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勞斯是一位偉大的作曲家、指揮家,但在嚴肅無情的政治生活中卻失足而成千古憾恨。他那漫長而曲折的一生中的功過是非,真是令人感慨,一言難盡。
理查德・斯特勞斯(RichardStrauss)1864年6月11日出生在德國慕尼黑。父親在慕尼黑宮廷管弦樂隊擔任首席圓號,是一位很有造詣的演奏家。斯特勞斯4歲開始學習鋼琴,6歲開始學小提琴,11歲起,跟隨宮廷樂隊的助理指揮梅耶爾學習作曲。他父親的藝術趣味十分保守,隻承認莫紮特、貝多芬等古典大師,對瓦格納的作品非常反感,也不讓孩子欣賞19世紀後半葉的音樂作品。這樣,斯特勞斯幼年時接受的音樂教育不免有所偏廢。
1874年,斯特勞斯上了中學。這時,他有機會觀看了歌劇《湯豪賽》、《齊格弗裏德》和《羅恩格林》,並深深地為瓦格納這些作品所吸引。於是,他不顧父親的反對,如饑似渴地投身於瓦格納作品的學習中。
1882年,斯特勞斯進入慕尼黑大學攻讀哲學、美學和藝術史。大學期間,他寫了《d小調交響曲》、《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作品,分別在維也納、德累斯頓上演,都取得了成功。
1884年,他首次訪問柏林,結識了著名指揮家畢羅。畢羅對他的作品很感興趣,稱他為“迄今為止,勃拉姆斯之後最有個性的作曲家”,並且收斯特勞斯隨自己學習指揮。
1894年,斯特勞斯與女高音歌唱家阿娜成婚。作為新婚禮物,他創作了四首藝術歌曲:《早晨》、《開西麗》、《安靜吧,我的靈魂》和《秘密的要求》。如今這些歌曲都已成為傳世名作。
1889年以後,他的許多作品相繼演出,均大獲成功。1891年他在拜魯特劇院任合唱指揮,也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但是,當他排練自己的首部歌劇《貢特拉姆》時,卻遇到了麻煩。歌手們厭惡他的這部作品,拒絕演唱。他被迫中止了歌劇創作,一心寫作交響音詩,於是,《查拉圖斯拉特如是說》、《英雄的生涯》等等,一部部出色作品接踵而至。
作為指揮家,斯特勞斯在1896―1898年間出盡了風頭。
這時,他擔任柏林皇家歌劇院首席指揮。兩年間,指揮了71場音樂會,25部歌劇,真正是碩果累累,收獲驚人。斯特勞斯的指揮姿態十分莊重。他主張充分發揮右手的作用。他建議那些左手愛無目的地亂動的指揮家,“左手最好插在背心口袋裏。”對一些指揮家喜歡誇大動作的矯情表演,他大不以為然,還挖苦地說:“你們最好還是靠耳朵去指揮。”有一次,他還將自己指揮生涯的體驗,歸成條文,寫在一位年輕指揮家的簽名簿上。
第一部歌劇的失敗,並不足以使斯特勞斯氣餒。他重振旗鼓,從頭開始,於1901年完成歌劇《火荒》之後,又在1903年完成了《莎樂美》。這後一部歌劇雖然因劇情不斷為各國檢查機關增添麻煩,但是在音樂上卻獲得了公認的成功。他1911年上演的另一部歌劇《玫瑰騎士》更受到普遍的讚譽,至今仍是在世界各地上演最多的保留劇目之一。
1933年,希特勒上台。這一年在拜魯特舉行的瓦格納音樂節上,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為抗議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拒絕出席參加。從不過問政治的斯特勞斯出於對瓦格納的尊敬,稀裏糊塗地代替托斯卡尼尼指揮了這場音樂會。
納粹當局對這件事做了大肆渲染。同年11月,未經本人同意,斯特勞斯被任命為第三帝國的國家音樂局局長。
這時,他完成了歌劇《沉默的婦人》,正待上演。不想這部歌劇腳本的作者是正在蘇黎士避難的猶太人作家茨威格,斯特勞斯又不顧當局反對,堅持在海報和節目單上印上茨威格的名字。他的這一舉動,激怒了納粹當局,首演四天之後,這部歌劇立即遭到禁止,斯特勞斯也被以健康借口撤免了局長職務。軟弱動搖的斯特勞斯終於屈服了納粹的壓力,他給元首寫了一封請求寬恕的信,雖然官複原職,卻在一生中留下了恥辱的印記。
1938年,斯特勞斯完成了歌劇《自由節》。一向被冷落的斯特勞斯,忽然間又為當局垂青,這部歌劇獲得了連續上演100場的殊榮。原來納粹的目的是要利用這部歌頌和平的歌劇,造成國泰民安歌舞升平的假象。1941年,斯特勞斯因拒絕納粹士兵借住,被驅逐出境,移居維也納。
1945年,戰爭結束了,第三帝國宣告滅亡,斯特勞斯被列入肅清納粹分子裁判所的名單上,他們夫婦因此退隱在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