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簡介
簡稱“雲”或“滇”,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位於中國西南邊陲。總麵積39.4萬平方千米,與鄰國的邊界線長達4060千米。地勢北高南低,山地和高原覆蓋全省。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省會昆明市。雲南省現有人口4514萬,是多民族省份,民族分布呈現出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雲南省卷煙、有色金屬工業在中國居顯著地位。
地理概況
雲南省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地形以高原為主,平均海拔1500米,山地丘陵占全省麵積的94%,山間盆地零星散布其中。東南部為低山和丘陵。怒山、高黎貢山、玉龍雪山、雲嶺、烏蒙山等為本省主要山脈。西北部地處青藏高原邊緣,高山深穀相間,省內最高峰為梅裏雪山的卡格博峰(6740米)。境內的600多條河流分屬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紅河、南盤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係:有40多個天然湖泊,其中以滇池、洱海、撫仙湖、瀘沽湖等最為有名。
氣候特點
雲南省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東亞季風及青藏高寒氣候的結合部位,但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高原型季風氣候。受地形影響,垂直變化大。最熱月平均氣溫為19~22℃,最冷月5~7℃以上,氣溫日差較大。此外,幹濕季分明,年均降水量約1100毫米,5~10月為雨季,降水豐沛。
自然資源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造就了雲南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境內有雄偉,壯麗的山川地貌,山林、峰、洞、江河、湖、瀑蔚為奇觀。雲南是全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素有“植物王國”的美譽。幾乎集中了從熱帶、亞熱帶至溫帶甚至寒帶的所有品種。
交通運輸
雲南已經形成了鐵路、公路、航空和管道運輸相結合的綜合運輸體係,飛機、汽車、火車都可以溝通外部世界。有11條國道。雲南的主要鐵路幹線有成昆線、貴昆線、南昆線,並且都是電氣化鐵路幹線,把雲南與周邊的四川、貴州、廣西連接起來。雲南昆明的巫家壩機場是我國五大航空港之一。此外,雲南還有景洪、思茅、臨滄、昭通、保山、潞西(芒市)、香格裏拉、大理、麗江等9個機場,使它成為我國擁有最多省內航空站的省份。
文化習俗
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雲南有51個,其中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納西、景頗、布朗、普米、怒、德昂、獨龍、基諾和阿昌等15個民族為雲南所特有,是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各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風俗習慣,其中以傣族潑水節和彝族火把節最為有名。
春城:昆明
昆明是雲南省省會,位於雲貴高原中部,三麵環山。南瀕滇池。自從公元前4世紀~前3世紀建立滇王國以來,滇國的活動中心始終在滇池周圍昆明一帶。此後曆朝曆代都在這裏設立行政中心,明清兩代起稱雲南府城。昆明氣候溫和,四季如春,被人稱為“春城”。是全國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是全國精密機械、光學儀器、磷化工和有色金屬加工基地之一。雲南白藥、卷煙、雲子圍棋等馳名中國,是雲南的特產。
曆史文化名城:大理
大理位於雲南省中西部,是中國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有白、彝、回、傈僳、藏、苗等少數民族居住。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在此設葉榆縣,宋時為大理國國都,明清兩代為大理府治。1913年改大理縣,1960年改大理市。大理氣候溫和,特產有大理石、茶花、大理雪梨、洱海弓魚等。名勝古跡有崇聖寺三塔、蝴蝶泉、蛇骨塔、溫泉、大理南詔古城遺址等。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為大理著名的城市四景。
曆史文化名城:建水
建水位於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古稱步頭,亦名巴甸。建水古城建設曆經12個世紀,最初為唐南詔時所築的土城。明洪武時擴建為磚城。至今古城保存有50多座古建築,被譽為古建築博物館和民居博物館。古城中仍保留的著名建築有始建於元代的全國最大的文廟、始建於明代的朝陽樓、民居的典型代表朱家花園、雲南古橋中最大的雙龍橋、明清兩代的學政考棚等。建水民居從哈尼族的的平瓦房,風格各異。建水還是明、清時代滇南教育中心。建水設臨安府學,當時科考有臨半榜之稱,即雲南科舉考試中榜者中,有一半是臨安府生員。
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傣語的意思為“十二行政區域”,是傣、漢、哈尼等多民族聚居地區。西雙版納的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終年無雪,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無四季之分,每年3~4月間是旅遊的黃金季節。景區麵積約為1202平方千米,以神秘的原始森林、稀有的地質景觀出名,景區內還有犀牛、大象、長臂猿、孔雀、金絲猴等珍稀動物。及“見血封喉”箭毒木、望天樹、1700年前的古茶樹、1億多年前的植物活化石等多種珍貴植物。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融合了納西、白、藏、漢各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保存著大片明清時的民宅,均是土木結構瓦屋麵樓房,多為三坊一照壁,即主房、廂房與壁圍成的三合院。居民建築布局靈活,精雕細刻,注重裝飾,庭院中種植花木,擺設盆景。古城以四方街為中心,以主要幹道為脈絡,整個城市皆是城依水存,水隨街轉,小巷臨水,跨水築樓。使這裏別有一番水鄉風情。官院巷裏有一座明建木氏土司府,附近建有忠義石牌坊、議事廳、萬卷樓、光碧樓、玉音樓、護法殿。
蝴蝶泉
距大理古城35千米,在蒼山雲弄峰下的綠樹叢中,有一泓清泉。白族人傳說:從前曾有一對戀人在此殉情並化為蝴蝶,所以給此泉起名為“蝴蝶泉”。蝴蝶泉泉池麵積50平方米左右,泉底是卵石,泉水從白沙中湧出。清澈見底。泉池周圍有大理石圍欄,上方三塊大理石上有郭沫若手書的“蝴蝶泉”3個字。泉旁有一棵古老的雙香樹。如同一把大傘覆蓋在泉上。因為樹葉形狀也似蝴蝶,又稱為蝴蝶樹。每值夏天,這棵蝴蝶樹開花,發出一股股淡淡的清香。香味四溢,招來大量的蝴蝶在泉邊飛舞,有的還成串吊掛在樹枝上,形成蝴蝶泉奇觀。每年農曆四月十五,白族青年男女都要在泉邊舉行盛大的蝴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