通老百姓爵位到了公大夫以上,縣令都必須以平等的禮節對待他。秦朝把爵位看得比官職更重要,比如丞相李斯,按照官職那是天子底下的第一人了,但是每次秦始皇刻碑記功,他卻隻能排到其他列侯後麵,因為他的爵位不高。

  當然,秦漢之交,因為經過連年戰爭,各地軍閥為了鼓勵自己的士卒為自己當炮灰,都瘋狂給他們賜爵,劉邦也不例外,所以在他的軍隊中一些小隊長,竟也有許多爵位至大庶長。這樣一來,爵位就漸漸變得不如官位重要。但是國家一穩定下來,爵位的重要性也就逐漸凸顯。惠帝和呂後給天下百姓賜爵,自然有著籠絡民心的作用。

  除了賜爵之外,惠帝和呂後還頒布了下列政策:

  減省百姓的田租,規定十五稅一,也就是百姓的生產成果按照十五分之一的比例繳稅,相比先秦時代盛行的十分之一的收稅標準,顯然是大大進了一步,雖然因為迫於生計的原因,不管是十五稅一還是十稅一,百姓生產的糧食總量不會有什麽大的變化,但十五稅一,至少能有效地激發老百姓生產的積極性,讓他們幹活時心裏能夠暢快一些,能夠寓作於樂。

  對官吏和功臣集團,惠帝和呂後也有所撫慰。惠帝下詔,凡是有上造以上爵位的人及其子孫如果犯了罪可以減刑,官吏秩級在六百石以上以及很早就侍奉惠帝的,如果犯了罪規定要戴刑具,都可以允許不戴。

  政治上的特權給了,配套的還有經濟上的利益。詔書命令給官吏加祿,六百石以上的官員家裏除了軍賦之外,其他一切賦稅全部免除。

  總之,政策上全麵采取黃老政策,清淨無為,不幹涉百姓,讓他們安心生產,以恢複長久戰爭所帶來的破壞。所謂“黃老政策”的“黃老”,指“黃帝”和“老子”,我們知道,先秦諸子中的《老子》就是闡發讓統治者清淨無為的思想,而老子的思想相傳和遠古的黃帝是一脈相承的,所以黃帝和老子合起來的思想稱為“黃老之術”,這個詞幾乎成了曆史上清淨無為政策的代稱。

  可以說,惠帝和呂後的政策是非常成功,他們管宮裏的事,外麵的政事,隻要不觸及他們的權力和利益,都交給丞相等主管官員,蕭何當丞相,繼而是曹參,繼而是王陵,都是劉邦生前安排好的。中國的老百姓一般來說比較刻苦耐勞,一旦沒有戰亂,沒有政府過多的管束,經濟就能很快回複。所以在惠帝在位的七年之間,大漢朝的物質產品逐漸積累,人口逐漸增長,國勢蒸蒸日上,顯示出一片興旺發達的景象。後世很多皇帝都喜歡自我吹噓,說自己很“勤政”,殊不知國家的繁盛與否,和皇帝是否勤政絲毫不成正比。說不定正是因為有的皇帝過於勤政,事事都管,反而讓老百姓束手束腳,發展不了經濟呢。

  陸

  除了這些方麵,還有些小插曲可以略微說說。

  惠帝三年的春天,在農閑季節,朝廷征發了長安附近六百裏內的百姓十四萬人修築長安外城,一個月之後再解散。六月份,老百姓要幹農活了,又征發了諸侯王、列侯的徒屬一萬人築長安外城。這說明新的漢王朝在體恤民力上的確做得比較好了。

  修築長安城牆也透露了這麽一個信息,大漢已經度過了四處征伐的戰爭時期,開始進入到落實鞏固自身政權的階段。按照古人的解釋,先秦乃至更早以前,是不講究修築城牆的。都城也一般隻有宮牆,沒有城牆,這樣在抵禦外敵的時候,就缺乏必要的屏障。有外城的城邑是從春秋才發展起來的。公元前519年,楚國的令尹(相當於丞相)囊瓦為了防備吳國的進攻,開始修築國都郢的外城牆,遭到了貴族沈尹戍的批評,理由是如果不把整個國家治理好,光給都城修築城牆是沒有用的。這個看法非常有道理,假使一個國家境內到處民不聊生,外敵來時一觸即潰,光把都城修得像鐵桶一樣,的確也沒有什麽用。戰國時齊國的靖郭君田嬰(有名的孟嚐君的老爸)原先在齊國當丞相,後來齊王不喜歡他了,免了他的官職,他隻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他擔心自己的安全,想在薛邑修建高大的城牆,有人就勸他說:“老田啊,你當初之所以聞名天下,都在於你是齊國的丞相,沒有齊國,你就什麽都不是。你現在最要緊的,還是把自己在齊國的地位重新奪回來,否則,你就是把薛邑的城牆築到天那麽高,也沒什麽用處。”東漢末年割據幽州的公孫瓚也曾經給自己築了一座塢堡,裏麵藏了三十年的糧食,他自己也以為有金城湯池之固,可是不久後還是被袁紹擊破,身死國亡。可見光是修建城牆用處是不大的,很多時候以攻為守,才是最好的辦法。

  但年輕的大漢王朝卻有不得已的苦衷,它現在危機重重,潛在的敵人就有兩個:山東的諸侯王和匈奴。

  諸侯王的威脅我們在後麵會詳細談談,而且那些諸侯王現在大部分還正忙著身體發育,暫時沒有時間和漢王朝進行對抗,而匈奴的壓力則迫在眉睫。

  這一年,呂後曾經找了一個宗室的女子冒充公主,嫁給匈奴單於,希望匈奴能高抬貴手,不要對漢朝逼得太緊。

  可是這點小利益顯然無法打發匈奴的胃口。這就好比一個強盜,如果能輕易地搶到更多的財物,一點小小的賄賂是不可能讓他洗心革麵的。

  匈奴是漢王朝的一個夢魘般的勁敵,即便在後來的一百年,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開疆萬裏,仍無法讓這個在草原上飛馬馳騁引弓射雕的民族臣服。正如他們自稱,匈奴是天之驕子,“南有大漢,北有強胡”,他們生來就要讓全世界的農耕民族們頭疼的。

  作為身經百戰的漢高祖劉邦,曾經自以為可以一舉擊滅匈奴,在漢七年(公元前200年),帶著自己三十二萬攻城野戰勢同破竹的精銳部隊,浩浩蕩蕩地北伐,卻不料在平城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附近)被匈奴三十萬騎兵分割包圍得水泄不通,最後用了陳平的計策,用金銀賄賂匈奴閼氏(皇後),七天之後,單於才放了劉邦一條生路。倘若不是匈奴閼氏的貪財和擔心單於愛上漢地美女,劉邦可能要把白登山當成自己的埋骨之地,再也不可能躺在長陵的地下宮殿舒舒服服地安享萬世的寧靜了。

  對這麽一個勁敵,呂後和惠帝能不怕嗎?

  他們隻能加緊修築長安城牆,以期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惠帝五年的春天正月,又征發長安周圍六百裏內百姓十四萬人築長安外城,一個月才結束。之後又征發列侯徒屬繼續勞作,終於在九月,長安外城修築成功。

  第二年也就是惠帝六年的春天,呂後接到了匈奴冒頓單於的書信,讀完那封書信,呂後氣得七竅生煙,那封信是這麽寫的:

  我是一個可憐的君主,沒有老婆,自幼生長在濕潤的草野藻澤之中,和平原上的牛馬共舞。所以屢次徘徊於漢朝的邊境,很想到中原內地參觀參觀。聽說您的丈夫也不幸早逝,您自己孤苦伶仃,無人疼愛,和我的情況真是有得一比。既然我們兩人都是單身,孤苦伶仃,很不快樂,不如幹脆結成一對,互通有無,男歡女愛,豈不美哉!

  呂後不想驚動大臣,因為這封信涉及到不健康的男女關係,實在讓人害羞,她隻是召來了自己的心腹丞相陳平、舞陽侯樊噲和中郎將季布三個人共同商議。

  樊噲是殺狗的出身,一向心直口快,看見自己的妻姐受辱,馬上咚咚咚拍著長滿胸毛但是衰老的胸脯,大聲道:“太後,這件事交給我老樊好了,我老樊願意率領十萬兵馬,橫行匈奴之中,斬下冒頓單於的腦袋給您老人家獻上。”

  季布當即“嗤”的從鼻孔裏噴出一聲冷笑,道:“樊噲這個人可以拖出去斬首了,他竟敢在您麵前吹牛皮。當年陳豨在代地造反,高皇帝帶著三十二萬兵馬進擊匈奴,樊噲就是上將軍。可是高皇帝被匈奴騎兵圍個水泄不通,樊噲一籌莫展。天下人都唱歌道:‘平城之下確實苦,七天吃不上飯,餓得拉不動弓弩。’現在這淒苦的歌聲還回蕩在耳邊,樊噲就忘得一幹二淨,想率十萬人打下匈奴,這不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嗎?”

  樊噲是個直性子,臉紅得像蘋果一樣,在一旁囁嚅不言。

  呂後瞟了樊噲一眼,轉頭問季布:“那我們怎麽辦?”

  季布道:“匈奴人像禽獸一樣,陛下您何必跟他們一般計較,不如裝傻得了。咱們大漢的實力究竟還沒達到能剿滅他們的地步啊!”

  呂後點點頭:“你說得好。”於是給單於回信說:“單於您沒有忘記我們這個小國,還賜給我們書信,我們都非常恐懼。對您的建議,我仔細考慮了一下,並認真照了照鏡子,發現自己已經年老色衰,頭發不剩幾根,牙齒也屈指可數,走路都要人扶,哪裏還配當您單於的妻子,那不簡直是侮辱您嗎?我自己思量,也沒有什麽罪,希望單於能赦免我。特意獻上禦車兩輛,馬八匹,給您沒事坐著解悶。”

  冒頓見呂後這麽謙卑裝孫子,大感過癮。他也知道漢朝地域廣大,真要打起來也挺費勁,還是見好就收罷。於是回了一封信表示道謝,重新要求和親。

  這邊匈奴的壓迫在呂後的忍讓處理下,算是暫時應付過去了,日子又像往常一樣慢慢地流淌。

  但是這種祥和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一個更大的難題很快擺在了呂後的麵前。

  這就是惠帝的駕崩,它使長安的天空頓時又籠罩著一層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