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七節 熟讀經書“《左傳》癖”

  京兆杜氏家族一向對經學很重視。杜預本人也熟讀經書,對經書的研究非常透徹,這尤其表現在泰始十年(274)關於禮製的一次爭論中。

  晉武帝泰始十年,武元楊皇後去世,即將遷葬到峻陽陵,依照舊製,安葬完畢後,皇帝和群臣除去喪服而改穿禮服。在此之前,尚書祠部奏請按照博士張靖的意見,皇太子也依規定一起除去喪服。而博士陳達卻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現在所依照的製度,是漢文帝的權宜之製而非正禮,皇太子不用處理國事,與皇帝不同,因而應當服滿喪期。”晉武帝不知所從,下詔讓群儒繼續討論這一問題。熟讀經書的杜預認為:“古代天子及諸侯服父母之喪開始與齊衰、斬衰相同,安葬之後不用穿喪服,但要在心裏悼念即‘心喪’,直到服喪期滿,與士人平民的禮製不同。到了漢代,繼承秦朝的做法,全國人民都要為皇帝服喪三年。漢文帝考慮到這種製度不能長久實行,也不知道古代的做法,就另外按照自己的意旨規定安葬完畢後即可除去喪服而改穿禮服。曹魏隻以到下葬為限,嗣君不在居喪的地方服滿喪期。學者們很久以來就認為這樣不對,然而卻始終不從經傳中去推究,隻說王者為三年的服喪期,應當穿衰麻滿二十五個月。嗣君如果這樣,那麽天子群臣都不能除去喪服。雖然有誌於專心服喪,卻受到各種因素的製約而不能實行。到現在君王都依照漢文帝的規定,是由於居喪守孝的人不守禮製。現在皇太子與皇帝同禮,應當恢複古製,在卒哭之祭後除去喪服,以‘心喪’的方式服滿喪期。從道理上來說,既不應該不除喪服,又不取法漢文帝,才是行喪禮的正禮。”

  尚書仆射盧欽、尚書魏舒聽了以後不得其解,便進一步詢問杜預所依據的證據是什麽。杜預說:“古書上說三年之喪期從天子起,這是說天子沒有一年的喪期,隻有三年的喪期,並不是說天子要穿喪服居喪三年,與士人平民同禮。所以皇後、世子之喪,而叔向說有兩種三年之喪。周公不說高宗服喪三年,而說諒闇三年,這是不穿喪服而隻是‘心喪’的文字。叔向不譏諷景王除去喪服,而隻是譏諷他宴飲奏樂太早,他做到了安葬之後除去喪服,隻是違反了居喪期間的禮節。《春秋》中記載,晉侯設宴招待諸侯,子產相鄭,而當時鄭簡公還未下葬,請求除去喪服以後再聽取命令,君子認為這樣是符合禮製的。宰咺前來饋送惠公仲子的助喪之物,傳中說‘吊生不及哀’。這些都是安葬之後除去喪服而隻是‘心喪’的明證。先儒既有的說法常常可以見到,學者們可以好好地去思考一下。《喪服》規定,諸侯為天子也穿斬衰,難道能說他們一直要穿滿三年嗎?向前考察七代,不見帝王君臣上下穿喪服三年的有誰;推論將來,恐怕百代帝王也會是一樣的不穿喪服三年吧。並不是一定辦不到,而是情況不允許,所以我們理解了聖人不虛設不能實行的製度的緣由所在。孔子言‘禮所損益雖百世可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盧欽、魏舒聽了杜預的解釋以後,認為杜預說得很正確,於是就讓杜預寫奏議,把這次關於禮製的討論情況和最後的決定上奏給晉武帝。最終,皇太子按照杜預的說法,除去了喪服,隻是“心喪”三年。

  當時朝廷內外猛一聽到杜預的說法,無不感到奇怪,甚至有人說他是違禮以趨和時事。當時杜預自己也並沒有去解釋,回去以後讓博士段暢廣泛收集典籍中的有關議論,作為證據,要使大義昭彰,足以流傳到將來。段暢接受杜預的意旨,把經書中記載的事實和成說一條條列舉出來,作為確鑿的證據,以證明杜預說法的正確性。傳記中有與現在的議論相同的,也列舉出來,廣泛列舉兩種說法。表明所憑借的準則,以證明這件事。可惜的是,這些文辭後來大都亡佚了。

  杜預一生勤於治學,著述甚豐。據史書記載,他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三十卷、《春秋釋例》十五卷、《春秋左氏傳音》三卷、《春秋左氏傳評》二卷、《喪服要集》三卷、《女記》十卷、《律本》二十一卷、《晉令》四十卷、《杜預雜律》七卷和《善文》五十卷等。但流傳於後世的隻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和《春秋釋例》二書,其他或已亡佚,或僅片言隻語散見於後人輯錄的書中。明代張溥輯有《杜征南集》,可作為參考。

  西晉時期,王濟懂得相馬,又善解馬的性情。有一次他騎著一匹馬,馬身上披有連乾鄣泥,前方有水,這匹馬便始終不肯渡過去。王濟說道:“這馬一定是舍不得鄣泥。”於是讓人解下去,馬這才肯繼續向前走。因此,杜預說王濟有“馬癖”。和嶠家產豐富,擬於王者,然而他卻生性十分吝嗇,所以被世人所譏諷,杜預也因此稱和嶠有“錢癖”。杜預對王濟、和嶠的這種特殊稱呼傳到了晉武帝的耳朵裏,晉武帝便問杜預:“那你有什麽癖呢?”杜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有《左傳》癖。”他已把研究《左傳》當成了自己的嗜好。的確,杜預對《左傳》的研究十分精辟透徹,達到了無人能比的水平。儒家經典眾多,杜預為何會對《左傳》情有獨鍾呢?京兆杜氏是一個以世善刑律著稱的家族,而儒學自西漢以來一直與刑律之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尤其是“春秋決獄”之風的盛行,使儒學與刑律之學互相滲透,甚至融為一體。在眾多的儒家經典當中,杜預對解釋《春秋》中的《左傳》喜愛成癖,應當與杜氏家族精於刑律之學的家學特色有關。

  杜預在《左傳》研究方麵最重要的著作首推《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一書,該書有時也簡稱為《春秋經傳集解》、《春秋左傳集解》、《集解》或徑稱杜注。《集解》征引了先秦兩漢的大量文獻,這既體現了杜預學術修養的深厚,又保證了他對經傳解釋的準確翔實,同時也保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對文獻學也作出了重要貢獻。杜注具有求實、簡明、通達的特點,是流傳至今的古代《左傳》注釋本中最好的一種,世所通行的《十三經注疏》本中收錄的就是杜注本。杜預認為,此前傳世的《左傳》注盡管多達十幾家,卻都深受今文經學的影響,在注釋中多引《公羊》、《轂粱》的傳文,造成混亂。而他的注解則要忠實貫徹左丘明以史為綱的意圖,以突顯《左傳》的史學性質。於是,杜預注《左傳》摒棄了傳統的經學研究方法,進而形成了從史學角度作注的學術特色。杜預的《左傳》注,將經傳合並,相互比照起來進行注釋,開啟了經注的新體例。杜預的文化觀念來源於魏晉時期玄學發展、儒玄兼綜和史學繁榮的學術大背景。杜注清通、簡要的風格,適應了魏晉學術發展的需要。由於杜預“博學多聞”,從而使注釋的內容更為翔實、易懂,充分體現了創新精神。杜預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春秋釋例》、《春秋左氏傳評》、《春秋左氏傳音》四部著作,除闡發義例外,還從詞語、名物訓詁以至天文、曆法、地理、醫卜、氏族、音樂等方麵作了注釋,因而被後人譽為讀《左傳》的門徑。同時,杜注也是研究當時社會的重要史料。

  杜注之所以流傳至今,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於它的創新。除了上文所說的體例方麵的創新外,最值得稱道的是他有關地理和曆法兩個方麵的注釋。《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對《左傳》的古(春秋)今(魏晉)地名都作了注釋。杜預還繪製了古今地名對照地圖和春秋會盟圖,可惜我們今天已經見不到了。在曆法方麵,杜預參照東漢天文學家劉洪的《乾象曆》,推算出了春秋二百四十年的甲子、朔閏和日月蝕。並編定為《春秋長曆》,不僅校正了《春秋》、《左傳》在曆法方麵的錯誤,還駁正了西漢劉歆等人以《三統曆》對春秋時曆的穿鑿附會。杜預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在東晉南朝廣為傳習。到了唐代,經學大師孔穎達作《春秋左傳正義》,確立了杜預《左傳》注在官學中的地位。杜預為經書作注,不僅為儒學作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對曆代封建統治的長治久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西晉著名經學家摯虞曾高度評價杜預的《春秋釋例》說:“當年左丘明作《左傳》,本來隻是為《春秋》經作注的,但因為其書的內容超出《春秋》經很多,後來便單獨成書而流行於世。杜預的《釋例》本來是因《左傳》而作,但它所解釋的又豈是《左傳》本身,超出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將來《釋例》也一定能與《左傳》齊名。”後來的曆史事實證明,摯虞的預言並非溢美之詞,他的確有先見之明。

  杜預還善於把讀經書時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他認真學習和領會了《春秋》、《左傳》所宣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軍事經驗,從中得到了重要的啟迪,並以之作為實踐的指針,對他為國家建立功勳密切相關。如《左傳》所記載的豐富的戰爭經驗,使愛讀此書成癖的杜預在軍事上顯得足智多謀。《左傳》中有許多關於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所在的論述,又有許多關於戰爭之前如何充分準備以及如何抓住有利時機的論述,這些都給杜預以重要啟示。杜預在平吳戰爭中之所以能建立卓著的功勳,應當說,與他精通《左傳》是分不開的。《左傳》中的以禮治國、重視武備、注重休養生息和有關法製的思想等,都對杜預產生了重大影響。可以說,杜預的足智多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獲益於他的熟讀經書和“《左傳》癖”。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