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8章 烏蘭夫

  烏蘭夫,1906年12月23日出生於內蒙古土默特左旗的一個蒙古族農民家庭。當時由於“庚子陪款”未了,清政府國庫空虛,把危機轉嫁到人民身上,在內蒙推行“移民實邊”政策,大量開墾邊疆草場、牧場,搜刮錢財,許多蒙古族牧民被迫棄牧經農,生活極端貧困。烏蘭夫誕生後,便飽經了少數民族被掠奪、受壓迫的苦難。

  烏蘭夫自幼勤奮好學,6歲開始一邊幫家裏幹活,一邊讀書,12歲在私塾時便讀完《四書》、《五經》。1919年,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爆發後不久,烏蘭夫考入歸綏土默特旗高等小學校,他學習刻苦,努力掌握文化知識,準備為改變蒙古族落後的狀態作出自己的貢獻。在土默特高等小學校,他接觸到了《向導》、《新青年》等革命進步刊物,受到“五四”新思想的影響,積極投身反帝愛國運動。他參加了反對“二十一條”,抵製日貨的大遊行,他還發表演講,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罪行,喚起歸綏各族人民群眾的愛國主義覺悟。這些鬥爭,使烏蘭夫在政治上思想上得到了初步的鍛煉,向新的革命征途邁出了第一步。

  1923年暑期,烏蘭夫從歸綏土默特旗高等小學畢業後,考入北京蒙藏學校。入學不久,他參加了土默特旗各階層人民反對北洋軍閥政府以清丈土地為名,大量掠奪內蒙人民土地的鬥爭。他和同學們隨土默特請願團一起,到北洋軍閥政府蒙藏院請願,並奔走於北京各大院校,呼籲各校聲援土默特旗代表團的正義行動,揭露北洋軍閥的罪行。此次請願活動雖然沒有取得結果,但烏蘭夫作為蒙古族傑出的青年,開始在風起雲湧的北京政治舞台嶄露頭角。

  蒙藏學校蒙古族學生的鬥爭,北洋軍閥政府十分懼怕,為壓製學生就範,下令取消了學生的官責,烏蘭夫和他的同學們麵臨著失學的困境。烏蘭夫開始領導同學掀起了一場恢複官責的鬥爭,他們到蒙藏院總裁貢率諾爾布王爺處進行“說理”鬥爭,後又趕走了北洋軍閥政府新派的校長,恢複官責的鬥爭最後取得了勝利。

  蒙藏學校的學生鬥爭,引起了中國共產黨北方地區黨組織的極大關注。1923年冬,李大釗、鄧中夏、趙世炎等同誌先後到蒙藏學校,向烏蘭夫等一些進步青年介紹進步書刊,用舉辦報告會和個別談心的形式,宣傳馬列主義。是年冬,烏蘭夫參加了學習中共北京地區黨組織舉辦的馬列主義研究小組,聆聽了李大釗等人的教導。

  1923年底,烏蘭夫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有組織的民族解放道路,成為蒙古族第一代覺醒的“反叛”青年之一。

  1925年,他與多鬆年、奎壁一起創辦了蒙古族第一個革命刊物《蒙古農民》,揭露軍閥、王公的罪惡。1925年6月,他受中共黨組織委派回到歸綏,領導了歸綏地區聲援上海“五卅慘案”的反帝愛國運動。

  1925年9月,烏蘭夫同誌經多鬆年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0月,烏蘭夫以在京蒙古族學生身份到張家口,出席內蒙古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之後,烏蘭夫便被中央北方區委選派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深造。1925年10月下旬,他與多鬆年、雲潤等從北京到上海,與張聞天、王稼祥、伍修權等300人從上海港秘密登上運煤船,駛往蘇聯遠東城市海參崴。後轉乘火車,沿西伯利亞至莫斯科。烏蘭夫在莫斯科留學期間,還進入莫斯科步兵學校學習。

  1927年夏,烏蘭夫以優異的成績,提前畢業。畢業後,先後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和中山大學做教學翻譯工作。

  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烏蘭夫作為大會工作人員,參與了會議文件的翻譯工作。

  1929年6月,經中共駐第三國際代表瞿秋白批準,烏蘭夫取道蒙古人民共和國回國。在路經蒙古人民共和國期間,經第三國際駐蒙古代表阿草嘎耶夫的幫助,組建了中國共產黨西蒙工作委員會三人小組,烏蘭夫先後擔任組織委員。

  1931年8月,中共西北特委書記王若飛同誌到達包頭。在王若飛的領導下,烏蘭夫發動群眾,開展民族工作,選送蒙古族進步者到蒙古人民共和國黨校學習。

  1936年2月21日,德王投降了日寇,他秘密組織了百靈廟軍事暴動,打響了蒙古民族武裝抗日的第一槍。

  1937年冬,根據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主統一戰線的新的形勢的需要,烏蘭夫協助傅作義將軍組建了蒙族保安旅,他擔任該旅的政治處代理副主任、二科科長。“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向綏遠地區推進,蒙旗保安旅改編為蒙旗獨立旅,開赴歸綏前線,與友軍一起與日寇展開了英勇的戰鬥。烏蘭夫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苦戰三晝夜,重創敵軍後,主動撤出戰鬥,向包頭轉移。日軍占領歸綏、包頭後,烏蘭夫、白海風帶領蒙旗獨立旅渡過黃河,南下依克昭盟,憑借黃河天險抗擊日寇。

  1938年5月,烏蘭夫根據毛主席的通知,赴延安匯報工作。烏蘭夫回到部隊後,向部隊轉達了毛主席關於“蒙古民族隻有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驅除日寇,解放中華民族,才能取得蒙古民族的統一和解放”的指示,隨即將白海風部隊開赴伊克昭盟的查克圖,在這裏他們根據國民政府的要求,蒙旗獨立旅擴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三師。從1939年至1941年間,烏蘭夫率新編第三師多次擊退日偽軍向伊克昭盟的進攻,守衛著駐防地黃河沿岸,保衛了陝甘寧地區的北大門。

  1940年,國民黨掀起了反共高潮,黨中央調烏蘭夫同誌到延安工作。在延安,烏蘭夫先後擔任延安民族學院教育長、陝甘寧邊區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為革命培養了大批民族幹部,1945年4月23日,烏蘭夫當選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

  抗戰勝利後,烏蘭夫出任綏蒙政府主席、晉察冀邊區中央委員、內蒙古共產黨工委書記、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主席等職。1945年10月,偽蒙疆法院院長補英達責在蘇尼特右旗成立所謂的“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烏蘭夫奉黨中央指示,帶領工作隊,赴蘇尼特右旗,揭露了少數人企圖分裂祖國的陰謀,果斷地取消了這個所謂的“臨時政府”。1946年初,烏蘭夫率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代表團到承德,與東蒙自治政府代表團談判關於東西蒙地區的統一問題。在會議期間,他克服了重重困難,以雄才大略和高超的鬥爭藝術,終於使談判取得圓滿成功。通過了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四·三會議”決議,決定撤銷東蒙自治政府,成立興安省政府和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東蒙總分會。1947年成功地主持了“五一大會”,勝利地宣告了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政府的建立。

  1947-1949年期間,烏蘭夫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委員、內蒙古共產黨工委書記、內蒙古自治政府主席、內蒙古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等職。

  建國後,烏蘭夫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民族事務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中央民族學院院長,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華北局副書記,中共中央內蒙古分局書記,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內蒙古黨委第一書記,自治區主席等重要職務。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文化大革命期間,烏蘭夫與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烏蘭夫先後出任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等職務,親自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對健全民主和法製,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88年12月8日,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國家優秀的領導人、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民族工作領導人烏蘭夫同誌,因病逝世於北京,享年82歲。

  right(劉海琦)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