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簡介
簡稱“瓊”,位於中國最南端。海南省是一個年輕的省份,1988年成立,是中國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省會海口市。以海南島為主體,轄西沙、中沙、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陸地麵積3.54萬平方千米,環島海岸線長1528千米,海域麵積約200萬平方千米。境內四周低平,中間高聳,屬熱帶季風氣候。
五指山位於海南島中央。主要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島上熱帶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藍寶石、水晶、鐵礦、鈦礦等礦產儲量豐富。海南經濟是以熱帶高效農業、海洋資源加工業、旅遊業為基礎的外向型經濟。海南農漁業發達。檳榔、菠蘿蜜、芒果等是海南名產。海南工業有鋼鐵、橡膠、食品等。石碌鎮鐵礦聞名於亞洲,鶯歌海油氣田潛力巨大。鶯歌海、榆亞、東方是海南三大鹽場。海南旅遊資源豐富,瓊山為曆史文化名城,三亞、天涯海角、鹿回頭、五指山、五公祠、海瑞墓、東山嶺、海底森林等是著名旅遊景點。對外運輸主要依靠海運,海口、三亞為著名港口。
地理概況
海南省位於我國南端,北隔瓊州海峽與廣東省相望,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為鄰,東瀕南海與台灣省相望,東南和南部在南海中與菲律賓、文萊和馬來西亞為鄰。下轄海南島和西、南、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和丘陵麵積占全島麵積71.3%。主要河流有南渡江、昌化江、萬泉河等。
氣候特點
海南省屬熱帶季風和熱帶海洋性氣候。日照時數多,熱量豐富。年平均氣溫22.5~26℃。雨量充沛,有幹濕季之別。年平均降水量1500~2600毫米,雨量最多的五指山東南坡可達5500毫米以上,是世界同緯度地區降雨最多的地方之一。常年風大,台風頻繁。除南沙群島靠近赤道無風帶外,其餘各地都是大風區。
自然資源
海南省礦產資源豐富。富含鐵礦、鈦、鈷、水晶、寶石、鋯英石、玻璃沙等居全國首位。能源礦有石油、天然氣、褐煤、油頁岩等。海南島有一片中國十分珍貴的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雨林。全省擁有各種植物4200多種。其中特有種有630多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木有20多種。海南省的野生動物有561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13種。
交通運輸
海南省全省各市縣和98%的鄉鎮已經通車,形成了以海口市為起點到三亞市(榆林)為終點的海榆公路,東、西、中線構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並有東線、西線兩條環島高速公路。航空運輸方麵。有海口莢蘭、三亞鳳凰兩個國際機場。主要港口有海口港、海口新港,其中新港有通往海安、北海的航線。
文化習俗
在海口市瓊山區,有當地廣泛流行的獨特元宵節。當夜幕降臨時,青年男女紛紛走出家門,手持香火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在換香時相互祝福,而在回家的路上則在路邊采摘一些綠葉,象征著永葆青春的美好願望。
省會:海口
海口是海南省政治、經濟、文化和商貿中心。位於華南經濟開發帶的前沿。海口市毗鄰港澳台、東南亞,地處華南經濟圈的前沿位置。是連接大陸和東南亞的樞紐。總麵積2304.84平方千米,海岸線131千米,下轄四個市轄區。海口屬於熱帶島嶼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3.8℃,年平均降雨量1595.7毫米。海口是海南全島公路網的總樞紐,東線和西線高速公路是通達各市縣的快速幹道;從海南到廣東的跨海鐵路已經開通;美蘭國際機場,有30餘條航線通達國內各大城市。海口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眾多。
曆史文化名城:三亞
三亞市位於海南島南端,麵積1919平方千米,市境北倚高山。南臨大海。地勢自北向南傾斜。北部為五指山餘脈,峰巒綿亙。占地廣大。南部則為衝積平原。山地丘陵略多於平原台地。河流短淺,以寧遠河最大。海岸曲折,多海灣岬角,近海有海島。工業門類齊全。手工藝品有椰雕、藤竹器編織等。此外,有荔枝溝工業開發區、小洞天、紅沙、藤橋、羊欄等經濟開發區。有商貿、房地產、旅遊業等。農業主產稻穀,盛產熱帶水果。有223國道、224國道、225國道和東線高速公路與海口相通。境內的鳳凰國際機場是海南最大的航空港,已開通多條國際、國內航線。三(亞)八(所)鐵路可達八所。三亞港、榆林港均為天然良港,其中三亞港可停泊8000噸級遠洋輪。
南沙群島
南沙群島為中國最南疆界,西部和越南南部遙對。東部、東南部和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東馬來西亞、文萊等為鄰,西南部與西馬來西亞、新加坡隔海相望。是中國南海諸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最多,散布最廣的島群。島礁洲灘有200多座,按其分布形勢可分為中北群、東群、西群和南群。其中曾母暗沙(又稱沙排)附近是中國領土的最南點。南沙群島具有特殊的熱帶珊瑚島自然景觀,海洋生物豐富。島洲鳥糞堆積甚厚,為上等肥料。南沙群島還是重要的海底油氣遠景區。南沙群島對於氣象觀測、台風預報和無線電通訊也具有特殊意義。
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位於距海南島330多千米的東南海麵上,這裏古稱七洲洋、千裏長沙,妖嬈美麗,物產豐富。西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是永興島,麵積1.85平方千米,是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的首府所在地。西沙群島上有各種海洋植物,海水透明度達20~30米,珊瑚礁連綿數千米,是海底潛水觀光的最佳場所。
五指山
五指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五指山為海南島中南部山區的統稱。狹義的則指位於海南島中部偏東的山係,包括母瑞山、白馬嶺、五指山、七指山、馬咀嶺。其中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坐落在五指山市和瓊中縣交界處,為海南島第一高峰。五指山脈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山體蜿蜒,長15千米,上覆厚層花崗岩,東北段破碎低矮,西南段完整高聳。五指山為萬泉河、陵水河和昌化江等河流的分水嶺。山脈東南麓位於迎風披上,又為台風路徑所經,年降水量2866毫米,是海南著名的暴雨中心。五指山森林成片,有綠色寶庫之稱。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總麵積10.7平方千米。位於三亞市(古稱崖州)境內,東自羊欄桶井大兵橋起,西至天涯鎮派出所,北靠下馬嶺,南沿海岸,西南向海洋延伸1.5海裏處。從唐、宋起,中央統治王朝一直把這裏當成貶謫罪臣、充軍發配的地方。這些人來到這裏,向前看是大海茫茫。向後看是故鄉萬裏,前後都無路可走,所以慨歎此地為天涯海角。
五公祠
五公祠是為紀念五位被貶謫到海南的曆史人物而演化來的,他們是: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綱、李光、趙鼎,名臣胡詮。五公祠位於海口市與瓊山府城接壤處,由觀稼堂、學圃堂、東齋組成,是一組古建築群的統稱。整個建築群落麵積2800餘平方米,連同周圍景致占地1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