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四節 節事圖強,良策興國

  越王勾踐夫婦與範蠡等人於周敬王二十幾年(前491)回國。勾踐心念會稽之恥,決心大力發展生產,振興越國。他想先重修舊都,範蠡卻認為靠山建都,遠不能滿足複國擴張的需要,他說:“大王想要建國立都,與敵國抗衡,如果不選擇地形寬廣且平坦的地方,不占據四通八達交通便利的地形,將來又怎能建立霸業呢?”於是勾踐命範蠡建造新都城。範蠡觀測天文、察看地形,在會稽規造新城,將會稽山也包括在內。據說修築城牆時,唯獨城的西北方向沒修城門,範蠡等人宣揚說:“如今越國已經臣服於吳,不能阻塞通往吳國進貢的道路。”吳國正在會稽城的西北方向,吳王聽說後,甚為快慰。實際上,這是越人不忘吳恥,為將來出兵伐吳留出的道路。

  勾踐立誌報仇雪恥,他向範蠡請教振興越國之道:“我想行你所說的節事之道以增強國力,你看該怎麽做呢?”範蠡說:“如果行節事之道,就可以得地助。因為隻有大地能包羅萬物,使其生長繁衍而不失其時。時節不到,不可強使物生;時機不到,也不可強使物成。大王想振興國家,報仇雪恥,在事機尚未出現、時機尚未到來的時候,應該好好地撫恤和教導自己的人民,以等待時機的到來。”

  範蠡接著談了複興越國內政方麵的一些建議,他強調要調動人民的積極性,大力發展生產,積蓄力量,富國強兵。他說:“按照順乎自然的原則來考慮和處理天下的事,就應凡事凶時而動,待時而行,以獲取成功。凡我國人,不論男女,都要發動起來,全力從事農業生產。要興修水利,努力防止天災。要大力開辟田野,增加糧食生產,以使國家府庫充實,民眾殷富。決不要使人民曠廢農時,影響生產,否則國家就容易產生禍亂。天時的變化有往返,世事的發展有反複。一定要對天地萬物變化的規律有所了解,才可以據有天下、振興萬物以成利。”

  範蠡也談到了對外關係。他主張要禮待弱國順從強國,但卻不能屈服。至於吳國,要等待或促使它走向衰落,等到時機成熟了,才可以一舉殲滅。

  於是勾踐聽從範蠡的話,任命文種主持國政,範蠡治理軍隊。他自已則時時兢兢業業,小心翼翼,出不敢奢,入不敢侈,親自耕種而食,妻子織布而衣,勞身焦思,夜以繼日,勤於國政,而不敢稍有懈怠。他有宮殿華屋不住。而住在陋室之中,以柴草鋪地而臥,有意識地磨煉自己的意誌。他還在居室的門前懸掛一隻苦膽,進出門時都一定要嚐一嚐,以示不忘亡舊之恥、喪家之辱,激勵複仇的鬥誌。這就是“臥薪嚐膽”成語的來源。他還命一人在他的居處經常高聲提醒他:“勾踐,你忘了會稽之恥嗎?”他即連忙回答:“勾踐不敢忘!”他禮賢下士,厚遇賓客,振貧吊喪,撫恤和教導人民,大力發展生產,休養乍聚。規定壯年不準娶老妻,老年人不準娶壯妻。號召男女適齡婚嫁,女孩到十七歲還未出嫁,則父母有罪;男子二十歲不結婚,父母同樣有罪。生孩子由公家派專門的醫護人員照顧,生男孩獎賞:二壺酒一條狗,生女兒獎賞二壺酒一頭豬,生三個孩子則公家派保姆撫養,或供給食物。若家中長子死去,就免除三年的徭役;其他兒子死去,就免除三個月的徭役。對老弱病殘以及貧病無依鰥寡孤獨進行各種照顧。同時寬刑薄賦,積極發展手工業,提倡“墾其田疇”而減輕賦稅,做到“民俱有三年之食”,從而“內實府庫”,達到民富國強、社會安定。

  加強軍事訓練,征聚兵員,訓練水軍。川重賞和嚴刑教導士卒勇於聽命,樂於立功,“進則思賞,退則思刑”。

  與此同時,對吳國繼續實行以退為進的戰略,內部養精蓄銳,對外不露聲色。勾踐運用大大文種所獻的“伐吳計謀”,進獻重金財帛給吳國君臣。以順服的假象迷惑他們,從而減少吳人對越國的警惕;吳王夫差嗜好建造宮室,興建亭台樓閣,越國便送去能工巧匠和大木良材,幫助吳國大造姑蘇台,以此來消耗吳國的資財,疲乏吳國的民力。勾踐還派範蠡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鄭旦,以助長夫差的驕奢淫逸,消磨他的意誌,使他親近佞臣疏遠忠良;鼓勵吳國北上伐齊,使吳國結怨於楚、齊、晉三國,越則“結齊、親楚、附晉”。聯合三國以製吳。越王不斷運用這些法術,長遠規劃,盡可能消耗吳國的國力。

  越王勾踐發奮圖強,與臣民勵精圖治,經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國力終於強大起來。

  周敬王三十五年(前485),勾踐覺得越國已經相當強大,府庫充實,人民樂為所用了。於是有一天,他召範蠡問道:“先君去世,由我繼位。可是我隻顧荒淫玩樂而不問政事,不恤百姓。致使上天降禍給越國,使越國歸製於吳。然而吳國對待我,也太過分了。我現在想同你商量向吳國報仇的事,你看可以嗎?”範蠡回答說:“不可。我聽說,時機未到,事不可成;必欲強成,事將不祥。相反,如時機已到,而不順時成事,則將反其受殃。是奪足予,皆需相時而定。現在時機未到,請王切勿過早行動。吳國遲早會屬於您的。君王如果過早行動,事情就很難預料了。”

  越大夫逢同讚同範蠡的意見,他也勸阻勾踐說:“國家剛發展起來,現在才殷實富足,如果我們整頓軍備,吳國一定很害怕。吳國害怕了,我們越國的災難也就來了。我們需要等待時機。現在吳國的軍隊正在討伐齊國和晉國,又與楚國、越國結下仇怨。越國不如先好好結交齊國、親楚、附晉,厚待吳國。正如凶猛的鳥襲擊目標時,一定要隱藏它自己的形體。我們要先設法麻痹吳國的警惕,從長計議。”勾踐說:“好吧,我聽你們的。”

  過了一年,即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吳王夫差準備發兵攻打齊國,伍子胥勸阻夫差說:“不行。我聽說勾踐吃飯時從來不超過兩樣菜,穿衣不穿兩層華麗的衣服,而且與老百姓同甘共苦,他如此隱忍,誌在滅吳複仇。這個人不除去,就一定會成為我們吳國的禍根啊。越國是我們吳國的心腹大患;而齊國隻不過是塊石田,即使得到了也不能種植莊稼。希望大王還是放棄出兵齊國,先進攻越國的好。”吳王不聽,發兵討伐齊國,大敗齊軍於艾陵,還俘虜了齊國的高張和國夏。歸國後吳王責怪伍子胥。伍子胥說:“不要太高興了!”吳王發怒。伍子胥想要自殺,吳王聽到後製止了。

  越國大夫文種說:“我看吳王執政太驕傲了,可以試著向吳王借貸糧食,來測試一下他對越國的態度。”文種去吳國請求借糧,吳王想借給,伍子胥勸說不要借,吳王不聽,還是借給了越國。越王暗自高興。伍子胥說:“君王不聽我的規勸,三年後,吳國將成為一片廢墟!”太宰伯嚭聽說了這話,趁機在吳王麵前說伍子胥的壞話:“伍員表麵上忠誠,實際上是個狠心腸的人,他對自己的父兄都不顧,又怎能真心關心大王呢?大王以前打算攻伐齊國,他就竭力勸阻,結果大王獲勝歸來,他反而怨恨大王。大王如果不防備伍員,伍員一定會作亂的。”後來伯嚭不斷在吳王麵前誹謗伍子胥。吳王開始不相信,就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完成使命,臨回國前,他對隨行的兒子說:“我已經預見到吳國的滅亡了。你回吳國沒有好處。”於是他把兒子托付給了齊國的鮑牧,隻身回到了吳國。伍子胥因與夫差政見不合,多次進諫而引起夫差的不滿,再加上太宰嚭的讒言誣陷,夫差早就不滿伍子胥了。夫差得知伍子胥寄子敵國後,立即派人賜給他一把“屬鏤”劍,讓他自殺。伍子胥大笑說:“我幫助你父親稱王稱霸,又擁立你。你當初想要分半個吳國給我,我沒有接受,如今你反而聽信讒言誅殺我,唉!你必定不能獨自立國。”並告訴使者說:“我死後,請把我這一雙眼睛掛在姑蘇城的東門,總有一天我可以看見越國大軍從這裏入城!”夫差對伍子胥恨及入骨,把他的屍首包在皮革裏,拋在江中,名曰“鴟夷浮江”,使之葬身魚腹。伍子胥死後,夫差任用伯嚭執政,吳國的朝政於是愈加黑暗。

  於是勾踐召見範蠡,問道:“去年我同你謀劃伐吳的事,你說時機未到,不可以。現在吳王殺了伍子胥,荒淫玩樂而忘其百姓,擾亂農時,違逆天常,信任奸佞誹憂之人,而討厭和疏遠那些正直的輔佐大臣,致使聖賢之人隱而不出,忠正之臣灰心懈怠,一般的人則曲意逢迎以取容,忠耿之臣已遁,阿諛逢迎之臣更加得勢了,再沒有人批評不忠正的人和事,上下相蒙,苟且偷安。吳國已到了這個地步,你看可以發兵攻打,報仇雪恥了吧?”範蠡說:“吳王殺害忠良,逆節雖已萌生,吳國在人事方麵,確實混亂已極。但綜合天時地利等諸方麵的情況看,時機還不成熟,現在興師,尚無必勝的把握。請王再等待些時吧。”於是勾踐繼續等待時機。

  周敬王三十七年(前483),吳國遇到天災,糧食吃光,百姓饑饉。勾踐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召見範蠡商議伐吳。範蠡說:“上天滅吳的跡象已經出現了,但人事的機緣還沒全到,大王姑且等待吧。”勾踐聞言大怒,說道:“是按照道理本該這樣再三等待呢,還是你在妄言欺騙我呢?我與你談人事,你回答我天時還沒到;現在天時已至,你又以人事機緣還沒到來推諉,這究竟是什麽意思?”

  範蠡回答說:“大王暫且不要見怪。人事必須與天時、地利相參合,然後才能大功告成。現在吳國正遭蟹災,百姓恐慌,他們君臣上下都知道國家資財不足,難以支持長久。這樣吳國上下反而會同心協力,不怕犧牲地來抵禦內憂外患,拚死支撐危局。我們若這時去攻打它,沒有必勝的把握。大王您可以趁機進一步麻痹吳國,姑且到外麵去馳騁射獵,但是不要過分沉迷於田獵;宮中可以暫且有些聲色娛樂,但是不要沉湎忘返;您可以盡情和大夫們飲酒,但不要忘記國家的政事。這樣,吳國君臣見越王無伐吳之心,他們將放鬆警惕,更加不修德行而驕奢淫逸,百姓也會被徭役拖得精疲力竭。等到老百姓財枯力竭,食不果腹而怨恨朝廷時,到這地步,才亓丁以替天行道,誅伐吳國,那時可望馬到成功。”勾踐隻好繼續等待時機。

  這一年正值越國豐收,勾踐采用了文種的一條毒計,奉還吳國一萬石蒸熟了的糧食。吳人見子粒肥大,以為越國土地肥沃,種子優良,遂盡做了種子,結果顆粒不收,終於釀成了大禍。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