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五章 風流才子唐伯虎

  唐伯虎,名寅,號六如居士,是明朝著名的書畫家和文學家。他是“吳中四才子”之首,又是“明四家”之一。

  唐伯虎於一四七〇年出生在江蘇吳縣。他天資聰穎,過目不忘。他六歲時開始上學,雖攻讀經書,但更喜歡文學和繪畫。到七八歲的時候,他不但能出口吟詩,提筆成文,而且作畫也已是得心應手,尤其擅長畫人物像。唐伯虎興趣廣泛,學習成績總能名列前茅,因此,先生對他的其他愛好從不過多幹預。

  唐伯虎九歲那年,先生認為他才華出眾,推薦他參加鄉裏的童子試。但不知是何原因,唐伯虎從這個時期起,便對功名不感興趣,拒絕參加,而去拜當時的著名畫家周臣為師,專學繪畫。兩年後,唐伯虎無論是畫山水、人物,還是畫竹子和山石,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特別是在畫人物方麵,連他的老師周臣自己也說,唐伯虎已經超過了師傅。

  唐伯虎回到家中,不少人登門求畫,而他則是來者不拒,有求必應,不收報酬,隻是當做練筆。可是,時間一久,他感到畫人物得心應手,而畫山水總有些蹩腳。後來,他聽說長州人沈周以繪畫著稱,特別擅長畫山水花卉,便稟明母親,要去二次拜師。母親見兒子如此虛心好學,精益求精,心中十分高興,便同意他前往,並給了些錢,整理了行裝,送他上路。沈周見唐伯虎長得眉清目秀,又看了他的一些作品,感到他在繪畫方麵功底很是深厚,又如此虛心好學,便高興地收下了他。

  沈周以書畫著稱,尤其擅畫山水花卉。他的畫精妙傳神,堪稱當代繪畫第一人。唐伯虎二次拜師,拜在這樣一位大畫家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的繪畫便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深受沈周稱讚。

  唐伯虎不但聰明,而且為人正直,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大概在唐伯虎十三歲那年,本鄉有一個商人來找他畫像,並且對他說:“你如果畫得像我,我就給你十兩銀子。”唐伯虎故意說:“我平時為人畫像,本來是每張像要收二十兩銀子的,因為你是本鄉人,十兩就十兩吧;但是我們有言在先,如再少分文,我便不給你畫。”那商人道:“好,那就一言為定。”

  其實,別看唐伯虎年紀小,卻有副俠義心腸,愛打抱不平。今日所以與這位商人討價還價,是因為這個商人是個有名的奸商。唐伯虎深知其品行,有意借畫像之機整治他一下,為老百姓出口氣。

  兩天後,那個商人前來拿畫像。唐伯虎把畫像拿出來給他看時,那商人左看右看,看了半天,對唐伯虎說:“怎麽越看越不像我呢?這樣吧,我給你五兩銀子。像我拿走,你看怎麽樣?”唐伯虎早就料到他會有耍賴這一招,於是立即把像卷了起來,對他說:“我早已有言在先,十兩銀子分文不能再少,既然你覺得我畫得不像你,就去另找高明吧!”隨後,便把畫收起來。那富商一見,也不好意思再改口,隻好故作悻悻的樣子走了。

  第二天,唐伯虎索性又加了幾筆,把這張畫像拿到集市上拍賣,標價是二十兩銀子。由於唐伯虎把這張畫改了,使那畫像變得賊頭鼠目,脖子上還套著鐵鏈子,儼然是一副被官府捉住了的小偷模樣,醜態百出,引來不少百姓在這幅畫像前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恰在這時,那個富商走了過來,一看,竟是自己的畫像被醜化得不像樣子,不由得惱羞成怒地說:“你為什麽把我畫成這個樣子?”唐伯虎不慌不忙地說:“你不是說這不是你的畫像嗎?既然不是你的畫像,你又為何前來幹預?”觀眾中也有不少人竊竊私語說:“像他,像他,像極了!”那商人聽了,越發感到無地自容,他怕引來更多圍觀的人,便急忙扔下二十兩銀子,卷起畫像,灰溜溜地走了。唐伯虎和圍觀的百姓,望著那商人遠去的背影,都哈哈大笑起來。

  1498年,在好友祝枝山的勸說下,唐伯虎去應試科舉,結果輕而易舉中了鄉試第一名。第二年,與徐經同去京城會試。徐經買通主考程敏政的家重而得到試題。事情泄露後,程敏政、徐經遭人彈劾;唐伯虎受牽連被下獄,受盡折磨。事情弄清楚之後,雖仍讓他做了官,但是卻有看不起他的意思。唐伯虎感到屈辱、羞恥,憤而拒不就職,寧願飲酒作畫,流連於市井裏巷,山溪樓閣,甘心過著貧困而自由的生活。

  “科場舞弊案”令唐伯虎從此寄情山水,性格大變,而這種轉變,才使得他在繪畫上獨樹一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畫行筆瀟灑、清逸,宛如風行水上,氣度卓絕,這正是他個性狂放不羈的表現。他的山水畫多表現雄偉險峻的生活。畫中,他糅合了北方和南方山水畫派的風格,使之產生了新體貌,給人以剛柔相濟的美感。唐伯虎風流多情,自傷自憐,因而仕女畫在他的畫中就占了很大的比例。這些仕女畫大多清俊瀟灑,幽冷雨絕,工整秀美,表現了畫家對現實的不滿,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唐伯虎的花鳥畫也卓爾不凡,喜歡水墨寫意,飄逸灑脫,富有生氣。唐伯虎的畫往往配以優美的詩文和飄逸的書法,相映成趣,增添了畫的美感。他還將繪畫的經驗心得和曆來的理論歸於一起,編成《畫譜》一書,對我國繪畫藝術理論總結做了很大貢獻。

  唐伯虎工詩善畫,生活上卻是家徒四壁,山窮水盡。他隻能以賣畫度日。有了錢,他就飲酒大醉一場,或者呼朋喚友四處遊玩,花個精光。倘若碰上天不作美,刮風下雨,畫賣不出去他就掙不到錢。沒有錢,他便忍饑挨餓,有時,甚至三天都生不起火。在如此艱辛的歲月裏,唐伯虎始終保持著精神上的愉悅,他說:“富非所望不憂急,三日無煙不覺饑。”

  說起唐伯虎的風流瀟灑,另有故事。有一次,他乘船去茅山,中途路過無錫時,當晚就在河邊停泊下來。唐伯虎上岸休息散步,忽然見有人乘轎迎麵而來,跟隨著的侍從和使女多得如同天上的雲朵。唐伯虎一眼便望見在那群使女中有一位特別豔麗奪目,於是便跟蹤追隨了過去。一打聽,方才知道那乘轎的是華學土,那使女便是他家裏的,名叫桂華。唐伯虎對桂華一見傾心,便想方設法,謀到一個為華家抄書的差事,改名華安,很快便得到了這個使女。住了幾天後,便攜同桂華一道逃了回來。過了很久,華學士偶爾去拜訪唐伯虎,一見麵便覺得他非常像曾在自己家抄書的那個傭人華安。於是便在同唐伯虎談話之中簡略地敘述了自己家原來有個叫華安的抄書傭人,如何引誘並拐走了自己家的使女桂華的經過,用這個來試探唐伯虎,又說:“那個叫華安的傭人相貌正像您哩!”唐伯虎隻是一邊聽著,一邊不置可否地回答:“嗯,嗯。”等到華學士起身要離去時,唐伯虎才說:“別忙,請稍等一下。”一麵舉著蠟燭,引領華學士到後堂,一麵招呼夫人出來拜見。華學士非常驚異。唐伯虎又說:“不妨事。”拜見之後,唐伯虎領著夫人到華學士跟前,說道:“華學士說我像華安,不知道華學士府上的使女桂華是不是也像這個女子呢?”華學士這才明白了是怎麽回事,於是與唐伯虎大笑了一陣子後離去了。

  1514年,唐伯虎45歲時,寧王聽說他有名,便要將他招聘到南昌去。唐伯虎早就聽說寧王愛才,心有所動,便到了南昌。寧王其實是個很有野心的藩王,想聘用天下名士,培植勢力圖謀不軌。唐伯虎很快就發覺了寧王的異心,於是開始裝瘋賣傻,企圖讓寧王討厭自己,將自己攆走。果然寧王終於忍無可忍,認為他徒有虛名,便放他回了蘇州。1519年,寧王果真造反,但僅僅43日就失敗了。

  1523年,唐伯虎在貧困交加中病逝。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