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十九章 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列寧

  弗拉基米爾·伊裏奇·列寧(1870—1924),馬克思、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者,世界無產階級的革命導師,蘇維埃國家和蘇聯共產黨的締造者。

  列寧原姓烏裏揚諾夫,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辛比爾斯克(現烏裏揚諾夫斯克)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伊裏亞·尼古拉耶維奇·烏裏揚諾夫,是辛比爾斯克省國民教育總監,1882年獲貴族稱號;他工作勤勉,具有民主主義思想。母親是一位醫生的女兒,富有學識,為人善良。列寧天資聰穎,性格活潑,加上良好的家庭環境,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勤思考、樂於助人的習慣。他5歲跟父母學文化,9歲上中學,畢業時獲得金質獎章。

  19世紀末,俄國正處於沙皇專製統治的黑暗年代,社會矛盾複雜,階級鬥爭激烈。列寧上學時,隨父親到過伏爾加河流域,親眼目睹了農民和城鎮平民的窮困和愚昧;俄羅斯人對楚瓦什人、韃靼人、摩爾多瓦人等少數民族的欺壓。回校後又讀了俄國進步思想家、革命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屠格涅夫、赫爾岑等人的著作,從而引起了他對俄國社會問題的關心。1787年,他的哥哥亞曆山大·伊裏奇因為謀刺沙皇亞曆山大三世而被處以死刑。這件事對他的震動特別大。他認為,民粹派用恐怖手段推翻沙皇製度是錯誤的。他曾對朋友堅定地說:“不!我們不走這條路。我們絕不走這條路!”他要去探索一條新的革命的道路。

  1887年秋,列寧考入了喀山大學法律係。這所學校政治空氣濃厚,校內建有十幾個秘密團體。列寧入學不久,就參加了這些團體發動的學生運動,結果被學校開除,並遭到逮捕和流放。警察在送他去流放地時問道:“小夥子,造反有什麽好處,你這不是往一堵牆上撞嗎?”列寧冷冷地回答道:“是的,但這是一堵腐朽了的牆,是一堵一撞就倒的牆!”翌年10月,列寧從流放地回到了喀山,隨即參加了當地的革命小組,潛心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和普列漢諾夫的著作。這使他的思想產生了一次飛躍,開始信仰馬克思主義。1889年,他隨全家遷居薩馬拉(現古比雪夫)。在這裏,他組織了當地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小組,經常深入工人和農民中進行社會調查,同時,以校外生的資格為參加大學畢業考試做準備。1891年,他以甲等優秀成績獲得了彼得堡大學法律係的畢業文憑和助理律師證書。

  1893年,列寧移居俄國政治和工人運動中心彼得堡,一邊從事律師業務,一邊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1894年,他寫了著名的《什麽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一文,批判了民粹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政治綱領,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論證了工人階級的偉大使命,提出了工農聯盟的思想和建立工人政黨的任務。這標誌著列寧已經從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1895年春,列寧以治病為由,第一次出國。他先來到瑞士的日內瓦,拜訪了“勞動解放社”的領導人普列漢諾夫。接著去蘇黎世拜訪了曾是民粹派成員,後成為社會主義運動著名活動家的阿克雪裏羅得。不久又去法國和德國,先後會見了馬克思的女婿、國際工人運動的傑出領導人保·拉法格,恩格斯的親密戰友和學生、德國社會民主黨創始人之一威廉·李卜克內西。這次出國,他收獲很大。了解了西歐國家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情況,汲取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工人運動著名領導人和活動家的革命經驗,與國外的俄國革命者建立了聯係;此外,還帶回了一些珍貴的馬克思主義文獻。

  1895年秋,列寧回到國內,立即將彼得堡的一些馬克思主義小組聯合為一個統一的政治組織——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列寧的革命活動引起了沙皇當局的注意。同年12月,他再次被捕入獄。1897年,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東部葉尼塞河畔的舒申斯克村。在流放地,他一刻也沒有停止革命活動,他通過秘密渠道經常指導“鬥爭協會”的工作;深入研究俄國社會政治、經濟結構,密切注視著俄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反複思考俄國未來的革命前途。在此期間,他寫了30多種論著,其中在俄國革命者中反響最大、傳播最廣泛的是《俄國資本主義發展》一書。該書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方法,分析了俄國經濟結構和發展規律,闡明了俄國革命的必然性,從思想和理論上徹底清算了民粹主義的理論和觀點。

  1900年初,列寧結束了流放生活。7月,他第二次來到日內瓦,與普列漢諾夫及其領導的“勞動解放社”進行協商,決定為在俄國建立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創立一份革命報紙——《火星報》。12月11日,《火星報》在德國萊比錫正式出版,在該報出版的最初3年裏,列寧在上麵發表了57篇文章。其中《怎麽辦?》一文最重要。該文批判了經濟派推崇工人運動的自發性、否定政治鬥爭的錯誤觀點,闡明了進行無產階級革命必須建立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緊迫性,提出了建黨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及黨的綱領和奮鬥目標。

  1903年,俄國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列寧出席了這次會議。這次大會雖然通過了一部黨章,宣布了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真正建立起來,但是,這次大會卻因為黨員要不要參加黨的一個組織,黨應不應成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和領導工人階級革命的戰鬥堡壘等重大問題的辯論,而分裂成為對立的兩派。以列寧為首的多數人堅決主張,黨員必須參加黨的一個組織,黨應該成為領導工人階級革命的先鋒隊和戰鬥堡壘,這一派就叫做布爾什維克;以馬爾托夫為首的少數人堅決反對列寧的主張,這一派就叫做孟什維克。布爾什維思想體係後來又稱為布爾什維主義。它的形成標誌著列寧主義的誕生。

  俄國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以後,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之間圍繞建黨學說和組織問題,展開了越來越激烈的鬥爭。1903年11月,列寧退出了《火星報》編輯部。1904年2月,列寧寫了《進一步,退兩步》一文,嚴厲批判了孟什維克在組織問題上所奉行的“自由、民主”的思想,闡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和學說,製定了“團結、戰鬥”和“民主集中製”的組織原則。由於布爾什維克在民主工黨中央委員會裏越來越居於少數,列寧便於1904年夏,率布爾什維克委員退出,並成立了獨立的布爾什維克中央機關。1905年1月,它出版了自己的中央機關報《前進報》。

  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爆發,列寧於7月寫了《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的兩種策略》,批判了孟什維克關於民主革命應有資產階級領導的錯誤主張,全麵闡述了布爾什維克的革命策略路線,論證了無產階級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提出了工農聯盟和把資產階級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思想。11月初,列寧回到彼得堡,號召布爾什維克領導俄國人民舉行武裝起義。由於這次起義的客觀條件不成熟,起義被沙皇當局鎮壓了。為躲避警察追捕,列寧於第二年第三次出國,經芬蘭到達日內瓦,開始了長達近10年的國外僑居生活。在國外,他一邊從事著述,指導國內人民的革命活動,一邊參加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同國際上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派別進行鬥爭,特別是與第二國際代表人物伯恩施坦和考茨基等人的鬥爭。

  1912年1月列寧領導布爾什維克在布拉格舉行了俄國民主工黨第六次代表會議,通過了把孟什維克派開除出黨,結束了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在一個黨內在形式上保持統一的局麵。布爾什維克從此成了俄國惟一的馬克思主義政黨。5月,列寧又親自創辦了《真理報》作為布爾什維克黨中央機關報。列寧給國內黨組織的指示通常都是經過《真理報》傳出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沙皇俄國變成了“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環節”。列寧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響亮口號。他根據對帝國主義的深入分析和係統研究,發現了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和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進而突破了馬克思關於無產階級革命首先在資本主義先進國家取得勝利的論斷,第一次得出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在一個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勝利的結論。根據這一新的理論,列寧指示國內的布爾什維克迎接新的革命風暴的來臨。1917年,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製製度,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同年4月16日,列寧從國外回到了彼得堡,隨後發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綱》,提出了從資產階級革命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策略方針。由於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對布爾什維克黨的革命采取武力鎮壓的政策,迫使列寧改變了“和平過渡”的方針,於1917年11月7日(俄曆10月5日),親自領導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取得了俄國“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

  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召開了全俄第二次代表大會(11月8日),宣布了由他親自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並擔任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主席。之後,他領導人民廢除地主和資本家的所有製,鎮壓被推翻階級的反抗,回擊國外反動勢力對俄國革命的幹涉,建立新的無產階級國家機器,恢複和重建被戰爭破壞了的國民經濟。

  1922年底,列寧因為長期的革命鬥爭,積勞成疾,加上1918年8月30日在莫斯科參加群眾大會被刺成重傷,到1922年,病情加重。經過多方醫治無效,於1924年1月21日,在莫斯科郊外的哥爾克村病逝,終年54歲。

  列寧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是不屈不撓為勞苦大眾的利益而奮鬥的一生。他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獻給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事業。他在同國際國內形形色色的敵人進行長期堅持不懈的鬥爭中,捍衛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列寧主義階段。他所留下的極為豐富的思想遺產,至今仍是世界人民、各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寶貴財富。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