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朝貴(?-1852年),廣西武宣人,係金田起義核心領導人之一,是最早參與洪秀全、馮雲山立國之謀的太平天國元勳。在一係列的革命實踐過程中,他以富有謀略、剛強正直、英勇善戰著稱,成為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的團結紐帶。在革命處於危難之際,他或假托天兄傳言,統一將士思想,同心一致;或督師闖關拔寨,勇往直前,為太平天國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勳業績。
肖朝貴家早年窮困,為維持生計,曾幾次遷居,最後遷至桂平紫荊山區鵬隘山下的下古棚。於此“自耕自食,自蠶而衣”。隨著中國社會日益半封建半殖民地化,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了土地。肖朝貴與其他農民一樣,在地主兼並土地和外國資本主義勢力入侵的“狂潮”中破產。生活的艱難、經曆的坎坷,使得肖朝貴對黑暗的現實社會愈發不滿。
1845年至1847年,太平天國運動的創史人之一的馮雲山,從廣東來到廣西選擇了桂平紫荊山作為實現救國救民偉大抱負的革命根據地。馮雲山在與貧苦農民的廣泛接觸中,對肖朝貴有所了解,十分賞識他的才華和膽識。愁苦無路的肖朝貴對馮雲山的學識和說教也佩服得五體投地,兩人心誌相遂,一拍即和。不久馮雲山以肖朝貴等人為基本力量,組織了拜上帝會。肖朝貴積極協助馮雲山為擴大和發展拜上帝會組織而奔走呼喊。紫荊、金田一帶的群眾紛紛皈拜上帝會,革命隊伍迅速壯大。與此同時,拜上帝會和地主武裝集團的鬥爭愈來愈尖銳。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以及為組織發動武裝起義作準備,馮雲山等人著手組建了以洪秀全為首,馮雲山、肖朝貴等參加的七人最高領導集團。
為了迎接武裝起義的到來,肖朝貴返回家鄉招集會眾趕赴金田團營。他首先動員自己的親朋好友舉義,焚燒房屋,表示義無反顧的決心。在這一舉動影響下,其他拜上帝會會員也都紛紛變賣家產,攜兒帶女奔赴金田。
1851年1月11日,2萬多名漢、壯、瑤等名族拜上帝會會眾齊聚金田,在古營盤誓師樹起義旗,吹響了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號角,擂響了向清王朝衝殺的戰鼓。金田附近的貧苦農民及天地會的成員亦聞風而動,紛紛起而響應。
1851年7月,太平軍從象州中坪折回桂平紫荊、新圩。清軍大舉進剿,形勢吃緊。部分將士懼於困難,悲觀情緒較為嚴重,有的甚至臨陣脫逃。肖朝貴深悉,如果聽任這種現象發展下去,必然會動搖軍心,危及革命。於此之時,他在7月15日假托天兄下凡,告誡將士要聽從天王洪秀全的旨意,“要同心同力,同打江山”(《天命詔旨書》引自《太平天國印書》),一旦江山得立,自然要論功行賞。肖朝貴代天兄傳言的作法,使太平軍的將士倍受鼓舞,堅定了革命到底的信心,進而為太平天國革命走向勝利奠定了基礎。
在1851年金田起義以後,洪秀全在武宣東鄉登極稱天王,並封五軍主將,肖朝貴為右弼又正軍師、前軍主將,其位僅次於洪秀全、楊秀清兩人之後,肩負著軍事指揮的重任。
1851年夏季,肖朝貴和馮雲山等人設計誘敵於大官村。利用大雨天氣向敵人進行猛攻,進剿之敵疲憊不堪,加之毫無準備,倉促迎戰,結果全軍潰敗,伏屍遍野,輜重盡失。此後,太平軍在肖朝貴指揮下,分水陸兩路繼續向永安進發。途中,肖朝貴慧眼識英雄,發現並鼓動太平天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李秀成參加了太平軍。9月下旬,肖朝貴揮師攻克永安州城。進駐永安州後,太平軍進行休整,並初步確立了太平天國的政治軍事製度。洪秀全下詔褒獎分封,分封東、西、南、北、冀五王和陛賞官爵800餘人。肖朝貴被封為西王,八千歲,與東王同屬一等王。天王洪秀全對肖朝貴十分器重,據說他還將自己的妹妹嫁給肖作繼室。肖朝貴亦憚精竭慮,不負天王所望。乘勝北上,陷桂林,克興安,攻全州,北進湖南,給清政府造成很大威脅。
1852年6月,太平軍攻占湖南道州以後,為了動員全國人民起而影響和支持太平天國革命運動,進一步發展太平軍,壯大革命力量,肖朝貴和楊秀清聯名發布《奉天誅妖救世安民諭》、《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救一切天生天養中國人民諭》等三篇檄文,並派人員四處散布。號召全國人民“廓清華夏,鏟除妖孽”建立一個“同享太平之樂”的社會。客觀上講,這三篇檄文的影響是巨大的,它既分化孤立了敵人,又動員了三江兩湖正在從事反清複明鬥爭的天地會黨以及在封建地主壓榨下痛苦呻吟的貧苦農民加入太平軍,使革命隊伍獲得了迅速的發展。
1852年8月下旬,太平軍攻占湖南的郴州。太平天國高層集團獲悉長沙防守空虛,便認為可以出其不意,揮師奇襲,奪占省會。肖朝貴親自督率2000人疾行北趨,奔赴長沙。沿途連克醴陵等五座縣城,並一路招收會黨,擴充兵員,人數增加到了五六千人。9月11日太平軍兵臨長沙城。長沙城外圍的守軍忽見太平軍蜂擁而至,驚慌失措,很快就潰逃回城內。
肖朝貴指揮將士占據了外城製高點後,迅速組織攻打長沙城的南門。一時間雙方架炮互相攻擊,彈片橫飛,火光衝天。9月12日,肖朝貴於南門外執旗督戰,指揮炮兵轟擊,不料被敵軍炮彈擊中,身負重傷,雖經多方醫治無效,於10月上旬辭世,時年30餘年(一說31歲,一說32歲)。肖朝貴的不幸犧牲堪稱是太平天國運動的一個重大損失。他以生命和鮮血向後人們展示了大無畏的精神和英雄偉績,在我國革命鬥爭史上銘刻了永不磨滅的名字——肖朝貴。
right(宏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