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東歐作曲家曾以其烈火般的激情雷電般的氣勢,閃爍在19世紀西歐樂壇中,留下了至今不滅的光輝,他就是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Liszt)1811年10月22日生於匈牙利雷定鎮。父親是匈牙利艾斯塔哈基伯爵的會計師,也是一位業餘的音樂家。他6歲起隨父親學習鋼琴,演奏了貝多芬的大量作品,風格獨特的匈牙利吉普賽人的民間音樂也在李斯特的幼小心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斯特9歲時在歐登堡舉行了第一次獨奏音樂會,極為成功,深得艾斯塔哈基伯爵的讚賞。伯爵給了他6年的學費,以為鼓勵。父親看到兒子在音樂上的才能,決心進一步創造條件。他賣掉所有家俱,湊足費用,舉家遷往維也納。
10歲的李斯特來到維也納後,從貝多芬的學生、偉大的鋼琴教育家車爾尼學習演奏,同時向著名的意大利作曲家薩利埃裏學習作曲。一年後,在維也納舉行了首次音樂會,轟動了全城。翌年,他舉行了第二次音樂會,這次音樂會使他終身難忘。
53歲的貝多芬這時正住在維也納,由於雙耳失聰,所以深居簡出,難得在公眾場合露麵。誰也不曾想到,他居然出席了李斯特的第二次音樂會。那天,李斯特雖然用盡渾身解數,竭盡全力認真表演,可惜貝多芬什麽也沒聽見。音樂會後,貝多芬走到台上,交給他一個主題,讓他即興演奏。貝多芬聽不見,但從李斯特觸鍵的手指上、表情上完全感受到了他奏出的音樂。貝多芬抑製不住內心的喜悅,摟住李斯特,親吻他,並預言:“這孩子將以自己的音樂震驚世界。”
1823年,為送李斯特進巴黎音樂學院就讀,他全家人移居到巴黎。音樂學院院長凱魯比尼拒收外國學生,李斯特便改投作曲家帕耶爾。1827年,父親去世了,16歲的李斯特斷絕了生活來源,隻好靠演奏、教課謀生。
不久,因初戀失敗,李斯特大為沮喪。這時,羅西尼的歌劇《威廉・退爾》正在巴黎上演,精妙絕倫的音樂,讓李斯特沉屙盡愈,恢複如初。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獨奏音樂會,更使李斯特明確了學習的榜樣,他決心在鋼琴演奏領域中做一番翻天覆地的事業。為了表達對帕格尼尼的愛戴,李斯特把帕格尼尼的許多小提琴作品改編成了技巧高深的鋼琴曲。柏遼茲的標題音樂,也使李斯特大為傾心,他後來一直熱衷此道樂而不疲,先後寫了12首標題交響詩,其中包括《匈奴之戰》、《塔索》、《瑪捷帕》、《從搖籃到墳墓》等著名作品。
1831―1834年,法國裏昂爆發了震驚世界的紡織工人起義。李斯特來到裏昂,以起義工人的戰鬥口號“不能靠勞動而生,毋寧為戰鬥而死”為題詞,寫了名為《裏昂》的鋼琴曲,以表明對起義工人的支持。
1837年,李斯特在維也納旅行演奏時,將舒伯特的圓舞曲改編成鋼琴曲《維也納黃昏》。當時,舒曼在《新音樂雜誌》上發表文章評論李斯特:“他幻想般的外貌也掩不住內心如噴火般的情感,從其內部爆發出來的音響,有如巨大廢墟中的火焰,有落雷般的威力。”
李斯特自從10歲隨父親離開家鄉,再未回到過祖國。但他對於祖國,對於祖國人民時刻未曾忘懷。1838年,匈牙利遭受水災,百多萬人背井離鄉,無家可歸。旅行演出中的李斯特聞訊後,立即趕回維也納,為家鄉同胞舉行了10場義演。李斯特的精湛演奏藝術和拳拳愛國之心,令觀眾大受感動,場內群情鼎沸,演出常常無法結束。
李斯特與肖邦是同代人,且年紀相仿,但在藝術風格上卻彼此大相徑庭,但他們互相敬重,結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許多音樂家當時都曾得到過李斯特的幫助。1848年至1859年,他在魏瑪擔任宮廷樂長期間,曾先後幫助瓦格納上演了歌劇新作《湯豪塞》和《羅恩格林》;又幫助上演了柏遼茲的《本韋努托・切利尼》,還在音樂會上上演了柏遼茲的全部作品。這10年也是李斯特自己創作豐收的年代,12首交響詩與《浮士德》、《但丁》兩部交響曲以及20首《匈牙利狂想曲》中的前15首都出於此時。然而,李斯特卻常常說:“即使我自己一生沒有寫出過任何好音樂,但隻要能從別人那裏認識到和欣賞到偉大作品,我也會同樣深深感到真誠的愉快。”
李斯特雖然待人熱情寬厚,但並非軟弱可欺。一次旅行中,他被沙皇請去演奏。沙皇漫不經心地躺在沙發上,一邊嬉笑聊天,一邊聽李斯特演奏。李斯特略停片刻,以期引起注意,但沙皇渾然不覺,依然我行我素。李斯特忿然之下,中止了演奏。沙皇見狀,吃驚地問道:“先生,怎麽不彈了?”李斯特一笑,說:“陛下說話,不便打擾,理應保持安靜。”愚鈍狂妄的沙皇一時間瞠目結舌,無以為對。
李斯特一生在婚姻上未能如願。他與充滿才情的卡蘿琳公主相愛後,擬於50歲生日時同年輕的公主永結同心,但因涉及宗教關係,遭到羅馬教皇否定。他心灰意冷,落發歸隱,在羅馬,進了修道院。卡蘿琳在無望的哀怨之中,畢生埋頭寫作,矛頭直指羅馬天主教會,直到離世。
三年後,李斯特還俗回到魏瑪,以教授音樂為生,平靜地度過了餘生。1886年,75歲高齡的李斯特,身患肺炎,在參加瓦格納的慶祝活動中,病逝拜魯特。
李斯特一生的創作中除了交響詩之外,占主要位置的是大量的鋼琴作品,這些作品為鋼琴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鋼琴家,即使不能說他是有史以來最好的,也應當是最好的之一。李斯特對後人有著很大的影響,瓦格納則是首先得益並真正繼承發展了他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