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薑太公巧遇周文王

  呂尚,本姓薑,字牙或子牙,名尚,傳說是炎帝的後裔。他的祖先在堯的時候曾經做過四嶽(四方部落首領),又曾幫助大禹治水,立下功勞,在虞夏之際被分封於呂(在今河南南陽),所以又用封地為姓,姓呂。呂姓的後代後來日益衰落,到呂尚的時候,也就是商朝末年的時候,已經淪為庶民,四處遷徙流散。呂尚就出生在東呂鄉(今山東省東部黃海之濱的日照、菖縣一帶),也就是《史記·齊太公世家》所說的“東海上人”。

  呂尚出身寒微,到成年時,由於家境貧寒而難以娶妻,為延續祖上香火而無奈地成為當地馬氏贅婿(古代男子就婚於女家,稱為“贅婿”)。贅婿是當時齊地流行的一種婚俗,贅婿的社會地位很低,在婦家多被人輕視,需要盡力勞作、置產理家,否則要被棄置或逐出。而呂尚並不善於經營勞作,增值家產,導致家庭愈加拮據窘迫,最終被妻子趕出了家門,成了“齊之逐夫”。

  呂尚被逐出家門後,決心發憤圖強,於是在東海遍訪聖賢,精心研習《易》理和兵道。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學有所成,還被人們稱之為“東夷之士”。此後呂尚便離開了東海故土,希望得遇賢主明君,以使學有所用。呂尚不顧路途遙遠,步履維艱,一路跋山涉水,經魯山,跨奄國,來到了棘津(在今河南延津縣汲津鋪)。棘津位於黃河渡口,是商朝的軍事重鎮,於是呂尚決定在這裏暫時棲身,以觀察世事,伺機而動。但由於生活無著,為了糊口,他又不得已而賣身為奴,以替別人做雜役而艱難度日。在受人淩辱、賣力為生的日子裏,呂尚看到毫無進身之機,於是便沿黃河西行到了孟津(今河南孟津)。盂津地近朝歌,交通便利,人眾物華。為了養生糊口和結交俊傑,呂尚又做起了賣飲食的小買賣,在孟津開了個小飯店。但呂尚憐憫貧窮的人,重義輕利,最終因經營不善,導致小飯店破產。呂尚又決定離開孟津,前往朝歌城。朝歌是殷朝的國都,人物雲集,官邸林立,他希望在這裏能夠有一展才華的機會。然而進入朝歌之後,仍然是進身無門,為了維持生計,呂尚不得不在朝歌幹起了屠宰業。但他仍然不墜青雲之誌,並且還堅定地認為一把屠刀也可以“下屠屠牛,上屠屠國”,因此周圍的人都稱他為“狂夫”。然而實際上呂尚也不善於經營屠宰業,以至於常常因牲肉腐敗而賠本,很快生意就維持不下去了,他便又成了“朝歌之廢屠”。年老窮困的呂尚後來又以占卜算卦為業,由於他精通《易》理,因此每占必應,前來求占的人愈來愈多。這時候商朝的王子比幹也聞訊來訪,呂尚便借機向比幹講述治國安邦和正君化民的道理,深得比幹賞識,後來經過比幹反複向商紂王推薦,呂尚被任為商紂王的灌壇令(主管在祭壇上酌酒灌地以降神)。

  呂尚入商為小吏之時,也正是商王朝日薄西山之時。殷紂王名受,是商朝的最後一個帝王。商朝自契至湯十四代,遷居八次,到了商王盤庚的時候,都城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市西),才穩定了下來,曆史上人們習慣上稱此後的商朝為殷,或殷商。到了殷紂王的父親帝乙時候,他又將都城遷到了朝歌,但人們仍稱商為殷,因此稱紂王為殷紂王。殷紂王天資聰穎,思辨敏捷,對所見所聞都能迅速作出反應。他身材高大,有過人的力氣。據說他曾倒著拖動九頭牛,很輕易地舉起木頭更換房屋的梁柱,還徒手殺死過很多凶猛的野獸。他的智慧足以拒絕臣下進諫,他的口才足以掩飾自己的過失,所以他經常向群臣誇耀個人的才能,向天下諸侯宦揚個人的名聲,目空一切,認為普天下的人都不如自己。因此盡管呂尚當時懷有滿腹才學和經天緯地的韜略,卻也不被殷紂王所賞識,終不得所用。但呂尚入殷為吏後,卻是親眼目睹了殷紂王的殘暴荒淫,看到了百姓黎民生活的艱辛。紂王貪戀酒色,寵愛妲已(有蘇氏的美女),對妲己言聽計從。他讓樂工師涓創作淫逸的靡靡之音,演奏荒唐的北裏之舞樂。他還加重賦稅,把鹿台錢庫的錢堆得滿滿的,把钜橋糧倉的糧食屯得滿滿的,用來供自己揮霍。他多方搜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宮室,又擴建沙丘的園林樓台,捕捉大量的野獸飛鳥放置在裏麵。還招來大量的樂工聚集在沙丘,作“酒池肉林”,讓許多男女奴隸裸體在酒池裏追逐嬉戲。以殷紂王為首的王室貴族過著“為長夜之飲”(整夜地飲酒玩樂)的腐朽生活。呂尚由此知道紂王是無道之君,在紂王統治下的殷王朝為官,決不可能實現自已經世濟民的宏偉抱負,所以呂尚毅然辭官而離開了商。

  呂尚離開殷商的時候,已是七十多歲的老翁了。離開朝歌,呂尚又開始了流浪生活。他先後遊曆了70餘國,並結識了很多賢能誌士,如閎夭、散宦生等人。在長期的顛沛流離中,他親眼目睹了民眾生活的疾苦,親身體會到世間人情的冷暖,這使他更加認識到殷王朝政治的黑暗腐朽。他聽說周西伯“賢且善養老”,於是來到了西岐。

  周族是我國西部黃土高原上的一個古老部落,起源於黃帝族,是軒轅氏的後裔。周族的始祖是棄,棄在夏朝的時候被任命為“後稷”(農官,負責管理農業)。棄以後到了四世公劉的時候,公劉率領周族遷居於涇水中遊的豳地,在豳地大力發展農業,並重視軍事建設,周民族開始興盛,並開始進入建立國家的階段。公劉以後大約又經過五六代的發展,到了周受封於商朝的時候,已經成為商朝西方的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此後又經過三代,到了古公亶父的時候,古公亶父率領周族又向東南遷居,到達岐山之南、渭水北岸的周原。在這裏他們發展農業來開發周原,在周原建造城邑和祭祀的宗廟,設立官職,使不同的官員分掌不同的職務,還建立了強大的武裝,並因為攻伐戎狄有功,古公亶父被商王封為“牧師”,周成了商朝在西方的方伯。古公亶父死後,他的兒子季曆繼位。季曆大力攻伐西北戎狄部落,解除了在西北的戎狄之患,繼而向東發展。

  由於周人的勢力不斷壯大,到了商王文丁(殷紂王的祖父)的時候,文丁怕周的發展對商造成威脅,於是設計謀殺了季曆。季曆之子姬昌繼承了其父基業,即後來的周文王。姬昌又稱西伯昌,他篤信仁厚、尊老愛幼、禮賢下士,為了接待賓客,他甚至常常顧不上吃飯。很多賢能之士知道後都來投奔他,閎夭、散宜生也投靠了姬昌。周的勢力於是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到了殷紂王的時候,殷紂王為了統治諸侯,任命姬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個窈窕貌美的女兒,獻給了紂王,但九侯的女兒端莊賢淑,不喜歡淫穢之事,惹得紂王大怒,紂王把她給殺了,又因此要殺九侯。鄂侯認為九侯沒有過錯,紂王不該殺九侯,於是極力為九侯申辯。結果紂王大怒,把鄂侯也一並殺了,並把九侯剁成了肉醬,把鄂侯做成了肉幹。西伯昌聽說此事後,暗暗歎息,不想被崇侯虎知道了,崇侯虎借機向紂王說西伯昌的壞話:“周西伯姬昌在西岐私下裏積善累德用來收攬民心,如果諸侯都歸向了他,將會對您不利。”於是殷紂王把西伯昌抓了起來,囚禁在羑裏(商朝的監獄,在今河南湯陰)。西伯昌之臣閎夭等很擔心西伯昌被殺,又早已結識並知道呂尚的賢能,於是他們向呂尚請教營救西伯昌之策。呂尚讓他們尋求美女和奇珍異物獻給紂王。於是他們依計行事,賄賂紂王的寵臣費仲,把有莘氏的美女、驪戎地區出產的寶馬、有熊國出產的三十六匹駿馬,還有其他一些珍奇寶物獻給了紂王。紂王見了很高興,說:“有了這裏麵的一件東西就可以釋放周西伯,何況有這麽多呢!”於是紂王相信姬昌不會謀反,釋放了他,並告訴姬昌是崇侯虎在私下裏說他的壞話。

  呂尚從“齊之逐夫”到“入殷為官”,又辭官離開商朝而遊曆70餘國,自己的親見親聞親身感受,使他對當時的局勢十分了解。他因聽說“西伯賢且善養老”而來到西周,希望在西岐能有施展才華的機遇。然而在他七十二歲那年,終於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多舛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此,他的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發揮,為發生在三千年前的一次偉大的曆史變革作出了重要貢獻,並使他成為傳頌至今的神奇人物。

  這一天,呂尚到渭水邊去釣魚,正好碰上西伯昌出外打獵經過這裏。說也奇怪,西伯昌這次外出打獵前,曾讓史編為他占卜,想知道打獵的收獲怎樣。史編占卜出結果後,告訴文王說:“您這次到渭水的北岸去打獵,將會有很大的收獲。您所獵獲的,既不是龍,也不是影(chī,音吃;一種似龍的獸);既不是虎,也不是羆(pí,音皮;熊的一種),而是一位霸王之輔。”西伯昌又問:“占卜的跡象果真如此嗎?”史編說:“我的遠祖史疇曾經為舜帝占卜而得皋陶(東夷族首領,偃姓。傳說舜時被任為掌管刑法的官,執法公正),那時候占卜的兆象和今天很相似。”占卜本來是古代社會的一種迷信活動,但這次卻很湊巧:西伯昌打獵果然一無所獲,卻遇見了呂尚!不過開始西伯昌並不知道這位老先生就是“霸王之輔”,隻是上前隨便和他聊聊。

  西伯昌問:“您是以釣魚為樂嗎?”

  呂尚回答說:“君子以實現自己的誌向為樂,小人以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為樂。我今天釣魚,看起來很像是在以釣魚為樂,實際上並非那樣。”

  西伯昌一聽這活挺玄妙,又問道:“您說看起來很像以釣魚為樂。這是什麽意思?”

  呂尚說:“釣魚也要講權術。釣魚的權術有三等:用魚餌誘取魚,就像用俸祿誘取人一樣,這是第一等,叫做祿等;用香餌誘取魚,魚必樂食而上鉤,就像重祿之下必有死士一樣,這是第二等,叫做死等;根據所想釣得的魚的大小,而施用不同的誘餌,就像根據人的才能的大小而授予不同的官職一樣,這是第三等,叫做官等。這當中的道理很深,而且能以小見大,因此我說很像是以釣魚為樂。”

  西伯昌說:“我倒很想聽聽其中的道理。”

  呂尚說:“淵深而水流,水流而魚生其中,這是自然之情。根深而樹長,樹長而結實,這是自然之情。君子之間情同義合就會相親,相親才能成大事,這也是一種自然之情。人們的語言應對,隻是情的外表。深切的語言,即所謂至情之言,也正是對事業至關重要的。我現在想談一些至情之言,而毫不忌諱,您聽了會厭惡嗎?”

  西伯昌說:“隻有仁人才能接受直言進諫,不厭惡至情之言。我怎麽會厭惡呢?”

  於是呂尚又用釣魚借題發揮,對文王說:“釣魚的時候,釣繩細微,魚餌明顯,小魚就會來上鉤;釣繩粗細適中,魚餌味香,中魚就會來上鉤;釣繩粗而長,大魚就會來上鉤。魚貪吃魚餌就會被釣繩牽著;人要吃君主的俸祿,才會服從君主;所以用魚餌釣魚,魚就會上鉤被人烹食;用官爵祿位收買人,人就會竭盡全力;以家為餌來奪人之國,國可以被攻破;以國為餌來奪取天下,天下可全被征服。”說到這裏呂尚不由自主地感歎:“可歎哪!商王朝幅員廣大,曆代相傳,連續不斷,但那些聚斂起來的東西,終歸要煙消雲散;而周朝默默無聞,暗中蘊積力量,其光輝必定普照四方;真是微妙啊!聖人的德性,在於能以獨到的見識來收攬人心。真是值得慶幸啊!聖人所考慮的事情,是使萬物各得其所,從中建立起收攬人心的方法。”

  西伯昌於是又問:“製定什麽樣的收攬人心的方法而能使天下歸心呢?”

  呂尚說:“天下不是一個人的人下,而是天下百姓共同的天下。能與天下人共享天下利益的,才能奪取天下;而獨占天下利益的,就會失去天下。天有四時,地有財利,能和民眾共同享有的,這就是‘仁’;誰有仁,天下就會歸順誰。赦免人們的死罪,解決人們的困難,解除人們的憂患,救人於危急之中,這就是‘德’;誰有德,天下就會歸順誰。能與人們憂樂同當,好惡同在,這就是‘義’;誰有義,天下就會歸順誰,大凡人們都是討厭死亡而樂於生存的,歡迎恩德而且追求利益,能使天下人獲得利益的,這就是‘道’;誰有道,天下就會歸順誰。”

  西伯昌聽了呂尚的這番話,異常高興,再一次拜謝呂尚,說:“您講得太恰當了。我的先君太公(指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在世的時候就曾說過:‘將來當會有聖人到周地來,幫助我們周族興旺發達。’您就是這位聖人吧!我的先公盼望先生您已經很久了。”於是文王帶著呂尚同車一起回到國都,並立他為師,讓他輔佐自己,完成興周滅商的大業。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後人又稱呂尚為太公望,又由此而有呂望、薑望、太公、薑太公等稱呼。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