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1911年12月11日,錢學森出生於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小學森很小時就顯示出種種異常可愛之處來,他不僅模樣長得可愛,而且性格討人喜歡,尤其是那非凡的記憶力和超常的聰靈勁兒,讓人驚訝得難以置信。他兩歲不到就能識字,三歲時就能朗朗地背誦唐詩宋詞,還學會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這還了得!同事、鄰居們一傳十、十傳百,都紛紛說“錢教授生了個‘神童’”,樂得做母親的章蘭娟笑得合不攏嘴。

  父親在外事務繁多,教育孩子的事就多由母親來承擔了。母親章蘭娟是大家閨秀,容貌美麗清秀,性格開朗熱情,心地善良,智慧過人,能記善算,精於手工。小學森三歲那年,國民臨時政府教育部遷至北京,在教育部任職的父親隨之舉家北遷。錢家三口,居住在普通的居民胡同裏。精於園藝的母親在四合院裏栽上花木,還特意養了缸蓮花,她要讓蓮花陪著兒子一起沐浴天光靈氣,茁壯成長。每天,當父親出門後,母子倆就一起讀書寫字、唱歌賞花,幽靜的小院裏,不時地傳出琅琅讀書聲和陣陣歌聲笑語。

  六歲的時候,小學森歡歡喜喜地背起小書包,走進了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在母親的教育下,小學森早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學習十分自覺,用不著母親督促,更無需父親檢查,按時作息,勤奮讀書,語文、算術雙優,書法、繪畫也相當出色,音樂也是呱呱叫的。在班裏,他年齡最小,可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孩子有孩子的樂趣和追求,他們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天性應當適當引導。從事教育工作的父親心裏明白,在教育孩子方麵,幫其學,不如導其趣,勵其誌。所以,一得空閑,他就主動帶著兒子出門,觀賞名勝,遊山玩水,還一起到球場跑步打球,在遊戲中觀察孩子的人生誌趣和思維方式。他特別重視利用古今中外的科技發明故事來開發兒子的智力:對著桌上放的鍾表,給他講解指南針原理;過年放爆竹時,就給他講述火藥發明的故事;還將舊報紙標題剪成一個字一個字的片片,形象地說明畢昇是如何發明活字印刷術的……這些有趣的科學知識激起了小學森極大的好奇心,使他從小就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香山楓葉紅了一年又一年,燕山大雪下了一年又一年。1923年的秋天,天高氣爽,12歲的錢學森跨進了北師大附中的大門。這所學校的校風良好,老師們的教學觀念開放,教學方法先進靈活,不搞滿堂灌,不搞題海戰術,學生們學得輕鬆愉快。少年錢學森在這裏整整度過了六年,附中給他留下了極其美好的印象。他後來回憶起這段經曆時說:“我們在附中讀書時,思想上沒有壓力。我們沒有受苦,沒有人為考試而‘開夜車’,更沒有人死背書本。我們看了很多書,但從不死讀書,而是真正理解書。考試一般都能得70多分,拔尖同學得80多分。我那個班上,考試不及格的隻有一個同學。那是由於他家庭父母不和,他思想很苦悶,沒有心思讀書。”“中學六年,這是我一輩子忘不了的六年。”

  1929年夏,錢學森考入了仰慕已久的上海交通大學。

  在上海交大期間,錢學森刻苦攻讀。他對待學問一絲不苟的態度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一次水力學考試中,錢學森正確完成了全部試題,老師給了他100分。試卷發下來,他發現有一個不起眼的筆誤(在運算過程中將“Ns”寫成了“N”),他立即舉手指出自己的錯誤,並把試卷交給老師。交大當時判卷打分非常嚴格,教師為這一小錯扣了他四分。於是這份96分的水力學考卷被任課的全愨教授保存了40多年,直至1980年錢學森回母校看望老師時,金教授才將考卷取出捐贈學校檔案館。

  1934年,錢學森從上海交大畢業,赴美國留學。第二年,他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航天係,一年就獲得了碩士學位。

  1936年,錢學森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師從世界力學大師馮·卡門。3年後獲航空、數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從事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研究。其間,在應用力學領域,他與馮·卡門合作對飛機金屬薄殼結構非線性理論進行的研究,解決了簿殼結構理論的重大難題;在空氣動力學領域,他對發展高速航空器相關的空氣流動理論做出重要貢獻;他還是物理力學這一學科的創始者。在1946年首先將稀簿氣體的化學、物理和力學特性結合起來進行研究。到1949年,錢學森已成為世界公認的物理學界權威之一。

  錢學森在美國奮鬥12年,功成名就,聲譽遠播,但豐厚的生活待遇,優越的科研條件並沒有留住他的心。新中國成立後,錢學森決定回國,其實,早在交大讀書時,就與同學戴中孚說過:“現在中國政局混亂,我要到美國學技術,學成之後一定回來為祖國效力。”

  為了回歸祖國,錢學森受到了美國當局的無理迫害,經曆了整整五個年頭。

  五年變相的軟禁生活雖然漫長,但對有著堅強意誌和非凡毅力的錢學森來說已不算什麽,他們夫婦倆頑強地熬過來了。

  美國海軍部次長金布爾曾氣急敗壞地說:“錢學森知道得太多了,無論走到哪裏,都抵得上五個師!無論如何不能讓他走!”他竟喪心病狂地叫嚷:“我寧可把這家夥槍斃了,也絕不讓他離開美國!”錢學森對此卻一無所知。經過錢學森的長期抗爭和中國政府高層領導的積極爭取,美國當局不得不批準了錢學森的回國申請。

  1955年10月8日上午,錢學森終於踏上了羅湖橋頭,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1956年2月7日,錢學森懷著對新中國國防事業的強烈責任感,在周總理的鼓勵下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具有曆史意義的意見書,提出了我國發展火箭、導彈和航空航天技術的組織草案、發展計劃與具體步驟,受到毛澤東主席和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國家迅速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的研究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委以錢學森重任,緊張熱烈地開始了中國火箭、導彈和航空航天事業的建設工作。

  血汗結碩果,令世界矚目的日子來臨了!1966年10月27日,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枚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枚導彈核武器誕生,美國用了13年,而我國隻用了2年。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在西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呼嘯升空。這顆衛星向全世界播送的《東方紅》樂曲,宣告新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