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是著名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
1902年8月28日,周培源出生於江蘇省宜興芳橋鎮的一戶周姓家裏。周家在當地算是有身份的富裕大戶,書香門第。周氏老宅院,總麵積600多平方米,采用中西合璧式建築風格,四間三進,四周圍為防盜風火牆,內庭建有具有封建時代特色的半牆門。廳堂邊備有供下雜人員進出的通道,轉盤樓與走道相連。西式門窗美觀新穎,玻璃屋頂大而氣派。院內宅外,花木成陰,鳥語花香。
周培源生就臉方鼻隆,眉清目秀,聰慧伶俐,異常可愛。受“秀才”父親周文伯的精心教育,小培源幾歲時就顯露出超常的靈氣和才氣,“人之初,性本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之類早背得爛熟,連“鋤禾日當午”“春眠不覺曉”等唐詩也一誦就是好幾首。他4歲不到就上了私塾,正式讀起書來。課堂裏,他坐著為他特製的高腿竹椅,也還是坐在教室的最前麵。因他太小,家裏就讓9歲的姐姐陪讀,姐弟倆背著書包每天上學放學,總是最惹人注目。那些大孩子們都很喜歡這個聰明的小師弟,常同他說鎮上當日的新聞,講那些村上古老的故事,還一起去林中捉鳥,到塘邊釣魚。
最有幸的是,宜興這地方向來是交通要道,東連上海,西靠南京;又是文化教育之鄉,早沐時代風氣。雖然是私塾蒙學,但課本已不是那種老得發黃的《三字經》、《百家姓》了,而是采用商務印書館的初等小學一年級課本,開篇是“天地日月、山水土木”。這位戴著小絨帽、搖著小辮子的學童神氣得很,聲音好像比誰都響亮。回到家中還跟姐姐在父親麵前比賽朗誦課文,搶風頭的往往是他。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了,南京成了政治經濟中心,有見識的父親,即到南京城開辦實業,銷售陶器,小培源也被帶到了南京。11歲那年,父親到上海,他也跟到上海,13歲進入基督教青年會辦的中學,14歲改上南洋商業學校,不久又轉入杭州甲種蠶桑學校就讀,16歲考取上海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少年時期就在這樣的大都市中生活,再加上如此頻繁的轉學,使周培源的所見所聞特別豐富,也讓他迅速成長起來。他直接感受了中國百姓的貧困、朝政的腐敗、社會的動蕩、列強的欺壓、民族的危亡。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明白了作為中國青少年所應負的責任和使命。
在上海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讀書不到兩個學期,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了,17歲的周培源胸中的激情迸發了,他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上街遊行貼標語,竟然被學校開除了。這件事讓從小就下力氣培養他並寄予厚望的父親大為震驚,也著實狠狠發了頓火。他隻好悄悄回到宜興老家,躲進一座寺廟潛心讀書,在這裏他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前途,決定要刻苦讀書,走科學救國之路。有一天,他偶然從報角上發現一個招生廣告:清華學校要在江蘇省招收5名插班生。他感到機會來了,急忙趕赴南京報名考試,天資聰穎且基礎雄厚的他一舉中榜,於是便歡天喜地奔回宜興告捷,向在上海的父親報喜。
1919年秋,周培源離開家鄉北上清華求學。1922年,作為清華高等二年級的學生,周培源開始涉足科學研究領域,並初露鋒芒,他提出的兩種解決三等分角的解析幾何方法,一起刊登在《清華學報》第一卷第二期。
1924年周培源畢業於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前身),後赴美留學,1928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理學博士學位。1928年赴德國萊比錫大學,在W。K。海森伯(Heisenbers)教授指導下從事量子力學的研究。1929年在瑞士蘇黎世高等工業學校W。泡利(Pauli)教授指導下從事研究。1929年回國以後,先後在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任教授。其間於1936—1937年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參加愛因斯坦主持的廣義相對論討論班。解放後曾任清華大學教務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務長、副校長和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主席、名譽主席,世界科協副主席,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會長,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歐美同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會長,九三學社主席,第一、二、三、四屆人大代表,第五屆人大常委,第三、四屆政協常委,第五、六、七屆政協副主席。1980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1980年和1985年兩次獲得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具有卓越貢獻的校友”獎。
周培源在學術上的成就,主要為物理學基礎理論的兩個重要方麵,即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論和流體力學中的湍流理論的研究。一是在力學研究領域中,於20世紀40年代提出了用逐級近似法解決湍流方程不封閉的難題,他是湍流模式理論的奠基人。80年代末期,他又提出了用逐級迭代法解決湍流方程不封閉的新方法。二是在相對論的研究中,30年代,他已是知名相對論專家,並曾參加由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教授主持的相對論研討班,親聆愛因斯坦先生教誨。在晚年,他又提出了諧和條件應當作為嚴格的物理條件與愛因斯坦的場方程同時並用的理論,還親自設計了試驗,實驗結果對澄清廣義相對論理解上的混亂有極大的幫助。周培源先生在湍流和相對論研究中所做出的重要貢獻為世人矚目。
周培源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他教授生涯中,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其中相當一部分成為國際知名科學家。1947年到1952年周先生除擔任物理係教授外,還任清華大學教務長和校務委員會副主任。1952年至1981年周先生在北京大學任教,並先後擔任了北京大學教務長、副校長和校長,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嘔心瀝血。
他常年往來於世界各國之間,積極支持開展國際間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合作與交流,並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倡導世界和平這一偉大事業,他是中國科學家最早一位參與世界和平運動的積極分子,也是國際科學與和平運動的創始人之一,有“和平老人”的美譽。周培源先生將畢生無私的奉獻給了全人類的科學、教育、人民外交以及和平事業。他以其正派、誠懇、正直和忠厚著稱,他也因此而贏得了世界範圍的認可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