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朋友們,聽說過諸葛亮巧“借”東風的故事嗎?話說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劉聯軍與曹操的80萬大軍在赤壁遭遇,諸葛亮巧借東風,解了周瑜的心病,燒了曹操的“連環戰船”,使十幾倍於孫劉聯軍的曹操落荒而逃。
也許你不知道,當時諸葛亮設壇祭神“借東風”,隻是為了唬弄周瑜。其實,他根據對天氣氣候變化的分析,憑著自己的經驗,早就準確地預測出出現偏東風的時間了。
對風的預測過去有,現在也有。農業預測的叔叔、阿姨為了確保農業的全麵豐收,還專門對大風進行預測預報。什麽樣的風,才算大風呢?大風的標準在各地有所不同。它主要和當地常見的風力比較並要看它對當地生產、生活影響的程度來決定。當風力大到足以危害到當地生產活動、經濟建設或日常生活的風,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大風”了。農業預測中所指在大風是指風速達到或超過17.0米/秒或8級以上的風。這裏的風速,是指風在一秒鍾內移動的距離,是由測風儀器測出來的。而在200多年前還沒有測風儀器時,就用“級”來表示風的大小。當時的預測專家根據陸地和海洋上各種物體在大小不同的風裏的情況,把風劃成了13個等級。等級越高,風就越大,為了便於記憶,叔叔、阿姨還把風力等級的內容編成了歌謠:
零級無風炊煙上;一級輕風煙稍斜;二級輕風樹葉響;三級微風樹枝晃;四級和風灰塵起;五級清風水起波;六級強風大樹搖;七級疾風步難行;八級大風樹枝折;九級烈風煙囪毀;十級狂風樹根拔;十一級暴風陸罕見;十二級颶風浪滔天。
從歌謠中很容易知道,農業預測中的大風就是能折斷樹枝、拔起樹木、摧毀建築物的八級以上的風。其對農業生產的危害不僅僅是影響農事活動、破壞農業生產設施、威脅人畜生命。八級以上的大風對土壤的風蝕沙漠化程度讓人觸目驚心。在我國北部和西北內陸地區,近半個世紀以來已有約5萬平方公裏的土地被風蝕沙漠化。僅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後山地區,在近50年內,就有43%被風蝕沙漠化,風蝕深度達40厘米左右。近20年來,海拉爾周圍開墾的土地,黑土層已被平均吹蝕20~25厘米。此外,在東北嫩江下遊,吉林西部和黃河故道等地區,也出現了斑點狀流沙為主的沙漠化土地。若這樣下去,不用多久,我們的周圍將全是沙地。
“民以食為天,”到那時,我國十二億人民何以度日!
農業預測的叔叔、阿姨決不允許大風肆無忌憚地猖狂下去。他們指導農民建起了一道道的“綠色萬裏長城”——防護林體係。他們通過實驗挑選了防風效果最好的樹種,又測定了防風效果最好的樹間距離,在農田邊緣風來的方向上種上一排排的樹。當樹長大後就成為防護林體係。例,我國三北(東北、華北和西北)防護林可以降低風速35%以上,使“六、七級風不受害,八級大風不成災”。而且“風是雨的頭”、“風來雨就到”,風帶來的雨水對農作物的生長非常有利。“三北”防護林體係,使萬裏風沙線上的一億多畝耕地,畝產提高20%以上,好的年景能成倍增加。
大風的農業預測效果不僅表現在減少土壤沙漠化程度上,還可通過防禦減輕農作物的機械損傷。如在聽到大風警報後,就趕快搶摘、搶收成熟的瓜果;在農田四周搭防風架或防風障;給玉米、高粱等作物壅根培土,快成熟的水稻順風勢壓倒等等。
而且,在莊稼還沒播種,農業預測的叔叔、阿姨就能預測出在莊稼生長的那個階段有大風、大風的強度、大風出現的地點等等。這樣,農民就能根據大風預測來確定是否播種抗倒伏、矮稈、不易掉粒的品種。這不就“防患於未然”了嗎?
對於大風,不僅要學會根據預測進行預防以來確保農業的全麵豐收,還要學會根據預測進行使用。