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章 地質力學創始人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教師家庭裏。父親李卓侯先生是個出了名的好塾師,他教書認真,非常愛護學生。李先生的先祖原姓“庫裏”,是蒙古族人。由於家境貧寒,無法生存,先祖從內蒙那邊討飯南下,流落到湖北黃岡回龍山,與漢族兄弟們居住在一起,和睦相處,後來改為“李”姓。李四光排行老二,父親給他取名叫“仲揆”。小仲揆天資優厚,聰明可愛,咿呀學語時就抱著父親的書本好奇地翻著瞧著,父親高興極了:“好小子,愛念書太好了,為父會滿足你的!”在兒子兩三歲時就開始教他識字,小仲揆記性很好,進展很快,四五歲時肚裏就裝進了兩千多漢字,還有不少唐詩宋詞和童話故事。

  小仲揆是個好動腦筋的機靈鬼,凡是新鮮東西他都愛靠上去瞅一瞅,歪著小腦袋想一想,非得琢磨出其中的“奧秘”來不可,當“弄清所以然”之後,他就自己動手去設計、去製造。舊時過大年,特別是元宵節,不論富戶還是窮家,家家門前都掛個大紅的門打,到了晚上更熱鬧,大半的小孩差不多人人手裏總提著個點蠟燭的花燈。一般孩子隻是到時候要個燈籠來比好看,湊熱鬧,而五歲的小仲揆卻另是一番做派:他在節前就坐在屋後親手製作燈籠,先將竹子割成篾片,再將篾片刮成絲條,按照自己的設計,別出心裁地編紮成他想象的神話人物如孫悟空、豬八戒、哪吒、或各種動物如牛、羊、馬等,而後再糊上紅色、粉色的彩紙,還自己用毛筆在上麵寫個“福”字。過節的晚上,一排燈籠串掛在門口,點上蠟燭後,真是五花八門,異彩紛呈,吸引著左鄰右舍的孩子前來觀看,連大人們都為他的聰明和好手藝感到驚訝。

  李四光父親是教書先生,沒有時間照顧家裏,家裏的活全落在母親一個人的肩上。那時候,生產技術很落後,人們吃的米不是用機器來去皮,而是要全靠人力。一家人吃的米全靠母親一個人來踩踏板舂米,每當聽到“咚、咚”的聲音,小李四光就知道是母親又在舂米了,每到這個時候,他就會放下書本跑過去對母親說:“我也來!”

  可是,踩沉重的石杵踏板即使對大人來說也是一件很費力的事情,更別說小小的李四光了,他隻能踩幾下就踩不動了,隻能讓母親來踩。看著母親累得汗流滿麵,可是自己又幫不了,小李四光很心疼又很著急,不知道自己該怎麽辦。

  一天,他從外麵找來了繩子,綁在了石杵的另一頭,然後自己站在踏板上,拉著繩子的一頭,當往下踩踏板時,也用力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而且比以前省力多了。母親看著在踏板上的像個小大人的兒子又是歡喜又是心疼。

  這種愛動腦筋、喜歡思考的習慣伴隨了李四光一生,他以後的任何一項發現與成功,都離不開這樣的好習慣。

  六歲的小仲揆在私塾讀書,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他虛心好學,勤奮刻苦,白天聽先生講課,晚上跟哥哥一起在燈下做作業,背古文詩詞,在同齡的孩童中,他的成績總是最優秀的。

  小仲揆漸漸長大了,誌向也越來越高遠了。聽說武昌城裏的高等小學堂,課程多種多樣,除了學習詩詞古文外,還有算學、地理、體育、美術,以及許多有趣的手工技術活動,他心裏十分向往。

  1902年秋,李仲揆在父親的鼓勵下,從回龍山趕到武昌高等小學堂報名。路上,他坐著小船,看到帝國主義的軍艦耀武揚威,橫衝直撞,便說:“他們這麽欺負人,就沒人管嗎?”那船老大說:“他們在軍艦上支著大炮,清政府都不敢管,咱老百姓哪管得了?”到了漢口,他看到城裏有的建築很古怪,便對船老大說:“這房子怎麽這樣古怪呢?”“聽說那是帝國主義的租界,連住在那邊的中國人都由他們管。”船老大說。

  帝國主義的侵略魔爪,深深刺痛了少年李四光的心。他立誌要考上高等小學,學好本領,將來為中國人爭氣!

  他匆匆忙忙趕到學堂,可因慌忙,不小心把報名表填錯了,把年齡填在了姓名欄裏。他填的是十四,猛抬頭看見大廳掛著的橫匾“光被四表”,靈機一動,便又添上“光”字。這便成了他的終身姓名“李四光”。

  入學後,他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刻苦用功,接連幾年都是全校第一。由於成績優秀,畢業後他被保送到日本留學。

  到了日本,李四光考入大販高等工業學校造船專業。他期望有一天,親手建造兵艦輪船,把外國強盜趕出中國去。李四光剪掉了象征民族恥辱的辮子,發奮學習,像海綿那樣吸收新的科學知識。

  到達日本後,他進入東京弘文學院普通科,首先是學習日語。兒時的理想,民族的需要,使他產生了極高的學習熱情。日語關順利通過後,他進入大販高等工業學校學習造船專業。

  在日本留學期間,他遇到了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革命先驅,受到革命理論的教育和愛國激情的鼓舞,他刻苦學習,努力拚搏,並且時刻關心著祖國命運和民族前途,積極參與救國活動,參加了在東京赤販區召開的中國同盟會籌備會,成為了最年少的創始會員。孫中山先生拍著李四光的肩頭讚揚說:“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誌氣。”並親筆給他題贈:“努力向學,蔚為國用。”孫先生的教導和期望,成了他日後為救國強國而奮鬥終身的力量。

  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後,一邊在武昌一所工業學校任教;一邊參加孫中山領導武昌起義,並提任要職。

  然而,篡奪了軍政大權的袁世凱等排擠革命黨人,清王朝的臣仆搖身一變為國民政府的官員,照舊作惡,對外喪權辱國,對內欺壓百姓,他們無意“實業強國”,甚至嘲笑“科學強國”。於是,李四光憤然辭職,決心“再讀10年書,準備一份力量”,以等待好時機的到來。

  1911年,李四光懷著“科學強國”之誌進入了英國伯明翰大學,先學采礦技術,後來覺得中國當前最需要的還是尋找礦產資源,所以又改學地質學。他在英國利用一切辦法尋找關於中國地質情況的資料,一是自己研究需要,一是為回國後備用。經過廣泛收集資料和精心研究,他撰寫的題為《中國之地質》的畢業論文,博得一致好評,順利獲得自然科學碩士學位。

  李四光學成後立即趕回祖國,接受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聘,擔任北京大學地質係教授。他堅持理論結合實際,並把考察山河讀“自然書”放在教學首位。他親自率領學生先後在河北省沙河縣及山西大同盆地實習考察,當發現“第四紀冰川”遺跡時,他興奮得跳了起來。

  因為長期以來,國際上一直認為“中國無第四紀冰川”。所以,當他親眼發現“第四紀冰川”遺跡時就感到無比興奮。此後,為了進一步獲得證明,他踏遍祖國大江南北,先後考察了太行山的東麓、大同盆地、楊子江流域,他幾上廬山,發現枯嶺西穀的一塊巨石矗立在另一塊巨石之上,並得出廬山是“中國第四紀冰川的典型地區”的結論。他在考察黃山、九華山、天目山時,又發現了比較典型的冰蝕地形和冰川堆積泥礫剖麵,還在黃山找到了冰磨條痕,他的題為《安徽黃山之第四紀冰川》發表後,一舉推翻了“中國無第四紀冰川”的錯誤論斷。

  1947年7月,他代表中國出席第18屆國際地質大會,第一次應用他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作了題為《新華夏海之起源》的學術報告,引起了強烈反響。新中國成立後,在毛澤東主席的重視下,李四光的科研事業如日中天,他擔任了國家科技、教育部門的重要領導職務,做出了巨大貢獻,使得中國地質學在國際上亮出了一麵旗幟。他以他的“地質力學”理論,考察和分析我國地質結構,為我國找到稀有金屬做出了重大貢獻,李四光是我國功勳卓越的地質學家和“地質力學”的創始人。

  1971年,李四光逝世,享年82歲。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