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二十章 廣東省

  廣東簡介

  簡稱“粵”。廣東省一直處於改革開放前沿,深圳、珠海、汕頭率先建立經濟特區,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南瀕南海,以瓊州海峽為界與海南隔海相望,西部與廣西接壤,北部與湖南、江西為鄰,東部和福建相交。全省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陸地中部。廣東省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廣東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山地、平原、丘陵交錯。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韓江、鑒江等。廣東是中國著名的僑鄉。祖籍廣東的港澳同胞約600萬人,華僑、華人約為2200萬人,他們遍布世界各地。

  地理概況

  廣東位於中國大陸最南部,全境陸地麵積1798萬平方千米,大陸海岸線總長3368千米。島嶼眾多,南瀕南海,以瓊州海峽為界與海南隔海相望,西部與廣西接壤,北部與湖南、江西為鄰,東部和福建相交。全省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陸地中部。廣東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山地、平原、丘陵縱橫交錯。全省最高峰是位於本列山地西北端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主要有珠江、韓江、鑒江等。珠江是中國第三大河流。南海沿岸的珠江三角洲、韓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氣候特點

  廣東省屬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是中國光、熱、水資源特別豐富的地區。年平均氣溫除粵西北的連山外,均在19℃以上。溫度的緯向分布較明顯,大致北低南高。廣東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但分布不均,地區間和逐年間差異很大。廣東也是中國受台風侵襲最頻繁的省份之一。

  自然資源

  廣東省動植物物種豐富,其中野生資源植物有1000餘種,其中古老植物有30餘種,如水鬆、蘇鐵、樹蕨等,被稱為“廣東的活化石”。北部南嶺地區植物種類總數超過中國中部和北部植物種類的總和,有綠色寶庫之稱。珠江口沿海的灘塗還生長有成片的紅樹林。野生動物有700多種,珍稀動物則有蘇門羚、華南虎等。南海淡水麵積273多平方千米,約有魚類860多種。廣東礦產資源中已探明儲量的有85種,其中有色金屬居多。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也很豐富。

  交通運輸

  廣東是祖國的南大門,毗鄰港澳,是我國通往東南亞、南亞、大洋洲、中東和非洲等地區的最近出海口。全省交通發達,以廣州為中心的海、陸、空交通運輸網,四通八達。有港口100多個,民航機場8個。有京九、京廣、廣梅汕、三茂等鐵路幹線,還有廣深準高速客車直通九龍。公路四通八達,等級較高。

  文化習俗

  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廣東形成了濃鬱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當地主要使用三種漢語方言:粵方言(又稱廣州方言)、客方言和閩方言。而地方曲藝多彩多樣,主要有廣東音樂、粵劇、潮劇、漢劇、雷劇、山歌劇等。

  省會:廣州

  廣州市是廣東省省會,又名“羊城”,簡稱為“穗”。位於省境中部,東連惠州市。西鄰佛山市。北靠清遠市和韶關市,南臨東莞市、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麵積7435平方千米。轄10區,代管從化、增城2個縣級市。在清朝五口通商前是中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現在是中國南方交通樞紐和對外開放的門戶,是中國的南大門。廣州市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衝積平原,珠江穿城而過。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工業發達。產品豐富。農副業以種植水稻、蔬菜,養殖淡水魚和家禽為主。廣州有華南地區最大的國際貿易港,還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鐵路網連接全國各地。

  深圳

  深圳市地處廣東省南部沿海,東臨大鵬灣,西連珠江口,南與香港新界接壤,北靠東莞、惠州兩市,總麵積2020平方千米,共設6個市轄區。深圳市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雨量豐沛。日照時間長,氣候溫和。

  深圳是枕山麵海、風光秀麗的海濱城市,曲折蜿蜒的大鵬灣海岸線70多千米長,分布著大梅沙、小梅沙、溪中、迭福、水沙頭、西湧等水碧沙白的海灘。

  曆史文化名城:佛山

  佛山“肇跡於晉,得名於唐”,曆史悠久。早在秦漢年間。這裏已是頗具規模的農民、漁民聚居的村落。唐貞觀二年(628年),在城內的塔坡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遂得佛山之名。佛山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佛山人文景觀林立,有祖廟、孔廟、黃公祠等文物古跡。佛山祖廟,始建於北宋,為佛山諸廟之首;順德清暉園,是清代廣東四大名園之一。此外還有孔廟、南海康有為故居、靈龜塔等。千百年來,佛山名人輩出,其中陳啟沅、黃飛鴻、康有為、詹天佑、吳趼人、李小龍最為著名。佛山還是中國粵劇的發源地。

  曆史文化名城:肇慶

  肇慶位於廣東省中部,是遠古嶺南土著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境內出土的青銅器表明,到春秋晚期,肇慶的嶺南土著文化已開始與中原商周文化和長江流域楚越文化融合。漢時設縣。隋置端州,宋始稱肇慶,意為“開始帶來吉祥喜慶”。唐代文學家李邕、日本人唐留學僧榮睿、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以及北伐名將葉挺等眾多曆史名人都曾在肇慶留下足跡。肇慶文物古跡眾多,包括宋城牆、披雲樓、梅庵、閱江樓、崇禧塔、麗譙樓、葉挺獨立團舊址、七星岩摩崖石刻等。還有佛教禪宗六祖的遺跡,東、西清真寺等。星湖、鼎湖是肇慶著名的風光景點。星湖被譽為嶺南第一奇觀。鼎湖山居廣東四大名山之首,有活的自然博物館之稱。

  珠海

  珠海市位於珠江三角洲西南角,珠江口西側。東臨伶仃洋,南端毗鄰澳門。距廣州市140千米。市境三麵臨海,港灣眾多,境內地形分散複雜,兼有低丘、孤山、平原、灘塗和紅樹林海岸。工業主要有電子、機械、紡織、輕工、化學、塑料、玻陶、醫藥及醫療器械、建築材料等門類,以及電力行業。農產品有稻穀、甘蔗、蔬菜、鮮花和荔枝、菠蘿、香蕉、大蕉、柑橘等水果。水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著名的萬山漁場。

  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是開平市一帶特有的鄉土建築群體,最多時達3000多座,現存1800多座。這些碉樓集居住與防衛功能於一體,融中西建築藝術於一身。是一道獨具特色的曆史文化景觀,被譽為“令人震撼的建築藝術長廊”,堪稱世界一絕。

  中英街

  中英街是深圳八景之一。中英街具有世界獨一無二的一街兩製特色,街心有八塊界碑石,界石的兩麵分別用中、英文刻上界石順序號、立石時間。以此為界,部分屬深圳,部分屬香港。這條小街長250米,寬約3米。兩邊商店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如今的中英街已是旅遊熱點和一個繁華的商品貿易地點。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後,中英街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成為曆史遺跡。

  世界之窗

  世界之窗麵積約有48萬平方米。景區是根據遊覽活動內容和世界地域結構所劃分的,大大小小的景點共有118個其中包括埃及金字塔、美國大峽穀、印度泰姬陵、巴黎凱旋門、卡納克·阿蒙神廟、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柬埔寨吳哥窟、意大利比薩斜塔等世界著名景觀。世界廣場上矗立著10尊世界著名雕塑,108根風格迥異的大石柱和近2000平方米的浮雕牆聳立在廣場四周,此外還有6座巨門和一座華麗的舞台,其中的6座巨門用以象征世界古老文明發祥地。遊人通過世界之窗可了解到外部世界的許多美妙景觀。

  七星岩

  七星岩旖旎多姿,素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遊覽區有七岩、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約80處。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石室岩洞留有許多上至唐朝、下至民國的文化遺跡,占整個七星岩摩崖石刻的64%。

  陳家祠

  陳家祠即陳氏書院,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建於清光緒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合族祠。整座建築坐北向南,由3進、5間、9堂、6院大小19座建築組成。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號稱百粵冠祠。書院建築中心為主殿聚賢堂。整個建築前後左右,嚴謹對稱,虛實相間,極富層次。長廊、青雲巷使整個建築四通八達,庭院園林點綴其中,形成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聯係的整體。陳氏書院以其精湛的裝飾工藝著稱於世,建築裝飾中廣泛采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壁畫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

  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廣州市北部,是南粵名山之一。被稱為羊城第一秀,由30多座山峰組成。登高可俯覽全市,遙望珠江。每當雨後天晴或暮春時節。山間白雲繚繞,山名由此得來。

  丹霞山

  丹霞山位於中國廣東省北部,是中國重要的自然保護區。丹霞山的山體由紅色沙礫岩組成,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極具特色,被稱為“中國紅石公園”,這裏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在距今1.4億年到7000萬年間,丹霞山區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沉積了厚厚的紅色地層。到距今7000萬年以後,盆地發生多次間歇上升,流水下切侵蝕。丹霞盆地的紅色岩層被切割成一片紅色山群,形成了現在風光綺麗的丹霞山。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