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爾·伊拉裏奧諾維奇·格列尼謝夫·庫圖佐夫(1745—1813),是俄國曆史上著名軍事統帥和軍事思想家。1745年9月16日,出身於彼得堡的一個軍人之家。其父是軍事工程師,退役後獲陸軍中將軍銜。
由於受父親影響,庫圖佐夫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和勤思考的習慣。12歲時,他已學會了一門外語,讀遍了父親收藏的有關曆史和軍事書籍。同年,他考入了炮兵學校,3年即以優異成績修完了工程學、炮兵學、幾何學、數學、軍事史、德語、拉丁語、波蘭語、土耳其語等課程,還自學了一門英語。根據校務委員會決定,庫圖佐夫提前一年畢業,留校任助理教官。
彼得大帝時期曾頒布一項法令:每一個年輕貴族都應從當列兵開始,隻有在基層服過役的人,才有資格晉升為軍官。因此,庫圖佐夫便於1759年底,到炮兵連當班長。1762年,他晉升為大尉,隨軍開往波蘭,參加了幾次小規模戰鬥。1770年,被調到正在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與土耳其軍隊作戰的魯緬采夫的集團軍任參謀官。在這位著名軍事統帥的言傳身教下,他學到了許多治軍和用兵之道,領略了魯緬采夫善於通觀全局、隨機應變、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從而豐富了他的戰鬥經驗,提高了他的指揮藝術。1771年,庫圖佐夫晉升為中校。1774年,他率全營在阿魯什塔地區的舒馬村(現為庫圖佐夫斯卡)阻擊土耳其登陸部隊,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仍堅持指揮戰鬥,取得了勝利,因此受到了上級的嘉獎。B。M。多爾戈魯科夫元帥在呈送沙皇的戰報中說:“莫斯科軍團的傷員中有中校庫圖佐夫,子彈擊中他麵部一側的眼睛和太陽穴之間的部位,而從另一側穿了出來……但是,他仍然把一個新兵營組織得非常好,以至在戰鬥超過其他老兵營。”
庫圖佐夫負傷後,被送往國外治療。在國外,他利用養傷機會,考察了一些有名的古戰場和軍事院校,結識了許多軍事科學家,還拜會了普魯士軍事統帥腓特烈二世。這使他大開了眼界。
1790年,庫圖佐夫晉升為少將,被派往克裏米亞和庫班地區,在蘇沃洛夫指揮的部隊任縱隊司令。此時,俄土戰爭正進入決定性階段。葉卡捷琳娜二世為了迫使土耳其盡快締結有利於俄國的和約,命令蘇沃洛夫奪取位於多瑙河上遊的伊茲梅爾要塞。此要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俄軍占領了它,就能控製多瑙河,打開通向土耳其的國門。因此,俄土雙方都勢在必奪。
伊茲梅爾要塞屹立在陡峭的河岸上,非常堅固,高牆聳立,堡壘密布,護城河既寬又深,高低雙層炮火封鎖了通往要塞的交通要道。由3.5萬名精兵組成的土耳其守軍,裝備精良,食物充足。蘇沃洛夫率3萬餘名俄軍,分6路縱隊,連續兩次強攻,均遭失敗。第三次,他召來了庫圖佐夫,嚴峻地說:“庫圖佐夫,我了解你,你也了解我,這次再攻不下要塞,我就死於城牆下,你也不能幸免。此時此刻,你該明白如何行動!”庫圖佐夫斬釘截鐵地說:“不攻下要塞,我絕不生還!”說完,他即刻把擲彈兵和獵騎兵編為一支突擊隊,迂回到要塞左側,對準要塞五角堡猛轟,壓住敵人火力。又親率一支由哥薩克兵組成的敢死隊,肩扛雲梯,身背馬刀,泅水渡過護城河,冒著槍林彈雨,衝到要塞牆腳下,架起雲梯,前仆後繼,往牆頭攀登。最後,在友鄰部隊支援下,終於衝進城內,幾乎全殲了要塞守軍。戰鬥結束後,蘇沃洛夫在給葉卡捷琳娜二世的捷報中說:“庫圖佐夫表現出高超的作戰藝術和非凡的勇敢精神……他雖在我的左翼,但卻是我的主要助手。”庫圖佐夫也感慨地說,這場戰鬥“使我向蘇沃洛夫這位偉大的統帥學到了治軍和指揮藝術的最重要原則”,即“作為指揮員必須遠見卓識,深思熟慮,堅決果斷,行動迅速和攻勢猛烈”。
俄軍攻占伊茲梅爾要塞後,迫使土耳其於1791年簽訂了俄土和約。根據和約,土耳其把南布格河與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大片土地割讓給俄國,承認俄國吞並克裏米亞合法。庫圖佐夫因為此次戰功顯赫,被晉升為中將,並擔任伊茲梅爾要塞的駐軍司令。
1793年,庫圖佐夫改任俄國駐土耳其特命全權公使。為維護俄國獨霸黑海的航行權,他與歐洲列強駐土耳其使節進行巧妙周旋,解決了一係列關係到俄國利益的複雜問題,還把土耳其和普魯士拉到俄國一邊,參加反法鬥爭。1794年,他完成了在土耳其的外交使命,回國擔任貴族武備中學校長,親自給學生授課,講解俄國軍事發展史和新的戰略戰術,為俄軍培養了大批優秀軍官。與此同時,又兼任駐芬蘭陸軍司令,立陶宛、喀山、基輔等地的總督。
1798年,庫圖佐夫晉升為上將。此時,他已經成為一位文武兼備的名將。他不僅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在對國內外軍事和指揮藝術博采眾長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軍事思想體係和戰略戰術。
1804年,俄國參加了第三次歐洲反法聯盟。1805年,庫圖佐夫奉命任俄軍總司令赴奧地利與拿破侖統率的法軍作戰。當時,拿破侖的軍隊在烏爾姆剛剛打敗了奧軍,在兵力、裝備和士氣上優於俄軍。庫圖佐夫了解到這些情況後,審時度勢,果斷地將5萬俄軍從布勞瑙至茨奈姆一線撤到了奧爾姆茨,既避免了俄軍被圍殲的危險,又挫敗了拿破侖試圖一舉實現消滅東線俄奧聯軍的戰略目標。
拿破侖在取得了烏爾姆大捷、趕走了布勞瑙至茨奈姆一線的俄軍後,迅速占領了奧國都城維也納,奪取了奧國的半壁河山。為鞏固戰果,他不得不分出3萬名法軍來守衛漫長的交通線和“新邊界”。此時,俄皇亞曆山大一世和奧皇認為,這是進攻拿破侖軍隊的好機會。於是,兩國便拚湊了8萬軍隊,組成了俄奧聯軍,任命庫圖佐夫為司令。當時,拿破侖隻有5萬人。庫圖佐夫領命後,鑒於法軍裝備精良,士氣高昂,曾建議亞曆山大一世,暫不與拿破侖軍隊交戰,最好將聯軍撤至意大利的加裏西亞地區,與駐紮在那裏的8萬奧軍會合,待機“埋葬法軍”。但是,秉性固執,狂妄自大,毫無作戰經驗的亞曆山大一世卻拒絕了這一建議。他命令庫圖佐夫立即率聯軍趕到奧斯特利茨,和拿破侖軍隊決戰。同年11月20日,奧斯特利茨戰役打響。在戰鬥的緊要關頭,俄皇又不聽庫圖佐夫的勸告,自作主張,將據守在普拉岑斯高地的一個師的俄軍調走,致使拿破侖的炮兵部隊輕而易舉地占領了它,居高臨下用炮火猛轟擁擠在特爾尼茨冰湖上的俄奧聯軍。結果,聯軍被打死、淹死、活捉的近4萬人。負了傷的庫圖佐夫以及俄皇、奧皇若不是衛兵拚死相救,就會被法軍生擒。亞曆山大一世逃回彼得堡後,當著禦前大臣的麵撒謊說:“我年輕,沒有作戰經驗。可是庫圖佐夫則不然。他應該對這次戰役的失敗負責!”庫圖佐夫有口難辯,因此被剝奪了軍職。
1806年,俄土戰爭再次爆發。土耳其聯合法國在多瑙河地區向綿延1000公裏戰線上的4.6萬人的俄軍發起了強大攻勢。為應付這一危急局勢,亞曆山大一世隻好恢複了庫圖佐夫的軍職,命他率軍反擊土、法聯軍。庫圖佐夫到任後,將4.6萬俄軍收攏一起,采用誘敵深入、集中力量各個擊破的戰術,在魯什楚克地區大敗6萬土軍。1811年,庫圖佐夫又率俄軍將土耳其7萬軍隊圍困在圖爾圖卡亞和錫利斯特拉要塞,迫使土耳其政府於1812年5月簽訂了對俄國有利的《布加勒斯特和約》。但是,亞曆山大一世卻借口庫圖佐夫沒有將土軍全殲,損害了俄國榮譽,又將他革職,還令他返回其在沃倫省戈羅什基村的莊園賦閑。
1812年6月24日,拿破侖為了征服整個歐洲,稱霸世界,率50多萬大軍侵入了俄國。法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無人可擋,很快就占領了維爾諾、明斯克、波洛茨克、維帖布斯克、莫吉廖夫等許多地區。庸碌無能的亞曆山大一世迫於軍隊和全國人民的壓力,隻好再次起用庫圖佐夫,任命他為抵抗拿破侖侵略軍的統帥。庫圖佐夫臨危受命。他一到任後,麵對強大的法軍,當機立斷,作出了避敵銳氣、大步撤退、待機反攻的戰略決策。為此,他一邊在俄國南部地區加緊招募新軍,組建預備隊;一邊號召敵占區人民實行“堅壁清野”,開展遊擊戰,以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了平息沙皇及社會輿論對其戰略撤退決策的不滿,鼓舞全國軍民的抗敵鬥誌,同年9月7日,庫圖佐夫親率13萬俄軍,在離莫斯科約120公裏的布魯季諾村,同法軍展開了一場激戰。盡管雙方在戰鬥中各損失了四五萬人,但是從戰略上說,法軍卻因此傷了元氣,而俄軍則因此打破了拿破侖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贏得了精神上的勝利。
9月13日,法軍逼近了莫斯科,庫圖佐夫於當天召開軍事會議。會上,他力排眾議,作出了將莫斯科軍民全部撤出,把該城變成一座空城的大膽決定。9月14日,拿破侖率軍進入城內。正當他得意忘形之際,莫斯科城內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將他的軍隊燒得無處躲藏,四處亂竄。狼狽不堪的拿破侖隻好逃離該城。此時,庫圖佐夫已布下了天羅地網,開始了全國大反攻。10月18日,俄軍在達塔魯丁諾村打敗了法軍元帥繆拉的軍隊。接著,又在馬洛雅羅斯拉維茨殲滅了法軍主力。當拿破侖率殘部退到別列津納河時,一查點人數,來時的數十萬大軍,僅剩下2萬餘名衣衫襤褸的殘兵敗將。
俄國軍民在庫圖佐夫統帥下,經過不到半年的浴血奮戰,就取得了1812年衛國戰爭的輝煌勝利。庫圖佐夫本人也因為此次戰爭中的赫赫戰功和高超的指揮藝術,而榮獲俄軍元帥軍銜。
1813年,庫圖佐夫被任命為歐洲反法聯軍總司令。4月28日,他在向法國本土進軍途中,因年老體衰,在德國小城本茨病逝,終年68歲。其遺體運回國內,葬於喀山大教堂。
1812年的俄法戰爭,對拿破侖的法國來說,是侵略戰爭;對俄國來說,是反對異族侵略、維護國家獨立的正義戰爭。庫圖佐夫作為贏得這場戰爭勝利的俄軍統帥,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英名將永垂俄國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