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節 獻謀策滅商做準備

  商紂王腐朽墮落,又連續不斷地發動對外戰爭,對周邊國家興兵征討。他先向太行山黎人(在今山西黎城縣東南)發動進攻,接著進軍西北的黃土高原,繼而又揮師東向,全力鎮壓東夷各部。殷紂王這種窮兵黷武的做法,更激化了社會矛盾,正如《詩經》中所描述的,當時的民怨“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全國到處是不滿和憤怒之聲,整個社會像開鍋的水一樣沸騰起來)。但是商紂王卻更加淫亂不止,還加重刑罰,設立了炮烙之法(在銅柱上抹膏油,銅柱下加炭火,令人在銅柱上行走,不一會兒就會墜入炭火中身亡)。這種形勢,對周人勢力的發展卻非常有利。西伯昌繼承先人的誌願,積極準備滅商大業。在得到呂尚之後,西伯昌就向呂尚請教滅商的方略。

  呂尚曾勤學《易》理和兵法,並曾遊曆諸國,對時勢了解得十分清楚,於是他向周文王獻“陰修德以傾商政”的策略,也就是表麵上要服從商的統治,恭順事殷,以此來防止紂王的猜忌而不利於發展自己的實力;暗中則要通過修德,來爭取民心和更多小罔的支持,這樣來瓦解殷商王朝的盟邦,剪除商的羽翼,削弱和孤立殷商王朝,最後達到滅商的目的。

  西伯昌采用呂尚的謀略,以尊商愛民為由,把洛西之地獻給紂王,請求紂王廢除炮烙之刑,紂王非常高興,答應廢除炮烙之刑,並完全放棄了對周西伯的猜疑,還賜給周西伯弓矢斧鉞,授給他征伐的專權,並且更加相信西伯昌。

  殷紂王不任用忠誠賢能之臣卻任用小人為政,諸侯因此而漸漸地疏遠了紂王。紂王任用費中來處理朝政,而費中是一個善於阿諛逢迎並貪圖小利的人,舉國之人都不願和他親近。紂王還任用惡來,而惡來又是一個善於詆毀和進讒言的人,因此諸侯從此更加疏遠紂王,原來臣服於商的一些諸侯方國,也開始背叛商而歸附於周。這時,西伯昌又依呂尚之策,率領諸侯入貢紂王,從而又獲得了紂王的寵信。

  西伯昌采納並施行廠呂尚的“修德”之策,施德行善,尚賢愛民,諸侯們因此都尊西伯昌為賢者,遇上難以解決的事情都來找他來裁決。當時,虞國人和芮國人因爭奪土地發生矛盾,很久沒能得到解決,就互相商量說:“聽說周西伯是位仁人,何不去找他問問?”於是兩人來到了西周。剛到西周邊境,就看到西周種田的人互讓田界,年幼之人謙讓長者,都尊禮崇德,民俗純樸,一派君子之風。看到這裏,虞、芮二君都感到非常慚愧,說:“我們所相爭的正是周人認為羞恥的事情。我們還找周西伯於什麽?隻會去自討恥辱罷了。”於是兩人沒有見到西伯昌就回去了。回國後,兩國互相推讓所爭之地。諸侯們聽說這件事後,更加敬慕西伯昌,認為西伯昌大概就是“受命之君”,先後有四十多個小方國,都因仰慕周的政教,加上不堪忍受殷商的統治而來歸附周。

  有一天,西伯昌問呂尚:“商王非常殘暴,經常虐殺無辜,您輔佐我,有所憂慮嗎?”呂尚說:“人自己的作為不給自己造成災害,別人也不可謀害他。爭取天下如同追搏猛獸,參加的人都可分得一份肉;也像同舟共濟一樣,如果船翻了,大家都遇難。我現在就是與王同舟共濟呢。”呂尚又告訴西伯昌:“鷙鳥將要搏擊的時候,先收身縮翼而後發;猛獸將要搏擊的時候,先垂耳伏身而後出;聖人將有所動作的時候,也必先顯出愚笨的樣子。我觀察商都的郊外,野草瘋長,勝過莊稼。我觀察商王朝的人,邪曲的人多而正直的少。商王暴虐殘忍,敗法亂刑,這些都是亡國的征兆。所以我有信心輔王滅商。”

  西伯昌還經常向呂尚請教有關國家治理的道嬋和方略,薑太公向他提出了很多治國方略,為之謀劃運籌。一次,西伯昌問道:“天下熙熙攘攘,紛擾複雜,有時強盛,有時衰弱;有時氣運好,國泰民安;有時又氣運乖蹇,國危民亂,這是什麽原因呢?莫非是因為其君主賢與不賢的關係嗎?還是由於天時變化自然造成的呢?”呂尚認為,國運的昌盛與否取決於君主的賢能,而不足因為外在的原因,於是回答說:“國君不賢,國家就會危亡,人民就會變亂;國君賢明有德行,國家就會太平,人民就會安定。所以國家的福禍在於君主的賢與不賢,而不在於天時的變化。”西伯昌又問:“可以把古代聖賢君主的事跡講給我聽聽嗎?”呂尚說:“從前帝堯統治天下的時候,上古的人都稱他為賢君。”西伯昌問:“他是怎樣治理國家的呢?”呂尚說:“堯治理天下的時候,不用金銀珠玉作裝飾品,不穿錦繡華麗的衣服,不觀賞珍貴稀奇的物品,不玩弄寶貴的奢侈品,不聽淫逸的音樂,不粉飾宮廷的院牆,不雕飾宮殿的甍(音méng,屋脊)、桷(音jué,方的椽子)、椽、楹(音yíng,廳堂前部的柱子),不修剪庭院的茅草。以鹿皮擋風禦寒,穿粗布做的衣服,吃粗糧做的飯,喝藜藿(灰菜和豆葉)湯。不使勞役妨礙農耕、紡織的時節,約束自己的心誌,治理國家以清靜無為,升遷忠正守法官吏的爵位,增加廉潔愛民之人的俸祿。敬重那些孝敬父母、愛撫幼小的人,慰勞勉勵那些致力於農桑耕織的人。區分善惡良莠,表彰善良的人,提倡公正操守,以法律製止奸邪詐偽的行為。對自己所厭惡的人,如果他有功也一定加以賞賜;對自己所喜愛的人,如果他有罪也一定加以懲處。贍養鰥寡孤獨的人,救濟那些遇到禍患而傷亡的人家。堯帝自己則非常節儉,很少征用民役賦稅,所以天下百姓生活富裕,安居樂業,而沒有饑寒的麵容。百姓則像景仰日月一樣感戴他,像親近父母一樣親近他。”西伯昌說:“堯帝真是一位偉大的有德行的賢君!”

  西伯昌曾經向呂尚請教治國的首要任務,說:“我很想知道治理一個大國的首要任務是什麽。想要使君主尊貴而人民安定,應該怎樣做呢?”呂尚是主張愛民修德而治國的,於是回答西伯昌道:“愛民而已。”文王又進一步的請教:“怎樣才是愛民呢?”呂尚解釋道:“要時刻想著有利於民,而不要危害他們;要成就人民的生產和生活,而不要破壞他們;要使人民能得以生存,而不要殺害他們;要經常想著給予人民什麽,而不要剝奪他們;要使人民生活得快樂而不感到痛苦,使人民歡喜而不憤怒。”呂尚又具體地解釋說:“民眾不失去職業就會獲得利益;農民不失去農時就會得到收成;減輕刑罰民眾就能生存;少征賦稅就是給予民眾實惠;少修建宮竄台榭就會使民眾安樂;官吏清廉不敲剝百姓就會使民眾喜悅。反之,使民眾失去職業、沒有工作,就是損害民眾的利益;耽誤農時、沒有收成,就是敗壞民眾的事業;官吏貪汙笥擾,就會引起民眾的憤怒。因此,善於治理國家的開明君主,管理民眾就會如同父母愛護自己的子女,兄長愛護自己的弟弟一樣,看到他們的饑寒而為他們擔憂,見到他們勞苦而為他們悲痛,對他們的賞罰如同對自身的賞罰,向他們征收賦稅如同奪取自己的財產。這就是愛民之道。”

  呂尚還向西伯昌諫言圍君要擁有“六守”,也就是選拔賢能人才的六條標準,分別是“仁、義、忠、信、勇、謀”。呂尚把符合這六個條件的人稱為“賢人”,他說:君主治理國家,必須尊崇和任用德才兼備的賢能之人才能富國強民。西伯昌問呂尚:“怎樣慎重地選取符合這六個條件的人才呢?”呂尚回答說:“使他富貴從而來觀察他是否作惡犯法,不作惡犯法的人可稱之為仁;使他尊貴從而來觀察他是否驕橫傲物,不驕橫傲物的人可稱之為義;使他擔當再任從而來觀察他是否懷有二心,不懷有二心的人可稱之為忠;使他奉命出使在外從而來觀察他是否隱私欺騙,不隱私欺騙的人可稱之為信;使他身臨危境從而來觀察他是否惶恐變節,不惶恐變節的人可稱之為勇;使他處理各種不斷變化的事情從而來觀察他是否能隨機應變,能隨機應變的人可稱之為謀。”

  在發展國家的經濟方麵,呂尚向西伯昌提出要使國家富強、人民富足,就要發展生產,而發展生產就應該“三寶”(農業、工業、商業)並重。他告訴文王說:“如果把農民組織在一起進行農業生產,糧食就會充足;如果把工匠組織起來進行工業生產,器具就會充足;如果把商人組織在一起進行貿易活動,財貨就會充足。而讓這三大行業的人都能各安其處,各從其業,民眾就不會謀亂。”呂尚又輔助西伯昌製定並實行了一係列發展經濟的政策,在周境內實行“九一租稅製”,即農人租用公田,隻繳納九分之一租稅的低稅製度;給大大小小的官吏“份地”,作為官吏的俸祿,而且子孫可以繼承,等等。這些經濟政策正符合當時西周的發展狀況,調動了農民在官田上努力生產、官吏們自覺地搞好份地生產的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為以後滅商奠定了經濟基礎。

  在軍事方麵,呂尚提出用兵之道在於吊民伐罪、懲惡揚善,而用兵之略在於謀取不戰而勝。於是呂尚向文王提出了“文伐”的策略,也就是不用交接兵刃而討伐、征服敵人的策略。呂尚具體解釋了文伐的策略道:“文伐的策略有十二條。一、因其所喜,順其所好,使其誌驕氣盈;二、親其所愛,分其威權,使其內部分化,廷無忠臣;三、暗中收買其手下,使之為我提供情報;四、厚賂以珠玉美女,縱其淫樂,並對其卑辭委聽,順其意而合其心,使其在邪惡的道路上不能自拔;五、對其手下的忠臣,少用賄賂的辦法,而暗中設計,阻其成事,以促使其國君撤換他,然後我再對他親而信之,並促使其國君重新啟用他,這樣他就可為我所用;六、收買他內部的人,離間他外部的盟國,使其人才外流而敵國入侵;七、籠絡其寵愛者,暗中以利相誘,縱其輕財揮霍,造成其國庫空虛;八、為其謀劃而使其得利,這樣他就會對我言聽計從,任我擺布;九、尊之以虛名,使之妄自尊大而疏遠其聖賢的人;十、對其曲意奉承以得其信任,使之視我如同親生兄弟,然後在不知不覺中奪其權柄;十一、暗中攬其豪傑,而將我之智士和勇士推薦給他,使其周圍充塞我之黨徒;十二、收買其亂臣以迷之,進獻美女淫聲以惑之,贈送良犬寶馬以縱其欲,時機一到,便可與天下共謀而伐之。以上十二條具備了,武事也就成功了。”

  為實現滅商的目的,呂尚又積極幫助西伯昌策劃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先征服商的一些附屬方國,以進一步孤立商王朝,然後再向東發展,東渡黃河,為最後滅商掃除障礙。當時仍然忠於商的方國主要有密須(今甘肅靈台縣)、黎(今山西長治市)、邗(yú,音於。今河南沁陽縣)、崇(今陝西西安灃水西)等國。西伯昌原想先對邗用兵,但又想聽聽呂尚的意見,於是問呂尚:“我想對外用兵,您看先征伐哪個國家好呢?密須氏對我們疑心重重,是否可以先征伐密須?”管叔認為不可,說:“密須國的國君是聖明的君主,先征伐密須是不義的舉動。”然而呂尚說:“要先征伐密須。”當時密須在商的屬國中是力量較強的一個,它對周很不恭順,屢次抗拒周,並且侵略它附近的小國阮和共(都在今甘肅涇川縣),所以呂尚說:“先王用兵,都是討伐那些不守道義的人,而不討伐恭順之國;討伐那些險惡的人,而不討伐易於順從之國;討伐那些過分囂張的人,而不討伐那些還不怎麽壞的國家。”文王說:“您說得對。”於是決定對密須用兵,並把密須消滅了。接著又相繼消滅了黎、邗、崇等國,還打敗並驅逐了西北方麵的犬戎,解除了他們對周的威脅。這一係列軍事上的勝利,使周的勢力範圍迅速擴大,成功地實現了孤立商王朝的戰略目標,為後來武王滅商奠定了基礎。而在這一係列勝利中,“呂尚之謀計居多”,據說多是一些“兵權和奇計”。這所謂的“兵權和奇計”,大概就是運用的“文伐”的策略吧,因此後世談論兵法權謀的人,都推尊呂尚為本謀。

  西伯昌滅崇之後,便在崇的故地灃水西岸興建豐邑,並把國都從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縣),遷移到豐。此後不久,西伯昌由於長期操勞於國事。染疾而亡。西伯昌臨終的時候,太子姬發在身邊,於是西伯昌召來呂尚,心懷遺憾地說道:“唉!上天將要拋棄我了,我要把周朝的社稷囑托給你。現在我想學習一些至理名言,以便明確地傳給子孫。”呂尚忍住內心的哀傷,回答道:“您要問些什麽呢?”西伯昌仍然心係國家之事,於是向太公問道:“先前聖賢的治國之道,他們有所廢止,也有所實行,可以把這些講給我聽嗎?”呂尚說:“見到善事卻怠惰不為,時機到來卻遲疑不決,知道不對卻泰然處之:這三者是先人治國所以廢止的地方;能柔能靜以待己,能恭能靜以待人,能強能弱以接物,能忍能剛以待機:這四者是先聖治國之策得以實行的原因。所以公義勝過私欲,國家就會昌盛;私欲勝過公義,國家就要衰微;為政勤懇勝過怠惰,國家就會吉祥;怠惰勝過勤懇,國家就會滅亡。”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