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30章 老舍

  1899年2月3日(清光緒二十四年臘月二十三日),是舊曆“小年”,北平家家戶戶送灶王爺升天。吉祥的日子,降生了一個幼小的生命,這就是老舍。迷信上講,這天生的小孩兒,是灶王爺身邊的小童兒因貪吃糖果,沒來得及升天,而留在了人間。老舍生在吉祥日子,第二天又恰是立春,因而得名“慶春”。

  老舍(1899-1966年)原名舒慶春,字舍予。老舍是他1926年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始用的筆名。他的筆名還有青、予、非我、鴻來等。

  老舍的一家都在旗籍。父親舒永壽屬正紅旗,母親馬氏屬正黃旗,就連夫人胡青也在旗籍。

  老舍一家屬旗人中的下層,家境的貧寒,一方麵使老舍經受了人間饑苦;另一方麵,也使他廣泛地接觸到下層人民的生活。因而,他的作品大都表現被壓迫、被剝削的中國勞動人民的痛苦和抗爭精神。

  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運動,使老舍開闊了眼界,他感到了做人的尊嚴,感到了中國人不該做洋奴。這種認識,是他後來創作小說的基本思想和情感。

  1924年夏,老舍遠涉重洋,來到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華語教員。大英帝國的侵略政策及英國人盲目自大,使老舍產生了一種似乎本能的反感,同時更增強了他愛國憂民的強烈感情。懷著樸素的民主主義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在許地山的鼓勵幫助下,他的第一篇小說《老張的哲學》1926年正式發表。它的發表,標誌著老舍文學創作道路的開端。《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三部長篇的連續出版,奠定了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離開倫敦,取道新加坡回國。在新加坡近半年的時光裏,老舍在紛亂、落後、醜惡的社會中,看到了中華民族希望的火焰,使老舍由《二馬》對祖國人民愚弱的解剖與批評,發展到中篇童話小說《小坡的生日》中團結奮鬥、強國救國的思想境界。老舍在《我怎樣寫〈小坡的生日〉》一文中說:“一到新加坡,我的思想猛地前進了好幾丈。”

  1930年,老舍回國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在國民黨“市政”的腐敗中,在“五卅慘案”的鮮血裏,老舍看到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日本帝國主義的滔天罪行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行徑。他以極其悲壯的心情,創作了一部血淚史——長篇小說《大明湖》。他要為大明湖譜寫一曲悲歌,為濟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國人民一抒憤慨!《大明湖》裏,老舍第一次在作品中描寫共產黨人的形象,這表明作家思想中新的因素的萌生。

  濟南四年,老舍先後創作了長篇小說《大明湖》、《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並出版了包括《微神》、《黑白李》等15篇短篇小說在內的短篇小說集《趕集》和幽默詩文集《老舍幽默詩文集》。

  1930年,老舍在青島任山東大學教授。1936年辭職,從事專業寫作。青島期間,是老舍一生中創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後編定了兩個短篇集《櫻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說17篇。創作了《選民》(後改題為《文博士》),《我這一輩子》,自述及創作研究文章的合集《老牛破車》。並且創作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部長篇傑作《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以北平一個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把筆觸深入到北平當時的各個角落。從西安門大街劉四人和車廠對人力車夫無休止的榨取到車夫們痛苦的掙紮,從電影院附近小茶館中人力車夫的辛酸、食不果腹的三餐,到西直門外白房子中淪落於“賣肉”維持一家人生活的哭訴無門的不幸人們,無不在向我們展示著軍閥混戰、政治黑暗下的北京底層的貧苦市民輾轉於痛苦深淵中的生活圖景。

  作品從一個洋車夫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鬥,擺脫悲慘生活命運,最後終於失敗以至於墮落的故事,告示人們,城市貧農要翻身做主人,單靠個人奮鬥是沒有出路的。老舍以現實主義的筆觸描述這一底層勞動者的命運,有深深的同情,也有嚴峻的責難。

  1938年,老舍來到重慶,投身到了抗日救亡的偉大運動之中。為配合抗戰需要,老舍進行了多種文藝形式的創作。長詩《劍北篇》用大鼓體寫成,《忠烈圖》、《王家鎮》用京劇形式寫成,《殘霧》、《歸去來兮》、《麵子問題》用話劇形式寫成。先後出版了短篇集《火車集》、《貧血集》,長篇小說《火葬》,完成了長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二部《惶惑》和《偷生》。還撰寫了大量雜文、散文、詩歌。

  抗日戰爭結束後,1946年,老舍、曹禺作為我國民間第一批文化人應邀赴美國講學。在美期間,老舍時刻注視著國內局勢的變化,他把盼望中國早日誕生的願望,寫進了小說《鼓書藝人》中。

  《鼓書藝人》通過對重慶兩個藝人家庭不同生活道路的描寫,肯定了高尚,否定了卑俗,鞭笞了舊的社會製度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造成的惡劣影響,憤怒地宣泄了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憎惡與不滿。《鼓書藝人》以現實主義手法,鮮明地描寫了人民的反抗精神和革命覺醒,準確具體地塑造了革命的形象。《鼓書藝人》的思想,反映了老舍經曆抗戰八年的時代風雨後,思想成熟了,他對社會、對革命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在美國,他完成了長篇巨著《四世同堂》的最後一部《饑荒》的創作,使得這部不朽之作劃上了句號。

  《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1944年11月10日至1945年9月2日在重慶《掃蕩報》連載,第二部《偷生》,1946年11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單行本,以上兩部共67段。第三部《饑荒》1950年5月在上海《小說》第四卷第一期開始連載,1951年1月第六期載到第十二段突然以“終了”收篇。這樣100段的《四世同堂》就變成了87段。1981年初,胡青突然得到老舍在英國期間協助艾達·普魯伊特翻譯的《四世同堂》英文縮寫本,才使這部巨著複原到100段的麵貌。

  作品以北平西城一名叫“小羊圈”的普通小胡同裏多種人物,特別是祁家祖孫四代人為中心,來展開錯綜複雜的畫麵與情節的描寫,從而表現了從抗日戰爭開始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期間,淪陷區人民的苦難經曆,以及他們在苟安的幻想破滅後,逐漸覺醒,終於意識到隻有堅決抗戰才有出路的過程。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殘暴和漢奸的醜惡,也寫出了知識分子的善良、懦弱和苦悶,以及下層市民堅強不屈的意誌和決心。顯示了作者強烈的愛國熱情。由於老舍沒有經曆小說所描繪的實際生活,主要取材於第二手材料,因而不能不影響作品反映現實的深度。但由於這個時期老舍積極投身抗日愛國運動,又經常接觸革命作家,原先對革命的那種懷疑保留的態度也逐漸改變,使得這部寫淪陷區人民在敵偽政權統治下的苦難生活時,色彩鮮明地表現了作家強烈的愛國熱情,從而顯示出他的思想和創作已經有了新的進展。

  1949年10月23日,老舍啟程舊金山回國。回國後,他寫的第一部五幕話劇是《方珍珠》,1951年話劇《龍須溝》與觀眾見麵之後,又創作了曲劇《柳樹井》、歌劇《消滅細菌》、《大家評理》、話劇《生日》、《春華秋實》。抗美援朝期間創作了小說《無名高地有了名》。

  建國後,老舍政治熱情十分高漲,他先後擔任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文聯主席,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文聯主席團成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第一、二屆人大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主席團成員,全國政協三屆會議常務委員等職。從1950年到1955年,老舍創作了大量的話劇、京劇、兒童劇。話劇《茶館》把老舍的話劇藝術推向了高峰,成為了我國戲劇藝術殿堂的一顆璀璨明珠。

  《茶館》以北京的一個大茶館為背景,描寫了清末、民初和抗戰勝利後三個不同時代的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這三個時代都是曆史的轉折點,作家以高度的藝術概括力,真實而生動地勾劃了三個舊時代複雜的社會麵貌,表現了舊中國必然死亡,新中國必將代替腐朽的舊中國的曆史趨勢。

  《茶館》中,作家以幽默的語言表達嚴肅的內容,寓莊於諧,是一種很高的美學境界。從《茶館》不難看出,老舍是當之無愧的幽默大師。老舍不愧是一個藝術成熟、風格成熟的作家。

  1951年12月21日,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藝術家”榮譽獎狀。

  《正紅旗下》是老舍約1961年至1962年創作的自傳體小說,這部鴻篇巨著,以清末北京下層旗人的生活為背影,通過幾個不同類型旗人的家庭描寫,廣泛觸及了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中國社會的各種複雜問題。它是中國清末的社會縮影,是曆史的一麵鏡子。作品無論是從藝術風格還是語言風格上講,都無疑把老舍的小說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作為老舍40年文學道路的壓卷之作,的確具有真正的扛鼎之力。它作為文學寶庫裏最傑出的作品之一,永遠載入中國文學的史冊。

  十年浩劫,老舍同許多老一輩愛國主義文藝家一樣,遭到了康生、江青、張春橋一夥的惡毒攻擊和迫害。《正紅旗下》被迫停筆,這是老舍先生的遺憾,更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大損失。1966年,老舍麵對江青一夥人的殘酷迫害,不屈不撓,為了正義,含冤舍身於北京太平湖,享年67歲。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顆明星隕落了。

  老舍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愛國主義作家,他把全部生命貢獻給了祖國的文藝事業,把全部生命貢獻給了中華民族的解放鬥爭。

  老舍的藝術與精神將永存人間!

  right(曹鐵柱)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