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三節 輔武王孟津會諸侯

  西伯昌死後,太子姬發即位,這就是後來的周武王。武王尊稱呂尚為“師尚父(音fǔ)”,讓他輔佐自己完成文王未竟的滅商大業。武王即位時,東至嵩高(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縣),南及江漢,北上太原,西到巴蜀,這廣大範圍內的邦國和大部分少數民族部落,都已歸附於周。據說當時周的勢力範圍,已經達到三分天下而有其二。其他地區“殷之叛國”也越來越多,特別是東夷諸部的叛離情況更為嚴重。在這種形勢下,周武王又在灃水東興建鎬(音hào)京,作為新的都城,積極進行滅商準備。

  武王也經常向呂尚請教一些軍事問題。一次,武王詢問太公,“用兵之道,究竟是怎樣的”?呂尚說:“用兵之道,貴在專。專一才能通達兵道,把握製勝的神機。”又說:“聖王把兵看作凶器,不得已才用之。現在商王濫用兵威,隻知生存而不知滅亡,隻知享樂而不知禍殃。雖然,生存並不在於能考慮到滅亡,享樂並不在於能慮及禍殃,而在於能考慮到決定生死禍福的根源。大王您如果已經考慮到了問題的源,還用憂慮它的流嗎?”武王又問:“如果兩軍相遇,各自固守壁壘,互相對峙,誰也不敢先發動進攻,而我想襲擊對方,但又不能保證勝利,該怎麽辦呢?”呂尚回答道:“使我軍外示混亂而內整飭,外示饑餓而實際飽食,內藏精銳而外示愚鈍,一合一離,一聚一散,陰謀策劃而嚴守機密,高築壁壘而埋伏精銳,兵士銜枚而廖若無人,使敵方不知我謀而放鬆戒備,欲擊其東而攻其西,這樣就可以迷惑敵人而奪取勝利。”武王又問:“如果敵人知道了我們的計謀該怎麽辦呢?”呂尚說:“用兵製勝之術,在於密察敵情,抓住有利戰機,迅速進擊,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而決不可泄露我方機密,為敵所乘。”

  有一天,武王姬發問呂尚:“我打算減輕刑罰而又能樹立我的權威,少施行一些賞賜而又能使人們從善,少頒布一些政令法規而民眾又都能自覺按一定的規範行事。請問師尚父,怎樣做才能實現這一點呢?”呂尚回答武王說:“如果你殺了一個人就能使一千個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殺兩個就能使一萬個人害怕而不再犯罪,殺三個人就能使三軍軍威大振,那麽你就把他們殺了。如果你賞了一個而使一千個人高興,賞兩個人而使一萬個人高興,賞三個人而能使三軍上下都高興,那麽你就賞他們。如果你能通過法律條令約束了一個人而使一千人遵照執行,那麽你就用這法律法令去約束他。如果你能通過禁止兩個人的錯誤行為而使一萬個人不再去犯錯誤,那麽你就玄禁止。如果你能通過教育三個人而使三軍上下都受到教育,那麽你就去教育。總之,能夠殺一個而懲戒上萬人,賞賜一個而激勵更多的人,這才足有道明君的權威,幸福之所在啊!”武王聽了,頓開茅塞,照著呂尚的話去做,時時慎於刑賞,力求令行禁止,於是周國的政治更加清明,背叛殷商而依附周國的人越來越多,出師伐紂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了。

  武王即位的第九年,在呂尚的協助下,策劃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盟會,實際是一次滅商的軍事演習。這次軍事演習的目的,主要在於觀察一下天下人心的向背和各諸侯國的態度。這次會盟,準備東渡黃河,約各國諸侯會集於孟津,而由呂尚擔任軍事總指揮。大軍出發前,呂尚左手持著象征軍事統帥權的黃鉞(一種長柄的黃色大斧),右手拿著白旄(飾有白色犛牛尾的軍事指揮旗),召集全軍舉行誓師大會,並發布命令說:“勇猛的官兵們,集合好你們的隊伍,準備乘船渡河,後至者斬!”於是大軍出發,並順利抵達孟津。天下諸侯紛紛響應,據說當時不期而會的諸侯就有八百之多。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孟津之會”。這次盟會,標誌著天下諸侯大都叛商而聽命於周,周的“王業”已基本形成。當時諸侯們都鼓勵武王說:“可以伐紂了。”但武王考慮到時機還沒有完全成熟,決定回師。回師後,呂尚幫助武王又積極地準備發布伐商的戰爭檄文,向各諸侯國宣告伐商的誓言:“隻有天地是生長萬物的父親和母親,隻有人是萬物中最靈的動物。忠誠聰明的人為天子,天子就是人民的父母。如今的商紂,不敬奉上天,使得災害降於人民。紂整天迷於酒色,肆無忌憚地施行暴政。一人有罪而誅及其父母兄弟,任官不用賢才卻隻因父母的官爵而寵任其子弟。他的宮室、樓台、亭閣、陂池極盡奢侈之能事,以殘害於你們廣大的人民。又用炮烙之刑殺害忠良,剜孕婦的腹腔以察看究竟,上天大為震怒,命令我文王,敬奉天命,以除邪惡。文王大功未成而去世了。所以我姬發,與你們眾多諸侯觀察殷商政治的得失。而紂王毫無悔改之心,傲慢無禮地坐著,廢棄對上帝百神的祭祀,對祖宗宗廟的祭祀也置之不顧,所有用於祭祀的牛、羊、豕以及鮮美的穀物等,全被盜賊所竊。於是紂王自我解釋說:‘我有億萬人民,我有天命保護,任何人不能輕侮於我。’他對於自己的胡作非為毫無悔改,上天保佑下民,為之立君,使人民有所依靠。為之立師,使人民接受教育。隻有這樣的君師,才能配合上帝,安定天下四方。有罪當罪,無罪當赦,我怎麽敢離開這個宗旨而一意孤行。力量均等,有德者勝。德行均等,秉義者勝。紂王有臣民億萬人,則有億萬條心。我隻有臣民三千人,但共同一心。商紂的罪惡已經盈滿,上天命我來誅殺他,我若不順天誅紂,我的罪過和紂的相同。我姬發日夜恐懼,接受命令於文王之廟,告於上帝,祭祀大社,與人民大眾一道,奉天命以討伐商紂。上天哀憐人民,民有所欲,上天必然順從。你們大家輔佐我而永遠使四海清平,現在正是時候,不可失去天時。”這就是著名的《尚書·太誓》一文的上篇。

  商王朝的有識之士也早已覺察到了殷商的敗落與周國興盛的跡象。早在文王把黎國滅掉後,紂王的大臣祖伊看到了周人的勢力東漸,而商王朝在西北的勢力已大大縮小,就急忙跑去向紂王勸諫說:“上天已經斷絕我們殷國的壽運了。不管是能知天命吉凶的人的預測,還是用大龜占卜,都沒有一點好征兆。我想並非是先王不幫助我們這些後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至於自絕於天命,所以上天才拋棄我們,使我們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即使是我們國家的民眾,也沒有不希望殷國早早滅亡的,他們都說:‘上天為什麽還不顯示你的威靈?滅紂的命令為什麽還不來?’大王您如今想怎麽辦呢?”紂王卻回答道:“我生下來做國君,不就是奉受天命的嗎?”祖伊回去後隻好無奈地說:“紂已經無法規勸了。”

  孟津會盟之後過了兩年,商紂王更加淫亂昏虐,商王朝的各種矛盾更加尖銳激烈,商的上層統治集團開始分裂。微子多次勸諫紂王,紂王不聽,微子為避禍而逃離了商。箕子也勸諫紂王要勵精圖治,不要沉湎於酒色,紂卻置若罔聞,箕子為避禍而裝瘋為奴,結果紂還是把他給囚禁起來。紂的叔父王子比幹看到這種情況,說:“為人臣者,不能不以死相諫。”於是竭力勸諫,而且連諫三日不離去,紂王一怒之下竟把他給殺了,還剖開他的心來看是否有七竅。商朝當時有個叫商容的貴族,是個賢人,百姓都很愛戴他,紂卻把他廢為庶人,據說商容後來到太行山隱居去了。在這種情勢下,商王朝人人自危,惶惶不安,成天提心吊膽,許多大臣都離紂而去。太師疵和少師強抱著祭祀時演奏用的樂器投奔到周,內史摯也帶著圖籍典冊逃亡到周,殷商王朝出現了土崩瓦解的局勢。而這個時候,殷紂王又集結了商朝的主力軍隊遠征東夷,商人對東夷人曾發動過多年的戰爭,這次征伐卻遭到了東夷人的強烈反抗,商朝由此陷入了對東夷戰爭的泥淖之中,並為此付出了極大的犧牲:族人戰死或被擄去當奴隸,牲口和財物大量被搶走或毀壞掉。殷紂王因此而眾叛親離,孤立無援,而他卻仍然一意孤行,以天子自居,自高自大,迷信鬼神和天命就在自己身上。

  與此同時,周已羽翼豐滿,國勢日隆。整個形勢對於滅商來說,都極為有利。於是周武王問呂尚:“商的仁人、賢人都逃亡了,您看現在可以討伐商了吧?”呂尚審時度勢,認為伐紂的時機已到,於是對武王說:“我聽說,了解天道的人不怨天,了解自己的人不怨人。先謀劃而後行事就會昌盛,先行事而後謀劃就會敗亡。天授予我而我不取,反而會遭受罪責;時機到了還不行動,反而會遭受禍殃。隻有夏天的枝條才可打結,隻有到冬天水結成冰才可折斷。現在時機已到,難得而易失!”於是武王決定伐商。武王又問呂尚:“我想不戰而知勝,不占卜而知吉利,有辦法做到嗎?”呂尚說:“有辦法。如果大王得民心,而圖謀討伐無道的人,那就不戰而知勝;任用賢能的人,討伐邪惡的人,那就不占卜而知吉利。現在紂以為人民和賢能者都對他是有害的,而大王則以為是對我們有利的,這樣,即使不屬於我們的人民,也可以為我所用呢。”武王說:“說得對。”於是武王整頓軍旅,厲兵秣馬,準備正式出兵伐商。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