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十八章 “鐵血宰相”——俾斯麥

  奧托·馮·俾斯麥(1815—1898),普魯士宰相,德意誌帝國首相。

  俾斯麥出生在柏林以西100公裏的勃蘭登堡阿爾特馬克區的申豪森莊園裏。500多年以來,俾斯麥家族一直居住在這裏,他們世世代代為勃蘭登堡的君主效勞,但無論是戰時或和平時期,均無特殊建樹。俾斯麥一歲多時,他們家把申豪森莊園托付給一個代理人經管,全家遷居波美拉尼亞的克尼帕霍夫莊園,一家人在那裏過著鄉村貴族的生活。

  俾斯麥6歲那年,到柏林威廉街139號普拉曼學校上學。這所學校在普通貴族和公職人員中享有很高的聲望。12歲時他離開了普拉曼學校,仍在柏林繼續上學。他在腓特烈大街腓特烈·威廉文科中學上了3年學,在他15歲生日後不久又轉學到灰衣僧修道院文科中學。中學期間,他喜愛歌德和席勒的作品,對莎士比亞的作品也有著格外的興趣。而最讓他感興趣的是過去幾個世紀圍繞戰爭與和平問題所進行的鬥爭史。對學校正規開設的教學科目,他卻從未超過中等生的水平。1832年俾斯麥進入當時德國最先進的大學——哥廷根大學。按照他母親威廉明妮的願望,他應學法律,然後進入外交界,可他卻對聽課和考試不感興趣。人大學後的一年中,他先後二十幾次與同學決鬥,校方不滿他的行為,一年半後,他被迫離開哥廷根大學而轉入柏林大學。20歲大學畢業後,他在柏林的法院當過公務員,在王家衛隊服過兵役,後在阿亨地方法院當了一名法律報告員。1839年,因家庭經濟拮據,俾斯麥棄官回鄉。俾斯麥在向親友們解釋這一決定時說:按照他的天資,他是不適合擔任下級職務的。“我知道,我的抱負是指揮別人,而不是聽人指揮。”他帶著這種說法回到了波美拉尼亞領地並開始經營農業。他過去在學校所接受的教育不是培養他經營農業,他甚至連在賬簿上記載收支項目都不會。幸好他在服兵役時曾在一所專科學校閱讀過有關農業的圖書和論文,並在該校聽過土壤化學成分課。他運用這些知識千方百計去提高莊園的產量,在他親自經管莊園的九年期間,莊園的產值提高了三分之一。他不僅生產商品糧食,而且還經營木材買賣。在日常經營中,他采取了資本主義農場的經營方式,逐漸成為資產階級化的容克。在此期間,他一方麵追求放蕩、享樂的生活,另一方麵卻又大量閱讀了許多文學、曆史和哲學方麵的書籍。他逐漸了解資產階級發展的利益和意義,了解到不改變舊的經營方式,容克階級就將完全破產。隨著經濟地位的變化,他的思想也起了根本的轉變。

  1847年,俾斯麥當選為普魯士聯合邦議會議員,他以維護貴族地產主的利益而聞名,屬於頑固的保守派。他曾聲稱德國統一乃是妄想。1848年德國革命時期,他在普魯士議會中聲稱:“我是一個容克,我要壓倒革命!”甚至準備在自己的領地上組織軍隊,到柏林去武力鎮壓革命。他的政治主張是親奧、親俄、親法。1851年春,俾斯麥被任命為普魯士駐法蘭克福邦聯議會的代表後,他的政治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認為:德意誌統一是無法阻止的,要保住普魯士君主政體和容克的利益,隻有普魯士掌握統一的領導權。基於這一思想,俾斯麥從一個親奧派轉變為激烈的反奧派。1859年,他任駐俄公使,1861年改任駐法大使。在這段外交公務活動中,他充分了解到,德國的東西強鄰沙俄和法蘭西帝國都會阻止德國的統一,而在德國,普魯士的領導權一定會遭到奧地利的拚死反抗。他確信:要統一德國,非以武力和戰爭為後盾不可。60年代初,俾斯麥公開提出“必須解散德意誌聯邦”,“把奧地利逐出德意誌”。1862年9月,俾斯麥被普王威廉一世任命為首相,10月8日又被任命為外交大臣。針對當時阻礙德國統一的國內外反對勢力,他在普魯士議會一次會議上,聲稱要普魯士內部停止對抗,“聚集力量”共同對外,同時宣稱:“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用說空話和多數派決議所能解決的,而必須用鐵和血來解決。”這次即席講話,為俾斯麥帶來了“鐵血宰相”的稱號。

  俾斯麥統一德國采用各個擊破的手法,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1864年初聯合奧地利挑起對丹麥王朝的戰爭,在所謂“為德意誌民族利益”的口號下兼並了德國北部屬丹麥國王的領地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為使奧地利願與其合作,俾斯麥建議奧地利讓普魯士在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泰因放手行事,作為報答,普魯士支持奧地利在歐洲其他地方,特別是在北意大利的利益。14年後俾斯麥回顧這段往事說:“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泰因是我的最大的外交成就。”這場戰爭的勝利使俾斯麥晉封為伯爵。第二步就是把奧地利從德意誌事務中排擠出去。因為奧地利在梅特涅當政時一直壓製普魯士,不讓它在聯邦中顯露頭腳。1866年俾斯麥挑起普奧戰爭,經過七個星期的爭戰,尤其是著名的“柯尼希格萊茨戰役”(亦稱“薩多瓦戰役”),奧軍大敗。根據和約,奧地利被迫退出德意誌聯邦。萊茵河線以北的整個德國北部和中部建立起普魯士領導的北德意誌聯邦。俾斯麥任宰相。至此,德國隻剩下南部的巴伐裏亞、符騰堡、巴登和黑森四個邦國尚獨立在外。主要原因是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在從中作梗。俾斯麥統一德國的第三步,就是1870年的對法戰爭。普法戰爭的導火線是西班牙王位問題。1868年西班牙爆發革命,當時王位虛懸,這給俾斯麥提供了機會。他在背後促成西班牙議會同意將王位授予普魯士霍亨索倫家族成員,拿破侖三世提出抗議,要普王作出書麵保證,不再讓任何普魯士王族取得西班牙王位。普王同意,並電告其宰相俾斯麥。俾斯麥刪改了國王電文並公諸於眾,使法國蒙受恥辱,於1870年7月19日向普魯士宣戰。俾斯麥達到了使法國先進攻,以爭得德意誌全民族支持的目的。戰爭開始後,法軍屢敗。9月2日色當戰役中拿破侖三世率軍投降。俾斯麥統一南德的障礙即除。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宣布成立德意誌帝國,即德意誌皇帝位。俾斯麥成了帝國的宰相,並被授予公爵的封號。同時獲著名的弗裏德裏希斯魯莊園,成為德國最大的莊園主之一。

  1871年至1890年,俾斯麥成為德意誌帝國的實際領導人,集帝國內政、外交大權於一身,隻對皇帝負責,權傾朝野。其對內政策主要是維護和加強國家的現存製度,確保國家的權威。一方麵鞏固容克地主同資產階級的聯盟,實行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經濟政策;另一方麵鎮壓工人運動和民主勢力。對外實行“大陸政策”,削弱法國,確立德國在歐洲的霸權。1873年締結德、奧、俄三皇同盟,1879年簽訂《德奧同盟條約》,1882年組成德、奧、意三國同盟。1887年與沙俄秘密簽訂雙邊的《再保險條約》。俾斯麥的這些行動都是為了防止法國的報複。80年代德國開始在非洲、太平洋地區進行殖民擴張。俄土戰爭爆發時,他提議並主持召開柏林會議。他在國際上的聲望達到了頂點。

  1888年3月,威廉一世因肺炎逝世,威廉二世繼位。俾斯麥因與新皇的矛盾逐漸失寵,1890年3月,他被免去了宰相職務。俾斯麥下台時被封為勞恩堡公爵。解職後他離開柏林,長住漢堡附近的弗裏德裏希斯魯莊園。1898年7月30日,俾斯麥在孤獨中去世。

  俾斯麥是19世紀下半葉歐洲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人物”。由於他成功地統一了德國,並使德國從一個備受欺壓的國家上升為歐洲的強國,使得他不僅在德國曆史上,甚至在歐洲曆史上,都成為政治家、史學家關注、重視的人物。正如列寧指出:“俾斯麥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曆史上進步的事業。”這正是對俾斯麥曆史作用的充分肯定。但是,統一後的帝國仍然保留了專製主義的君主政體,俾斯麥作為容克和資產階級的忠實代表,也就必然成為德國工人階級的凶暴敵人。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