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煥章,彝族,生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雲南省江川縣趙官村人。
曲煥章的父親是漢族,母親是彝族。雲南彝族對疾病醫療有許多寶貴的經驗,有的還用老彝文記錄了下來,如楚雄彝族自治州祿勸縣的《齊書蘇》(即《配藥方的書》)就記載了當地彝族傳統的醫藥經驗。還有一些民間醫療知識,通過口頭世代相傳,為人救死扶傷。曲煥章最初的醫療知識,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學來的。
曲煥章少年喪父,十多歲即離家出走,在販貨的馬幫中以燒飯打雜為生。有一天,曲煥章走在街上,忽然肚子劇痛,倒在地上,幾乎喪命,幸得來自四川的道人姚連鈞及其弟子杜文遠相救,才得以脫險。於是,曲煥章拜姚為師,周遊四方,既學醫又練武,走上了行醫的道路,此時曲煥章僅14歲。曲煥章跟著姚連鈞師徒倆主要在滇東北到滇西北一帶遊曆,兼及四川貴族的部分地區。這些地方山大林深,民族雜居,有著豐富的草藥。因當時習醫的目的主要是防治練武中的跌打損傷、傷骨淤血等,因此采製的草藥也以外科為主。幾年後,曲煥章的師父姚連鈞被武林仇人所傷,不久去世,師兄杜文遠赴西藏采草藥,一去杳無音訊。曲煥章隻得隻身返回江川、通海一帶,開始獨立行醫,用自己的醫療知識為人治病。此時,他已能識別和采製數百種草藥,配製幾十種草藥驗方,他不僅繼承了姚連鈞的醫藥知識,還博采眾長,吸收其他人的醫藥精華,並學習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蘭茂的《滇南本草》等中醫藥經典著作。無論在行醫實踐上還是在醫療的理論知識上,都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曲煥章在串鄉行醫、漫遊各地的醫療實踐中,特別注意一些古書未載的民間草藥及民間應用這些草藥的寶貴經驗,並親自實驗,探求各種草藥配合變化後的用途,創造出不少療效顯著的丹、散、酒、膏等各類藥品。如撐骨散,虎力散,保身藥酒,跌打藥酒,萬應華洋膏,汲水藥膏,止血藥,癩瘡藥以及最負盛名的百寶丹等等。其中,百寶丹就是現在飲譽海內外的雲南白藥。其為白色藥粉,係由三七、草鳥、重樓、獨宅子、麝香等草藥配製而成,因其療效極佳,而倍受人們的歡迎。又因其藥甚白,人們順口稱之為“白藥”。白藥具有功用廣泛,內外兼治,療效顯著,收效神速,用法簡捷,用量少以及無毒副作用六大特點。因而即使是在現代醫療技術水平迅速發展的今天,白藥仍作為一種治療內外傷的理想藥品而大受歡迎。
當時曲煥章生活的雲南,兵荒馬亂,盜匪橫行,由於白藥的神速療效,很快就名聲大震,不僅通海一帶人人皆知,還聞名於昆明及雲南各地,一些行軍打仗的軍旅之士,更把它作為救命金丹,不惜花重金求購。1924年,曲煥章離開通海,來到昆明開設藥鋪,由於治愈了雲南軍閥唐繼堯部下吳學顯的斷腿而再次揚名。吳甚至命軍樂隊在昆明全城宣傳曲氏白藥,致使當時掀起一股搶購白藥的高潮。曲煥章也隨後被唐繼堯聘為東陵醫院滇醫部主任。唐繼堯並為曲題字“藥冠南滇”,尊曲為“國手”。1931年,曲煥章取得昆明市公安局的“藥商執照”。1934年,又取得雲南省公安局的“藥商執照”。從此,白藥的製作、銷售獲得並鞏固了由當局認可的合法地位。而原先的白藥也被正式命名為“曲煥章萬應百寶丹”,簡稱“百寶丹”,向許多省份銷售。此時,“百寶丹”已形成了生產係列,百寶丹的種類發展到3種,即普通百寶丹、重升百寶丹、三各升百寶丹,它們功用一致,隻是效力遞增。每種百寶丹又有大、中、小瓶三種包裝,可謂品種齊全。1938年,曲煥章的事業更上一層樓,他用經營百寶丹所得的利潤,投資40萬元興建了“雲南曲煥章大藥房”,並以此為中心向各地銷售百寶丹等藥品。這是曲煥章一生的巔峰期,無論是財富還是事業都獲得空前的成功。達官貴族、社會名流如蔣介石、胡漢民、龍雲、唐繼堯等紛紛為曲煥章題字送匾,而白藥的年銷售量竟高達40萬瓶。
由於百寶丹銷路好、信譽高,因此社會上有一些人為了謀取暴利,竟製作假白藥出售,為了維護白藥的聲譽,為顧客負責,曲煥章經過刻意鑽研,想出一個獨特的方法:用特製的藥片1-2粒附加於瓶口的藥粉中,既作藥,又是“記”。這種藥片的用途與白藥相同,但是藥力卻加倍,專門用於危急重症。同時又有保護藥品經久不變的防腐作用,又是曲氏白藥的特殊識別標誌。因這幾種功效,都有“保險、防護”之意,故很快被人稱作“保險子”。“保險子”既保持信譽,又能增強療效,還便於識別真假白藥,一舉數得,被譽為“白藥中的白藥”、“丹中之丹”。
然而樹大招風,正當曲煥章在事業上達到頂峰時,噩運降臨,1938年,當時的國民黨中央委員、偽高等法院院長、中央國醫館館長焦易堂,兩次電請曲煥章去國醫館任職,不懷好意地覬覦“百寶丹”秘方。曲煥章感到白藥的秘密已成眾矢之的,為防不測,將其秘密配方及其製作方法傳授給妻子繆蘭英,並要她發誓絕不外傳。隨後在國民黨政府的威逼下來到重慶,因拒絕交出白藥秘方而被軟禁,同年8月,這位偉大的白藥發明家在重慶逝世,死時才56歲。
曲死後,繆蘭英繼承夫誌,繼續經營製作白藥。直至解放後,根據曲煥章“俟有德者方能傳之”的遺訓,於1955年將白藥秘方及其配製工藝方法全部獻給人民政府。雲南白藥才得以大幅度生產,實現了生產工藝的機械化,1971年國家還專門成立了“雲南白藥廠”。“雲南白藥”在醫學界大放異彩,為我國傳統醫藥學贏得了更多的海內外聲譽。
曲煥章一生不懈鑽研,刻意求新,發明了以白藥為首的一係列曲氏藥品,作為一位偉大的民族民間藥學家和醫學家,為我國的傳統醫藥事業寫下了光輝的一筆,永遠為人仰慕。
責任編輯:吳寶良
封麵設計:張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