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約前46—前377)是古希臘著名的醫學家,歐洲醫學的奠基人,史稱“醫學之父”。
希波克拉底出生於愛琴海上的科斯島。父母均是醫生,從小他受到家庭的熏陶,也愛上了這個救死扶傷的崇高職業。他自幼便隨父母四處行醫。父母親去世後,青年的希波克拉底便在中亞各地行醫,到過希臘、小亞細亞、黑海沿岸和北非等許多地方。他醫術精湛,又熱心對待病人,把許多危重病人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因此獲得了“科斯島上的神醫”(哲學家柏拉圖語)及“偉大的醫生”(哲學家亞裏士多德語)的崇高聲譽。
希波克拉底不但熱心於治病救人,他還醉心於醫學的科學研究。他在巡回行醫過程中,廣泛接觸了各個地區的民間醫學,從中汲取了許多營養。他曾經在科斯島的醫學校裏任教,培養出許多弟子。他還讓自己的兒子、女婿都從事治病救人的醫生職業。他在任教期間,把多年行醫的經驗和民間醫學的資料加以歸納和整理,寫出了一部醫學巨著——《希波克拉底文集》。這部巨著共分70卷,其中有60卷流傳至今。這部著作涉及解剖學、病理學、婦科學、兒科學、診斷學、外科手術、飲食與藥物治療、疾病的預後和醫學道德等醫學上的許多領域。其中重要的分卷有《論風、水和地方》、《瘟疫》、《骨折》、《頭顱創傷》、《急症飲食》、《關節複位》、《預後》、《箴言》等各卷。希波克拉底在這些作品中,以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為指導,反映了當時進步的科學思想,總結了診治中的技術和實踐。
在古代歐洲,醫學還未誕生,宗教迷信和巫術在人們生活中占統治地位。人們認為得病是“神的譴責”,尤其是對癲癇病,更認為它是“神病”。人們在得病時,就到廟宇裏求神保佑,靠教士的符咒來祛病救人。病人常常被騙去大量錢物,卻治不好病,有許多人還因延誤了時間而死去。希波克拉底對於這種陳腐的“神賜疾病”的觀念不屑一顧,並提出挑戰,稱其為“魔法師、江湖術士和騙子手之流”的行徑。他指出:“這種疾病(指癲癇)一點也不比其他疾病神秘,而是與其他疾病一樣,具有同樣的性質和相似的病因。”他批評了“神賜疾病”的謬論,努力探索人的機體特征和疾病原因。他提出了“體液學說”,認為複雜的人類機體由血流、粘液、黃疸和黑疸這四種體液組成的,它們都是腺的分泌物。由於這四種體液在人體內的混合比例不同,因此人分為四種氣質類型: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等。雖然這種解釋並不正確,但是他提出的這些氣質類型及其名稱卻一直沿用至今。他還指出疾病的起因是這四種液體的不平衡所致,體液的不平衡是外界因素影響的結果。
希波克拉底又詳細論證了自然環境等外界因素對人健康的影響。認為方向、土壤、氣候、風向、水質、水源、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等自然因素對人的健康和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觀點現代醫學界也持相似的看法。他還記錄了許多疾病的症狀,研究了這些病發病的原因,許多見解十分精辟。如他認為尿結石是因為飲水不潔,這導致了尿中的物質部分凝結。這些凝結物的增大和變硬,會引起劇痛,進而堵塞了尿道,導致尿閉。這種解釋與現代醫學對尿結石的解釋十分相近。
希波克拉底不但提出了病因,而且對於病的治療,也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比如他把疾病看作是發展著的現象,醫生不能見病不見人,應把病人放在首位,其次才是疾病。他特別重視“自然療法”,認為治療過程中,首先注意病人的體質、生活方式、性格等因素,不要輕易用藥,應盡量使身體自行恢複健康。他說過這樣的名言:“寄希望於自然。”“相信自然的康複力。”他十分重視病人的飲食,認為良好的飲食會有充分的營養來促使病人的身體康複。他批評了一些庸醫把病人挨餓作為一種治療方法的做法,認為這是十分愚蠢和荒唐的。因為身體隻有攝取足夠的營養才能戰勝疾病。在必要時才用藥物治療。在治療中,醫生、病人、護理人員和環境要密切配合。
他還第一次在醫學上提出了“預後”這個概念,認為醫生不但要對症下藥,而且要根據病症預告其發展的趨勢、造成的後果及如何康複的措施,這就把治療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上。而以往醫生隻是就病治病,根本不考慮“預後”問題。
希波克拉底在外科學領域也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和弟子們衝破了教會的禁令,秘密對人體進行了解剖,從而獲得了對人體結構的許多感性認識,為外科學奠定了基礎。他在著作中詳細描述了頭骨的損傷和裂縫等病例以及如何進行手術治療,書中把手術的每個細節和具體步驟都作了十分細致和準確的描述。還記載了各種骨折病例及治療方法以及對脫臼複位的方法。
希波克拉底還專門在《箴言》這部書中,記錄了許多有關人生和醫學方麵的格言警句,如“暴食傷身”、“寄希望於自然”、“人生短促,技藝長青”、“沉屙需猛藥”、“無知困倦是疾病的前兆”、“簡陋而可口的飲食比精美但不可心的飲食更有益”、“機遇誠難得,試驗有風險,決斷更可貴”。這些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一直在人民中流傳,至今仍有教育意義。
希波克拉底不但醫術精湛,學識淵博,而且具有高尚品德。傳說他關心病人的疾苦,醫德高尚。前431年,雅典發生了可怕的瘟疫,人口大批死亡,全城人幾乎死光了,活著的人也紛紛逃往他鄉。這時希波克拉底正為馬其頓國王擔任禦醫,待遇優厚。但他得知雅典發生了瘟疫後,立即辭去了禦醫職務,趕回雅典組織搶救病人。他從鐵匠不得病聯想到火可以防疫,便在全城各地點起火堆,最後撲滅了這場罕見的瘟疫。
希波克拉底把治病救人、救死扶傷看作醫生的天職。他不但自己有高尚的醫德,還全麵提出了醫務道德問題,製定了醫生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這些道德規範在他的學生畢業時,都要作為誓詞來宣誓,後人又稱作“希波克拉底誓詞”。其內容是:
“我以阿波羅及諸神的名義宣誓,我要恪守誓約,矢誌不渝。對授業之師,敬若父母,倘若需要,我要與他分享錢財,贍養其身。對其子嗣,視若手足,如願學醫,我要熱情教導,不圖報酬。對我的兒子、老師的兒子以及宣誓立約的門生,我要悉心傳授醫學知識。我要恪盡全力,采取我認為有利於病人的醫療措施,不給病人帶來痛苦與危害。不把毒藥給任何人。我要清清白白地生活和行醫,進入別人的家,隻是為了看病,不為所欲為,不受賄賂,不勾引異性。對我看到或聽到的不應外傳的私生活,不管與我的醫務是否有關,我決不泄露,嚴守秘密。”
希波克拉底的醫學著作,對歐洲醫學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它一直被作為醫科的基本教材而廣泛流傳,到近代醫學產生後才取代了它。但是它的許多內容和方法直到今天仍有現實意義。因此,歐洲人稱他為“醫學之父”。同時,世界人民也無限緬懷這位偉大的醫學家。1948年,世界醫協代表大會通過了《日內瓦宣言》,就是以“希波克拉底誓詞”為藍本的。1949年,世界醫協大會又通過決議,把它作為國際醫務道德規則。今天,西方醫生在正式開業時,通常要以“希波克拉底誓詞”來宣誓。希波克拉底已成為醫生的楷模,成為醫生這個崇高職業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