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維烏斯·瓦列裏烏斯·奧利烏斯·君士坦丁(約280—337),古羅馬皇帝(306—337),也稱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是羅馬帝國西方奧古斯都康士坦提烏斯與其第一個妻子海倫娜的長子。他出生在米西亞省的奈薩。君士坦丁早年從軍,先是在加裏留部下參加對薩桑波斯戰爭,後去高盧,隨父轉戰於不列顛,同加裏多尼亞作戰。306年夏,康斯坦提烏斯在擔任奧古斯都僅15個月後死於約克。君士坦丁被軍隊擁立為奧古斯都。東方的奧古斯都伽列裏烏斯也被迫授予君士坦丁以愷撒的稱號。然而,君士坦丁為確立其在西方的統治地位,不得不花了6年的時間同其他3個勁敵展開鬥爭。312年,他在羅馬郊外戰勝勁敵馬克森提,勝利地進入羅馬,並占有了原屬於馬克森提管轄的意大利、非洲和西班牙,確立其對帝國西部的統治,成為名副其實的奧古斯都。
313年,君士坦丁與帝國東部的統治者李錫尼在米蘭會晤,並共同發布敕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敕令承認基督教徒同其他異教徒有信仰自由的同等權利,並把過去被沒收的教堂和教會財產歸還給他們。基督教從此成為帝國的合法宗教,變成了國家政權的精神支柱。李錫尼在東方打敗了占據小亞細亞、埃及和帝國亞洲部分的奧古斯都——馬克西米·達劄,控製了東方各行省。至此,整個羅馬世界隻控製在兩個奧古斯都手中。
但是,兩個奧古斯都並立的局麵沒有維持多久。314年,君士坦丁與李錫尼因邊界糾紛而展開戰爭。李錫尼在班諾尼亞境內和亞得裏亞堡一帶連遭失敗,不得不讓出東部的伊利裏亞、馬其頓、亞加亞等大片土地。這次戰爭沒有取得決定性的結果。隨後君士坦丁在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連年作戰,曾經打敗哥特人,並允準大批“蠻族”入境以補充兵員。223年,君士坦丁與李錫尼開始決戰,並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卡爾西頓一帶徹底地打敗了李錫尼。李錫尼被送往帖撒羅尼加。第二年,他被以陰謀叛變和私通蠻族的罪名而處死。君士坦丁從此就成了羅馬帝國惟一獨裁統治者。
恢複帝國統一後,325年,君士坦丁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召開了第一次基督教主教會議,確定正統教義,譴責阿裏烏斯派為“異端”,從思想上、政治上全麵控製基督教,使之成為羅馬帝國政治統治的工具。但是,帝國的統一以及廢棄戴克裏先的四君共治製,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帝國內部分裂的因素。鑒於帝國特定的地理環境,複雜的政治局勢,為加強對帝國的控製,避免皇權旁落,君士坦丁不得不繼續奉行共治製,把他的3個兒子任命為愷撒,分別統治帝國的不同區域,君士坦丁二世掌管西班牙、高盧和不列顛;康士坦提二世掌管亞洲行省和埃及;康士坦斯掌管意大利、西伊利裏亞和非洲。此外,還派兩個侄兒——達爾馬提和漢尼巴裏阿努斯治理較小的地區;達爾馬提駐守哥特前線,後者駐守黑海沿岸。君士坦丁隻是直接統轄巴爾幹半島和黑海附近,把主要精力放在多瑙河邊境上。君士坦丁本想以此來避免皇權旁落,但事與願違,同許多專製君主一樣,隻會給他的家族帶來骨肉相殘之禍。帝國分裂不可避免,內戰勢必發生,從而加速了帝國社會經濟崩潰的過程。
繼戴克裏先之後,君士坦丁采取一係列措施,鞏固中央集權,強化官僚體製,實行文武分治,征收人頭稅和土地稅等。
為加強其君主專製統治,君士坦丁竭力尋找理論根據。繼313年的“米蘭敕令”之後,於325年親自主持召開了尼西亞主教會議,確定基督教為正統教——國教,為君主專製提供了精神支柱。此後,他對基督教采取保護的態度,授予基督教會許多特權。例如,免除基督教僧侶個人對國家的徭役義務,主教有權審判教會案件。教會還獲得了接受遺產、饋贈購買和釋放奴隸等權利。同時,宣布阿裏烏斯教為異教,規定基督教徒必須尊奉的信條,即聖子基督是永恒的,與聖父、聖靈是同體的。
為加強君主專製統治,君士坦丁強化官僚體製。他統治時期,設立了許多新官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官僚按嚴格的等級製度冠以尊貴頭銜,享有一係列如免納租稅、免受拷打,隻受元首審判等特權。君主保護他們,而他們則以效忠君主為其最高職責,君主的意誌就是惟一的法律。至此,共和製的殘餘已經不複存在了。
為加強君主專製統治,君士坦丁繼續推行由戴克裏先開創的把軍隊分為邊防軍團和內地機動軍團的軍事改革以及在各行省中使軍權和民政權分立的政策,使軍事權力集中在皇帝的手中。為了確保兵員,提高軍事實力,君士坦丁改變傳統的招兵製度,招收蠻族人充實軍隊,結果,羅馬軍隊的蠻族化大大加強。例如,由4萬名哥特人組成的“同盟者”是一支特殊的軍隊,它從帝國政府領取餉銀。許多蠻族人在帝國軍隊中獲得高級軍官的職位。
君士坦丁在其統治的最初20年中,在羅馬建立起一個比戴克裏先體製更為完備的君主政體。但是,這種體製的根本目標在於君士坦丁試圖通過強製措施來緩解3世紀業已出現的奴隸製危機,維護大奴隸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君士坦丁曾正式宣布,準允貧民出賣自己的子女為奴。還頒布法令確認奴隸主有權將被釋放的奴隸及其子女重新淪為奴隸。2世紀時,皇帝哈德良和安敦尼曾先後頒布過禁止主人殺害奴隸的法令。這時,君士坦丁的法令中則明確規定:主人為糾正不馴順的奴隸的惡劣行為而鞭撻奴隸致死可不受起訴。對煽動奴隸逃跑的人由原來的僅處以罰款到這時的受嚴刑拷打。從前,對逃跑的蠻族奴隸隻需將其交給原主即可,而現在則要把他們放逐到礦山去,有時砍斷奴隸的腿。在君主製統治下,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更加惡化。奴隸主階級在它的保護下,重新獲得了隨意役使,甚而殺害奴隸的特權。
當然,這些嚴刑酷法對社會其他勞動者,特別是隸農同樣行之有效。實際上,它已經使隸農和奴隸在地位上很少區別。君士坦丁曾下令對窩藏別人奴隸的人處以大批罰金,給逃亡隸農戴上鐐銬,送還原主。君士坦丁的這些法令為其繼承者所承認並使其適用範圍日益擴大。大批隸農及其子女依法被禁錮在奴隸主的土地上。城市手工業者同樣也失去了基本人權:不能自由脫離其所屬的手工業公會;向國家繳納貢稅並服勞役。
因此,君士坦丁的君主專製製度的階級實質就是推行一係列反動的政策,竭力迫使勞動群眾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確保隸農製大土地所有者所需要的勞動人手和國家賦稅的收入來源。這種製度實施的結果是導致了羅馬帝國的農業、手工業日益走向衰落,使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更加惡化。
在對外政策上,他繼續奉行戴克裏先的政策。313年,曾先後在西方和多瑙河沿岸成功地反擊了法蘭克人和哥特人的進攻。
由於帝國東部在經濟、戰略上日益重要,330年,君士坦丁放棄了千年古都——羅馬,遷都於巴爾幹半島的拜占庭,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意為“君士坦丁之城”)。臨終前,君士坦丁受洗為基督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