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阿裏·真納(1876—1948),巴基斯坦民族獨立運動的領袖,巴基斯坦的締造者。
真納生於卡拉奇一穆斯林富商家庭。6歲那年,父母為他請了一名家庭教師教他古吉拉特語。10歲在孟買進入一所小學,在校內他對玩耍比對學習更感興趣,為了轉換環境,11歲時父親決定把他送進信德伊斯蘭學校,在這裏大約學習了4年時間,他對學業仍無興趣,父親很為他擔憂。父親此時已是卡拉奇有名的商人,他希望兒子盡快學點本領。父親的一位朋友建議把真納送到倫敦去,以便他能開辟一條自己的生活道路。父親采納了這位朋友的建議。臨去英國前,由父母包辦,他與貝伊結了婚。
1892年初,真納乘上前往英國的輪船離開了祖國。來到倫敦後,他進入林肯律師學院學習法律。不久,妻子貝伊與母親相繼去世的噩耗傳來,他感到很悲痛,尤其對母親的愛是超過一切的。在痛苦中他決心學有所成,為家庭爭光。平日他大部分時間到圖書館去博覽群書,豐富、充實自己的頭腦。星期天,他常去倫敦海德公園聽講演。對下院的辯論會他也十分感興趣,一些著名自由主義政治家們的演說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他心中時時湧起一種聯想:為了祖國的獨立將要進行大規模的鬥爭,他渴望在這場鬥爭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幾年後,他在一次談話中曾流露出這種強烈的願望,他說:“孟買將成為第二個波士頓。但這次不是把一箱一箱的茶葉,而是把一車一車的英國人拋進海裏。”1896年在取得林肯律師學院高級律師資格後,他啟程回國了。
回到印度後,父親希望他在卡拉奇某個名律師處工作,但真納另有打算,他決定前往孟買。創辦律師事務所。1897年,他來到孟買,很快在孟買高等法院注了冊,開始了艱辛的創業階段。最初的三年,由於他初出茅廬,找他辦案的人很少,經常是早上去法院兜圈子,晚上兩手空空地回來。盡管處境艱難,但他仍堅持不懈。1900年,經朋友舉薦,他結識了孟買代理檢察長麥克弗森,麥很賞識他的人品、才氣,很快他被任命為孟買管轄區的臨時推事,他的社會地位的確立和財富的積累由此逐漸開始了。
1906年,真納30歲了,他加入了印度國民大會黨。他感到自己已有所“積蓄”,可以搞政治活動了。他認為通過國大黨這個政治組織,可以為人民的政治進步盡到自己的責任。這年國大黨召開了加爾各答會議,他作為該黨主席達達巴伊·納奧羅治的私人秘書出席了這次會議。達達巴伊·納奧羅治在國大黨中屬於溫和派,主張立憲鬥爭,主張在不列顛帝國範圍內實行印度自治。這些思想對真納的政治觀點的形成影響頗大。
1906年12月,全印穆斯林聯盟成立了。它主張按宗教劃分選舉單位,實行立法機關的選舉,並要求立法機關中給伊斯蘭教徒以獨立的代表權。穆斯林聯盟成立後,很多一直在國大黨內的穆斯林,加入了穆盟;而仍留在國大黨內的為數不多,真納便是其中之一。1910年,他被孟買的伊斯蘭教徒推選為印度中央立法議會的議員。1913年,穆盟領導人根據反英鬥爭的需要,提出了同其他教派合作,以建立一個適合印度的自治製度的政治目標。這一年,真納正式加入穆斯林聯盟,同時又是國大黨黨員、立法議會的議員。實現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團結,正是真納這一時期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標。他認為:印度穆斯林隻有參加印度民族獨立的鬥爭才能真正保障自己的利益。穆斯林聯盟在保護穆斯林利益的同時,應忠於占有更重要地位的國家利益。1916年真納代表穆斯林聯盟同國大黨簽署《勒克瑙協定》。這一協定的簽訂使印度人民自治道路上最大障礙——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不和被排除了。英殖民當局已無法再以此為借口阻礙印度的政治改革了。但殖民當局並不死心,他們揚言,針對國大黨與穆盟達成的諒解要“在印度采取強硬路線”。這一年,真納出任穆斯林聯盟主席並再次當選為中央立法議會議員。
1918年4月,真納同露登巴伊·佩蒂特結婚。第二年8月,他們的獨生女兒迪納·真納出生。
1920年,真納再次當選為穆斯林聯盟主席。1921年初,由於對國大黨那格甫爾年會提出的不合作綱領有不同意見,與甘地發生了激烈爭論,導致真納脫離了國大黨並放棄一切公職,僅保留下穆盟盟員的資格。雖然出現不和,但這時他仍呼籲印度教與穆斯林之間的團結並為之去努力。1924年5月,他在穆盟拉合爾會議上疾呼:“外國統治印度並且繼續維持統治,主要是因為印度人民,尤其是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不能團結一致,缺乏互相信任……我幾乎可以說,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團結之日,就是印度實現自治領責任政府之時。”1926年11月,真納再次被選人中央立法議會。1928年,他的妻子露登巴伊·佩蒂特病逝。1930—1932年,真納代表穆斯林聯盟參加英印倫敦圓桌會議。1934年成為穆斯林聯盟終身主席。
1935年7月,英國國王批準印度政府法,印度十一個省開始享有自治權。10月24日真納從英國回到了孟買。1937年2月根據印度政府法舉行了第一次大選,國大黨在十一個省中的五個省裏得到了絕對多數,而穆盟卻收獲甚小。國大黨堅持一黨組閣,拒絕與穆盟合作。真納與國大黨領袖甘地、尼赫魯的分歧日益顯見,盡管如此,直到1938年時,真納還一直視自己是一位民族主義的印度人。
隨著國大黨與穆斯林聯盟之間分歧的加深,以及殖民當局“分而治之”的政策,真納的立場開始轉變。1940年初,真納提出:穆斯林是一個單獨的民族,應該滿足他們的民族願望。3月22日,穆盟在拉合爾召開年會,通過了著名的《巴基斯坦決議》。決議要求伊斯蘭教徒聚居的省份脫離印度,成立一個單獨的國家即巴基斯坦。為了實現這一決議,真納與甘地進行了多次艱苦的會談。甘地認為: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不是兩個民族,而是一個民族。真納則認為:無論按照什麽樣的民族定義和檢驗標準,穆斯林和印度教徒都是兩大民族……無論根據什麽樣的國際法準則,穆斯林都是一個民族。針鋒相對的意見,難以彌合的分歧,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殖民主義者為了保持在印度的殖民統治,決定利用國大黨與穆盟的矛盾,采取了分而治之的辦法。1947年6月,英國艾德禮政府公布了“印度獨立法”(即“蒙巴頓方案”)。其主要內容是根據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原來的印度一分為二:印度教徒的印度國家和伊斯蘭教徒的巴基斯坦國家,分別享有英聯邦自治地位。穆斯林聯盟和國大黨都接受了分治的原則。
1947年8月7日,真納回到卡拉奇。8月11日,召開巴基斯坦製憲會議。8月14日,真納宣誓就任巴基斯坦自治領首任總督。15日,以列雅格特·阿裏汗為總理的巴基斯坦第一任內閣宣誓就職。
巴基斯坦從誕生之日起就麵臨著各種各樣的複雜問題。印巴分治後長期存在的教派糾紛並沒有解決,殖民當局製造的克什米爾歸屬問題更難處理。政治事務的空前繁忙,使真納感到精疲力竭。1948年6月,根據醫生的建議,他離開卡拉奇到基達休養了一段時間,7月1日,他應邀在卡拉奇為巴基斯坦國家銀行的開業式剪彩,並在儀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8月14日,他不顧身體的虛弱,為巴基斯坦獨立一周年準備了向全國發表的文告。9月11日與世長辭,終年72歲。
真納是巴基斯坦立國運動的領導人,他在巴基斯坦人民中享有極高的威望,人民尊稱他為“偉大領袖”。他的一生,是為伊斯蘭民族爭取獨立、解放而奮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