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1918—1970),埃及卓越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埃及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總統;不結盟運動的創始人之一。
納賽爾出生於地中海之濱的亞曆山大城,該城是埃及第二大城市。父親是郵政局一名職員。母親是當地一位商人的女兒,她性情溫順,深受兒子的熱愛,不幸的是在納賽爾9歲時她就去世了。
納賽爾在上小學時,常從親人的口中聽到英國殖民軍欺壓埃及人的事例,從那時起,在他幼小的心靈裏,深深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多年後,他在《革命哲學》一書中寫道:“在我童年的時候,每逢我看見一架飛機在天空出現,我就高聲喊道:‘主啊,全能的主啊,讓英國人遭劫吧!’”
納賽爾在中學時已形成強烈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感情。他博覽群書,從《古蘭經》到曆史人物傳記,從法國的啟蒙思想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他無不涉獵。他刻苦研讀阿拉伯國家興衰的曆史,從伏爾泰、盧梭、拿破侖、俾斯麥、凱末爾等曆史人物的傳記中吸取教益,15歲那年,他第一次參加了群眾反英示威,並同前來鎮壓的軍警英勇搏鬥,因而被捕入獄。獄中他結識了許多青年埃及黨人,他毫不猶豫地加入了這個組織。出獄後,積極參加該組織的活動。
1935年,納賽爾以中學生聯合會主席的身份領導了複興中學的示威遊行,要求英軍撤出埃及,恢複在埃及革命史上有影響的《1923年憲法》。在這次示威中,他光榮負傷。中學畢業後,他曾想當一名法學家。他以為隻要恢複憲法,健全法製,就可以使埃及富強起來。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他孜孜不倦地攻讀了大量的法學著作,但他又時時感到困惑。1936年8月簽訂的《英埃同盟條約》,使他從困惑中清醒過來,他認定軍隊是拯救埃及的惟一依靠力量,它可以使國家得到解放,人民獲得自由。1937年初,他投考到開羅皇家軍事學院。從此,開始了他的軍人生涯。在軍校期間,他刻苦攻讀,成績一貫優秀。1938年7月,他以少尉軍銜畢業。
軍校畢業後,納賽爾被分配到謝裏夫山腳下的曼卡巴德軍營。在這段歲月裏,他結識了一批誌同道合的青年軍官,其中包括未來的革命戰友安瓦爾·薩達特、紮卡裏亞·毛希丁等。他積極支持薩達特出麵組織的秘密團體——自由軍官組織。1939年,他隨陸軍第三營駐防蘇丹,1942年奉調回埃及,不久被任命為軍事學院教官。同年,薩達特被捕入獄,他成為“自由軍官組織”的主要領導人。在他的積極組織和領導下,秘密小組日益增多,幾乎遍及整個武裝部隊。
1945—1948年,納賽爾在開羅陸軍參謀學院學習、深造。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告成立。5月15日,以埃及為代表的阿拉伯國家向以色列宣戰(史稱巴勒斯坦戰爭)。納賽爾參戰,任營參謀長,戰鬥中他智勇雙全,戰功卓著,被譽為“法盧賈之虎”,並被提升為少校。由於埃及腐朽的法魯克王朝的無能,埃及在戰爭中失敗了。納賽爾和他的戰友們從中認識到必須推翻封建王朝、趕走英國殖民勢力,才能拯救埃及。
1952年7月22日,納賽爾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兵變。7月26日,法魯克國王被迫宣布退位,逃往歐洲。7月27日,納賽爾主持召開了會議,將自由軍官組織於1949年成立的“創建委員會”改名為“革命指導委員會”,作為過渡性政府。納賽爾推舉當時在國內外知名的穆罕默德·納吉布少將任主席,他任副主席。
1953年6月18日,埃及政府宣布廢除君主製,建立共和國。納賽爾仍擁戴納吉布任總統兼總理,而他自己則擔任了副總理兼內政部長。1954年10月,埃及同英國簽訂新的英埃協定,廢除《英埃同盟條約》,規定英國從埃及撤出全部軍隊。由於總統納吉布保守和專權,納賽爾同他發生激烈衝突。1954年11月18日,納賽爾接替納吉布就任共和國總統。
1955年4月18日—24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了舉世矚目的“萬隆會議”(即第一屆亞非會議)。納賽爾率團出席。他在會上大聲疾呼:“殖民主義一向是世界不穩定的根源……必須予以鏟除。”萬隆會議大大提高了納賽爾的聲望。萬隆會議前後,納賽爾同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總理尼赫魯多次互訪和交談,他們一致同意實行“不結盟”政策。1956年7月,三國領導人在南斯拉夫的布裏俄尼島舉行有曆史意義的會晤,奠定了“不結盟”運動的基礎。
1956年6月23日,埃及舉行全民投票,納賽爾以99.948%選票正式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納賽爾執政後,他首先致力於發展民族經濟,他認為:“沒有經濟上的獨立,政治獨立是沒有價值的。”他計劃在尼羅河上修建阿斯旺巨型水壩,以利工農業的發展。初期美國曾表示願意提供援助和貸款。但隨著埃及在國際舞台上的反帝反殖、不結盟政策的擴展,美國宣布停止援建阿斯旺水壩。在西方壓力麵前,納賽爾拒不讓步,他轉而接受蘇聯的援助,並宣布將英法控製的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出動4萬多人,在英法的支持下,對埃及發動了武裝侵略(史稱蘇伊士戰爭)。侵略者妄圖以武力奪回蘇伊士運河控製權。納賽爾率領埃及軍民奮起反抗,迫使英、法、以侵略軍撤出埃及。蘇伊士戰爭的勝利,使納賽爾成了埃及和阿拉伯世界傳奇般的英雄。
1958年2月,埃及與敘利亞組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納賽爾出任總統。兩國合並後,由於地域不相連、習俗差異多以及強行推行一些不適宜的政策,引起了敘利亞各界的反感。1961年敘利亞宣布獨立,退出阿聯。事後,納賽爾曾坦誠而又痛苦地承認:“開羅把敘利亞人當作埃及人同樣對待,這是犯了致命的錯誤。”
埃、敘分裂後,納賽爾致力於國內的政治、經濟建設。對敘利亞與埃及的決裂,他認為是敘利亞的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搞的陰謀。為了反對這類陰謀人物,他提出在埃及建立“阿拉伯社會主義”的政治主張。他倡導的“阿拉伯社會主義”主要內容為:主張信仰宗教、實行全民民主、在合作範圍內實行土地私人所有製、反對暴力、通過和平方式解決衝突和矛盾。這一思想在阿拉伯世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經濟建設方麵,在農村進行了土改,削弱了大地主的勢力;對外國工商企業實行國有化,國家資本有了更多的權利。到1962年,政府已控製了全國95%的工業;在工業布局上,強調發展重工業的重要性;在經濟管理工作中,推行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通過第一個五年計劃(1960年7月—1965年7月)的實施,“阿拉伯社會主義”運動已取得了很大成績。納賽爾的聲譽日益高漲。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對埃及、敘利亞和約旦3國發動突然襲擊,戰爭隻進行了6天(史稱六天戰爭),埃及損失慘重,空軍全部被摧毀,傷亡約兩萬官兵,武器裝備的損失約80%。在這次戰爭中,以色列占領了約旦河西岸和耶路撒冷舊城區,占領了加沙地帶和埃及的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共計650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戰爭的失敗,使納賽爾深感痛心,為承擔戰爭失敗的責任,他提出辭去總統職務,聽候人民審判的決定。由於埃及人民的強烈要求,他才同意繼續留任。但從此,他的身體健康狀況開始惡化。
為重建被戰爭破壞的國家和軍隊,他支撐著病體奔波勞累著,但內政、外交均不似戰前那樣得心應手。他多次訪問蘇聯,力圖得到更大更多的軍援,均遭失敗。往日的戰友、同事,紛紛與他分手。過去他認為自己有資格成為阿拉伯複興的領袖,而如今已沒有這種雄心壯誌了。1970年9月28日因心髒病猝然發作而去世,時年52歲。納賽爾一生致力於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他是一位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戰士,是現代最有影響的阿拉伯領導人之一。他領導人民推翻封建王朝,驅逐英國占領軍,實現民族獨立,建立民主共和國,這些豐功偉績使他不僅在埃及,在整個阿拉伯世界乃至全世界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心目中都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