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武則天存在的原因,或許是出於美化唐太宗的需要,後人對唐高宗統治時代的這段曆史往往有所淡化,事實上,盡管唐高宗懦弱一些,但唐太宗留下的國力基礎仍在,唐朝的政治文明在這一年代都有所發展,而文治武功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平西突厥,滅高麗,戰功遠超越唐太宗時期。一群名將繼續開疆拓土,奠定了今天中華的版圖。而裴行儉將軍,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裴行儉出身士族家庭,其裴家自兩晉時代就為名門望族。自晉至唐,裴家人中擔任過將軍職務的就有237人,堪稱是軍事世家。出身於這樣一個家庭,背負家族的榮譽,裴將軍不辱門庭,以其赫赫戰功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富有戲劇性的是,裴行儉的赫赫戰功是因為一場冤案成就的。高宗年代,因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後,他遭武氏人誣陷,本該入獄,但唐高宗惜才,於是將其貶為西州(今新疆吐魯番)都督府長史。也正是這一判決改寫了裴將軍一生的命運,使他由碌碌無為的京官成長為叱吒中外的戰將。
裴將軍第一次獨立指揮的重大戰役就是破西突厥之戰,此前唐朝雖多有征討,但吐蕃此時也將觸角伸向西域。西突厥開始轉投吐蕃,與唐朝分庭抗禮。而此時唐朝屬國波斯被大食所滅,更使得唐朝外交雪上加霜。裴行儉卻抓住此機會,假意護送波斯王子歸國,卻在半路殺一個回馬槍,率重兵痛擊西突厥,一舉殲滅西突厥反叛勢力。並俘虜其可汗。此戰功業堪比李靖夜襲陰山之功。自此,西突厥被迫西遷中亞,基本放棄了與唐朝爭奪西域的企圖。
此後,裴將軍就將畢生的心血投入到與突厥的戰鬥中,鎮壓東突厥反叛,打擊突厥殘餘勢力,其所到之處,突厥盡數平定。有力的鞏衛了大唐的邊疆。使突厥幾十年不敢騷擾,直到武則天後期,才又侵擾中華。裴將軍本人也病死於征討西突厥的行軍路上,享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