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前427一前347)出生在雅典一個大貴族家庭。父母和近親都是名門望族,他的父親名叫阿裏斯頓,相傳屬於雅典諸王的後代。母親柏裏蒂娥妮是雅典奴隸主民主製的創始人梭倫的後代。柏拉圖青少年時期即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並在早年就顯露出多方麵的才能。他長於運動,能繪畫,懂音樂,據說還寫過一篇史詩和一本悲劇。
前407年,柏拉圖20歲時,他父親送他到蘇格拉底門下從師受教,從此兩人便結成莫逆之交。柏拉圖一直把蘇格拉底當成最高人格與智慧的化身,稱他是自己的良師益友。他先後跟隨蘇格拉底學習8年,直到前399年蘇格拉底被處死,才和他的同門弟子逃出雅典,流亡他鄉。蘇格拉底被處死刑是柏拉圖一生的轉折點。這件冤枉的事在他心裏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悲痛之餘,他喪失了別的方麵的興趣。他一心一意是要紀念蘇格拉底,使他的名聲流傳下去。
柏拉圖由雅典逃至麥加拉避難,此後他到了不少地方,西西裏、意大利南部,甚至埃及,都有他的蹤跡,在這期間,他對畢達哥拉斯主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同時還學習了數學。
前388年,柏拉圖應西西裏島敘拉古王朝狄奧尼修斯一世的邀請前去那裏講學,並結識了這位僭主的內弟第昂。後來因與僭主意見不和而爭吵起來。這位暴君決定把柏拉圖賣為奴隸,幸而他在昔勒尼的一位朋友聽說他身陷險境,為他付了足夠的贖金才使這位雅典貴族逃脫了這個恥辱的命運。
這時,蘇格拉底事件已經被人們淡忘。柏拉圖於是安頓下來,在雅典城外的阿加德米創辦學園,免費收徒。柏拉圖開辦這個學園極為成功,學生來自四麵八方,其中最重要的學生是亞裏士多德,他18歲進這個學校,住了20年,直到柏拉圖死。
柏拉圖的著作主要有《理想國》、《法律篇》、《斐多篇》等。他的著作,除書劄外,大多采用對話體,主角就是他的老師蘇格拉底。柏拉圖認為,要得到一個正確的主張或命題,用對話的方式來辯論最為合適。這樣一步一步地詰問下去,一問一答,必能得到最後的真理而不可否認。因為這最後的真理乃是像證明幾何題那樣,一層一層推論下去而得到的。
柏拉圖哲學的中心思想是:在現實世界之上,還有超經驗的理性世界。理念是第一性的,現實是第二性的;現實是理念的派生,是它貧弱的模擬和極不完備的影子。現實世界變動不居,隻有理念世界才是永恒真實的客觀存在。這正是精神第一、物質第二的客觀唯心論。柏拉圖雖然是唯心主義者,但他在交談和論戰中又發展了辯證法。他認識到相反意見的對比在認識真理過程中的意義。他還解決了概念、判斷、推理等問題,發展了邏輯學。
柏拉圖通過《理想國》一書闡述了他的政治觀點。《理想國》是柏拉圖回雅典前後寫的。這部著作以對話體的形式,借蘇格拉底之口,表述了他的國家觀。
柏拉圖認為,國家是放大了的個人,個人是縮小了的國家。個人有三種品德:智慧、勇敢和節製。國家也有具備不同品德的三等人:第一等是治國的聖哲,他們生來就具有“智慧”的品德,應當支配一切。第二等是衛國的武士,他們生來具有“勇敢”的品德,可以做統治者的輔助人員。第三等是農夫、手工藝者和商人等民間藝工,他們生來具有“節製”的品德,專事勞動生產,為養活前兩等人服務。如果這三種人都具備了自己應用的德行,就實現了“公正”。
柏拉圖還認為,這樣的劃分是根據人們的不同氣質和性格,柏拉圖用“金屬的神話”清楚明白地講述了他的思想。一些人好像是金子做的,他們有指揮的才能。另一些人好像是用銀子做的,他們將成為優秀的武士;最後,大多數人——農民和工匠——相當於鋼和鐵。一般說來,一個人屬於哪一等,他的子女也屬於哪一等。要是三個等級的人互相代替,這就是“不正義”;一旦第三等人掌握了政權,國家就要傾覆。為此,他主張在前兩等人中取消私有財產,以防止鉤心鬥角,互相傾軋;並主張由國家組織教育,按照嚴格的教育製度,努力培養這兩等人的兒童。
柏拉圖的“理想國”並非出於一種超現實的虛構,而是以斯巴達奴隸主寡頭專政和公民份地製為藍本的。他所設計的維護貴族奴隸主剝削和統治的方案,在具有民主政治傳統的雅典是難以實現的。但直到晚年,前367年和前361年,他還兩度重回敘拉古王朝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結果仍然失敗。柏拉圖的理想國計劃始終未能實現。
柏拉圖死於前347年,享年80歲。傳說,有一天他參加一位朋友的婚禮宴會。賓客們飲酒作樂,歡呼狂笑,老哲學家感到有點吃不消了,於是他退到屋子的一角,沒過多久,便平靜地死去了。
柏拉圖哲學對西歐以後哲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羅馬時期的新柏拉圖主義直接來自柏拉圖哲學,並通過它們使柏拉圖哲學影響了整個中世紀。近、現代的西方唯心論和唯理論哲學,也大都和柏拉圖哲學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其中的有益成分同時為文藝複興時期庫薩的尼古拉、布魯諾等人所繼承,並經過近代一些思想家的發揮,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特別是黑格爾的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