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六節 剛柔明強,老墨並用

  “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此二字貫注其中,皆從“倔強”二字做出。

  ——曾國藩

  曾國藩一再強調“強”字自“明”出。在智慧處求強,在自修處求強,這樣才能使人堅挺地挺進。他始終主張持之以恒,絕不灰心泄氣,絕不矯揉造作,一如既往。然而,在功名漸盛、地位漸高的時候,則其勢不同,就需要持盈保泰,恬退謙謹了。他雖說“亦漸老於事,鋒芒鈍矣”,實則故樂謙德,“喜聞迂直之言”,而以貞固自守。

  “悔”、“硬”二字訣,是曾國藩立身處世思想之化境。照一般的解釋,總認為曾國藩悔悟其往日強矯之非,而毋認柔道行之了。其實是他“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和“取人為善,與人為善”的對立一致之合。悔是“悟”的意思,“明”的意思,覺悟出真道的微妙處,知“自己全無本領”,正見得自己“本領甚大”。“能立”、“能達”、“不怨不尤”,方剛柔體用之極致。曾國藩還說:他兄弟不明白悔字的奧妙,而趨於消極,乃用一硬字訣的“挺”字來救濟。梁啟超先生所謂:“貞之以恒,帥之以誠,勇猛精進,艱苦卓絕”;龍林蓀先生所謂:“雖極人世艱苦之境,而曾不少易其心,雖遇千挫百折之阻,亦不足以奪其誌”,都見出一個硬字來。故曾國藩晚年,仍謂:“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須此二字貫注其中,皆從‘倔強’二字做出。”又說,他兄弟皆稟母德居多,好處是天性“倔強”。他雖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這正是以挺(強硬)為體,以柔(謙悔)為用,合禹墨老莊為一途,以成中庸之道。一般人都不明白這種道理,所以,對於曾國藩的思想常有不甚正確的推論。如《水窗春囈》說:

  文正一生凡三變:書宇初學柳誠懸,中年學黃山穀,晚年學李北海。愈饒嫵媚。其學問初為翰林詞賦,既與唐鏡海太常遊,究心先儒語錄,後又為六書之學,博覽乾嘉朝訓詁諸書,而不以來人注經為然。在京宦時,以程宋為依歸,至出而辦理團練軍務,又變而為申韓,嚐自稱欲著挺經,言其剛也。

  鹹豐七年在江西軍中丁外艱,聞訃奏報後,而奔喪回籍,朝議頗不謂然,左恪靖在駱文忠幕中,肆以詆毀,一時嘩然和之,文正亦內疚於心,得不寐之疾。曹鏡初診之,言吱黃可醫身病,黃老可醫心病,蓋欲以黃老諷之也。……此次出山後,一以柔道行之,以至成此巨功,毫無沾沾自喜之色。嚐戲謂予曰:“他日有為吾作墓誌者,銘文吾已撰:‘不信書,信運氣,公之言,告萬世’諸語。故挽聯中有將汗馬勳名,問牛相業,都看作秕糠塵垢”雲雲,道出此老心事。蓋文正曾說:“吾學以禹墨為體,莊老為用。”可知其所趨向矣。

  後世人憑著這一說,卻斷定曾國藩的居世思想可能有不止三次的轉變。平心而論,他的思想,始終沒有轉變,所謂“三變”者,乃其寫字、治學、立身、處世因時世而措之宜,所謂“執西用中”而已。他的思想中心總不離乎孔子的“中庸”之道,“經世”之學,所以,能合道文而為一,盡博深之能事,剛柔明強,老墨並用,綜為大成之禮學,兼具聖王之事業,這種偉大的成就,豈是偶然的!倘使不明他的思想體係,則枝節浮蔓之論,哪能夠“道出此老心事”呢?

  曾國藩在進攻太平軍時,曾親自率領在衡州組建的水師東征,想一舉消滅太平軍。不料,因剛訓練出來的湘軍水師作戰不力,在嶽州、平江、湘潭等地,接連打了幾次敗仗。後來,還帶領在長沙的水師五個營晚上偷襲靖港,亦吃了敗仗,幾乎全軍覆滅。

  以往,曾國藩曾多次譏笑清廷綠營兵不能打仗,如今看到自己組建的湘軍屢戰屢敗,感到“無臉見江東,一氣之下,在船上滾入江中,想一死了之”。幸身邊的人發覺,才把他打撈上來,護送回長沙大營。

  在長沙,曾國藩灰心喪氣,幾天不吃不喝,弄得滿城風雨。無論官場還是社會上,有冷言冷語、幸災樂禍的,有向上告狀、請求彈劾曾國藩的,還有認為湘軍不能作戰,主張解散另建的。曾國藩聽到這種種輿論,坐立不安,既有幾分不服氣,又有幾分羞愧。

  正在心灰意冷之時,曾國藩接到了父親曾麟書的手諭,訓導他“公而忘私,國而忘家,國事維艱,隻能進不能退”。在其父的勉勵下,曾國藩提高了勇氣,他命幕僚向朝廷寫奏折,稟報在籍率湘軍與太平軍作戰的情況。其幕僚對嶽州、湘潭幾戰,如實地寫成“屢戰屢敗”。曾國藩閱得此稟報,似乎說自己太無能了,便接過筆去,改為“屢敗屢戰”。一字之改,被動變主動,消極轉為積極,“敗不餒”之氣魄躍然紙上。皇上看了,對曾國藩雖未獲勝,但仍表示滿意,督令再戰。

  據說,曾國藩與太平軍決一死戰,在向湖北進發時,還立下誓言,囑弟在家代為準備棺材,不獲全勝,誓不生還。後來,曾國藩在湖北武昌、漢陽連續打了幾戰,都獲勝利。其幕僚便將他家備好棺材,決一死戰的情況,寫入了奏折,曾國藩看了,又將“備棺在家”改成了“帶棺出征”,更表其決心。

  鹹豐皇帝看了這一奏折,對曾國藩忠君的決心倍加讚賞,原賞給二品頂戴,令其署理湖北巡撫,後又收回,改賞給兵部侍郎銜,並催令迅速東下,進剿太平軍。

  曾國藩以“明強”之法,用以修煉自己,因此,他遇到困難時多半都能挺性十足。而在湘軍營中,他也以“明強”之法砥礪全體將士,使得將校相和,重信義,共患難,打勝了相互不爭功,打敗了則相互援救。曾國藩在致江忠源書中,曾經論及將校士兵離不和的弊病,因此他命將出師之時,教導將士們以此為誡。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曾國藩雖然非將才,然而他能夠審時度勢,深謀遠慮,從不求一時之功,從不輕舉妄動。因此,曾國藩的“明強”之法值得人稱道。

  立世大智慧

  曾國藩以“明強”之法,用以修煉自己,因此,他遇到困難時多半都能挺性十足。而在湘軍營中,他也以“明強”之法砥礪全體將士,使得將校相和,重信義,共患難,打勝了相互不爭功,打敗了則相互援救。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