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九章 吉林省

  吉林簡介

  簡稱“吉”,位於中國東北地區中部。“吉林”是滿語“吉林烏拉”的簡稱,即沿江的意思。省會長春。吉林省是我國農業大省。工業以機械製造、醫藥、電子、食品為主。航空、鐵路、公路和內河航運等交通較為發達。主要城市有吉林、吉安等。名勝有鬆花湖、偽滿洲國皇宮、龍崗火山群、長白山天池等。

  地理概況

  吉林省位於東北地區中部。南接遼寧省,北抵黑龍江省,西靠內蒙古自治區,東南以圖們江、鴨綠江為界,與朝鮮為鄰,東麵與俄羅斯毗連。麵積為18174萬平方千米。地勢自東南向西北傾斜,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可分為東部長白山地、中部丘陵台地和西部平原三部分,其中最高峰白雲峰海拔2691米。最大河流是發源於中朝界湖長白山天池的鬆花江;最大湖泊是人工湖鬆花湖(即豐滿水庫)長白山天池為火山口湖。深達373米,是我國第一深湖。

  氣候特點

  吉林省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幹燥多風,夏季溫暖多雨。秋季晴冷溫差大,冬季漫長幹寒。1月平均氣溫-20~-14℃,7月大部分為20~23℃。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降水分布自東向西遞減。

  交通運輸

  吉林省現有公路裏程8萬多千米,初步形成了以長春為中心,溝通全省各地州、市縣、鄉鎮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有7條國道,省內主要幹線以長春為中心,通往四平、延吉、通化、白城、兆南各地。省內鐵路網大體可分為西北—東南和西南—東北兩個走向。全國主要鐵路幹線京哈線貫穿吉林南北。從吉林省內可直達哈爾濱、沈陽、北京、上海等全國主要城市。

  文化習俗

  吉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省共有44個民族。除漢族外,在43個少數民族中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和錫伯族為世居民族。這裏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民族風情絢麗多彩。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素有“歌舞之鄉”之稱,朝鮮族民俗、關東文化、滿族風情各具風采。

  省會:長春

  長春市是吉林省省會,位於吉林省境內中部,麵積20565平方千米,人口約726萬,以漢族為多。有滿、朝鮮、回、蒙古、錫伯等少數民族。轄6區和農安縣,代管3個縣級市。市區地處長白山地向鬆嫩平原的過渡地帶。東部多丘陵低山,西部為台地平原。鬆花江及其支流飲馬河、伊通河等流貫市境。有煤、母頁岩、石灰石等礦產。以汽車、鐵路機車、客車、拖拉機、摩托車生產為主的機械製造業在國內居重要地位。農業主產玉米、豆類、稻穀,兼產甜菜、向日葵等。長春市的榆樹鄉還被譽為“大豆之鄉”。長春市為東北中部交通樞紐。

  曆史文化名城:集安

  原名“輯安”,亦名“通溝”。位於吉林省東南部,隔鴨綠江與朝鮮相望,西南與遼寧省接壤,北與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毗鄰。是中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集安曆史悠久,古老神秘,文化底蘊厚重。集安風光秀美、山環水繞、人傑地靈,素有“塞北小江南”美譽。集安文物古跡眾多,有丸都山城、洞溝古墓群、霸王朝山城、長川壁畫墓、國內城等。集安自然資源豐富,盛產天女木蘭、紫鬆、側柏等珍稀樹種和名貴中藥長白山山參,開發潛力巨大。

  曆史文化名城:吉林

  吉林市是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位於吉林省中部略偏東,地處長白山餘脈向鬆嫩平原過渡地帶,鬆花江幹流縱貫全境。吉林市現轄4個區1個縣和4個縣級市,有23個少數民族。吉林霧凇、冰雪體育、鬆花湖、烏拉古城、北山古廟群及滿族、朝鮮族民俗風情等構成了吉林特有的北方特色。

  鬆花湖

  位於吉林市。湖麵麵積425平方千米,長200千米,最寬處10餘千米,最深處77.5米,能蓄108億立方米的水,白魚、鯉魚、鮭魚、鯽魚等為其特產。鬆花湖水域遼闊,湖叉繁多,狀如蛟龍,謂為壯觀。鬆花湖風景區的主體由水、林、山構成並分成十個相對獨立的景區。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