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一位作曲家在完成了許多出色作品成為音樂學院教授之後,又重新開始認真學習作曲理論,然而,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尼古拉・裏姆斯基―科薩科夫(NikolayRimsky―Korsakov)於1844年3月18日生在俄國季赫文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輩大都是軍官。母親會彈鋼琴。受母親影響,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從小酷愛音樂,並受到一些基礎訓練。
12歲時,裏姆斯基―科薩科夫進彼德堡的海軍學校學習。這期間,他得到了更多接觸音樂的機會。課餘,他堅持學習鋼琴,並且常常去觀賞歌劇和音樂會。當時,他最熟悉最喜愛的作品就是俄國著名作曲家格林卡的歌劇《獻給皇帝的生命》。格林卡作品中強烈的民族特征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專心學習音樂,發生在他認識巴拉基列夫之後。巴拉基列夫是俄國著名的作曲家,他高舉弘揚俄羅斯民族音樂的旗幟,團結了一群誌同道合的青年音樂家,除了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其中還有穆索爾斯基、居伊、鮑羅丁,被人稱作“強力集團”的。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加入到“強力集團”之中以後,得到了其他成員的大力幫助。他在巴拉基列夫指導下學習作曲,分析格林卡的作品,還研讀了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的《管弦樂法》。
1862年,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從海軍學校畢業後,以預備士官身份參加了快速大帆船“阿爾瑪茲”號長達三年的遠洋航行,訪問了很多國家。遼闊浩瀚的大海,使他終身難忘。不難想象,他所以日後在作品中對大海有非常出色的描繪,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年輕時的海上生活。
航行中,他堅持創作,回國後,已經完成了《e小調第一交響曲》。其時,巴拉基列夫為推行音樂教育,在彼德堡創建了一所免費音樂學校。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第一交響曲》就是在這裏首先麵世的,並一舉獲得成功。兩年後,他的另一部管弦樂作品《塞爾維亞主題幻想曲》,由巴拉基列夫指揮在彼德堡演出,同樣大受歡迎,這次演出標誌著“強力集團”正式誕生。
1866年,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結識了格林卡事業的直接繼承人、著名作曲家達爾戈梅斯基。他常常出入於達爾戈梅斯基家中,向前輩討教,與前輩作曲家討論俄國音樂的出路。1867年冬,柏遼茲來俄國訪問,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大喜過望。不想這時柏遼茲年事已高,幾場音樂會後,便起程回國了。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拜見柏遼茲的願望未能實現,但他出席了柏遼茲親自指揮的音樂會,也受益至深。第二年,在巴拉基列夫和穆索爾斯基的幫助下,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根據阿拉伯故事創作了第二部交響曲《安塔爾》。
1871年,海軍中尉裏姆斯基―科薩科夫被彼德堡音樂學院聘為教授。當時,雖然他已寫有不少作品,且有一些影響,但從未係統學過作曲技術,對所要教授的內容隻有模糊的概念。如今為人師範,他深感力不從心,惶恐不安,於是,私下裏抓緊自學,認真鑽研柴科夫斯基的《和聲學》和凱魯比尼的《對位法》,以補不足。奮發努力,終有所得,日後他出版了自己的和聲學著作。在“強力集團”中,裏姆斯基―科薩科夫一枝獨秀,隻有他不滿足於一知半解,全麵深入地研究過作曲理論。
1871年的秋天,家人去國外療養,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留在國內住在穆索爾斯基家中。當時,穆索爾斯基正在創作他的歌劇《鮑利斯・戈都諾夫》。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則與他為伴,著手創作自己的第一部歌劇《普斯科夫女郎》。兩部著名的俄羅斯歌劇,就這樣出之於同一個時間,同一套房間。
第二年,裏姆斯基―科薩科夫與一位女鋼琴家結為伉儷。蜜月中,他們一起閱讀果戈裏的名作《五月之夜》,新娘建議丈夫以此書為題材寫部歌劇,六年之後,終於完成。
1873年,裏姆斯基―科薩科夫被任命為海軍軍樂隊督察。他利用這個機會,對各種樂器做了細致研究,為日後的傳世名著《管弦樂法原理》做了充分準備,並完成了《長號協奏曲》和《豎笛小協奏曲》。
在此期間,裏姆斯基―科薩科夫還擔任著巴拉基列夫的免費音樂學校校長,組織學生演奏了許多國外的優秀曲目,包括當時歐洲很難聽到的巴赫、亨德爾的作品。他一邊勤奮工作,一邊深入研究學習俄羅斯民歌,並且修訂出版了格林卡編配的《俄羅斯民歌百首》。
1881年,摯友穆索爾斯基去世。裏姆斯基―科薩科夫耗費了兩年的心血,將穆索爾斯基的作品修訂出版。雖然他為老朋友做出了很大貢獻,但是,後來人們覺得還是穆索爾斯基最初的原作更富有創新價值。
1887年,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完成了《西班牙隨想曲》、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和歌劇《薩德闊》。這時,他準備辭去公職,專心從事創作,不幸另一位朋友鮑羅丁也去世了。鮑羅丁是著名的化學家,又是“強力集團”成員,他留下了許多出色的音樂作品。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和他的學生格拉祖諾夫又著手修訂了鮑羅丁的遺作。
1905年的俄國革命風暴波及到了彼德堡音樂學院。學生們紛紛舉行集會,抗議當局,支持革命。校方出麵幹涉,並敦請政府派來軍警鎮壓學生,揚言要嚴懲帶頭鬧事者。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為了維護學生們的自由權利,仗義執言,挺身而出,與校方當局據理抗爭。校方大為惱怒,以隱居幕後煽動學潮的罪名,革除了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的職務。警方同時發出命令,禁止上演他的作品。當局的倒行逆施,引起了軒然大波,格拉祖諾夫、裏亞多夫等一大批音樂學院同仁也憤然提出辭呈。同情支持裏姆斯基―科薩科夫,譴責政府卑劣行徑的呼聲,來自全國各個角落,國外一些文化名人也紛紛表態抗議沙俄政府。1905年12月4日,裏姆斯基―科薩科夫冒著被捕的危險,親自主持了一場作品音樂會,帝國歌劇院最優秀的演員都踴躍前來參加,全部演出收入都捐給了貧困的工人家庭。四麵楚歌之中,政府被迫收回成命。次年秋天,裏姆斯基―科薩科夫等回到了音樂學院。年高望重的作曲家對自己能置身於人民群眾的鬥爭中,深感自豪,他將這一年稱為“偉大的一年”。
他的最後一部歌劇《金雞》遭到沙俄政府禁演。直到裏姆斯基―科薩科夫1908年6月21日於柳賓斯克逝世之後,這部歌劇才被允許搬上舞台。
裏姆斯基―科薩科夫不為一時成功的虛名所迷惑,畢生腳踏實地勤懇努力,他的作品深受人們喜愛,他的正義感和務實精神也贏得了舉世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