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是我國宋代著名的抗金將領,也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民族英雄。
嶽飛是河南湯陰人,1103年出生在北宋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在那動蕩的年代,農民的生活是很苦的。他出生那年,家鄉就在鬧春荒,而且黃河決堤,發起了洪水。虧嶽母機智,抱著還是嬰兒的小嶽飛鑽入一口大缸,隨波逐流,後被人救起,才逃過一劫。
洪水奪去了嶽家的田園,使他們生活更加貧困。嶽飛很小就幹起了農活,經受勞動的磨煉。嶽飛從小聰慧,喜歡讀書,白天勞動,晚上就點燃枯柴,發奮攻讀至深夜。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他竟讀完了《孫子兵法》、《左傳》等一些深奧的兵書和典籍。
艱苦生活的磨煉,使嶽飛形成了剛毅、樸素的性格,為他以後的政治抱負、軍事指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嶽飛在讀好書的同時,也常常習武練箭。他力氣很大,十多歲時就能拉開300廳的大弓。他還拜了當時一名叫周侗的當師傅,專門向周侗學習射弓箭。周侗武藝非常高強,他看見小嶽飛聰明勤奮還尊敬人,周圍的人都喜歡,就很高興地免費收了小嶽飛做徒弟。由於嶽飛訓練時不怕吃苦,蹲馬步,頭上頂一個小碗,一站就是半天,從來不偷懶,所以武藝長進得非常快。和他一起學習的小朋友奇怪他為什麽不貪玩,他認真地說:“周侗爺爺經常說練武術就像蓋房子,得一塊磚一塊磚地蓋上去,如果蓋得不牢,這個房子就隨時可能塌,所以苦練基本功,也是為了將來能夠有一身過硬的本領啊。爺爺還常說,我們長大了要愛自己的國家,有遠大的理想,為自己為家人為國家做事情。我們隻有從小事做起。”
1126年,金兵大舉南侵,一度逼近宋都開封。金兵一路燒殺搶掠,給宋朝百姓帶來沉重災難。國難當頭之際,嶽飛決心參軍,抗擊敵人。臨行前,深明大義的嶽母顫抖著手緊握鋼針,在嶽飛寬闊的後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以此支持兒子的愛國行動。背著“精忠報國”,帶著母親的叮嚀,嶽飛出發了,開始了長達15年的抗金生涯。
嶽飛投入宋軍後,奉命去收編一支流寇,有380多人。嶽飛選定一個深夜,出其不意隻帶領四名騎兵,直闖流寇營房,輕而易舉收編了這支軍隊,它成了嶽飛部隊的基本骨幹。嶽飛率領數百騎兵,神出鬼沒打擊金人,常常以少勝多。一天,嶽飛率領100多騎兵在滑縣黃河岸邊練習,大隊金兵突然從冰凍的黃河對岸飛馳而來。嶽飛臨危不懼,麵對部下說:“敵人雖然人數很多,但卻不知我軍虛實,乘他們喘息未定,打他個措手不及。”說罷,他一馬當先衝向敵陣,迎頭刺死金人一名軍官,敵人大驚。宋軍一百健兒乘勢衝殺,把全軍打得大敗而逃,取得了以少勝多的輝煌戰績,獲戰馬數百匹。嶽飛英勇善戰,英名漸漸遠揚。
1130年,金將兀術大舉渡江攻宋,勢如破竹,宋軍望風而逃。嶽飛進兵常州,與兀術四戰皆捷,金兵敗走。嶽飛緊追不舍,再度擊敗敵軍於鎮江東,又大捷於清水亭,敵人死傷無數。兀術逃奔建康,嶽飛在牛頭山設下埋伏大敗兀術,兀術隻好轉逃淮西,嶽飛收複建康,保全了南宋半壁江山。這時嶽飛已擁有四萬人的“嶽家軍”;成為威震四方的抗金名將,年僅27歲。
“嶽家軍”之所以成為一支鐵軍,關鍵在於:嶽飛善於治軍,嚴於治軍,強調紀律,“凍死不折屋,餓死不擄掠”,英勇善戰,所向無敵,致使全軍一聽到“嶽家軍”就聞風喪膽。1140年宋軍大舉北伐,嶽飛取得拱州、潁昌大捷,進駐郾城,軍威大振。在朱仙鎮,嶽家軍與全軍展開一場大戰。雖然兀術用上了新式武器“拐子馬”和“鐵浮坨”,但終究沒有抵擋住嶽家軍的藤牌刀和大斧,大敗而逃。金軍主將兀術大哭道:“自我起兵北方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失敗過!”兀術退守開封不敢出城,全軍鬥誌全無,哀歎:“撼山易,撼嶽家軍難!”嶽飛滿懷豪情對將士說:“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然而,宋高宗和秦檜卻把嶽飛的勝利作為向金人乞和的資本,一日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嶽飛迫不得已帶回軍隊,仰天長歎:“十年的努力,毀於一旦!”這次班師不僅使嶽飛“精忠報國”、“收拾舊山河”的理想化為泡影,而且遭到厄運。金人恨透嶽飛,勾結秦檜,要挾宋朝以殺害嶽飛為議和條件。宋高宗明升暗降,調嶽飛為樞密副使,解除兵權,接著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嶽飛及其子嶽雲、部將張憲等。1142年12月25日,嶽飛被押上臨安大理寺的風波亭。臨終前,執法官要他在供狀上畫押,嶽飛從容提起筆,寫下了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隨後接過遞來的毒酒,大笑數聲,一飲而盡,從容就義,年僅39歲。一代愛國名將,人間英傑,就這樣隕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