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簡介
簡稱“桂”,位於中國南疆,華南地區西部。廣西地區秦時為桂林郡轄地,故簡稱“桂”。陸地麵積2367萬平方千米,海岸線曲折。境內四周多山,中部為丘陵。多岩溶地貌,河流眾多。
廣西背靠大西南,河流眾多,其中紅水河年平均水量是黃河的2.8倍,被譽為中國水電資源的“富礦”,是中國三大水電建設基地之一。
地理概況
東部與廣東相連,北部與湖南、貴州為鄰,西部與雲南相交,南臨浩瀚的南海,西南部與越南接壤,是西南地區出海通道。廣西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四周山地環繞,呈盆地狀。山地占39.8%,石山占19.7%,丘陵占10.3%,台地占6.3%,平原占20.6%,水麵占3.3%。沿海島嶼有697個。島嶼岸線長600多千米,島嶼總麵積84平方千米,其中,潿洲島是廣西沿海最大的島嶼。
氣候特點
廣西年平均氣溫由北往南從17℃遞增到23℃,1月平均氣溫6~15℃,7月平均氣溫25~29℃。自治區年降水量達1200~2000毫米,多集中在4~8月(桂北)或5~9月(桂南、桂西)。較為常見的災害有旱、澇、寒潮、霜凍、台風、冰雹等,對農業生產有一定的影響。
自然資源
廣西已探明儲量居國內前十位的礦產資源有錫、錳、銻、銀、鋁土、鉭、鋅、鈦、鉛、汞、铌、膨潤土、石灰石、滑石、重晶石、石英砂、大理石、花崗石、高嶺土、石膏等54種。動植物資源也很豐富。桂西南是金花茶、蜆木、金絲李、擎天樹、肥牛木、蝴蝶果、廣西青梅等多種熱帶、亞熱帶特有珍稀樹種的分布中心。野生動物中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達38種,桂西南的白頭葉猴、大瑤山的鱷蜥為廣西獨有的世界級珍稀動物。
交通運輸
廣西區內公路成網,連通各市縣及99.5%的鄉鎮。有8條國道,柳州至桂林、南寧至北海、欽州至防城港高速公路也已建成。湘桂線是廣西最重要的鐵路幹線,而南昆線、南防線、欽北線構築了大西南的出海通道。航空運輸方麵,桂林、南寧、北海、柳州、梧州等都有民用機場,共80多條航線。
文化習俗
廣西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多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世居有壯、漢、回、瑤、苗、侗、毛南、仫佬、水等12個民族,還有20多個其他民族雜居。他們在語言、服飾、建築物、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喜慶節日、民間藝術、工藝特產、烹調技術等方麵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習俗,呈現出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花果之城”:南寧
南寧市位於自治區境中南部,地跨邕江。簡稱“邕”,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駐地。麵積22189平方千米。有壯、漢、瑤、回、滿、苗、侗等35個民族。轄6區6縣。市境位於南寧盆地中心。北部橫亙著東北—西南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峰嶺,其中望兵山為南寧市最高峰,海拔1506米,東南為近郊風景區青秀山,西郊主要為海拔百餘米的崗地,中部為平原。邕江橫貫盆地南部,有10多條小支流匯入,邕江南岸是海拔200多米的丘陵。礦藏有煤、鐵、銅、鎢、錳、石油和天然氣等。工業有食品、製糖、機械、紡織、電力、冶金、建材等行業。農業主產稻穀、甘蔗、玉米、木薯、花生,盛產香蕉、菠蘿、柑橙、荔枝。南寧是一座富有南國風光的城市,市區內種有大量果樹和鮮花,被譽為“花果之城”。
“山水甲天下”:桂林
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湘桂走廊南端。漓江中遊。春秋時期屬越國,戰國時是楚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郡,桂林由此得名。桂林曆史悠久,文化光輝燦爛。甄皮岩代表了豐富的史前曆史文化;靈渠代表了秦代水利文化;靖江王墓、王府代表宏偉壯觀的明藩王文化;摩崖石刻和山水詩詞代表了異彩紛呈的山水文化。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稱於世。興安、桂林、陽朔等地奇異秀美的景色,綿延一百多千米,構成了絢麗多姿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山形奇秀。石色蒼藍。與石灰岩區域所特有的碧流相掩映。此外還有形態各異的天然洞穴和地下水係。濃鬱的民俗風情與嫵媚的山水相映,使山水更加生動,民俗風情更加清麗脫塵。
柳州
柳州市位於自治區境中北部,麵積18677平方千米。市境地勢低平,柳江流經市區,形成著名的“江流曲似九回腸”的大灣。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和貨運中心,工業門類齊全,農業主產稻穀。柳州沙塘、鷓鴣江一帶盛產國內外馳名的柑橘、沙田柚等水果。市內有許多名勝,是我國重要的旅遊勝地。
陽朔風光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陽朔位於廣西桂林市南的漓江江畔,是一座曆史悠久的古城。陽朔石灰岩地形發育完全,漓江自北向南流貫,風光秀麗獨特。北麵的興坪古鎮可說是漓江山水薈萃的中心,有“三岩、五井、十二山”等美景。鎮東北蓮花岩,有古蓮百餘米,蔚為奇觀。
世界岩溶聖地:樂業天坑群
樂業天坑群幾乎囊括了各種類型的天坑和溶洞的景觀,具有極高的科考、探險價值,被專家稱為天坑博物館和世界岩溶聖地。中國廣西樂業縣的天坑群是一組岩溶溶洞群。當地人把它們叫做大石圍。它形成於6500萬年前,形狀猶如一個個巨大漏鬥,隱藏在群山峻嶺之中。中國科學院的專家確定樂業天坑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它由23個天坑組成。最深的達600多米,淺的也有300多米。其中最大的大石圍天坑垂直高度為世界第二,底部分布的原始森林麵積為世界第一。另外,大曹溶洞地下大廳是中國最大的地下大廳,長300米,寬200米,最高處達260米,也是世界第二大地下大廳,地下大廳項部距離外界地麵隻有20米,是一個正在形成的天坑。
柳侯祠
柳侯祠中廳有一座約2米高的柳宗元石刻像,雕刻於元代至元三十年(1293年)。刻像旁邊有20多種曆史石刻,其中以荔子碑最為著名。碑文摘自韓愈讚頌柳宗元德行的文章,是按照蘇東坡手書刻成的,所以有人稱其為“韓詩蘇書柳事碑”。石像附近還有一座柳氏衣冠塚,花崗岩墓碑上刻有“唐刺史柳宗元墓”幾個大字。此外,柳侯祠內還有柑香亭和羅池等建築,據說當年柳宗元就是在這裏和朋友吟詠作詩的。祠內還陳列著介紹柳宗元生平及其在柳州的政績的圖表、文字、繪畫等資料。
中國四大名樓之一:真武閣
真武閣位於廣西省容縣城內,是全國四大名樓之一。真武閣始建於公元1573年,是一棟三層重簷樓閣,呈方塔形,通高132米,麵寬13.8米,進深112米。研究發現,全閣用3000條大小不一的格木構件,非常巧妙地串聯吻合;而在二樓上4根內柱承受著來自上層樓板、梁架、配柱和房瓦、脊飾的壓力。真武閣是我國古代大型木構建築中的傑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