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三節 敢言必能負重

  謙退自抑要有度,過於謙退,則也難於成事。

  ——曾國藩

  在封建時代,士大夫一入官場仕途,就等於入了“局”,入了最大的“局”。但是,官場積習卻常使英雄感到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到了一個朝代的後期,要破官場積習是很難的,更多的人都是隨波逐流,俯仰任之。這也是許多人不能建功立業的基本弊習之一。

  在曾國藩的處世經中,人們都知道他處處以小心謹慎,謙忍退讓,委曲求全等為準則,而往往不知道他的處事之道中,也有另外的重要一條,那就是“敢”字,就是“勇毅”。他的“敢”、“勇毅”雖然體現不多,但卻往往是用得適時,適機,對以後的成敗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清朝的政治風氣,在嘉慶道光以後日見泄遝萎靡,人才亦日見寥落。這與皇帝的好尚及執政者之逢迎諂諛,都有密切的關係。《瞑庵雜識》中曾有一條說:

  曹振鏞晚年恩遇益隆,聲名俱泰。做了很長時間的大學士卻平安如初。他的一個門生請教原故,曹答曰:“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當時流傳頗廣的一翦梅形容官場積習雲:仕途鑽刺要精工,京信常通,恭敬常豐。莫談時事逞英雄,一味圓融,一味謙恭。其二雲:大臣經濟在從容,莫顯奇功,莫說精忠。萬般人事要朦朧,駁也無庸,議也無庸。其三雲:八方無事歲年豐,國運方隆,官運方通。大家讚襄要和衷,好也彌縫,歹也彌縫。其四曰:無災無難到三公,妻受榮封,子蔭郎中。流芳身後更無窮,不諡文忠,也諡文恭。

  曹文正即曹振鏞,是道光一朝最得皇帝倚信的宰相。曹振鏞之瑣鄙無能,養成了道光一朝政治風氣之柔靡泄遝。

  在這一世風下,曾國藩卻能反其道而行之,眾相柔靡之時,他卻敢迎風獨立,挺身而出,卻是何等的膽量。

  鹹豐年間,曾國藩洞悉了清代的政情利弊、官場風習、山川形勢,民生疾苦與武備弊壞。當他由內閣學士升為禮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時,目睹時局危急而政風頹靡,遂閱皇帝下詔求言,而勇敢地先後上了幾道條陳時務的奏疏、在那些奏疏之中,最具有重要性的,是他在1851年4月間所上的一道《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文中直率指出如要轉移政治風氣,培養有用人才,全在皇帝個人的態度。這一道奏疏,不但足以看出曾國藩忠君愛國及有作為、有膽識、有擔當的耿直風格,也對他此後的“平亂”事業,發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這道奏疏中,他指出專製政治的最大弊病,莫如皇帝自智自雄,視天下臣民如無物。其最後所至,必將是“直言日覺其可憎,妄諛日覺其可親,流弊將靡所底止。”然而,這些話卻不是自矜才智的專製皇帝所樂意聽聞的。而且,在積威之下,大多數的人為了自保功名富貴,也決不肯把這種逆耳之言向皇帝直說,以免皇帝一旦發怒,自己將頓罹不測之禍。即以曾國藩當時的情形來說,除了曾國藩,也不曾有人上過這樣激切伉直的諫疏。所以,後人說他有古大臣“伉直之風”。曾國藩這種讀書經世的風骨,在這裏可以充分看出。

  曾國藩所上的這一奏疏,對當時的政治風尚及皇帝個性,可說是痛下針砭。如果皇帝果真因此發怒,曾國藩的命運,真在不可知之數,據說,鹹豐皇帝在初次見到此疏時,確曾大為震怒,將原疏擲之地,並欲將曾國藩重加懲治。幸賴軍機大學士祁雋藻一再疏解,鹹豐皇帝經過一番深刻的思想鬥爭之後,才終於為曾國藩忠君愛國的本意所感動,不僅未予加罪,且降旨褒獎曾國藩之敢言,命兼署刑部侍郎。曾國藩家書中有此時所寫的致弟書雲:

  餘受恩深重,若於此時再不盡忠直言,更待何時乃可進言?是以趁此元年新政,即將此驕矜之機關說破,使聖心日就要業,而絕自是之萌,此餘區區之本意也。現在人才不振,皆謹於小而忽於大,人人皆習脂韋唯阿之風,欲以此疏稍挽風氣,冀在廷皆趨於骨鯁而遇事不敢退縮,此餘區區之餘意也。

  政治家的遠見和抱負,在這一些話中已經透露得很清楚了。曾國藩之必能成就日後的事業,於此亦可窺見其端倪。金梁所撰的《四朝佚聞》說:曾國藩因上聖德疏為文宗所特知,諭祁雋藻曰:“敢言必能負重。故其後遂倚以平亂。”

  由此說來,曾國藩在此疏中固然表現了他的耿耿忠忱,而鹹豐皇帝也在此疏中看出了曾國藩之有擔當、有抱負,可委以重任。此一奏疏在曾國藩個人前途,以至清皇朝的前途居有何等的重要性,也就可以不言而喻了。

  有書記載說,曾國藩最怕雞毛。書中說,曾國藩平素莫名其妙的最怕雞毛,偏又愛吃雞肉。當時,緊急公文,信封口都帖有雞毛,俗有“雞毛令箭”之稱,曾國藩一生,見了這種文書,總是不敢親自開拆。曾國藩死前的一年(同治十年,1871年)他到上海閱兵,閱兵台上供張齊備,侍衛先來檢查,瞥見曾國藩的坐位後麵有雞毛帚子,大駭,立刻吩咐取去藏過,閱兵儀式才如常舉行。就是這樣一個連雞毛都怕的人,卻能冒死犯顏直諫,不失時機地說出那些常人所不敢說的話,確是令人佩服。

  民國時期學者徐一士評論說:蓋此疏之伉直,在當時確為言人所不敢言也。康熙時進士、廷臣孫嘉淦對乾隆皇帝所上的《三習一弊疏》,雖然號稱為有清一代的名奏議,然而,僅泛泛而論朝政得失,與曾國藩的直言鹹豐帝種種過錯之舉,實在不能等同。

  對於自己的果敢,曾國藩自己也有正確的認識,他寫信給家人說:我踏入仕途已有多年,久已領略了京城的境況風氣,那些身居高位的顯官要員,故意顯示寬厚以提高自己的名望,對待部下姑息縱容,一團和氣,對這種現象我知道得很清楚,但自己多年養成的稟性並未因此磨平,越發變得慷慨激烈,果敢亢直。心裏打算稍稍改變一下社會上在三四十年來形成的不分黑白、不著痛癢、難以破除的風氣,不過,糾正偏差難免會超過原有的限度,有時不免出現意氣用事的偏頗,因此,經常招致怨恨,被人議論紛紛而自取其咎。然而,真正的有道君子對待他人,本來就不應當僅僅拿中庸之道來苛責,還應該同情體諒他之所以被刺激而起來糾正惡俗的苦衷啊!

  這裏是以“敢”字體現出來的誠,是以匡時救世,力挽世風之誌體現出來的敢。有了這一敢字,才有了曾國藩後來的步步晉升。

  因此,

  沒有這樣一些“果敢”和“勇毅”,恐怕就沒有以後曾國藩的顯赫騰達及功成名就,也就不會為人們所稱道了。因此,文化大師郭沫若說,“因當懼而懼,不失為勇者,因當勇而勇,不失為智者。”

  立世大智慧

  在曾國藩的處事之道中,有另外的重要一條,那就是“敢”字,就是“勇毅”。他的“敢”、“勇毅”雖然體現不多,但卻往往是用得適時,適機,對以後的成敗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