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十八章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泰鬥——伏爾泰

  伏爾泰(1694—1778)出生於巴黎,本名弗朗梭阿·馬利·阿魯埃。父親弗朗梭阿·阿魯埃是巴黎夏德萊區法院的公證人,一個富有的資產者,屬第三等級。母親瑪麗·馬格麗特·德·奧馬爾出嫁前是一位窮姑娘,但她姓氏前的“德”字標誌有貴族血統。伏爾泰3歲時在教父夏托納夫神甫指導下,已能背誦《摩西亞特》全詩和一些拉封丹的寓言。7歲時母親逝世,父親很重視他的教育。10歲,伏爾泰進入耶穌會主辦的貴族子弟學校——大路易中學。一些傳記認為他因中學時被歧視,心靈受創,因而仇視貴族,顯然根據不足。他上學時與貴族子弟相處甚好,一些同學成為他終生好友,對他以後的政治生涯和文學創作均有幫助。伏爾泰在此受到係統的正規教育,並顯露出對文學的愛好與才賦以及自然神論的傾向,一位教師曾對他喊叫:“總有一天,你會成為法國自然神論的旗手。”1711年中學畢業後,在父親壓力下又讀了兩年法律。

  1713年,伏爾泰作為法國駐荷蘭大使的秘書抵海牙,因與一位姑娘墜入情網被大使遣送回國。次年,他在巴黎做見習律師,混跡於一批貴族紈絝子弟之間,參與抨擊宗教、針砭時弊、議論朝政,伏爾泰以談鋒犀利、妙語連珠而聞名。父親曾一度打發他到聖昂熱公爵處學法律,伏爾泰卻從這位老人那裏聆聽到許多外人無法接觸到的亨利四世和路易十四王朝的曆史掌故、宮廷軼聞,獲益匪淺,對他以後的名著《亨利亞特》和《路易十四時代》的完成大有幫助。1716年,伏爾泰因寫詩諷刺攝政王奧爾良公爵亂倫而被逐出巴黎,後獲準回巴黎,繼續寫詩批評時政。次年春,他又因一首詩《幼主》譏諷攝政王,結尾稱“法國將要滅亡”,而被投入巴士底獄達11個月。在獄中,他構思寫作《亨利亞特》。1718年春,他獲釋回到巴黎後,以“伏爾泰”筆名出版第一部悲劇《哀狄浦斯》,一舉成名,被視為拉辛的繼承人,在劇中他揭示神的罪惡,以譴責基督教。此後,“伏爾泰”成了他正式名字而享譽全球,反而他的原名“阿魯埃”卻鮮為人知。同年秋天,《哀狄浦斯》在巴黎喜劇院上演,大獲成功。

  1722年元旦,老阿魯埃逝世,伏爾泰繼承一些遺產,又從攝政王處獲得2000法郎年金,再加上他從父親處獲得經濟頭腦和從律師事務所學到的法律與經濟知識,而不放過任何賺錢機會從事各種經營,使之成為最富有的文人之一。是年9月,伏爾泰結識了英國政治家、自然神論者博林布魯克,這對伏爾泰的哲學思想與自然神論宗教觀的形成有直接影響。

  這期間,伏爾泰才華橫溢,聞名遐邇,出人上流社會,沉迷於與貴婦人和女演員的愛情遊戲之中。但一個遲早會發生的意料中的事件改變了他的一生。1725年12月,他在歌劇院與法國最有權勢的貴族家庭的羅昂騎士發生衝突。兩三天後羅昂又雇傭兩個流氓把伏爾泰痛打一頓。受到淩辱的伏爾泰告狀無門,終於認識到自己在貴族眼裏的輕賤地位。他決心複仇,結交下層社會,還找武師學劍,但羅昂不敢與伏爾泰決鬥,而羅織罪狀訴諸國王,1726年初伏爾泰第二次被投入巴士底獄,不多時間他被放逐出國。這事件是伏爾泰一生中蒙受的最大恥辱,也使他認清封建社會的真麵目,而走出新的人生道路。

  1726年5月,伏爾泰被押送加來,渡海來到英國。他在英國居留近3年,結識了文學家蒲泊、斯威夫特,哲學家貝克萊等人和一些政界領袖,考察英國的宗教信仰、議會製度、政體結構,研究了英國的商業、哲學、文學和自然科學,十分讚賞英國的自由、民主的社會政治製度,形成了自己反封建專製的政治主張、反教權主義的自然神論宗教觀和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

  1729年伏爾泰回到法國。次年發表悲劇《布魯圖》。通過一個古羅馬的故事,貫穿了反對專製而犧牲個人利益,維護共和政體的理想精神。1732年伏爾泰發表悲劇《查伊爾》,情節頗像莎士比亞名劇《奧賽羅》,但它是伏爾泰自己的創作,作者通過愛情悲劇,向宗教偏見提出強烈的抗議與憤怒的控訴。伏爾泰在旅英期間還完成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1731年出版),揭示這位盛極一時的瑞典國王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而身敗名裂的一生,這部史書初步嚐試論及社會製度、地理環境、宗教政策等,表現出一種探索精神。1734年出版的《哲學通信》是伏爾泰最有影響的著作,是他3年對英國考察研究的傑出成果,也是他多年來政治、哲學、文學和宗教等各方麵積累起來的精神結晶,是18世紀哲學的體現和思想史的一塊裏程碑,標誌著啟蒙時代的到來。此書一問世,立即被法國當局以違反宗教、有傷風化、不敬權威的罪名列為禁書,出版商被投入巴士底獄,伏爾泰有再次被捕入獄的危險,於是他逃往女友夏特萊侯爵夫人在西雷的莊園,他在此居住先後近達15年。這其間,他創作了《形而上學論》、《牛頓哲學原理》,戲劇《愷撒之死》、《穆罕默德》、《梅洛普》和哲理小說《查第格》等,涉及曆史、政治、哲學、宗教、文學和自然科學等各個方麵。1740年伏爾泰曾受以開明君主自居的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二世的邀請,訪問柏林約兩個星期。以後於1742年、1743年曾兩次被路易十五作為業餘外交官尋求恢複普法聯盟而前往柏林,弗裏德裏希也希望利用伏爾泰作為宮廷開明的點綴而挽留他。伏爾泰重新獲得法國宮廷的信任而為宮廷史官,並於1746年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

  1746年伏爾泰還結識了盧梭,但兩人思想觀點與政治主張有很大差距,以致不能真誠合作而發展到互相攻擊、彼此對抗。伏爾泰與孟德斯鳩也不很融洽,互相指責。孟德斯鳩曾反對伏爾泰當選法蘭西學院院士,然而他們之間也互有一定程度的敬意。伏爾泰與狄德羅則始終保持友誼,狄德羅尊重伏爾泰,伏爾泰則全力支持《百科全書》的編纂工作,稱之為“最偉大最美麗的民族和文化紀念物”。

  1746年底,伏爾泰因發牢騷得罪貴族,逃離楓丹白露,在曼恩公爵夫人鄉間別墅做客,最後終因失寵於宮廷而結束朝臣生涯回到西雷。1749年夏特萊夫人病逝,伏爾泰悲痛欲絕。伏爾泰與夏特萊夫人雖非正式夫妻,卻是情深意切的伴侶、誌同道合的摯友,有共同的理想與事業。他們共同生活期間,正是伏爾泰著作最多產時期,這與夏特萊夫人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1750年伏爾泰在《聖賢和百姓的聲音》,首次使用“消滅敗類”的口號,以後他多次采用這口號以打擊基督教與天主教會,他稱教皇和教士為“文明惡棍”、“兩足禽獸”,顯示他對天主教會的深惡痛絕。同年,伏爾泰受邀再赴柏林。3年後,他終於認清弗裏德裏希封建專製君主的本質而離開柏林。伏爾泰於1751年、1756年先後出版《路易十四時代》、《風俗論》,他把哲學、政治、文化、科學、經濟、宗教和社會習俗引入曆史著作,開了世界文化史和曆史哲學的先河。

  1755年後,伏爾泰先後在洛桑、日內瓦和法瑞邊境費爾奈等地購置住所,避免了君主及其軍隊的搜索。他一麵繼續寫作,一麵積極參加主要針對教會的社會鬥爭,並且同歐洲各國各階層人士廣泛通信,使費爾奈成為歐洲輿論中心,伏爾泰則被稱為“費爾奈教長”而獲社會的尊敬。這期間他出版了最著名的哲理小說《老實人》和哲學著作《哲學辭典》等,曾經為蒙冤的卡拉、西爾文等人爭得平反昭雪而贏得整個歐洲的崇高聲譽。1778年2月,伏爾泰凱旋式地回到闊別28年的巴黎,受到熱烈歡迎。5月30日病逝,遺體在1791年7月被移往先賢祠。

  伏爾泰是啟蒙運動公認的領袖,他活動時間最長,著述最多,全集多達99卷,涉及各個領域。雨果說:伏爾泰是18世紀的象征。伏爾泰在政治上提倡開明君主製,他以自然神論宗教觀與天主教會作了不懈的鬥爭。他對瓦解封建秩序、打破基督教精神禁錮做出了巨大貢獻。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